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

出了桓營,北行六十里,渡過一條貫通成都東、西兩條大河的支流,已是出了成都地界。

這一路上,李亮都神不在焉的。

此地離成都已遠,莘邇放鬆下來,便把他喚到近前,含笑說道:“苟子,昨天出荊州兵營起,你就心神不屬的,想來你定是有話想要問我吧?問吧。”

李亮扯着繮繩,跟行在莘邇的馬邊,猶豫再三,終還是難捺情緒,圓臉蛋上帶了點委屈,小眼睛裡透着些後怕,問道:“明公,前日校場閱陣,公提弓就引,射我髮髻,當時,公就不怕射不準麼?萬一射不準,亮、亮……,亮豈不就橫屍當場了麼?”

“你聽說過‘射柳’之戲麼?”

“此鮮卑等北胡之戲。”

“我嘗與勃野比試射柳,勃野斷柳以後,能夠馳馬接住被射斷的柳條;我雖然不成,卻亦可斷白。想以柳條之飄搖細軟,我尚可中之,況乎卿立地不動,卿之髮髻,雖稍稀疏,可也不小?百步外我視之,若秋毫之洞察。我敢引弓而射,自是有十成把握的。”

莘邇這話不是吹牛,原先的那個“莘阿瓜”本就頗擅騎射,穿越到這個時空以今,兩年多來,他復練箭不輟,後來到得王都,掌了兵權,又接觸到了許多定西軍中的一流射手,在這些射手們的指導下,時至於下,他的射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更上一層,道個神射不爲過。

前日校場那一箭,他確是有十足的把握。

李亮說道:“那明公爲何不提前對亮說呢?”

“給你說了,你還有膽子去麼?”

李亮想了想,心道:“前天我不知情,一箭突來,箭已中髻,候我反應過來,尚且險些失禁;如是在我知情的情況下,我大概連那百步都會走得一腳高、一腳低。”誠實地答道,“沒有。”

“那不就行了?劍閣因我那一箭而定,卿以因此一箭得了虎膽之名,兩全其美,不亦樂乎?”

誰也不願自己成爲上位者隨時可以舍掉犧牲的對象,莘邇雖是做出瞭解釋,李亮到底還是陰影未去,神色不愉,勉強笑了笑,應道:“是。”

莘邇瞧出了他的心思,探手過去,親熱地握住他拉繮繩的手,用力地按了兩按,懇切而深情地說道:“苟子,我與卿相識雖短,然我聞卿名久矣,此次伐蜀,得能相會,卿沈敏挺傑,美器度,我一見之,就覺得與卿如同舊交。也因此故,我前來成都,誰都不帶,只帶了卿一人隨從。

“來日我方欲委重任於卿,又怎會爲一個劍閣,而就置卿性命不顧?劍閣雖險,在我的心目中,不及卿之重也!劍閣可再得,佳人難再求啊!”

“佳人”不一定非指美人,佳者,好也,佳人,就是優秀的人。如那一句大名鼎鼎的“卿本佳人,奈何從賊”,中的“佳人”,用的即是此意。

莘邇情深意切,容色誠懇,若訴肺腑,由不得李亮不信。

李亮陰影盡去,感動地說道:“明公錯愛,亮唯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何需卿肝腦塗地!待來日,破滅蒲秦,你我同登咸陽之殿,繩蒲茂、孟朗於階下,露布大王告捷,以振卿名於海內,足我夙願之心志,難道不是更好麼?”

李亮慨然說道:“亮家隴西,於鄉梓稍有薄名,亮往昔曾經數入咸陽,熟悉沿途形勢,並及虜秦沿途各縣的令長、守將。明公取關中之日,亮敢請引鄉中子弟,爲明公先驅!”

通過這回攻打漢中,莘邇越發認識到了“土著”的重要性。蜀秦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了,南邊還有桓蒙進攻成都,牽制住了蜀秦部隊的主力,而漢中各縣、秦德等地且仍是如許難打!特別是劍閣,要非是從當地的賨人那裡得知了來蘇小道,恐怕劍閣早落到了桓蒙手中!

打一個蜀秦,就離不開土著的幫忙,更別說蒲秦了。

蒲秦比蜀秦可是要強得太多了,兩者儘管都叫“秦”,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雲泥之別。

那麼當來日與蒲秦開戰之時,仗會何等艱難?想想就覺得不容易!這個時候,就愈加需要熟悉關中情況的地頭蛇,來給“王師”帶路,或者親自上陣,爲王師赴湯蹈火,鬥爲前驅了。

這也正是莘邇籠絡李亮的主要緣故。

聽了李亮的回答,莘邇心中滿意,笑道:“才得漢中、劍閣,沒個一年半載的消化這些地方、休養我隴民力,咱們定西是打不了仗了!你對大王的這片忠心,我會詳細地稟與大王,……現在我有一事問你,你是願留在漢中,或秦州,還是想跟我回去王都?”

李亮說道:“悉從明公安排。”

莘邇點了點頭,說道:“漢中、劍閣新得,治內多賨人、僚人,治理不易。我去成都前,與千里等議定,已經上表,舉考功曹右曹史陰洛爲漢中太守。陰洛此前常在西域,接觸的都是西域胡,在與胡夷打交道這方面極有經驗,此人有智謀,知兵略,應該能把漢中治好。

“欲得漢中穩,劍閣、葭萌關係重大。張景威幹練果決,有威儀,昔治盧水胡,政績優良,今於麴鳴宗的營中歷練了年餘,亦已知兵事,鳴宗前敗蒲秦名將蒲洛孤等的那一場仗,當真是打得激烈兇險,景威於此戰中獨當一面,立下了大功,我也已舉他出任秦德縣長,督秦德、唐壽、白水三縣及葭萌、劍閣軍事。敗蒲洛孤一戰,王舒望亦有卓功,我亦已一道上表,舉薦擢他假校尉,戍葭萌;以嚴襲戍劍閣。

“這幾道上表,已經發出十餘日,大概已到朝中。朝中如果同意的話,如無意外,十來天內,陰洛等即能趕來上任了。”

李亮聽了半天,以爲莘邇是要把留在蜀地,結果卻是聽來聽去,漢中、葭萌、劍閣等地,莘邇都已安排好了鎮守的人選。

他心道:“明公如要帶我回都,不會說這些話;莫不是想要把我任在秦州?”

他推測的不錯。

莘邇接着說道:“劍閣、葭萌是漢中南面的門戶,秦州是漢中背後的倚仗。要想使漢中穩穩當當的在我定西手中不丟,劍閣、葭萌雖然重要,秦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我已表麴鳴宗爲秦州刺史,兼領隴西太守;西郡太守張道崇嚴而能寬,我舉了他爲振武將軍,領武都太守。苟子,你如願意,我可舉你爲假校尉,分你兵馬兩千,屯駐武都,協助張道崇治撫境內,何如?”

李亮現爲參軍,是屬僚;假校尉雖不是正式的校尉,只是校尉的試用期,但也已是獨自領軍的了。這是一個質的飛躍。按說,這該是件大喜事,李亮的確也很開心,可在爲自己開心之餘,他至少一半以上的注意力,卻被莘邇“表麴鳴宗爲秦州刺史”、“舉張道崇爲振武將軍,領武都太守”這兩句話給吸引過去了。

要知,振武將軍、秦州刺史、武都太守,這三個官職,可都是令狐曲的現任官!

莘邇而下說要舉麴球、張道崇兩人分別出任這三個官職,是什麼意思?

令狐曲現在被囚劍閣駐軍的帳中,不得外出,頂天了,僅能在帳門口站一站。有一次,李亮路過令狐曲的囚帳,適逢令狐曲在帳門口放風,他那張慘白、惶恐的面孔,使李亮印象深刻。

這會兒,那張臉不由地出現到了李亮的腦中。

李亮悄摸摸地偷看莘邇,心道:“明公是要像殺令狐京那般,把令狐曲也殺了麼?”不敢多想,趕緊止住念頭,恭謹地應道,“明公不以亮鄙陋,擢以重用,亮感恩涕零,願爲明公效鷹犬之誠!有亮在武都,必保武都不亂。”

“好!那等到了劍閣,我就上表朝中!”

莘邇說完,打馬一鞭,催騎向前馳騁。

兩邊肥沃的田地,簇簇的野樹,蔥蘢的遠山,清澈的溪流,飛速地向後倒退,莘邇騎在神駿的西域良馬上,舉目望前,前方的河水、羣山、野樹、田地,則如幀幀照片,緊隨迎面撲來。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今雖劍閣暫時得保,檢點戰果,爲定西打下了漢中等處,不可謂不是大獲豐收,然萬里之途,纔剛始於足下。蒲秦勵精圖治;慕容魏亂而猶強;江左內鬥不息,不止無法借力,通過桓蒙、袁子喬等對隴人的態度,日後沒準兒還會成爲一敵。以隴一隅之地,對此三個強敵,欲待實現莘邇心中那滅秦破魏、復華夏衣冠的雄圖遠志,就如現下這道路上的風景,過了一山,還有一山,山山相連,一山高過一山。前路漫漫而險,他提醒自己,萬萬不可掉以鬆懈。

卻是,前天校場之上,莘邇箭射李亮的髮髻。

他此一舉動出來,袁子喬當即哀嘆,劍閣不能爲荊州有矣。桓蒙那時沒什麼失態的表現,但其心中,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在閱陣結束以後,桓蒙經過與袁子喬的商討,便當機立斷,暫時放棄了對劍閣的索求之心,改以平定王騰、鄧浩、昝定等的叛亂爲重。這個決定一做下來,也就沒了繼續留莘邇在成都的必要。因是,當莘邇於昨天請辭的時候,桓蒙就答應了。

乃有了莘邇攜李亮、從騎等,出桓營,北返劍閣之行。

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
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