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

問了鄧文戰敗的經過,莘邇驚笑嘆道:“若螭虎者,真萬人敵也!”

不算帥才,也不算新冒頭的禿髮勃野、王舒望、馬輝等將校,只說定西成名已久的大小戰將,如麴家系統的羅蕩、麴章、麴凜、邴播等;王城戍軍的曹斐等;西軍系統的索恭、張韶、隗斑等;以及現屬他帳下的北宮越、嚴襲等,莘邇都已見過,並且其中的不少都曾跟他打過仗,這些人各有其長,但如僅論單人作戰的勇力,至少目前看來,似乎當數高延曹了。

前天開始,下起了雨。

到漢中已有半月,這半個月的時間裡,要麼陰天,要麼下雨,晴天的日子屈指可數。

前天下到今日的這場雨,起初與前幾場雨近似,毛毛細雨而已,但沒有很快就停,下至於今,反而越下越大,把遠近綿延不見盡頭的羣山,淋得青蔥如洗,縱貫奔騰的幾條河水悉被灌滿。

烏沉沉的天色,逼臨南鄭城樓,雨落如川。

人遠觀之,不禁生黑雲壓孤城、風雨成飄搖之感,數杆白色的蜀兵軍旗在陰雲、大雨中,極其顯眼,它們被雨水浸透,無精打采地垂掛着。城頭上的積水,如同小股的瀑布一般,順着城牆四面大約數百個的垛口流下。這幾天定西兵攻城,在城垣上留下了斑斑的血漬。雨水將之澆落,刷到地上,與地面上的血流混合,或者淌向兩邊,或者流到百十步外的護城河中。

因爲下雨的緣故,這三天,莘邇都沒有再發動對南鄭縣的進攻。

帳外一人進來。

到了帳內,這人把溼漉漉的蓑衣去掉,提在手裡,抖了一抖,帳中的地毯登時溼了一片。侍衛趕緊接過蓑衣,拿去了外邊。雖是雨下而至,來人不忘捉羽扇一柄,可不就是唐艾。

唐艾第一眼瞧到了鄧文,接着瞅見了那十頭猴子和十個僚人男女。

“這是什麼?”

莘邇把高延曹的報捷檄文遞給唐艾,說道:“螭虎送來的。”

唐艾看罷,說道:“沔陽被打下了?好啊。攻克南鄭的把握,又多了三分。”

莘邇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說道:“千里,你有破城之計了?”

“我適才在營外的土丘上,觀察了半晌南鄭城上、城內的情況。這場大雨,不但讓我軍沒法繼續攻城,也讓城裡的守卒放鬆了戒備。我昨夜觀看天象,今晚的雨還會更大!明公,此正我軍克城之時!”

“夜觀天象”云云,兵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好的軍事領導人或者參謀,是必須要會觀察天象的。當然了,這個“觀察天象”,說的不是神神叨叨的那些東西,而是雨雪霧風。唐艾在此一方面,就是個高手。別的不講,只在漢中的這半個月,每次下雨,他都能通過頭天的天氣變化,而提前預測出來。莘邇對他的這項能力,還是很信得過的。

莘邇說道:“哦?”

聚精會神地等唐艾往下說,卻見唐艾蹲下身子,拿着羽扇,搗了搗關在籠裡的那十頭金毛猴,搞得那猴子們齜牙咧嘴,裝兇扮狠,聽他笑道:“這十頭猴子,也能派上用場。”

莘邇說道:“千里,你就別賣關子了。有何良策,快些道來罷!”

唐艾便把計謀說了。

莘邇聽過,琢磨稍頃,說道:“此策可行!”

……

時當下午,百餘個騎兵押着鄧文出營,冒着大雨,繞着南鄭轉了一圈,向城中不斷地呼喊:“沔陽已爲我所破,鄧文在此,爾等可來一看!”

城內的守卒不認識鄧文,但將校都認識鄧文。

聞訊,將校們忙登城下覷,發現那被五花大綁、捆着橫放馬上的,果是鄧文不假。

消息傳來,城中騷亂。

……

薄暮,莘邇令槌牛殺羊,叫三軍飽食。

……

入夜,莘邇不動旗鼓,集合兵馬。

唐艾、令狐京等文臣,北宮越、羅蕩、禿髮勃野等將校,悉數到齊,排列帳前。

莘邇說道:“沔陽已下,南鄭能不能拔,就在今晚!”他按劍顧盼,問諸將,“誰願爲我先登?”

禿髮勃野是騎將,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穩當當地站着不動。北宮越待要應聲,早有一人邁步出列,大聲應道:“末將敢爲公先登!”衆人看去,乃是羅蕩。

莘邇喜道:“非將軍不可!”

……

各營做備戰的準備。

莘邇引衆人回到帳中,暫作等待。

嘩嘩的雨聲傳到帳裡,冷風掀開帳簾,吹卷案上的燭火。

明滅的光下,令狐京坐於榻上,神色變幻,終於安耐不住,說道:“公欲夜攻南鄭麼?”

莘邇答道:“正是。”

“陰雲密佈,雨水滂沱,兼是夜晚,兵卒視物尚且困難,明公,如何可以攻城?”

莘邇笑答道:“鮮少,此千里之策也。恰因爲守卒以爲我軍不會夜雨攻城,所以我軍纔要出奇制勝!”

令狐京說道:“可如果戰鬥不利,恐怕只會徒增傷亡,無益於事啊!”

“我轉戰東西,克龜茲、鬥朔方,而比及險隘,龜茲、朔方,皆不能與南鄭相比。我軍頓師南鄭城下,已有旬日,久攻不克,梓潼、巴西的蜀軍援兵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來到,等到那時,南鄭只能是愈加難打。如果不借雨夜的機會,發起一場奇襲,那以鮮少之見,我軍該如何才能奪佔此城?”

令狐京搖動羽扇,深思熟慮似地說道:“上午不是剛接到桓公軍中的捷報麼?桓公已克彭模,距成都只有百里之遠了。接下來,桓公肯定會與蜀兵在彭模、成都間鏖戰。與其冒險於現下攻打南鄭,明公且何妨稍候,待桓公與蜀兵的戰鬥有了結果之後,再做籌劃?”

“你的意思,是等桓公與蜀兵分出勝負,我軍再打南鄭?”

“是。”

“如果桓公敗了呢?”

“桓公如敗,說明蜀兵猶強,我軍就算打下南鄭,勢必也難長期堅守……。”

莘邇打斷了他的話,說道:“我明白了。鮮少你是在說,桓公如果敗了,我軍就撤回秦州,自此不提攻打南鄭的話;而桓公如果勝了,我軍然後可以再打南鄭。”

令狐京遲疑了下,說道:“京即此意。”

莘邇似笑非笑,說道:“鮮少,當日提出配合桓公伐蜀的是你,今日我親自領兵南下入蜀,又說不宜於此刻攻打南鄭,應當坐觀桓公成敗的,還是你。鮮少,你把我弄糊塗了。你到底是想幫桓公伐蜀,還是不想幫?”

“……,明公,伐蜀是國家的大事,當然應該支持,然以京愚見,支持歸支持,卻似亦不應冒險硬攻南鄭,畢竟折損的都是咱們隴州的子弟!”

莘邇慨然說道:“鮮少,卿意我已知,毋庸多言了!誠如卿言,桓公千里伐蜀,所向披靡,兵鋒已至成都百里外,然我軍入漢中半月,到現在卻連個南鄭都不能打下!已是不如桓公。

“要再按卿之所議,靜候桓公與成都決戰,觀其成敗,其後再作進退的話,更是隻會增加桓公之威,而減損我定西的聲勢。卿之此議,實不可取!

“且莘幼著,男兒丈夫也,南鄭我自取之,焉因人成事者?”

“因人成事”是一段典故,出自“毛遂自薦”。

長平戰後,秦軍包圍趙都邯鄲,平原君臨危受命,去楚國求援。毛遂自薦跟從。到了楚國,跟從平原君的另外十九個出色的門客無有寸功,全靠毛遂,說服了楚王答應援助趙國。歃血盟約的時候,毛遂喚那十九個門客也來,諷刺他們說:“公等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意即:你們都是因爲別人(毛遂)的功勞,而才辦成了事情。

莘邇引用這個典故在此,意思很明白,是在說,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打下南鄭,而絕不願按照令狐京所提議的,靠桓溫戰勝蜀兵、以致攻克成都的大勝,而趁機打下南鄭。

莘邇炯炯的目光下,令狐京不復有面對氾寬等人時的不爛之舌,無言以對,訕笑搖扇罷了。

唐艾心服於莘邇的神采,一邊眼神異樣地看向令狐京,想道:“麴爽攻滅虜興,收穫滅國之功;明公此番親自伐蜀,如果無功而返,又或者純粹因爲桓蒙的勝利而才攻下南鄭,那麼兩相對比,明公在朝中的聲望必然下墜,此前安定西域等等的功勞,也都將會因之而前功盡棄。

“令狐鮮少的這個建議,表面上聽着不錯,我看是用心叵測!”

風涼如冰,雨聲嘩嘩。

……

兩更時分,果如唐艾的判斷,本就不小的雨水,變得越來越大。

夾雜以電閃雷鳴。

僚人有崇雷、祭雷的風俗,那十個被高延曹送來的僚人男女,五體投地,拜倒在囚帳中,吟唱古老的歌謠。其中的一個孩子,從帳幕的縫隙,看到了一隊隊披甲持刃的士兵經過,踐踏在一處又一處的水窪上,水滴濺射。一道閃電,劃亮了夜空。這個孩子被嚇得哭了起來。

選出來的五百名精銳死士,在羅蕩的帶領下,推着雲梯,首先出到營外。

莘邇與唐艾、令狐京等也到了營外,登上丘頂,遠遠觀望。

漆黑一團,不多時,羅蕩及其所率之兵就消失在了莘邇等人的視線中。

莘邇等轉眺城頭,城上沒有火光,什麼都看不清楚。

諸人等待了一會兒,也許只有兩刻鐘,也許足有兩個時辰。就在令狐京幾人等到心焦的時候,又一道閃電劃過,唐艾眼尖,看見了城牆上正在攀援的定西士兵。

“明公你看!”

莘邇急忙瞧去,剛瞥到點攀牆士卒的身影,電光過去,又是一片濃如墨汁的黑。

參與此戰的兵士們已經集結完畢,停駐在營門外對峙的兩座土丘附近。大雨掩蓋住了一切的聲響。數千人立在那裡,竟是半點聲音不聞。

一點火光,在城頭燃起。

緊接着,是又一點的火光。一點、又一點的火光相繼亮起。

這些火光像是不懼雨淋,而且移動得很快,有的甚至是在跳躍。這些火光,便是那十頭猴子。唐艾吩咐兵卒,給猴子抹上了石油,卻是專門用在了這時。

隨之,儘管有雨聲的干擾,儘管離城頭的距離不是很近,驀然爆發出來的喊殺聲,還是傳入到了莘邇等人的耳中。

莘邇定住心神,從容不迫地下達命令:“擊鼓!攻城!”

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
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