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

一個健康的、積極的社會,上下流通的渠道需要順暢。

如果渠道不暢,底層的人沒有上進之路,——放到當下來說,此一“底層”,指的自是寒士,國家的各個階層形成固化,那麼這個社會最終就只能走向消亡,或敗亡於外,或覆亡於內。

無論是與此前的秦時相比,還是與後世相比,於今這個時代,就正處於“階層固化”的時期。

前世之時,莘邇曾見有人吹捧所謂的西方貴族,說華夏沒有貴族文化,缺少貴族禮儀,言外之意,西方是高貴的,而華夏人則是一幫鄉巴佬。

那時,他對“何爲建康的社會”沒甚研究,看過就算,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觸。

但來到此世之後,通過親身的經歷、見聞,再通過認真的思考,他弄明白了:不是華夏無貴族,先秦時期、現在這個時代,不都正是華夏的貴族時代麼?只是“貴族”這個東西說起來挺“高貴”,究其本質,在過了適合它的那個歷史階段以後,它卻就變成了一種落後的、不利更廣大民生的、會嚴重遲滯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制度,——拿後世的時髦話說,簡而言之,即成爲了一種不民主的制度,所以隨着時代的發展,被華夏的傑出政治家們將之給淘汰掉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水與戶樞如是,國家與社會也如是。

莘邇已然深刻地認識到,門閥貴族、九品中正制,實早已是弊大於利。

如何破此弊?

對策他知道。

效仿隋唐,實行科舉。

只是,這個對策說易行難。

莫說短期內,便是在眼可見的較長時段內,莘邇度料,都定無實行之可能。

科舉不能馬上實行,然不妨礙他可以“迂迴施策”,便是先搞個“武舉”出來。

既能滿足他現下“收攬鷹犬、擴充武力”的需要,同時也能夠藉此爲以後的科舉做個試水。

一舉兩得。

莘邇的此條建策,宋閎等人雖是從中看出了他“收攬鷹犬”的用心,卻又哪裡能猜到“科舉”這種尚未發生的事情?

猜不到“科舉”,他們就不會產生一定反對的決心,而又因爲莘邇給此策找的理由十分充足,他們亦不好駁斥,再加上此策也有利於麴爽等軍中大姓。

因是,在麴爽尤爲積極的支持下,此策也得到了朝中的通過。

至於此策的具體負責人,莘邇舉薦了督府右長史唐艾。

五策議罷,莘邇回班。

這些日,他與羊髦、張龜等商議的,即此五策。

憑退讓之德,挾大勝之威,借力於麴家之盟,因先說動了左氏,在莘邇殫精竭慮的謀劃之下,至此,五策全都順利地得到了令狐樂的批准。

只等今日散朝後,便可由各策的具體負責人開始進行操辦了。

宋方等到了空當期,抓着笏板,往殿上就走。

他儘管沒得到顧命大臣的頭銜,身爲牧府別駕,卻是牧府的首吏,在整個定西朝中,也是名列前幾的大臣之一,故此,他的班次很靠前,離文臣之首內史宋閎不遠。

他要想從他的位置到殿中,須得經過宋閎的身後。

宋方一直在盯着站在對面的莘邇看,毫沒留意腳下,剛走到宋閎的後邊,只覺絆到了什麼物事,立足不穩,撲摔在地,來了一個狗啃屎,幾把門牙磕掉。

他滿嘴流血,爬起來,朝下看去,什麼都沒有,往前去看,是宋閎躬立的身體。

宋方的反應挺快,馬上清楚了是怎麼回事,心道:“是阿父絆了我一腳?他、他幹什麼?不讓我奏事麼?”

他這一跤,摔得動靜不小,上至令狐樂、左氏,下至殿角的衛士,都看了過來。

職掌朝會禮儀的殿中御史猶望了望宋閎,猶豫了一下,沒有出班彈劾宋方的君前失禮。

令狐樂瞪大眼睛,傾身問道:“別駕怎麼摔倒了?”

宋方心道:“他孃的!阿父這老頭子,年歲不小,手腳倒挺靈活!不虧了他天天打五禽戲!”沒法說是被宋閎絆的,他回答說道,“回稟大王,地上有些滑。”咬住了舌頭,嗚嗚啦啦的。

令狐樂關心地問道:“不打緊吧?腦袋摔壞了麼?”

宋方覺得令狐樂的此問,怎麼聽怎麼彆扭,卻又說不出來哪裡彆扭,勉強答道:“沒壞。”

“你是有事要奏麼?”

“……,臣摔這一跤,頭濛濛的,把要奏的事給忘了。”

令狐樂心道:“阿瓜教我,要愛惜臣屬。”說道,“那還是摔壞了!快召醫官,給別駕看一看。”

殿下的侍從宦者應諾,急尋醫官。

宋方漲紅了臉,說道:“臣無恙,無須醫官!”

一個悠然的聲音傳來:“大王的一片愛護臣子之心,別駕還是莫辭了吧。別駕的牙都要掉了!牙如不保,舌將寒矣!別駕是我王都的清談領袖,舌如寒,日後還如何能揮麈高論呢?”

說話的是黃榮。

許多辛苦忍笑的朝臣,終有忍不住的,幾聲輕笑此起彼伏。

……

下了朝,宋方怒氣衝衝,命御者駕牛車,緊緊跟在宋閎的車後。

與宋閎前後腳進了宋閎家的宅門。

兩人到了室內。

宋方把笏板重重地拍在案上,質問似的,說道:“阿父,你幹嘛絆我!害我在羣臣面前丟臉!”

“我不絆你,你就要讓我宋家在羣臣面前丟臉了!”

“阿父!你這話怎麼說的?你連我出班是爲作甚都不知道,怎就知道我會讓咱宋家丟臉?”

“你還能作甚?不外乎給莘阿瓜找麻煩!你也不想想?莘阿瓜連我的臉面也不照顧,拿出八議,駁了我的話!他會在乎你麼?不管你打算給他找什麼麻煩,落沒趣的最終都是你!”

“阿父!”

“你先給我說說,你剛是想要給他找什麼麻煩?”

有道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宋閎到底年歲大了,筋骨雖還靈活,問題是絆宋方的那一腳,是向後出腿,難度挺大,導致他的小腿也稍微抽筋,到這會兒還沒有緩過來。

一邊問宋方話,宋閎一邊伸腿踢腳,做些活動,以活動血氣。

近數月以來,他修身養性,有事沒事就打五禽戲,養成了習慣,腳沒踢兩下,情不自禁的,就下意識地引項反顧,差點四肢據地,擺個五禽戲中的“鹿形”出來。

宋方說道:“田舍兒現在的爪牙,孫衍、唐艾、傅喬、黃榮諸輩,都是寓士。可以說,寓士,是他而今的最大班底。阿父,我前些天思得一策,可以斷了他莘阿瓜的這個根!”

“何策?”

“效仿江左之政,在我定西推行土斷!”

“土斷?”宋閎停下了運動,撫須思忖稍頃,說道,“這確是個計策。”

宋方說道:“何止是個計策,此誠妙策!阿父,你若不阻我,在朝上時,我就把此議提出了!推舉他莘阿瓜來當這土斷的主事,瞧他何以應對!”

宋閎嘆道:“黃奴,你本來是個有見識的人,自先王薨後,你怎麼一日不如一日,越來越不成樣了?你看看人家張道將,遇挫以後,日有長進;你呢?無進而退!‘智相’是你的字,你自問你現下,還有半分‘智’‘相’麼?思前不顧後!”

“阿父,你此話何意?”

“你就是推舉了他,他不會辭麼?且此策怎能由你提?你這不是在爲我宋家招寓士爲敵麼?黃奴,你此策不錯,然此策萬不能出你之口,你知道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麼?”

“是什麼?”

“是由莘阿瓜之口,提出此策!”

斷,有絕對、一定的意思。土斷,就是整理戶籍,把僑民、寓士的籍貫落在本土。

江左朝廷從遷鼎至今,前後進行過兩次土斷。

每次土斷,都會受到僑民百姓和不少寓士的反對。

這是因爲:對士人來說,一旦落籍本地,他們就失去了原本籍貫的名號。比如羊馥、羊髦兄弟,他倆的祖籍是泰山郡,泰山羊氏乃北地高門,說出去誰都知道,但若經由土斷,把他們的籍貫改成他們現在的寓居地金城郡,那不用說,泰山羊氏的名聲他們肯定就用不成了,只能改而自稱金城羊氏?這算什麼?雖非一個新生的士族,也與從頭開始差不多。

對僑民百姓來說,江左的僑民,儘管在僑縣登記戶籍,然他們的戶籍與土著不同,土著的戶籍冊用的是黃紙登記,稱爲“黃籍”,他們的戶籍冊用的是白紙,稱爲“白籍”。白籍,不是正式的戶籍,可以不用交稅、服役。如改成黃籍,僑民百姓就要從此負擔沉重的稅役。

綜合兩者,也就是說,土斷將會大大有損寓士、僑民百姓的既有利益,這樣,他們又豈會不反對?

定西國中的情況,寓士這方面,與江左是相同的,僑民百姓這方面,與江左有點不同。

隴州的人口少,早就對僑民也徵稅、調役了,但相對而言,僑民的負擔還是沒有土著百姓那麼重的。定西如行土斷,可以預見到,必與寓士相同,這些僑民百姓也勢必會怨聲載道的。

正如宋方的分析,莘邇的基本盤是寓士,土斷此事,寓士定不樂見,從這一點說,宋方的此策是個好法子;但又正如宋閎所說,這個事情,不能出自宋方提議,要想達成削弱莘邇“黨羽”的目的,就必須,也只能由莘邇自己提出。

宋方被仇恨和憤怒燒昏的頭腦,因了宋閎的提點,清醒了三分,亦醒覺過來,說道:“啊呀,阿父,好在你絆了我一腳,不然我真要做下錯事了!不錯,這事萬不能由我宋家的人提出!只是,阿父,你說最好由田舍兒自提此事,他,會提麼?”

“讓我想想,看有沒有什麼法子。”

卻是眼界決定了格局。

一年多前,還是個小人物的莘邇,經過掙扎和奮鬥,在這個時空中站穩了腳後,憑着前世的見聞,已把目光投到了更遼闊的遠方,投到了海內,所謀所劃,都是高瞻遠矚。

數十年來,都是顯貴隴州的宋閎,限於見識,其目光卻猶今尚只能在定西小朝廷這一畝三分地中打轉。

就在宋閎與宋方說話的同時,東方千餘里外的咸陽,有一人恰好提到了他的名字。

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
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五章 武校鄉射禮 蒲英起兵亂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