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

見過姬韋,從考功曹的客舍出來,夜色已深。

黃榮的牛車停在路邊。

月光清涼,路上靜悄悄的,早無行人。

黃榮沒有馬上上車。

他靠着繪了雲鶴圖案的紅底車廂,回頭朝黑漆漆的客舍門內張了幾眼,神情變幻地立了片刻,心道:“姬韋雖說他明白了,但我觀其情貌,辨其言聲,他仍是沒有拿定主意。也難怪他如此。宋家的威脅,畢竟不是誰都能扛得住的。只是這樣一來,此人就有點靠不住了啊。”

忽然心中一動。

他勾下頭,沉思了會兒,這才拾梯登入車內。

時辰太晚了,黃榮沒有去找莘邇回話。

次日非休沐之時,上午,黃榮先到四時宮內的官廨,按照莘邇的新規,把當天急需處理,不能拖延的公務,一一辦完,然後,請了半天的假,快中午時分,來到了莘家。

劉壯聞訊,把他迎進宅中,請到前院的小廳暫坐。

令狐妍嫁過來以後,莘家的奴婢數量直線上升,劉壯作爲大總管,忙得很,沒功夫多陪黃榮,吩咐廳外的侍婢端茶上水,呈奉點心、水果之後,他告了個罪,便辭了出去。

黃榮進門就瞧見了張龜。

小廳的四壁上,掛了幾幅書畫。

其中的一副畫,剛掛上去不久。

張龜這會兒就正站在此畫前頭,負手昂頭,睜大了獨眼,在細細地欣賞。

“長齡,在看什麼?”

張龜轉過頭,見是黃榮,笑道:“景桓,你怎麼來了?”

“明公叫我去見一見姬韋,此事你是知道的。我昨晚見過他了。今天特來給明公回話。”黃榮踱步到張龜的身側,漫不經心地往畫上瞥了瞥,問道,“劉翁說明公進宮了?”

“是啊。上次明公獻給大王的故事小書,大王甚喜。趁史館撰史,各地珍貴書籍紛紛被運到京城的機會,明公抽暇,取衆書中意蘊深遠的典故,又編了一本,今日入宮,就是獻書去的。”

黃榮點了點頭,向畫的左邊底部看去,注目在落款上,頓時驚奇,說道:“這是曹不興的畫?”

曹不興是前代的名畫家,與當代江左的那位著名畫家齊名。與江左的那位畫家一樣,曹不興擅長的繪畫領域很多,龍、虎、馬皆其所長,並極擅人物,尤以畫佛爲妙。

牆上的這幅畫,畫的就是一個佛陀。

身形偉岸,莊嚴寶相,嘴角含笑,拈花趺坐。

黃榮不太瞭解佛教,不知此佛是何佛,但卻不影響他的觀賞,只覺栩栩如生,鮮活靈動。

張龜說道:“可不是麼!”

黃榮細看多時,讚歎說道:“聞曹不興心敏手疾,曾運五十尺絹成一佛像,頭面手足,胸臆肩背,無遺失尺度。今觀其之此畫,筆法精細,恍然如真,果是前朝名家!無愧落墨成蠅!”

落墨成蠅,是有關曹不興的一段傳說。

據說他在畫屏風的時候,不小心誤落筆墨,於是他順手將墨點畫成了一隻蒼蠅。屏風畫完,進獻給他的主上,他的主上竟以爲那是隻真蒼蠅,遂舉手想將之彈走。由是流爲佳話。

看罷了畫,黃榮心中奇怪,說道:“明公雖雅重鳩摩羅什、道智,然究明公本意,明公不過是順應時情罷了,其實並不崇佛。此畫固佳,可此廳乃明公接人待客之所,卻爲何將它張掛?”

對莘邇這樣的政治人物來講,他的一舉一動、一好一惡,都會引起下邊人和部分外界的效仿。

這個小廳,是莘邇平日居家之時,專用來接人待客的。廳中的一應佈置,皆會被來客看到。該掛誰的書法?該掛誰的畫?用的器具該是奢侈,還是儉樸?這些都很重要。

誠如黃榮所言,莘邇既然對佛教並不推崇,那麼,卻爲何在廳中掛上了這麼一幅佛像畫?

不怕誤導來客對他喜好的揣測麼?

張龜笑道:“景桓,你有所不知。此畫是麴侯贈給明公的。”

“麴侯?”

“麴蘭馳援朔方,未成而歸。朝中前日,不是有大臣彈劾他,說他勞師糜餉,虛耗國力,戰而無功,理當嚴懲麼?當時,還是多虧了你上書,爲麴蘭爭辯,指出朔方之所以沒能救下,與麴蘭無關,而純粹是趙宴荔自找的,是因他自私自利。朝中故是纔沒有懲處麴蘭。”

黃榮心道:“那天彈劾麴蘭的兩人,都是宋方的爪牙。他倆哪裡是彈劾麴蘭,明明是意在明公!要知,援助朔方的決策,可是明公做出的!”矜持地撫須答道,“些許微勞,不足一提。”

張龜楞了下,想道:“‘些許微勞’?什麼‘微勞’?”

旋即明白過來。

黃榮的這個“微勞”,定不是對麴蘭的“微勞”,而說的是他在此事上爲莘邇貢獻的一點功勞。

張龜笑道:“麴侯大約是因此感謝明公,便遣族中子弟,送了這幅畫來。也是藉此,表達一下他對明公討定西域,爲國家解決了西邊憂患,開出了商道財源的讚許和佩服。”

黃榮說道:“原來如此!”

耐心地等黃榮欣賞完了畫,張龜邀他到案前入榻,待其坐好,這才把自己關心的話題說起。

“景桓,你剛纔說你昨晚已經見過姬韋了?”

“是啊。”

“姬韋昨日纔到,你晚上就去見了。你這辦事的速度真是麻利!”

黃榮端起茶碗,喝了口酪漿,說道:“比起別人,我還算慢的了。”

“別人?”張龜立即猜到了黃榮的所指是誰,問道,“宋方也遣人去見姬韋了?”

“不錯。”

“派的誰人?”

“段承孫。你知道此人麼?”

“牧府曹掾,宋方的心腹,是姬韋的故交。我豈會不知!”

張龜掌握情報系統,對王城士族、士人們的情況,比黃榮熟悉得多。按理說,這次見姬韋,本該是派他去的。但他的外形不好,同時亦不如黃榮能言,是以莘邇沒派他,改遣了黃榮。

黃榮說道:“我到的時候,段承孫剛走不久。”

張龜蹙眉說道:“宋方派人去見姬韋,倒也在預料之中。這更說明了,在姬韋‘考課得殿’一事中,宋方確是舞了弊!對姬韋有誣陷、迫害之舉。”問黃榮,說道,“姬韋的態度如何?”

聽張龜問起姬韋的態度,黃榮再次回憶昨晚與姬韋相見的過程,也皺起了眉頭。

他慢慢地放下茶碗,說道:“姬韋最後對我說,他‘明白了’;但依我來看,他並不‘明白’。”

“此話怎講?”

黃榮把與姬韋對談的大概內容述與張龜,說道:“段承孫必是拿姬韋的幼弟威脅於他了,故此,我反其道而行之,把太府戶曹屬之職許給其弟。他問我明公要他做什麼。我回答他說什麼都不用做,‘如實回話’即可。隨之,他就說他‘明白了’。……長齡,你覺得他明白了麼?”

黃榮也好,張龜也罷,兩個誰不是聰明絕頂?

儘管沒有身在現場,但只通過黃榮的轉述,張龜閉上眼睛,默默地揣度了不多時,就已經大略把住了姬韋現下的心思。

張龜睜開眼,嘆了口氣,說道:“姬韋也是難啊!”

“哦?”

“一邊是宋方,一邊是咱們。兩邊,他哪邊都不能得罪。一個處理不好,他等來的,就只能是仕途盡毀,前途堪憂。……景桓,我看啊,他是明白了,也是沒明白。”

“怎麼說?”

“對於他而下面臨的處境,他明白了;對於具體該怎麼做,他不明白。”

黃榮拍手說道:“長齡,卿意正與我同!我也是這麼判斷的。”

就像張龜說的,如今放在姬韋眼前的,一邊是宋方,一邊是莘邇。

姬韋如果聽了莘邇的,那就要得罪宋方。宋家的權勢雖不如前了,但仍絕非是姬韋能夠敵對的,段承孫說給他的那些威脅之語,難道他敢當做耳邊風麼?

如果因爲懼怕段承孫的威脅,聽了宋方的,那就要得罪莘邇。黃榮現在說的好聽,可一旦得罪了莘邇,黃榮還會這般溫和麼?

處在其間的姬韋,因了憂心幼弟和族中親近子弟的緣故,他現在的心境,肯定,也只能是宋方不敢得罪,莘邇也不敢得罪,左右爲難。

只是,他的這份爲難,張龜體會到了,併爲此對他生起了點同情,黃榮也體會到了,卻毫無半分憐憫。

黃榮想道:“此事之源起,是宋方。要非宋方開了這個頭,姬韋也不會被牽涉進來。他可憐不可憐,卻是與我無關,更與明公無干。”

張龜的分析,堅定了他昨晚從考功曹客舍出來時的那個“心中一動”。

擡眼看了下張龜,黃榮慢慢地又把茶碗拿起,遞到嘴邊,喝了一口,心道:“長齡樸實,不是可與言大事者。這件事,我無須與他商議。羊家兄弟,俱潔身清高之士,我與他倆的關係亦不十分親密,也不可拿此事與之討論。唯是唐艾,多謀善斷,我可以聽聽他的意見!”

畢竟,他的這個“心中一動”,截至目前,還僅是“一動”,要想將之付諸行動,還需要各方面地進行完善和考慮。黃榮到王都尚未太久,在有些地方上,他估摸着,也許需要唐艾幫忙。

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
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