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拓跋珪的反應

如今的舊燕之地,除了幽州的拓跋儀,也只剩張興的人馬了。

因爲之前馮拔向拓跋珪稱臣,所以拓跋儀的五萬軍隊始終駐紮在幽州,若不是慕容超突然出兵,拓跋儀還是不會動的。

但現在拓跋儀爲了追趕慕容超,已經揮軍殺入燕國腹地,若不是突然遇到晉軍,說不定這個時候已經打到廣固了,這麼便宜的事,誰看到不上啊?

晉軍閃擊慕容超,並全取山東半島的消息,很快被拓跋儀送到拓跋珪的手中。

看着手中這份奏報,拓跋珪不由暗自嘆了口氣,他已經與晉朝皇帝交手兩次,深知那是個不動則已,一動必將勢若雷霆的人。如今既然已經出兵,顯然不可能只停留於慕容超的地盤。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拓跋珪應該命令拓跋儀全力救助張興,可問題是這個時候還能不能來得及不說,拓跋儀也只有五萬軍隊,能擋住晉**隊嗎?

對路強這個老對手,拓跋珪不是不想一舉戰敗他,只是先前兩次的無功而返,已經讓他在國內大失威信,所以他現在要做的不是與路強爭鋒,而是要穩固自己的地位。

仔細斟酌了一番後,拓跋珪給拓跋儀去信,要他退回幽州,同時儘可能地幫助張興,如果實在事不可爲,也要保存好實力,並在幽州站穩腳跟,爲他將來率軍南下打好前站。

拓跋珪也算得上是路強的知己了,就在拓跋珪給拓跋儀的回信還在路上的時候,檀道濟已經率軍突破長城防線,直撲中山城下。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很多時候計劃都是沒有變化快的。兵不血刃地佔領廣固之後,路強就改變原來小動的計劃,進而要全取舊燕之地。

另一路晉軍在時延祖率領下,夜襲壺關,並一舉破之,隨即大軍直撲舊燕地的最後一座大城、翼州。

可以說,先前晉軍的動作,不過是戰前美點,現在纔是真正的開始。

路強的戰略意圖很明確,一是徹底消滅燕國,二是將拓跋珪的人馬趕出長城。爲此他調動了三路、共計二十餘萬大軍參戰。

此時的中山,在經過馮、張的火拼之後,已經變得滿目瘡痍,軍隊倒是不少,還有五萬可戰之兵,可問題是軍心沒了。

晉朝大兵壓境,原本還陳兵黃河與晉軍對陣的拓跋儀,在知道晉軍突破長城防線後,唯恐腹背受敵,已經一溜煙跑回幽州了。

這樣一來,中山就已經是座孤城,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況下,還有何軍心可言?

在檀道濟十萬大軍圍困中山的同時,文處茂跟着拓跋儀的屁股,也第二百六十一章拓跋珪的反應

渡過了黃河,不過爲了不被拓跋儀伏擊,所以他軍隊行進的速度並不快,但他的目標卻很明確,那就是此次戰役的最後一個目標、幽州。

時延祖的軍隊同樣在輕取翼州後,也開始向幽州挺進。

這還是路強第一次主動向魏軍開戰,他記得很清楚,在宋朝時,就因爲沒有燕雲十六州這些天然防護,遼、金鐵騎纔可長驅直入。

所以他必須將魏軍徹底趕出長城,爲此,徐道覆已經在遼西登陸,可以說,如果拓跋珪不派兵救援,拓跋儀的五萬軍隊,將被二十餘萬晉軍團團圍在幽州。

在這個關鍵時刻,拓跋珪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以爲路強只會止步在中山,不會進攻幽州,因爲之前晉軍還沒有主動出擊的先例。所以他沒有立刻派兵救援拓跋儀。

確實沒有這個先例,不過隨着晉朝國勢日強,這不過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路強命韓延之坐鎮洛陽,他親率一萬黑豹親軍趕往幽州前線,這一萬黑豹親軍都是清一色的騎兵,都是從各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同時裝備也是最好的。

在這樣一支軍隊面前,即便是拓跋珪的近衛軍,也不見得能討到好去。

路強甚至沒有率軍去中山,因爲他知道,那裡的戰事已經沒什麼懸念了。

檀道濟十萬大軍圍困中山,不過他並沒急着攻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是蠢辦法,他的軍隊還要參加趕走魏軍的戰役,所以他不想有太多的損傷。

大軍圍城之後,檀道濟命人傳話給張興,他有十二個時辰的考慮時間,明早太陽升起的時候,若再不投降,就開始攻城。

事態變化實在的太快,以至於張興還沒反過味來,晉軍就已經兵臨城下了。

怎麼辦?抵抗,估計是沒什麼意義,以現在的軍心戰力來說,根本不可能擋住晉軍的進攻。

到了這時候,張興也明白,魏軍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可要他投降,他卻還有些不甘心。

張興不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是他甘不甘心的問題了。

劉嗣女在幹掉馮家兩個主要成員之後,並沒有急着離開中山,而是以他特殊的身份,同張興手下的一些將領搭上了關係。

大難臨頭各自飛,那有人願意跟着張興一起滅亡啊?

就在張興還在考慮降不降的時候,他手下將領已經打開城門向晉軍投降。

只可惜這位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燕國大將軍,直到晉軍殺到府門外了,才知道他被手下人出賣了。

貪生怕死下,他終於決定投第二百六十一章拓跋珪的反應

降了,檀道濟也很大度地接受了他的投降,並向他承諾,朝廷一定會對他既往不咎,並重新委任官職地。

張興感激涕零下,還送了檀道濟不少禮物,然後就在一隊晉軍的護送下去了洛陽,不過據說他被送回洛陽之後不久,就人間蒸發了,再沒有人見過他。

隨即檀道濟留下兩萬軍隊鎮守中山,以及協助官員整編和遣散燕國原有的軍隊,他自己則率領剩餘的軍隊北上涿郡。

涿郡是在魏軍的控制下,一旦攻佔了那裡,就可以繼續北上代郡和上谷,徹底切斷拓跋儀的退路。

晉軍一連串的大動作,終於讓拓跋珪明白過來,這個時候他親自出徵是來不及了,於是飛調封真率五萬軍隊進駐代郡,以確保拓跋儀後路無憂。

然後拓跋珪調集二十萬大軍兵壓雁門,這可以說是圍魏救趙的翻本,卻也一下正中路強的軟肋。

幽州已屬北方,此時已經進入九月,秋老虎雖然兇猛,不過北地的風中已帶着一絲涼意。

三路近十萬大軍已經趕到幽州城外,不過軍隊以步兵居多,所以路強沒有下令圍城,畢竟城中是五萬魏軍鐵騎。

拓跋珪率大軍兵臨雁門的消息,已經送到路強手中。

如今的雁門防線早不是當初的樣子了,雁門關本就雄奇,現在再配上最先進的投石機等器械,別看拓跋珪有二十萬大軍,可再想攻克那裡,卻是不太可能了。

所以雁門雖只有一萬守軍,路強卻不太擔心那裡,讓他擔心的是姚興同意借道給拓跋珪,讓拓跋珪的人馬可以繞過雁門,從上郡直撲幷州後方的河西,而河西距洛陽也不過幾百里而已。

可以說現在擺在路強面前的是一道選擇題,要麼退兵加強河西防線,要麼一股作氣先拿下幽州再說。

路強佔據舊燕之地時間太短,所以出動二十萬大軍之後,除洛陽有重兵防守,其他地方都已經很空虛,一旦魏軍突入,勢必給剛剛恢復起來的生產,造成嚴重傷害。

這纔是讓路強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

文處茂和時延祖兩員大將一左一右跟在路強身邊,對於現在的嚴峻形勢,他們也很清楚,可讓他們就這麼退走,卻真的有些不甘心。

路強常常感嘆時間不夠用,如果再給他一年時間,他的重甲騎、步兵整訓出來,還何懼魏軍鐵騎?可這世上那有那麼多如果?

眺望在高大堅固的幽州城良久,路強才頭也不回地對身後的二將,道:“魏軍非燕軍可比,眼前這顆釘子,我們必須拔掉,你們可有什麼好建議?”第二百六十一章拓跋珪的反應

聽路強這麼說,二將放下心來,皇帝顯然還是更傾向先打下幽州。

時延祖率先道:“我們的投石機小巧,更適合防守,用之強攻,恐怕沒什麼作用,說不得,只能展開軍隊先強攻一下試試了”

文處茂卻搖頭道:“臣一路尾隨拓跋儀而來,發現他是個進退有度,統軍有方的將領,所以臣不贊同強攻,還應該多發揮我軍器械的威力”

路強顯然更同意文處茂的想法,同時他也象二人想的那樣,最終決定全力以赴先打好這一仗,把魏軍徹底從長城內趕出去再說。

“我軍的投石機小巧,卻不見得非得投射石塊,傳令士兵今夜作好防範,小心魏軍偷營,我們明日開始攻城”

防備魏軍偷營可以理解,陛下說的投石機不投射石塊,那射什麼?

目前靜修等人還沒有研製出可以爆炸的火藥,而這東西又不是能隨便亂鼓弄的,所以對**一知半解的路強即便是想插手,靜修他們也是萬萬不肯的。真把皇帝燒到,他們的腦袋估計也得搬家了。他們現在只能按着路強的提示,繼續在不斷摸索着。

不過雖不能爆炸,但助燃卻決沒問題。

文處茂和時延祖不知道,路強在來的時候,已經帶來整整一馬車最原始的火藥。

返回營帳後,路強分別置信檀道濟和韓延之。

命令檀道濟再調一萬人馬增援雁門,同時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涿郡,切斷代郡對幽州的聯繫。

給韓延之的命令則是要他調江大龍水軍,在黃河逆流而上,儘快趕到河西,配合當地守軍阻擋魏軍。

情報顯示,借道秦國的魏軍有五萬之衆,在兵力上,河西的晉軍並不佔優勢,不過卻有一道天然防線,那就是黃河。

相信有了水軍的助戰,魏軍就別想輕易過河了。

傳達完一系列命令,路強不由又想起姚興借道秦軍的事。

“看來自己進佔燕國的舉動,已經引起了秦、魏兩國的警覺,現在還不是與他們全面開戰的時候,打完這一仗,該好好歇歇了”

第103章 劉毅的禮物第4章 不再孤單第291章 烽火第67章 江陵陳家第14章 不平之夜第75章 就差一點第122章 冥冥之中第36章 劉毅的心思第130章 血戰桂陽第136章 風雨第139 是兵是匪第47章 難題第67章 江陵陳家第20章 夜色深深第184章 黃粱之夢第7章 金殿之上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268章 收網第213章 新的問題第98章 誰也不傻第157章 敲竹槓第240章 遺願第299章 春宵第74章 開始攻城第39章 良師第200章 水面之戰第112章 沒完沒了第187章 喜事第222章 破關第131章 難題第40章 後院有火第306章 棋局第30章 只是一刀第295章 歸宿第188章 新生事物第309章 四面圍城第313章 駕臨長安第287章 八方來使第83章 廣陵故人第156章 禮物第223章 條件第251章 各有所第75章 就差一點第252章 這個冬天第233章 皇子出世第169章 義無反顧第83章 廣陵故人第89章 三年之期第221章 奇兵第140章 再起戰端第164章 關懷備至第180章 報警第248章 禍起蕭牆第242章 聞風而來第242章 聞風而來第144章 面子之爭第225章 找茬來的第276章 抉擇第309章 四面圍城第255章 人心難測第296章 後事第206章 緋聞主角第22章 結個仇敵第324章 雲動第107章 天意第320章 幫手第202章 養虎第54章 合作第116章 人才第244章 戰前美點第14章 不平之夜第18章 何其壯觀第119章 定期第207章 第一天第177章 引誘 拉攏第81章 暗流第25章 柳暗花明第299章 春宵第301章 渾水第116章 人才第92章 轉變心思第326章 大帝 終章第2章 原來如此第88章 應對之策第320章 幫手第132章 天鬆的陰謀第194章 鐵戰之死第306章 棋局第13章 君君臣臣第114章 盧循用人第226章 燕國的反應第229章 一個月第221章 奇兵第315章 雙使第220章 戰前第94章 夜佔潯陽第199章 主動撤兵第148章 殺蟲第198章 詭計多端
第103章 劉毅的禮物第4章 不再孤單第291章 烽火第67章 江陵陳家第14章 不平之夜第75章 就差一點第122章 冥冥之中第36章 劉毅的心思第130章 血戰桂陽第136章 風雨第139 是兵是匪第47章 難題第67章 江陵陳家第20章 夜色深深第184章 黃粱之夢第7章 金殿之上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268章 收網第213章 新的問題第98章 誰也不傻第157章 敲竹槓第240章 遺願第299章 春宵第74章 開始攻城第39章 良師第200章 水面之戰第112章 沒完沒了第187章 喜事第222章 破關第131章 難題第40章 後院有火第306章 棋局第30章 只是一刀第295章 歸宿第188章 新生事物第309章 四面圍城第313章 駕臨長安第287章 八方來使第83章 廣陵故人第156章 禮物第223章 條件第251章 各有所第75章 就差一點第252章 這個冬天第233章 皇子出世第169章 義無反顧第83章 廣陵故人第89章 三年之期第221章 奇兵第140章 再起戰端第164章 關懷備至第180章 報警第248章 禍起蕭牆第242章 聞風而來第242章 聞風而來第144章 面子之爭第225章 找茬來的第276章 抉擇第309章 四面圍城第255章 人心難測第296章 後事第206章 緋聞主角第22章 結個仇敵第324章 雲動第107章 天意第320章 幫手第202章 養虎第54章 合作第116章 人才第244章 戰前美點第14章 不平之夜第18章 何其壯觀第119章 定期第207章 第一天第177章 引誘 拉攏第81章 暗流第25章 柳暗花明第299章 春宵第301章 渾水第116章 人才第92章 轉變心思第326章 大帝 終章第2章 原來如此第88章 應對之策第320章 幫手第132章 天鬆的陰謀第194章 鐵戰之死第306章 棋局第13章 君君臣臣第114章 盧循用人第226章 燕國的反應第229章 一個月第221章 奇兵第315章 雙使第220章 戰前第94章 夜佔潯陽第199章 主動撤兵第148章 殺蟲第198章 詭計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