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

莘邇讀書少,亦知韓信、安祿山的故事,聽了張龜此言,卻是與韓、安臨刑前的話語相近,生出好奇之意,待要問他姓名;那步卒的軍侯大笑起來,嘲諷說道:“不過是個張家的奴客,瞎眼瘸腿的鼠輩,階下之囚,待死之徒,也大言不慚,沒得污了‘英傑’兩字!”

張龜掙開甲卒的手,伏拜向莘邇說道:“明公臨郡,嘿然不翅,一朝振奮,先誅英才,龜竊以爲,楚莊不取!龜雖眇目,丘明著《國語》;龜不良行,孫臏遂霸齊。要離斷右臂,刺殺慶忌;百里奚亡國之奴,穆公渴求。明公不欲郡縣治乎?如欲郡治,純以刀斧可乎?”

“嘿然不翅”云云,出自《韓非子》,講的是楚莊王三年不鳴的故事,所以他後邊有“楚莊不取”之語。

此一番話下來,引經據典,那軍侯聽得半懂不懂,只約略覺到,此人不似虛張聲勢,像個確有點水平的,遲疑地看着莘邇,等他指示。

莘邇想起了此人是誰,心道:“我聞監視張家的士卒說,張金遣人北去胡中前,曾召一跛子入見,後來登史亮家門的亦是這個跛子,想來就是此人了。言他名叫張龜。適才在張宅,他緊跟在張金的後頭出來,必是張金的心腹無疑;此時臨危侃侃,倒也不俗。

“別的也就罷了,把我到郡至今的沉寂數月,比作楚莊王,有點意思。且試他一試。”

莘邇饒有興致地問他道:“不以刀斧治郡,你以爲,應以何治郡?”心道,“如答以德治、禮賢之類的廢話,我扭頭就走。”

張龜答道:“治國以本,治郡亦然。”

“哦?以郡論之,‘本’爲何物?”

“國、郡之本,大同小異。‘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此即‘本’也。”

軍侯及周邊的兵卒莫名其妙,不知他在講什麼東西。

莘邇也不明白,想道:“故弄玄虛。”

曬然一笑,便要離開,一步尚未邁動,他心中驀然一動,想起了“望白署空”四字。

“望白署空”的本意,應是高屋建瓴,這是他琢磨出來未久的。

“人有不爲,而後有爲”,從爲政的角度品味,好像也是這個意思?

莘邇停下腳步,陷入深思。

“不爲”與“爲”,可以理解爲“舍”與“取”的關係。

不爲是舍,爲是取。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沒有人可以做到事事親爲。

那麼,對於有抱負的人來說,就必須在大小之間作出選擇,捨棄細微末節,放棄小事;然後才能集中力量,專注於大事。如此,方能有所作爲。

如果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就像莘邇此前那樣,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而毫無成就。

莘邇停步稍頃,踱至張龜身前,問道:“何爲‘不爲’,何爲‘爲’?”

張龜不肯說了,只道:“‘爲’與‘不爲’之道,又大又深,三言兩語不能畢述。”

莘邇笑了起來,心道:“什麼‘又大又深’,這個滑頭的傢伙,無非拋個餌,誘我上鉤,先恕了他的罪。可惜,此案我已告與令狐奉,你是案犯,那信文乃你筆跡,我無法私下放你。”頗感遺憾。

該用什麼做主政的方針,已然困擾莘邇了不少日子。

猶豫片刻,到底還是想聽聽張龜“有所爲”的高見是什麼。

莘邇想道:“如將他遞解入都,他必死無疑。我能不能救他一命?”又想,“他是此案的關鍵證人,放是不能放的。我如上書爲他求情,……會不會引起令狐奉不快?”

張龜伏拜地上,不知自己的臨死一搏有無用處,忐忑不安。

莘邇腦中念頭起伏不定,想道:“我到建康這兩個多月,‘嘿然不翅’,固是因爲初來乍到,前時不熟地方情況,但細究我心,未嘗沒有憂慮小賈進讒,擔心令狐奉疑我之故;因是,我縮手縮腳,沒能早點打開局面。

“半月前,我心有所感,問阿醜與小小,設如一人與虎同行,如何可謀自保?小小言可以餵飽了它;阿醜說不若削木爲矛,握石爲兵,作色威嚇,則虎雖兇,不敢爲害。阿醜一個婦人,猶有此般見識,我難道還不如她麼?

“我這些天算是想透了,當下亂世,權威不振,上下無序,政治混亂,令狐奉叔侄也好、唐人的士族與胡夷的酋率也罷,都是勢強者雄,大魚吃小魚。要想安身立命,使人不敢侵害,非得自身強大不可。一味的縮手縮腳,擋不住別人捅來的刀子。”

做出了決定。

儘管不安賈珍在朝中進讒,忌憚令狐奉的刻薄寡恩,可越是如此,越不應盲目地委曲求全。

傅喬的遭遇便是顯證,他夠拿低做小了吧?結果怎樣?任令狐奉隨意擺佈。

“有所爲,有所不爲”這句話,也可以放在這裡用。

謹慎沒錯,但不能什麼都不做。

這個張龜看來有點能耐,便是有觸怒令狐奉的風險,也不妨救他一救,如能將他保下,沒準兒將來可成一個輔助。

莘邇有了主見,心道:“我且書信一道,送與令狐奉,說這是個可憐的廢人,爲他求情。”說道,“你是此案的要犯,我放不得你。待你見到主上,主上問你什麼,你自管如實回答什麼。”

黃榮又調來了一輛檻車,張龜絕望地被扔到車裡。

張家畜養的輕俠、劍客甚多,給他們看家的只是其中有頭有臉的幾個,剩餘那些,都在他家縣外的塢堡中,充當保護塢堡不被胡夷、盜賊劫掠的武力。

爲了防範這些亡命徒劫囚車,莘邇調了五十甲騎,二百甲卒,押送張金父子和張龜;有心提拔張景威和向逵,圖圖、且渠的俘虜馬上要編入內徙,張景威走不開,用了向逵作使者。

種種事宜,半日辦妥;當晚,使張金父子、張龜在軍營過夜,次日,向逵押之入都。

張家父子勾結盧水胡、圖謀作亂之事,藉着張龜的嘴,一下傳遍了縣中,沒幾天,全郡皆知。

話說,張家“作亂”這事兒,如果出自莘邇之口,可能會有郡人半信半疑,但出自張龜之嘴,那就不一樣了。張龜是誰?稍作打聽,就知此人是張家的遠支,張金的親信。

更沒兩日,郡裡邊又傳開,說張龜的眼所以眇、腿所以瘸,正是因爲張家,而張龜顧念宗族情誼,不僅沒有報官,替張家瞞下了此事,還竭智盡力,給張家當了門客,不可謂忠義之士。

這件陳年舊賬的翻出,愈發增加了張龜舉報內容的可信度。

至於“身殘因於張家”此事,是張龜妻子爆出的。

知道了張龜受張金牽累、被捕送入都後,他的妻子大哭一場,昏厥醒來,深恨張家,對兩個兒子說:“汝父的前程、性命都壞在了張家的手裡,你倆要牢牢記住!”

二子尚小,還不能爲父報仇,張龜妻子的原意,是待以後日,等兒子長大,再作復仇;不料聽到裡中有人,轉傳郡中某些人的言論,竟說張龜賣主。

張妻不能忍受,又對二子說道:“你們的父親是忠義之士,我不能讓他生被張家累,死爲惡名污!”

便賣了首飾,佈下酒宴,把張龜的親族、自家的母族、鄉黨鄰居全都請來。

飲酒至半,她當着衆人的面,把張龜傷殘的緣故及張龜對張家的忠心,一五一十地悉數說與大家。

衆人聞言,無不嗟嘆。

都說:古之義士,不復見於今日!

郡中那些非議張龜的言語頓時止歇,取而代之的,都是誇獎張龜的話,說他忠義無雙,所以舉報張家者,亦非背主,而是出於對朝廷的忠心,這纔是真正的“大忠”。

三縣士民,物議沸騰。

張家的聲望一落千丈。

莘邇不知道張龜的殘疾還有這段往事,由黃榮處得知了後,嘆息說道:“龜有賢妻。我當再上書主上,備述此隱情,爲建康保一義士。”順水推舟地又給令狐奉寫了一道書信,寫完,心道,“我方慮上封信不夠給張龜開脫,加上他的這段過去,料是應該夠了。”

信寫好,吩咐黃榮,派人急送谷陰。

黃榮應諾,辦完了這件差事,轉回堂上,說道:“明公,且渠、圖圖兩部被俘的胡虜都已押送到了牧場,按照明公的命令,景威開始着手把他們打亂重組;唯拔若能,如何處置?”

張家是隴州的頭等士族,一來勢力強大,二來,關係到了令狐奉收胡之後的下一條國策,是以令狐奉叫莘邇把張金父子遞送到都,他親自發落。

拔若能這類的胡酋,定西國中沒有百餘,也得數十,令狐奉卻是不看在眼裡的,因只叫莘邇視情況自行處置。

“視情況”的意思不外乎有二。

如果覺得能夠控制住且渠部的胡牧,那麼就殺了。

如果暫時還得依靠拔若能掌握且渠胡牧,那麼就不殺。

莘邇徵詢了黃榮、張景威、麴經等的意見,他們都認爲最好不要殺。

莘邇考慮了兩天,接受了他們的意見。

這會兒見黃榮問起,他說道:“如卿等所言,‘殺降不祥’,拔若能既然投降,如殺了他,恐墜國朝德望,不利撫安六夷;而又且渠部內的胡牧甚衆,今內徙容易,安其心不易;兩者結合,確是不如留他一命,系於郡府,以盡其用。”

黃榮說道:“是,明公遠見。”

莘邇沉吟了下,說道:“景威昨日上書,建議我令和鹿根、勒列兩部,各遣子弟入郡爲質,並‘三落出一’,亦使內徙。景桓,你意下何如?”

“榮以爲,可以實行。”

“好,那你便起草檄文,傳令和鹿根、勒列兩部。”

令狐奉命他“五落抽一”,不算和鹿根、勒列,只且渠、圖圖兩部內徙的胡牧,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數額。只等張景威登記完內徙的胡落數目與人數,莘邇即可上報令狐奉了。

想到這裡,莘邇略覺輕鬆。

黃榮應道:“是。”窺了眼莘邇,吞吞吐吐地說道,“明公,張道將與其父勾結胡虜,罪該萬死!史功曹阿附張家,斗膽欺君,是不是也應嚴懲?”

張金被抓後,史亮心驚膽戰,被迫無奈,只好用了其妻之話,說是他妻弟在胡中聽錯了消息。

郡府的吏員們或有信之的。黃榮深悉內情,卻知他“從逆”張金。

然而,遲遲不見莘邇治罪史亮,黃榮不知莘邇心意,因於此下提出此茬,作個打探。

莘邇看了黃榮一眼,心道:“督郵還沒作幾日,老黃這是又想升官了麼?”

滅且渠、破圖圖,克勝兩郡,回擒張金父子,立威已夠。史亮只是個小蝦米,殺之不足增益。

在莘邇想來,不若留之。其身上有污點,再用他時,料必指東打東,無有不從。

且那史亮,當日哄騙自己時,數現愧色,也不是個全無良心的。

莘邇笑道:“功曹、主簿,是郡府的兩個首吏,主簿已罪,功曹不宜再罪。景桓,主簿空缺,我意除君任之,你可願意麼?”

黃榮有點失望,主簿雖然清貴,不如功曹掌握人事,他本來想着,史亮如被治罪,功曹此職非他莫屬,但莘邇既然要放過史亮,他也沒甚辦法,下拜說道:“敢爲明公效力!”

算來向逵離縣已有四五日,也不知路上是否安全,到了哪裡?

莘邇步至堂門,眺望東方。

向逵押送張金父子,剛過了張掖郡的屋蘭,刪丹在望。

此一帶雨水充沛,牧草豐美,境內黑河兩岸的大草場一望無際,在整個隴州都是數得上的。

過了草場再東行一二百里,即至王都。

春末夏初,氣溫漸高,向逵抹了把汗,望見前邊官道上起了一陣塵土。

前頭的騎卒轉回稟道:“是張掖的駐軍,從北邊的草原上回來了。”

不多時,數百騎兵馳奔經過,向西而去。

向逵心知,此必是張掖的陰太守遵令狐奉之命,配合莘邇用兵,而佈防於張掖、建康郡界處的兵馬。現今莘邇兵勝,這些兵馬沒了繼續巡邏的必要,因是返回兵營。

避開道路,等這支騎兵過去,向逵繼續押檻向都。

騎兵來的地方,北邊草原上,離向逵約百十里處,有兩個胡人與他同向而行。

這兩個胡人大概是在野外待得時間太長了,灰頭土臉,褶袴骯髒,騎的馬不知多久沒刷了,馬腹、馬身上到處是泥。

他兩人鬼鬼祟祟的,遇到人就遠遠躲開,行了三二十里,到了一處胡牧的聚居地。

此處聚居的胡牧,髮型與盧水胡不同。

盧水胡的髮型,大多是剃掉部分頭髮,把餘下的結成一條或多條辮子;而此處的胡牧,則是把中間的頭髮剃掉,周圍的編成小辮,亦有不剃髮,只將頭髮編成許多細辮,披於肩上的。

髮型之不同,原因在族源之不同。

此個胡部,是鮮卑部落,乃隴地北山鮮卑諸部裡邊名聲最大的禿髮部。

部落的人發現了這兩個鬼祟的外來客,報給上頭。

十餘騎馳奔過來,領頭的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身材強壯,有着鮮卑人白皙的皮膚,臉蛋乾淨,一雙眼睛非常明亮。他勒馬繞着這兩人兜了幾圈,問道:“你倆幹什麼的?”

這兩人答道:“我倆從建康來,奉命求見貴部大率。”

“奉誰的命?”

“且渠大率的次子。”

青年問道:“元光麼?”

“是。”

“叫你們來何事?”

“事關機密,須得當面稟與貴部大率。”

來騎中一人說道:“你不認得麼?這位是我部大率的兒子,有話你就說吧。”

這青年名叫禿髮勃野,是禿髮部酋大的幼子。

那兩人聽了,說道:“此處非說話之所。”

“你不說我就走了。”禿髮勃野吩咐左右,“趕他們滾。”佯裝打馬離開。

沒得奈何,這兩人只好說道:“唐人的朝廷搞什麼‘收胡設邑’,要斷咱們的根本,奴役咱們,我家主人決意起兵抗衡,已經聯絡了我盧水胡的各部,大家爭搶相從;遣小人等來貴部,是想問問貴部大率,願不願爲了咱們胡人不受欺凌,一同舉事?”

禿髮勃野聽完,奇怪的瞧了他倆眼,問身邊的騎士們道:“怕不是兩個傻子?”

騎士們哈哈大笑。

禿髮勃野打馬轉走,丟下一句:“殺了罷!人頭送去建康。”

可憐元光的兩個使者,因爲找不到進入張掖的機會,東躲西藏半個多月,好容易不見了沿線的邏騎,千辛萬苦到了鮮卑禿髮部,卻不知山中無歲月,外頭已換了天地,白白送掉兩條小命。

五日後,向逵到了王都谷陰。

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
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