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

五個人組成的顧問團隊。

披甲的三個,是督府從王都宿衛軍各營中選出的,都是西域人。

戎服褶袴的那個是史亮。

和尚,則是道智推薦的,龜茲(qiu ci)人,叫阿難陀犀那,因爲名字略長,不好記,被有些唐人簡稱爲阿難陀。阿難陀今年四十多歲,年輕時曾經遊歷北天竺諸國和西域諸國,博通西域各國的語言,熟悉各國的風情、習俗。他是於十來年前到的隴州,唐話如今也很流利。

說到語言。

一者,西域諸國人的語言不同者頗有;二來,因其處四方交匯之地,東邊的唐人、北邊的遊牧胡人、西邊的天竺人等,皆與之不乏來往,故而,西域這片地方的語言環境是相當複雜的。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必設的官職,那就是翻譯,名爲“譯長”,少則一人,多則數人。

語言複雜,文字倒還好。

鄯善、龜茲等國的世俗間大多使用佉盧文,即吐火羅文;僧侶們讀經唸佛,多用天竺文。

史亮、阿難陀等人登上樓臺,拜見莘邇。

他們來沒有別的事,主要是彙報在敦煌縣中爲部隊召集譯者的工作成果。

莘邇帳下的部曲,或爲胡騎,或爲唐卒,沒人懂西域話,將要深入西域作戰,不可不給各營都配置一到兩個翻譯。否則,兵入敵國,語言不通,將校、兵卒就等同耳聾眼瞎了。

史亮稟報說道:“明公,下官等已募得西域商賈、及通西域話的唐商十四人。”

“可靠麼?”

“無論唐商還是西域商,都是定居在敦煌的,其家小親眷俱在縣中。”

莘邇點了點頭,吩咐張龜,說道:“長齡,把此十四人分到軍中去罷!”提醒他,“先把許諾的報酬付給他們半數,安安他們的心。”

張龜應諾。

十四個翻譯很快就被分配到了軍中各營。——這些翻譯同時還兼任鄉導的作用,以防萬一因爲戰事不利、天氣變化或行軍失道等原因,出現各營與中軍失去聯繫的情況。

在敦煌縣住了一晚。

次日快中午時,北宮越領兵到達。

莘邇與之會師,當晚,設宴款待北宮越及其帳下的軍校。

北宮越帶來了西海太守杜亞的信和禮物。

莘邇成親的時候,杜亞就有禮物送到。那次他送的禮不貴重,但千里送禮,亦足表其情了。這次,杜亞送的禮物就比較重了,精甲五十件,糧秣百車。西海很窮的,民口也極少,這麼五十件精甲、百車糧食,料來已是杜亞能夠從府庫中擠出來的所有了。

莘邇與杜亞的交情,早前至多算是認識;援助西海、抗擊柔然時,兩人並肩作戰,關係得到了點加深;自莘邇入朝,地位上升以來,兩人的聯繫漸漸變得密切。杜亞也是寓士,與寓士之望孫衍交好,通過孫衍,杜亞已是數次向莘邇示好,莘邇報之以瓊瑤,對他也是十分禮重。

莘邇讓北宮越的部隊休息了一天,又次日,兵馬出營。

敦煌縣的黃色城牆慢慢向東方退去。

行軍初時,沿途的地方尚非十分貧瘠,頗有民居,北望之,乃至能夠遙見疏勒河岸邊屯田的那一抹綠色,路邊時見紅柳、胡楊。行有近百里,所經已多是赤白色的鹽鹼地,罕有植物,最多見的是被當地人稱爲“白草”的半灌木,此物便是駱駝刺。

夏日炎炎,三軍揮汗如雨。

出了玉門關,望之無盡的黃沙躍入眼簾。

這一年多中,莘邇已經三次帶兵涉越流沙,頭一次是從豬野澤打回王都,第二次是北上馳援西海郡,第三次最艱苦,即千里奔襲朔方。有了這三回的經驗,對將要遇到的困難,莘邇心中有數,情緒倒是與往常無別。

他且有閒心,駐馬玉門關外下,回顧來路,展望前程,對左右的羊馥、張龜等人笑道:“曩讀史籍,凡至玉門,每生慨然之慨。今我親身至此,卻無異感,也是怪哉!”

羊馥笑道:“將軍今擊西域不服,勝券在握,如飲涼水,自是無有感慨。”

莘邇大笑,落目到道上的部隊,復又顧望遠近,時當下午,紅日如輪,遠沙如海。天空的藍,與沙海的黃皆是無邊無際,上下輝映。萬餘步騎的長長隊伍,行於其間,給人一種壯美之覺。

莘邇由衷嘆道:“我聞西域諸國喜歌舞。此等遼闊之景,壯觀之美,人行其中,恍惚覺天地之大,而己身如滄海一粟,確乎非歌無以言情,非舞無以抒懷!”很想吟誦個什麼,仰臉想了半晌,搜腸刮肚,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詩詞,自己又沒即興寫作的才能,也就只得罷了。

隨行在側的龜茲和尚阿難陀坐在馬上,雙手合什,說道:“西域之地,不僅有此壯闊的景象,亦不僅有妙絕的歌舞。”

莘邇笑問道:“大和尚既出所話,必是有所欲言了?你想說什麼?”

“西域之地,有一大寶貝,漠海、歌舞不能及也。”

“什麼寶貝?”

阿難陀說道:“貧道是龜茲人。龜茲國中,有一大智上師,不知將軍可有聞聽?”

“誰人?”

“此人名叫鳩摩羅什。其父鳩摩羅炎,本是天竺貴人,不嗣相位而周遊列國求道,至龜茲,娶龜茲王妹耆婆,乃生鳩摩羅什。耆婆聰穎才高,一日見荒漠羣冢,悟人間苦難,遂皈依我佛。鳩摩羅什時年七歲,從母出家。鳩摩羅什聰明絕倫,三歲識字,五歲讀書,九歲從耆婆赴罽賓求學,十二歲學成。回龜茲後,鳩摩羅什講經說法,名震海東!有一位三果羅漢預言說,鳩摩羅什若在三十六歲前不破戒,將成第二個佛陀。將軍,鳩摩羅什者,龜茲之大寶也!”

莘邇說道:“鳩摩羅什?”心中想道,“這名字好熟。”似乎前世時,在哪裡看到過。他問羊髦、張龜,說道,“卿等可知此人?”

羊髦、張龜俱道:“曾有聽聞。”

羊髦名士風采,與定西的高僧們,也有不少打交道,說道:“髦聞說,龜茲國原信小乘,現其國人尊奉大乘,即鳩摩羅什之力也。”

小乘佛教重視自身的修行,大乘佛教關注世人疾苦。

與南道的於闐等國不同,龜茲等西域的北道諸國,原先信奉的都是小乘佛教。鳩羅摩什最早學的也是小乘佛教,是龜茲當時最爲流行的“一切有部道”;在罽賓學成以後,他於回國的徒中遇到了幾位大乘佛教的高僧,受到他們的影響,改從了大乘佛教。鳩摩羅什才華橫溢,能言善辯,與國中的僧侶們辯難,說服了他們中的多數,竟是以一己之力,加上龜茲王室的支持,一舉改變了龜茲國內佛教的舊時格局,使大乘一躍而爲上流,取代了小乘的地位。

對大乘、小乘的異同,莘邇僅知大概,但也知道,相比小乘佛教的只修個人,大乘佛教講究“普渡衆生”,在“入世”這一塊兒的態度上,與小乘佛教是天壤之別。放到政治上而言之,大乘佛教其實也就遠比小乘佛教更利於掌權者麻醉、控制百姓。鳩摩羅什的改奉大乘,應是出於他本人哀傷世人苦多的慈悲憫懷,但龜茲王室對他的支持,其緣故可就不太好說了。

念頭及此,莘邇自失一笑。

整天腦子裡想的都是朝廷政鬥,想的都是富國強兵,不知不覺,他看待事件、考慮問題的思路,就慣性地就總是往政治上偏斜了。羊髦的一句小乘、大乘,他就能聯想到這些東西。

莘邇問阿難陀,說道:“你與鳩摩羅什相識麼?”

阿難陀說道:“貧道曾在龜茲的雀梨大寺修行過,與鳩摩羅什非只相識,可稱熟識。”

雀梨大寺是龜茲的王家寺廟,也是龜茲最大的寺廟。鳩摩羅什的母親就曾在此寺中學過佛法,鳩摩羅什回國後,亦常駐此寺。阿難陀與他同在一寺,兩人的關係自是不淺。

莘邇說道:“待至龜茲,那就勞煩你給我做個引薦,我也認識一下這位你口中的大智。”

兵纔剛出玉門,已託阿難陀引薦鳩摩羅什,羊髦雲莘邇“勝券在握”,到底是否如此,且不必說,但對此戰,勢在必得、不勝不還的決心,莘邇卻是早就下了。

說完,莘邇揚鞭驅騎,羊髦等緊從其後,匯入行軍的部隊中,迎着黃沙,馳奔向西。

數日後。

過了白龍堆,乾燥的瀚漠之中,忽有水氣盈漫,行不多遠,牢蘭海出現在部隊的前邊。

難怪被稱爲海。

此泊南北三百餘里,東西亦數十里。

泊北、泊南各有一條大河注入。

這兩條河,一條貫通西域北道的龜茲等國,一條流經西域南道的鄯善。

此兩河之間,便是把西域諸國分成南北兩道的兩千裡大漠。

牢蘭海邊蘆葦叢生,野鳥成羣,海面碧藍,水中魚躍。剛穿越了三四百里沙漠的部隊到此,那些沒有來到此地的兵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簡直是另個世界!要非有嚴格的軍法約束,只怕他們立刻就忍不住離開本部,成羣結隊地奔向海岸,跪在地上,取水澆面了。

百餘騎沿着岸邊奔近。

當先的是個白面無鬚之人,年約三十四五,未著鎧甲,只穿了褶袴,頭裹白帢,亦未佩刀。狀若文士。到了莘邇中軍,此人下馬拜迎,自報姓名:“末將西域長史索恭,拜見將軍。”

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
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