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曙光(四)

趙桓於城頭立定,朗聲道:“朕就在這裡等着你們凱旋歸來,宋軍威武,宋軍必勝!”

“宋軍威武,宋軍必勝!”羣起響應,趙桓覺得自己的鮮血在燃燒,自己的心兒在升騰,自己的魂兒已經依附在前方將士們的身上,正浴血殺敵。

“出發!”韓世忠率領大軍,朝着遠方的戰火衝去。

卯時前後,李綱率領最後一批援軍出城,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李綱決定,先集中所有兵力,擊破宗望的軍隊,再全力應付宗翰所部。韓世忠率領先頭部隊趕到前線時,种師中已經退到第三道防線,也就是最後一道防線,苦苦支撐。

韓世忠手下足有一萬騎兵,數量雖衆,大多沒有經歷過戰鬥的洗禮,戰鬥力如何,心裡可是一點譜都沒有!

金國從士兵到統帥,都沒有預料到宋軍敢出城救援,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韓世忠剛一投入戰場,咬住敵軍左翼輕騎兵,奮勇直擊。

頭顱在空中舞蹈,手腳在四面橫飛,熱血染紅了夜空,傷馬在不住悲鳴。一個個頑強的身軀,被肢解成無數的碎片;無數的碎片再集合成完整的身軀,戰鬥,戰鬥!不在烈火中永生,就在黑暗中死亡。

這裡只有戰死的勇士,沒有後退的懦夫!

是男兒就要戰鬥,只有戰鬥纔是男兒!

土地生養了勇士,勇士用鮮血回報母親,今夜的東京汴梁,只有戰鬥,戰鬥!

金軍迅速調整戰鬥部署,分衆兵包圍韓世忠所部,第一批救援的騎兵陷入苦戰。當這一隻不屈的部隊將要被白色的野獸吞噬之際,王宗楚率領步兵大隊,及時趕到戰場。

東京汴梁城所有的車炮、所有的牀子弩一齊開火,金兵死傷無數。白色重騎兵分出一部分,掉頭直擊宋軍步兵。

車炮、牀子弩退後,步兵壓上,勇敢地挑戰重騎兵。

身經百戰的女真重騎兵,對上毫無戰鬥經驗的宋軍步兵,儘管是驕傲的御林軍,結果不言而喻。宋軍一敗再敗,每多堅持一會兒,都會犧牲無數的熱血男兒。

李綱到達戰場,只不過是多堅持了一會,又開始敗退!

宋軍敗兵距離含輝門已不過幾百丈,退到何時纔是盡頭?難道,就這樣完了嗎?

韓世忠單身獨騎,陷入重圍。迎面,三名金國重騎兵揮槍猛刺,槍頭上鮮血淋淋,在搖曳的燈光中愈發觸目驚心;左翼金國第一勇士完顏宗弼,一記力劈華山,光森森的斧面劃出一道耀眼的閃電,半空中炸起一聲暴響——斬;右翼,飛來一箭,直指韓世忠左肋;身後,風聲大作,理應是一杆長槍殺來,速度急速攀升,槍尖及體的瞬間,將達到槍勢的頂峰。

韓世忠完了,沒有人可以救他,就是神仙也不行!

“將軍小心!”被隔在三丈開外的親兵高聲吶喊,急得眼淚都下來了。

“殺!”

五丈開外,殿帥王宗楚有心無力,自顧不暇,只能發出心中的怒吼,奮餘勇死力拼殺。

“唉!”

幾十丈外,李綱發出一聲無奈的嘆息,閉上雙眼,不忍再看下去。

城樓上的大宋皇帝趙桓,心兒突地一陣絞痛,兩息之間,冷汗順着兩頰無聲滑落,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知道上天在警示什麼,他還在堅持,他只有堅持!

“咚咚咚”,自東北方向傳來急促的鼓聲,剎那之間,人喊馬嘶,煙塵貫天,一隊宋軍斜次裡殺出,作爲前鋒的騎兵象一把出鞘的寶刀,硬是在金軍的側後破開一道口子,騎兵身後的步兵隨後跟進,突破口在慢慢擴大,全力猛攻的金兵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再想調整作戰方向,短時間內根本難以辦到。由於他們的加入,戰場形勢似乎有所好轉。

作爲先鋒的騎兵,匹馬當先一員上將,手中丈八長矛如靈蛇出洞,又似怪蟒翻身,一合之內,竟無敵手,真是無堅不摧,擋者披靡。看來人,銀盔銀甲外罩月白色戰炮,胯下寶馬照夜白,後背綁着鐵弓,斜挎箭袋。往臉上看,四方大臉,濃眉闊嘴,冷目如電,真是一員好漢。

金兵看到他,不由得冷汗直流,腿酥心寒,鬥志全無!

宋軍看到他,暖流在心中升騰,他就是戰神,他就是希望!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一人唱;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萬人和!

兩三千人的騎兵,與驍勇善戰的女真騎兵對壘,居然不落下風,彷彿猶有過之!

來人看到韓世忠遇險,提馬側躍,避開當面之敵,在敵將大斧劈向韓世忠的剎那,身軀電射而出,半空中抽出鐵弓,彎弓搭箭,“啪啪啪”連環三箭魚貫而出,一箭射韓世忠右翼之敵,一箭射左翼完顏宗弼,最後一箭射身後之敵。身形下落,甫及馬背,再度電射而起,掄起手中的大槍,一記秋風落葉掃,將身前的三名重騎兵盡數罩在狂暴的槍勢之中。

“砰砰砰”,三名女真騎兵竟被先後掃落下馬,來人好生神力!

韓世忠在生命最後的關頭,心神清明無以復加,他知道自己難逃一死,遂不管不顧,傾盡全力,掄起大刀,斜劈完顏宗弼。他不指望能殺死對方,只要能予敵重創,也就夠本了。

完顏宗弼聽到斜向飛來的箭聲,彎腰躲過箭矢,手中的大斧慢上一線,半途幾度變換方向,堪堪對上韓世忠的絕命一擊。

“砰!”一聲驚天鈍響,兩人戰馬“噠噠噠”連退五步,才穩住身形!

“看槍!”

剛剛一記死拼,宗弼與韓世忠同時負傷,宗弼心神恍惚之際,側後大槍又至,宗弼只聽風聲就知道來敵武功高強,決不弱於自己,自身連番惡戰,體力不堪,精力不濟,實在是難勝來敵。無奈之下,宗弼變換身姿,架開敵人長矛,撥馬後撤。

“來將何名?”撤退的當口,不甘心的宗弼問道。

“湯陰岳飛!”白袍將軍答道。

岳飛並不追趕,與韓世忠並馬殺敵。

第五章 天意(二)第七章 光復(四)第八章 變革(二)外篇 望燕雲(八)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十四章 杭州第五章 火藥(二)第八章 偉業第八章 宋州(五)第三章 初戰第八章 無主(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七章 血光(六)序一 風流第九章 驕傲(三)第十五章 觀潮第二章 奇襲(一)第四章 升龍(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二章 天威(二)外篇 高麗公(三)第四章 大喜月底了第十章 神仙(三)第三章 南洋(三)第二章 春雨(五)第九章 天照神(二)第九章 聖使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三章 涼州(一)第三章 涼州(三)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六章 會戰(一)外篇 照夜白(一)第三章 南洋(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七章 血光(二)第四章 折衝(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七章 雲頂(二)第五章 打援(二)第五章 播種(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一章 夢想(二)第五章 縱橫(四)扯脖子喊啊道可道,非長道第六章 交趾(三)外篇 照夜白(二)第七章 戰火(四)外篇 破陣鉞(四)第六章 屠龍(二)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和談(一)第十一章 流花第十章 承極(二)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九章 驕傲(二)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四章 廟算(一)第二章 天威(三)第十一章 回家外篇 照夜白(一)第三章 初戰第二章 天威(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三章 手足第十章 決斷(一)第二章 護花(二)第三章 南洋(三)第四章 都賽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十一章 流花第三章 武威(四)第九章 銀行(一)第三章 涼州(三)第二章 南郊(二)第八章 宋州(四)第二章 奇襲(二)第八章 對壘(三)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戰火(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九章 日出(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五章 播種(二)第十五章 觀潮第二章 盤龍山(一)外篇 照夜白(一)第三章 遠航(一)外篇 紫電獸(二)第八章 虎鬥(二)第十章 飄蕩道可道,非長道第四章 升龍(一)外篇 望燕雲(三)第六章 屠龍(一)
第五章 天意(二)第七章 光復(四)第八章 變革(二)外篇 望燕雲(八)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十四章 杭州第五章 火藥(二)第八章 偉業第八章 宋州(五)第三章 初戰第八章 無主(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七章 血光(六)序一 風流第九章 驕傲(三)第十五章 觀潮第二章 奇襲(一)第四章 升龍(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二章 天威(二)外篇 高麗公(三)第四章 大喜月底了第十章 神仙(三)第三章 南洋(三)第二章 春雨(五)第九章 天照神(二)第九章 聖使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三章 涼州(一)第三章 涼州(三)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六章 會戰(一)外篇 照夜白(一)第三章 南洋(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七章 血光(二)第四章 折衝(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七章 雲頂(二)第五章 打援(二)第五章 播種(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一章 夢想(二)第五章 縱橫(四)扯脖子喊啊道可道,非長道第六章 交趾(三)外篇 照夜白(二)第七章 戰火(四)外篇 破陣鉞(四)第六章 屠龍(二)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和談(一)第十一章 流花第十章 承極(二)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九章 驕傲(二)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四章 廟算(一)第二章 天威(三)第十一章 回家外篇 照夜白(一)第三章 初戰第二章 天威(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十三章 手足第十章 決斷(一)第二章 護花(二)第三章 南洋(三)第四章 都賽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十一章 流花第三章 武威(四)第九章 銀行(一)第三章 涼州(三)第二章 南郊(二)第八章 宋州(四)第二章 奇襲(二)第八章 對壘(三)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戰火(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九章 日出(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五章 播種(二)第十五章 觀潮第二章 盤龍山(一)外篇 照夜白(一)第三章 遠航(一)外篇 紫電獸(二)第八章 虎鬥(二)第十章 飄蕩道可道,非長道第四章 升龍(一)外篇 望燕雲(三)第六章 屠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