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

雖說“千里共嬋娟”,大漠的月,與王都到底不同。

漠區白天溫,晚上冷。沙層上前一刻尚殘留晝時的餘熱,一陣風起,就使人覺得寒涼。黃沙如浪似的波動,篝火忽閃明滅。

羊髦裹緊大氅,先把被風颳到口鼻上的沙子抹去,然後回答莘邇的話。

他說道:“要細說鐵弗匈奴,得先說南匈奴。”

北地的胡種極多,沒幾個人能把它們各族的來歷都辨別清楚。莘邇對鐵弗,只是略微知曉些,對他們的族源、來由,具體上的延續並不十分清楚。

長夜漫漫,只當是增廣見聞了,莘邇笑道:“你慢慢說。”

羊髦說道:“秦中葉,匈奴分爲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附,遷入緣邊的北地、朔方(後世的包頭西邊)、五原、雁門等郡。南匈奴初僅四五萬口,多歷年數,戶口漸滋,遂瀰漫北疆。

“秦末大亂,鮮卑反叛,南匈奴單於銅渠遣子於夫羅助秦。未曾想,因南匈奴的一些貴族不願幫助秦朝,銅渠竟由而被南匈奴的右部所殺,於夫羅於是便留在了秦地。

“後來,他自立單於,與老王庭抗衡。

“趙宴荔之遠祖去卑,時爲南匈奴右賢王,從屬於夫羅。”

說到這裡,羊髦插入了一句別的話,說道,“於夫羅有個兒子名叫趙豹,後爲南匈奴左賢王。蒲秦、虜魏之前,自稱是秦朝外甥,僭位稱帝,仍以‘秦’爲國號的趙元,便是趙豹的後裔。”

莘邇說道:“如此說來,趙宴荔也是匈奴貴種了。”

“不但是貴種,而且是匈奴人中很貴的種。”

匈奴人的左賢王、右賢王通常都是由單於的子弟出任,是匈奴王侯中地位最高的兩個,與左谷蠡王、右谷蠡王,並稱“四角”。其中,左賢王的地位更高於右賢王,常以“太子”爲之。

莘邇被羊髦的這句話逗樂,想說句笑話,顧念到火堆邊坐着的好幾個“直真郎”,皆是北山鮮卑各部酋大的子弟,雖與匈奴種族不同,然也是誠然胡部“貴種”,爲免引他們多想,把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說道:“趙宴荔的祖上既是匈奴貴種,緣何而今以‘鐵弗’爲號?”

言下之意,本是匈奴貴種的趙宴荔一支,怎麼發展到當下,變成了胡父鮮卑母的“雜種”了?

“秦亡成繼。成朝初年,採用分治之策,留南匈奴單於居鄴城,而將南匈奴在邊郡的族人分爲五部;但隨後不久,五部南匈奴就又被時統左部的趙豹併爲了一部。趙豹之威日重北地。”

一樣是顧忌那幾個直真郎,羊髦瞧了他們兩眼,沒有細說這個問題。

成朝分而治之的政策是不錯的,結果卻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原因何在?

羊髦有他的看法。

他認爲,這是因爲成朝的分治之策,只是流於表面了。換言之,成朝沒有下功夫,沒有把南匈奴諸部原本的部落結構打破,由是,就出現了儘管單於被留內地、部民被分五部,但很快,當一個新的、出身高貴的領導者挑頭出現後,五部的南匈奴就重新合併成了一部。

羊髦的這個看法,事關夏人該怎麼統治胡人,他不願讓直真郎們聽到,因是沒有展開來說。

羊髦接着說道:“爲了削弱趙豹,成朝因對去卑之子趙猛加以顯號,使其統帶五部南匈奴中的北部。南匈奴北部原居新興縣,於此時,在趙猛的帶領下,遷居到了代北,也即朔方郡的東北一帶。

“從成朝初年起,南匈奴雖有虛號,但同時又接受成朝的封號,等類成朝的邊臣,已經喪失了對部民的直接統治權力,‘自諸王侯,降同編戶’;趙猛對此不勝其忿,後遂叛塞。”

趙猛的兄弟是趙宴荔的曾祖。

趙猛叛塞,其緣故其實並非如羊髦所說的那麼簡單,不是僅僅因爲“自諸王侯,降同編戶”,自身的權益受損,而是有着更深層的政治原因,即:這也是南匈奴一般部民的呼聲。

成朝、本朝,對南匈奴的政策,可概括爲兩條。

一個,是對高層的分而治之。再一個,是對一般南匈奴部民的壓迫剝削。

南匈奴的部民們,有的成爲了成、唐統治階級的“義從”、“勇力吏兵”,四處爲統治者打仗;有的則淪成了夏人士族豪門的“部曲”、“佃客”,以至奴隸,日常的生活相當艱苦和悲慘。

事實上,不止那時,也不止南匈奴人,現如今居住在隴州境內的鮮卑、盧水等胡,仍然也還是在受着定西國夏人的剝削。莘邇軍中的蘭寶掌等豬野澤雜胡、禿髮勃野等鮮卑義從不就都是這麼來的麼?且渠元光的族民,而下不也正被麴球統管,爲定西國賣命麼?

當然了,這不是在說夏人對胡人不好。

換到鮮卑的魏國、戎人的秦國,他們對境內夏人的剝削同樣殘酷。

再往深層次裡說,只是對異族剝削麼?並不然。夏人的掌權者對本族子民、胡人的掌權者對本族子民,一樣也是不遺餘力地壓榨。

這是時代的背景和侷限。

總而言之,趙猛的叛塞,與自己的利益有關,與南匈奴部民不堪壓迫也有關。

羊髦繼續說道:“趙猛旋即敗亡,其子投奔鮮卑拓跋部,其本部則由趙猛的兄弟趙訓代領。

“趙訓,便是趙宴荔的曾祖。這個時期,恰是拓跋鮮卑再次南遷之際,他們與趙猛、趙訓部成爲了緊鄰,錯居雜處,婚姻頻繁,於是出現了許多鮮卑與匈奴的雜種後代,‘鐵弗’的稱號,便是在這時出現的。”

“這麼說,‘鐵弗’之號出現的年頭距今不遠。”

“正是。”

“拓跋鮮卑與鐵弗匈奴,如卿所言,倒是頗有點血緣關係的了。”莘邇笑問剛剛轉回的禿髮勃野,“勃野,卿知此乎?”

禿髮勃野沒有坐,立於火畔。

他身材高大,衣襟被夜風吹動,颯颯作響,觀聞之,如玉樹之臨風。

禿髮勃野從容地笑答道:“它名拓跋,我自號禿髮。將軍,就像末將此前說的,鄙部與拓跋部早就分開,已是兩家了。”

拓跋鮮卑於數十年前曾經強盛過,一度號稱控弦百萬,西唐末年,也曾生過“今中原無主,天資我乎”的貪念,並自立爲王,後因內亂,陷入長達十餘年的王位之爭,於今元氣未復。

其部而下佔據的代地(主要的區域在後世的張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頭之間,北到二連浩特等地),北鄰柔然,西近鐵弗匈奴,南與鮮卑慕容氏的魏國接壤,爲對付柔然和鐵弗匈奴,它們與魏國算個盟友,此回魏國北伐柔然,拓跋鮮卑亦有出兵相從。

在定西國夏人的眼中,拓跋鮮卑與鮮卑魏國、鐵弗匈奴和蒲秦,沒甚不同,都是敵人。

聽了禿髮勃野的回答,莘邇心知他是在委婉地表達忠誠,笑了笑,親熱地拍了拍他的胳臂,拉他在身邊坐下,沒再繼續此一話題,問羊髦道:“鐵弗匈奴與拓跋鮮卑有血緣關係,趙猛敗亡,其子尚投奔拓跋;士道,爲何近代以來,鐵弗與拓跋卻多相鬥?”

“我朝遷鼎之時,拓跋鮮卑正盛,趙猛之子趙虎初臣服之,後自以爲衆落稍多,乃舉兵外叛,與白部鮮卑聯手,寇攻朔州的新興、雁門。朔州刺史因召拓跋鮮卑,合兵進擊,大破之。

“趙虎引殘部西入朔方郡。從那以後,趙虎、及其子趙豹子,到現在的趙豹子之子趙宴荔,祖孫三代,便以朔方爲基,先附僞秦,蒲秦建國,又附蒲秦,常與拓跋鮮卑戰鬥,勝少敗多。”

聽完這段歷史,莘邇嘆道:“難怪時人評價鐵弗趙氏,以‘叛服無常’爲貶!”顧對左右,感慨地說道,“人孰無志?趙虎祖孫,本匈奴貴種,不甘人下,可以理解,但不顧實力不足,因一己野心,妄圖天命,致使連年戰火,累及部民,己身獲狡詐之惡名,卻就是鼠目寸光!”

到的此世一年,“天命”之說,莘邇雖然不信,卻也能夠入鄉隨俗,隨手借用了。

禿髮勃野等都一副贊同的神色。

禿髮勃野佩服地說道:“將軍對鐵弗匈奴的評議甚是。”不知爲何,他突然想起了且渠元光,心道,“元光那蠢猴子,不也是這樣麼?‘識時務者爲俊傑,通機變者爲英豪’。從學陰師多年,唐人典籍裡的灼灼言句,他半點也沒學到!”

莘邇不瞭解這段歷史,卻是不知,原本的時空中,“天命”還是給了鐵弗匈奴一點的,後來建立“夏”國的赫連勃勃,就是鐵弗匈奴人。比照這個時空鐵弗匈奴部大的傳承次序,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大致就相當於現下的朔方佔據者趙宴荔。

禿髮勃野親自帶人給莘邇搭好了住帳,夜色已晚,莘邇入帳休憩。

從軍帶的帳篷不多,大部分的兵卒只能露天睡覺。

莘邇原本想着與兵卒同甘共苦,但羊髦等人以他“身爲主將”爲由,堅決請求他在帳中休息。

羊髦等人說的有理,這一次遠襲,已經很危險了,作爲主將的莘邇要再感個冒、發個燒,沒有精神指揮作戰,那這場仗就不用打了。因此,莘邇接受了他們的諫言。

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
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