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

彭模城下。

蜀兵列成三陣,每陣各步卒兩千餘人,分別包圍城之東、西、南三面。

又有步卒千餘、騎兵兩千餘,作爲預備隊,陳列在城池的東南角。

彭模不是個正兒八經的縣城,只是個軍事壁壘而已,佔地不大,因是攻城的蜀兵雖才六七千人,卻已把之圍得水泄不通。

城頭,周安、孫勝、周詞等荊州兵的守將立在垛口,朝外察看敵情。

傷勢未愈,剛從昏迷中醒來不久的周楚,勉力支撐,在兩個親兵的攙扶下,也在城上。

孫勝面帶深憂,說道:“虜勢強盛,我部的能戰之卒只有千人。周將軍,這場仗不好打啊!”喃喃說道,“也不知咱們的加急軍報,明公現在有無收到。”

他心中想道,“明公用袁子喬之策,進襲成都,此實孤注一擲。成都若是不克,則我軍定將大敗,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回到荊州。在此種情況下,明公大概不會分兵,回援彭模。彭模可不可守,全在我與周益州兩人身上了!”

看了周安一眼,擔心會動搖他守城的決心,孫勝沒有把想到的這些,說與他聽。

周安回想起桓蒙北襲成都之前,私下給他的交代。

那時,桓蒙說道:“成都的守兵儘管不少,然我料之,勢難當我王師之銳。吾取成都,只齎三日糧,輜重、羸弱、傷卒悉在彭模,彭模且扼我之後路。周公,成都能不能順利打下,關鍵實非在我,而是在彭模啊!

“我率部北上以後,料昝定、李祿等,肯定會分兵來攻彭模。彭模如果有失,虜軍取城中的羸弱、傷卒,裹挾而進,從後擊我,我就將會陷入腹背受敵、士氣大沮的險境,敗將必矣!

“今我以彭模託付於公,盼公務要保彭模不失,使我無後顧之憂!”

桓蒙嚴肅的表情,信任的語氣,令周安印象深刻,彷彿還在眼前、耳中。

周安收回思緒,沒有理會孫勝的話。

蜀兵冒着矢石,利用蝦蟆車運土填塹,剛把護城河填平了一段,才結束了一波攻勢,正在兩個蜀兵軍官的指揮下,調整陣型,前線的兵士往下撤,較爲靠後的兵士頂上輪替。

那兩個蜀兵的軍官所站之位置,離護城河很近。

周安遙指之,顧視左右將校,說道:“虜將恃兵衆,輕視於我。汝等誰能爲我取其首來?”

真是知恥而後勇,袁子喬的那幾句輕蔑之詞,至今還刻骨銘心,周楚、周詞父子爭搶出擊。周楚立都立不穩當,顯然是不可能派他的去,周安便指派了周詞。

難得的是個晴天,清晨的陽光明亮。

周詞率勇士數十人,抓着繩索,垂到城下,半刻不停,就如一支箭矢,吶喊着殺向蝟集如山的敵軍。

……

成都南,十里陌。

寬闊的道路上,一支數千人的部隊,旗幟如林,甲械鮮明,步卒在前,騎兵在後,長驅急進。

漫天的塵土捲起,遮掩了晨日的天光。

已是初冬,兩邊的田地中,早就沒有了作物,只餘黑黃的土壤。

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雨,尚存殘跡,土地帶着點溼潤。

路邊松柏成蔭,路與田間的小溝渠裡,水光粼粼;渠畔,青黃間雜的草叢如茵。

舉首遠望,可見成都城巍峨的城牆,以及城外玉帶也似的河水。

荊州兵在離成都近在咫尺的彭模等地,打了半個多月的仗,成都周邊的百姓,逃入城中或逃去別處、山中的不少,但留下的還是佔了多數。

較以犍爲等郡,成都附近的居民,唐人在其中的比重明顯提高。這是因爲多年前,爲了充實成都戶口,李氏把蜀地各郡的唐人,強制性地遷徙到了此處許多。

膽小的百姓緊閉破爛的門戶,不敢出來。

膽大的,以及沿途的士子、豪強,卻有甚多夾道迎接。

不說簞食壺漿,亦稱得上歡盼王師。

入成都界時,桓蒙就傳下了軍令:“吾率兵伐蜀,上爲朝廷討不臣,下是爲民除害。李氏無德,塗炭百姓,蜀民苦之久矣!成都士民凡有饋贈,一概不許收。擾民者,斬!”

故是,雖然時見當地的士人、豪強、百姓牽牛羊、擔美酒,候於路邊,然而部隊皆視若不見,沒有因此而影響進軍的速度,也沒有對經過的地方造成大的騷動。

袁子喬催馬,趕上桓蒙,說道:“明公,十里外,便是成都了。李當此時,應該已經得知,我軍奇襲來至。我軍兵少,彭模被圍,單從形勢來看,不利於我軍,李當必定會遣衆出城,主動來與我戰。我軍趨行一夜,將士稍疲,明公可暫駐軍此地,令三軍飽食,以待蜀兵之出。”

桓蒙以爲然,即遣精騎百餘,窺覘成都反應,同時傳下命令,就地休整,埋鍋造飯。

精騎馳離軍陣,趕去成都近郊。部隊的主力停下了前進的腳步,佈置戒備,就地休整。

……

彭模城外。

蜀兵萬沒料到周安在敵衆我寡的態勢下,還敢派兵下城。

他們在調整陣型,疏於防範,頓被周詞及其率領的勇士殺了個措手不及。

數十勇士都是從周楚部下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健步如飛,衝過城牆與護城河間短短的距離,撞入蜀兵隊中。

一些反應較快的賨人兵卒,舉起板楯,亂放箭矢,嘗試把他們阻止在外。

但是殺出的勇士們,個個重甲,不畏敵箭。藉以奔跑的助力,前邊數人,挺長槊而刺。槊刺到盾上,發出一聲脆響和一聲悶響。脆響是槊杆折斷,悶響則是木質的盾牌被槊頭戳爛。緊隨此數人後的,拿的都是鐵槌,一通亂砸,盾牌破碎。

周詞呼喝揮刀,帶領衆人,趁勢一擁而上。

蜀軍裡邊,無論扎髻的唐卒,還是椎髻的賨人,悉非這羣虎狼的敵手,立刻潰退。

那兩個蜀兵的軍官,奔竄不及,當場身死。

短暫的混亂過後,蜀兵穩住了陣腳,發起反攻,試圖剿滅周詞等。

周詞見好就好,及時引衆撤退。

蜀兵待要追趕,卻被城頭的箭雨打退。

吊籃從城頭垂下,周詞等躍入籃內,安然無恙地被提回到了城上。

孫勝看去,見周詞血染鎧甲,眉揚色壯,那數十勇士在敵陣中殺了一遭,無一傷亡,俱仍戰意猶烈,驚歎與周詞說道:“往昔與卿見,卿褒袖翩翩,今勇如虎!等與桓公會師,我當把今日臨城所見,具稟桓公,以酬卿功!”

周安欣慰地對周詞點了點頭。

周楚取軟巾,親手給周詞擦去甲衣上的血漬。

周詞昂然而立,說道:“此等小事,何須稟與桓公?且使袁參軍知,可也。”

倒不是周楚、周詞父子小氣,他倆之所以對袁子喬的那番話語念念不忘,卻也是有緣故的。

多年前,時鎮荊州的江左權臣王氏,覬覦帝位,掀起了一場叛亂,當時從其反者甚衆,周安亦是其中一員。後來,叛亂被江左平定,參與叛亂的士人、將校,許多被斬,僥倖得活的,自此也斷了前途,唯周安,一來因其武勇,二來因別的一些政治原因,卻是不僅沒有被治罪,反而得到了重用。隨後,他和他的家族先是依附庾氏,繼而於下,又依附桓蒙。

從叛的事情儘管已經過去了許久,甚至周安從叛的時候,周詞還只是個娃娃,但這段經歷,到底太不光彩,是個大大的污點,周家的人,直到現在,還被籠罩在這個陰影之下。

一邊是曾爲叛將,一邊是桓蒙的第一心腹,周楚、周詞,乃至周安,也就無怪會如此在意袁子喬的那幾句話了。

東南邊,蜀兵預備隊的方向,傳出了鼓聲。

伴着鼓聲,城牆三面的蜀兵推動雲梯,穿過護城河,正式對彭模展開了進攻。

……

成都南,十里陌。

探查敵情的騎兵馳回,上報桓蒙:“守軍約萬餘之衆,出城了。”

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
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