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

杜琅回到朔方縣,不敢如實上報苟雄的威嚇、辱罵之言,只說孟朗敬重趙宴荔的美名,熱情地招待了他,想到在秦軍營外時聽到的那陣鼓聲,有心稟告,因到底沒有搞清楚那鼓聲是爲何而鳴,趙宴荔爲人喜怒無常,害怕反而會因此遭到趙宴荔的訓斥和鞭打,最終還是沒提。

趙宴荔細問了他的所見所聞。

杜琅亦不敢誇讚秦軍雄壯,揀那貶低的話,說了一通。

卻是合了趙宴荔振奮士氣的心意,趙宴荔笑對部下的胡將們說道:“只等拓跋和定西的援兵來到,咱們三路並攻,裡應外合,秦軍敗之必矣!到時我要親手拿下孟朗與苟雄!”

諸鐵弗將校皆摩拳擦掌,鬥志百倍。

次日,趙宴荔挑了一名爲阿利羅的庶子,命之與高充同去定西。

一則,鐵弗匈奴的地盤只有朔方几縣;二來,其地又是處於中原的荒遠邊塞,少有唐人;三者,鐵弗匈奴不重視農桑,依舊完全保持着遊牧、狩獵爲生的舊俗,對唐人的文化也沒甚興趣,三者結合,因是趙宴荔的手底下,不像魏、秦兩國,沒幾個唐人的士子爲其謀士。

或許是考慮到出使定西,不能沒有唐人爲使;又或許還是出於“故意示弱”的狡詐心思,趙宴荔再次授予杜琅了出使的任務,把他任命爲了出使定西的副使。

儘管秦軍還在築營,朔方縣外的秦騎遊弋不算很多,但安全起見,高充帶着阿利羅、杜琅等鐵弗使者,以及一干從他出使而來的精騎護衛,沒有直接走朔方縣的西門,而是選擇了從北門出。

出了北門,他們先北上數裡,就近渡過黃河,然後折往西行,行到黃河幾字形的西邊拐角處,再順河而南,等於是繞了一圈,接着進入大漠,晝夜兼行數日。

三月初的這天上午,高充等風塵僕僕地回到了定西國的王都谷陰。

莘邇提前得報,遣了史亮在城門處等候。

兩下見着。

史亮說道:“明公今日在督府上值。他讓我轉告你:路上辛苦,可歸家稍作休息,下午再見。”

高充是士族子弟,從小養尊處優,從來沒有一口氣地騎行過這麼長的路,風餐露宿之類,憑靠意志力尚能忍耐,唯是他不擅騎馬,早在去是,兩條大腿的內側就被馬鞍給磨爛了,要知大腿內側的肉是最嫩的,且關係到平常的行與坐,這一點,真是把他折騰壞了。

但他明白孰重孰輕,較以個人的身體吃不消,國家大事顯然更加重要。

高充吃力地從馬上下來,不小心牽動了腿上,連吸冷氣,當着史亮等人的面,爲免失禮,不好伸手摸腿,只好強自堅持,齜牙咧嘴地說道:“我離朔方時,趙宴荔已被虜秦的兵馬所圍,也許現下已然開戰,我國的援兵越早到越好。事關要緊。我不休息了,現在就去謁見明公。”

“也好。”

史亮招了招手,一輛牛車從路邊駛來。

史亮笑道:“明公知你往日少騎馬,今次出使朔方,往返兩千餘里,料你必不良於行矣!特地把他自己的便車派來,載你歸家。你既不肯回家,那便乘此車隨我去督府吧!”

高充哪裡會想到莘邇的心這麼細?感動不已。

入到中城,街上人來人往,頗是繁華。

杜琅本是唐人,見識過唐人大城的熱鬧,也就罷了。阿利羅今年十九歲,年紀不大,並是趙宴荔的庶子,不得寵,從出生到現在,基本沒有出過朔方的地界,卻是不禁因之驚羨連連。

至督府門外,史亮上前述說來意。

門吏進去通報。

很快,中直兵參軍羊馥出來迎接,帶他們入內。

高充儀表堂堂,羊馥相貌儒雅,督府的戍卒明盔亮甲,個個高大強壯,進到府中,沿途見到的府吏無不衣冠楚楚,阿利羅暗將所見與其父部下的文武相比,深感天壤之別。

他一腳高,一腳低,跟着羊馥、史亮、高充,到了堂外。

一個溫和的聲音傳入他的耳中:“君長,不是叫你且先歸家沐浴休息麼?”

阿利羅鼓足勇氣,朝聲音的來處偷偷看去,見說話之人是個英挺的年輕人,年有二十餘,眉目清朗,頷下短髭,頭裹白幘,著青色的官服,腰革帶,足短靴,乍一看,給人以溫潤如玉的感覺,然而他的目光轉動,落到阿利羅身上的時候,卻使阿利羅心頭一跳,只覺威不可犯。

就在阿利羅慌張地移走視線,不敢多看的時候,“撲通”一聲,他身邊的杜琅跪倒在地。

杜琅跪倒時,順手拽了下阿利羅的衣襟。

阿利羅猝不及防,險些被他拽倒,旋即回過神來,知道這個年輕人定然就是一路上聽高充多次提起的定西大貴人,先後大破柔然、西域的輔國將軍莘邇了。

阿利羅趕緊也伏身拜倒。

高充行禮,說道:“公事未畢,就是回家,下官也不能安心。”給莘邇介紹,“此趙宴荔子,阿利羅;此趙宴荔之文屬,杜琅。他兩人即此次隨下官入朝、向我定西求援的朔方之正、副二使。”說着,示意阿利羅奉上趙宴荔的求援文書與莘邇。

莘邇不接,說道:“你兩人下午從我進宮,可將此書呈與大王。”

阿利羅諾諾應命,收回文書,貼身放好。

莘邇張望高充的身後,問道:“圓融和尚呢?”

高充身後只有兩個從吏,不見了跟他一起去朔方出使的竺圓融。

高充答道:“圓融禪師被趙宴荔留下了。”

“留下了?”

“融師佛理精深,趙宴荔深敬之,因是當下官歸國之時,他再三懇請融師留下,以宣佛法於朔方。融師慈悲心腸,在對下官陳述了他普渡衆生出苦海的宏願以後,遂允之,自願留居。”

莘邇無言。

秦國進攻朔方,朔方不僅將面臨一場激烈的戰事,而且能否自保,尚在兩可。竺圓融在這個時候自願留在朔方,不知該說他傻好,還是該佩服他爲擴大佛教的影響力而不顧自身性命。

高充對竺圓融挺佩服的,他這回出使,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固是因爲定西的出援對趙宴荔大有好處,但其間也有竺圓融憑其佛法,獲得了趙宴荔好感的功勞。

莘邇對羊馥說道:“異真,你告知道智一聲,就說圓融和尚自願留居朔方,沒有回來。”

圓融是道智推舉出來的人,跟着高充走的,沒跟着高充回來,於情於理,都得讓道智知道。

羊馥應諾。

莘邇瞧了兩瞧阿利羅與杜琅,心道:“麴蘭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準備,只等朝廷的旨令下到,他即可從廣武拔營了。趙宴荔遣來的這兩個使者,我本該細問一下他倆朔方現在的具體情況。只是,他倆肯定不會對我說實話是其一,我於下沒有空閒是其二。”

高充過來的時候,莘邇正在忙着審定武考舉子的授官名單。

這份名單,他下午進宮時,要上奏給左氏和令狐樂,請令狐樂批准。

名單挺長,還沒有看完,確是暫不得閒。

莘邇於是交代羊馥,叫他先安頓阿利羅與杜琅去客舍休憩。

阿利羅、杜琅大禮拜辭。

高充也暫時告退,等下午從莘邇進宮,當面把出使的情形稟與令狐樂後,他這趟出使的任務就算完成。

莘邇目送他們離開,在堂門口立了稍頃,想了一想,令把乞大力叫來。

乞大力自從在龜茲戰中,被莘邇誅心的說了一句以來,幾乎每天都在莘邇的左近出沒,以便隨時尋找彌補前過的機會。得了召喚,沒讓莘邇多等,他就屁顛屁顛地飛奔到來。

“不用行禮了。你近前來,我有件事交你辦。”

聽得莘邇有事給他,乞大力大喜,彎着腰,趨至莘邇身側,張開耳朵細聽莘邇的命令。

聽完,乞大力拍胸脯,保證說道:“明公放一百個心,這點小事,小人必辦得妥妥當當!”

領了命,乞大力出到督府外,馬不停滴,趕到客舍,叫舍吏帶路,去見阿利羅。

阿利羅是被趙宴荔作爲質子遣來定西的,他自知從今往後,他就將寄人籬下,日子難過不說,趙宴荔萬一做出什麼對不住定西的事,又或朔方就此被蒲秦攻佔,他沒了利用的價值,恐怕且會朝不保夕,方自在室內坐立不安,忽聞外頭有人敲門。

阿利羅把門打開,看到室外一個辮髮褶袴的胡人,肥頭大耳,大腹便便,滿臉笑容,甚是憨厚的樣子,手裡提着一罈酒。

阿利羅操着生硬的唐話,問道:“足下是?”

“我叫乞大力,是輔國將軍的愛將。”這胡人如是說了,把酒舉起,說道,“將軍憐你路上勞累,命我給你送罈美酒來。”

阿利羅趕忙接住,道謝不已。

乞大力裝作差事辦完,擺步要走,走兩步,回一次頭,眼睛張在阿利羅的臉上,看了再看,如不捨似的,接連回頭三四次。

阿利羅忍不住了,問道:“將軍數步一回首,敢問緣故?”

乞大力停下步子,欲言又止,說道:“罷了,還是不說了。”自失一笑似的,又道,“就是說了,只怕你也不信,平白惹你嗤笑。”

阿利羅好奇心起來,說道:“將軍有何話要說?請只管說。我怎會不信?又豈敢嗤笑?”

乞大力回到阿利羅的前頭,眼睛真誠地與他對視,說道:“不知爲何,我與你好像一見如故!”

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
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