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

連環馬,就是把騎兵連在一起,用鐵鏈把戰馬串結成陣。

原本的時空中,後世宋朝時,岳飛曾大破金兀朮的柺子馬。那柺子馬是“貫以韋索,三人爲聯”,與此時孟朗口中的“連環馬”,大致相近。可以說,連環馬,即柺子馬之原型。

蒲茂、孟朗之所以攻洛陽不克,洛陽是座堅城,兵多糧足,慕容武臺驍勇敢戰,此其緣故之一;被洛陽城北魏營的連環馬所阻,是其緣故之二。

這個連環馬,不是慕容武臺的發明,也不是慕容氏慣有的騎兵戰法,而是出自慕容瞻的創造。

魏兵雖以悍勇著稱,然慕容瞻現在的對手賀渾邪部,卻也是驍悍無雙,甚至在戰鬥力上,賀渾邪手下的那些羯人,還要強過慕容氏的鮮卑兵,故是慕容瞻目前在兗州,主要處於守勢。既然處於守勢,那麼爲對抗賀渾邪部的騎兵、步兵,尤其是賀渾邪部的頭等精銳,騎馬步兵,“高力禁衛”,慕容瞻就不得不對魏兵原有的戰法進行一些改變,於是乃有了“連環馬”。

換言之,“連環馬”本是慕容瞻用來對付賀渾邪部的。

但這個戰法至少目前來看,還是挺好用的,的確是把賀渾邪部死死地擋在了高平等郡,慕容武臺因借鑑學習,把之拿來,也用在了洛陽的守禦上。

這下,就爲難住了秦兵。

之前幾天,秦兵數次圍攻洛陽,可每次都被從城北魏營出來的那三千騎連環馬給逼得不得不退。卻是說了,騎兵的首要戰術要求是機動性,魏兵把自己的騎兵串聯一起,等於是自廢武功,自己廢掉了自己騎兵的機動性,這對秦兵來講,應是有利的,怎麼反而屢被逼退?

原因也簡單。

試想一下,三千甲騎,互相串聯,列陣而前。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說人、馬有甲,本就難殺,即便是秦兵把馬上的魏兵騎士給射死、殺死了,或者哪怕把他們的戰馬也給殺死了,可因爲鐵鏈的連接,那戰馬卻依然會被拖着向前,也就是說,三千甲騎結成的鐵甲陣依然存在。

黑壓壓的甲陣,慢騰騰地向前,儘管慢,卻一往無前,就像壓到頭頂的烏雲。選出的敢死士迎着烏雲衝鋒,試圖把這陣給沖垮,可就算是拼死殺掉了一些陣中前排的敵人,卻因爲戰馬、鐵鏈的阻攔,而無法繼續深入,最終不得不在敵騎的槊、箭下,丟下滿地的屍體,後撤而走。

不管多麼勇敢的兵士,當見到這一幕的時刻,恐怕也都會產生無力之感,自就難免屢被逼退。

爲了破解此陣,蒲茂絞盡腦汁,可一直都無良策。

聽到孟朗說思得一策,蒲茂大喜,趕忙問道:“是何策也?”

孟朗說道:“臣經過對近幾日戰況的觀察,發現魏兵的連環馬,其鐵鏈是通過馬鎧上的環串接的。這個環,不是馬鎧上本有的物事,是後來焊上去的。大王,那臣就想,咱們是不是可以把這個環給它打掉?只要能將之打掉,魏兵的此一連環馬陣,不就輕鬆可破了麼?”

蒲茂說道:“這個環雖然是後來焊上的,然應亦頗爲堅固,怕是不好打掉吧?”

孟朗說道:“不好打掉,但是也好打掉。”

“此話怎講?”

“沒有合適的兵械,就不好打掉;有了合適的兵械,就好打掉。”

蒲茂問道:“什麼是合適的兵械?”

“槊、刀自是不行,非斧、槌不可!”

“斧、槌?”

孟朗說道:“大王可將我全軍中的好斧、好槌收聚,擇壯士千人,分授予之,教以習練斫環,然後來日再與魏兵戰時,候其連環馬出,便命壯士前驅,斫其馬鎧鏈環。不求把那三千騎連環馬的鏈環悉數斫掉,只要能斫掉半數,甚或三分之一,就足以可破其陣矣!”

蒲茂想了一會兒,設想了一下斫環的場景,覺得孟朗的此策可行,便喜道:“孟師此真良策!”

說幹就幹,蒲茂是個行動派,當即傳令,叫把全軍的精良斧、槌聚集起來,又叫選出力氣大的勇士千人,命令從軍的工匠們模仿魏兵的連環馬,鑄造一批鏈環,也焊到馬鎧上,使那千人勇士,操持斧、槌,先作打掉鐵環的習練,等到習練精熟了,便再攻洛陽。

卻說蒲茂此回進攻魏國,共是兩路兵馬,他與孟朗所率的攻打洛陽的秦軍主力是一路,朔方太守苟雄、上郡太守楊滿所率之攻侵雁門、西河等魏郡的偏師是一路。

魏國最西部的諸郡,由南向北,較爲主要的依次是南陽郡(南陽)、河南郡(洛陽)、河內郡(沁陽)、上黨郡(長治)、武鄉郡、西河郡(離石)和新興(忻縣)、雁門(代縣)兩郡。

其南北國境之縱長,計有一千一二百里,基本與秦國東部的邊界長度相同。

兩國從南到北,大致上都是接壤的。

河南郡鄰着秦國的河東郡;西河郡鄰着秦國的上郡(榆林);雁門郡鄰着秦國的朔方郡。

河南郡不必多說,西河郡位處在黃河的東岸,呂梁山的西側,此郡之東便是魏國的西北重鎮太原郡(太原);雁門郡也在黃河的東岸,北部接壤拓跋鮮卑的控制區域,離盛樂只四百里。

河南、西河、雁門等郡,都駐紮了不少的魏軍兵馬,既是爲了牽制西河、雁門等地的魏兵,也是爲了壯大進攻的聲勢,故此,蒲茂在出兵洛陽之前,檄令苟雄率部進擊雁門、新興兩郡,並分楊滿部的兵馬,叫之進攻西河郡。

苟雄、楊滿部,於孟朗入帳覲見前不久,送來了一道匯稟進展情況的軍報。

辦完了選勇士、斫鏈環之事,蒲茂把這道軍報拿出,給孟朗觀看,說道:“孟師,這是才收到的。我正要請孟師過來看上一看,剛好孟師來了。”

孟朗小六十歲的人了,以前還沒什麼,但就從這次輔佐蒲茂用兵魏國開始,也許是因爲發兵前的諸項準備事宜太過繁雜,耗費掉了他過多的精力,——畢竟此次攻打魏國,乃是蒲茂登位以來,在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以後的頭一次大規模對外用兵,事關秦國日後能否統一北地,問鼎江左的未來,是以孟朗事無鉅細,都親自安排、部署,最忙的時候,連着兩三天,他都沒有合過眼,或許就是因了這個緣由,到底他也是個老人了,以致他的身體有點吃不消,他近日來,忽感到自己的體力好像不如以前了,並且視力也急速下降,之前他看東西,還是比較清楚的,而下看東西,特別是看近處的文字,卻就看不清了,只能看到模糊的一團。

接過軍報,孟朗習慣性地拿近來看。

入眼看去,只看到了團團黑色的墨影而已,他這才記起,他的視力和尋常的老人一樣,如今都出現問題了,他熟悉蒲茂的性子,知道蒲茂的心胸雖然廣闊,然其在某些事上卻是頗爲敏感的,擔心蒲茂會因此受到影響,遂不動聲色地把軍報往遠處放了一放,然後辨字閱覽。

軍報不長,大概的內容有四條。

第一個是,他們兩部的進展都較順利,已經分別打下了西河、新興、雁門等郡的幾個要地。

其次是,太原郡的魏兵正在馳援西河郡的路上。

第三條是,雁門北邊的拓跋鮮卑到給蒲茂發軍報之日時,還沒有舉兵南下,但根據斥候的偵查,拓跋倍斤已經下達了召聚治下鮮卑、烏桓等諸部兵的軍令,拓跋十姓諸部、源出匈奴的賀蘭部、烏桓的獨孤部等拓跋倍斤治下的各個大部落,包括依附拓跋氏的一些敕勒等雜胡各部,都奉令而行,連日皆有胡騎兵馬,自帶兵械、糧秣,分從北、東、南、西,絡繹抵至盛樂,但拓跋倍斤點兵的目的,是爲援助慕容氏,還是爲乘火打劫?苟雄、楊滿對此不能判斷。

最後是,苟雄、楊滿爲此前數戰中的立功將士們請求封賞。功勞最大的兩人是苟雄帳下的啖高和楊滿帳下的張牡。

看完軍報,孟朗把之還給蒲茂。

蒲茂說道:“孟師,太原的魏兵援助西河,這在孟師與孤的意料之中;唯是那拓跋倍斤,他今大點兵於代北,孟師你說,他究竟意欲何爲?是要幫他的同族慕容氏,還是要趁機取利?”

孟朗說道:“臣還是那個意見,拓跋倍斤非是庸人,他接任拓跋酋率之後,南征北戰,現下已把代北的諸部悉數征服,號稱控弦十萬,以此兵馬,他如何肯再屈服於江河日下的慕容氏?

“況則,拓跋、慕容雖皆鮮卑,然鮮卑部落衆多,爲爭奪牧場、權力,他們彼此間的侵攻本就屢見不鮮,段氏鮮卑亡於慕容,白部鮮卑亡於拓跋,此皆前例也!因是,臣斷定,拓跋倍斤必是早有不臣慕容之心,只是苦於此前無有起兵的機會罷了。

“臣聞之,去年慕容氏征討柔然,令拓跋遣兵相從,拓跋倍斤雖然從令了,然因魏兵在經過盛樂附近的時候,其騎踐踏了城外的農田,拓跋倍斤竟是因此而大發脾氣,在背後極是牢騷不滿,大王,他對慕容氏的不臣之心由此即可見一斑。

“他這回大舉點兵,一定不是爲了援助慕容氏,只能是爲了趁我大秦與慕容氏大戰的機會,伺機從中漁利!”

鮮卑是匈奴之後的漠北霸主,自東往西,長達數千裡的漠北、塞外之地,盡爲鮮卑諸部佔據。初期還好,隨着各部鮮卑的人口繁衍,爲了爭奪牧場,他們之間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戰鬥、戰爭,在他們逐漸與中原政權的聯繫加深以後,他們的內鬥中,就又有中原政權介入的身影,亦即是說,已不但僅是牧場之爭,且還有權力之爭了。

這種情況下,諸部鮮卑的鬥爭自然就會更加激烈。

段氏鮮卑是最早與中原政權發生密切聯繫的鮮卑大部,當匈奴等胡內侵中原之時,段氏鮮卑曾經聽從唐室邊州刺史的命令,常與唐兵並肩作戰,故是後來慕容南下,在消滅唐兵殘存之同時,把段氏鮮卑也給攻滅了,——現在慕容氏的國中、軍中,就有不少段氏鮮卑的遺種。

至於白部鮮卑,倒是與中原政權沒什麼很深入的來往,其部之亡於拓跋,純粹是因爲其部的大率自以爲部民衆多,不怎麼服氣拓跋氏,在拓跋剛崛起的前期,有次沒有理會拓跋氏要求代北的鮮卑、雜胡各部聚於盛樂,進行鮮卑人每年一次的“四月祭天”之俗的命令,未至盛樂,從而導致了部落滅亡,被拓跋兼併,成了拓跋氏立威的選用目標之下場。

蒲茂點了點頭,摸着頷下柔軟的鬍鬚,說道:“如此,按孟師的推測,則拓跋氏的部隊,我軍暫時可以不用擔心了。”

孟朗說道:“拓跋氏儘管號稱控弦十萬,然其兵馬主要是來自於其境內的各部,常備軍並不多,而且軍械也不精良,既少甲士,也少甲騎,多輕騎而已,縱是其不自量力,竟敢來與王師爲敵,亦不足慮也!只憑苟將軍、楊太守兩人的部曲,就足以能重創於之了。

“大王無須爲此憂慮。當務之急,是我軍須得儘快打下洛陽,一者,隴西三郡如今又再陷於定西之手,石首戰死,短日尚好,而若是我軍遲遲止步於洛陽城外,久攻不下,則士氣必會因之而受到影響矣;二來,賀渾邪已取青州,這些天從東邊傳來的情報,大王也都看了,以慕容瞻之善戰,且在賀渾邪之攻勢下僅能自守,如果我軍不能把洛陽及早攻下,臣恐夜長夢多,或會不利於大王戰前‘取洛陽,克魏郡,先得豫、冀,再擊賀渾邪’的策略。”

蒲茂深以爲然,說道:“只要能把魏兵的連環馬陣破掉,洛陽就好攻得多了!孟師,教兵士習練斫環此事,就交給孟師親自督辦!”

孟朗半句也不提他最近身體經常感覺疲憊的事,只是心道:“多吃點補品,補補元氣就是。”痛快應諾。

……

蒲茂、孟朗找到了破解連環馬的對策。

魏國腹地,距離洛陽約六七百里的高平郡中,賀渾邪的兵營裡邊,賀渾邪也找到了應付連環馬的辦法。

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
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