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曙光(三)

“阿骨打”,驕傲的女真重騎兵鬥志昂揚,揚鞭催馬,奮勇向前。兩翼的輕騎兵,在“阿骨打”的叫喊中,蕩起高高的煙塵,囂張地衝殺過來。

這時,神臂弓箭雨又至,女真重騎兵損失很小,輕騎兵中箭者不計其數。

“神臂弓第三隊,射!弓箭手,自由射擊!”种師中面色嚴峻,聲音嘶啞着喊道。

弓箭手分爲三隊,前面的射完,退後裝箭,後面的補上,待到第三隊射完的時候,第一隊已經可以射擊殺敵。於是,箭矢遮天蔽日,連綿不絕,給予敵人最大程度的打擊。

女真輕騎兵在箭雨中衝到營寨十丈之內,拋出手中的繩索,套住寨牆上的木柵,打馬向後飛奔。

一根根木柵被連根兒拔起,漫天的塵土遮蔽了勇士的雙眼,重騎兵的馬蹄聲在耳邊響起,空氣中瀰漫着濃重的血腥,沉重的窒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樹盾,穩住!”各級軍官的喊聲此起彼伏,三米高的重盾在木柵後面排起一道道鋼鐵長城,長度達兩丈四尺的長槍搭在盾牌之上,密密麻麻的槍尖散發着沉重的殺氣,迎向來敵,重盾長槍的防線安排就緒,但是,它們能擋得住女真重騎兵的進攻嗎?

“砰,砰”,女真騎兵撞在槍林之上,一蓬蓬血箭噴射,一杆杆長槍斷裂,一隻只箭矢越過盾牌,射進敵人的胸膛。

血腥的氣息,越來越重;死亡的味道,越來越濃。

幾十丈外,又一道重盾長槍的防線已經就緒,隱藏在防線後面的弓箭手,不停地射出手中的箭兒。

高臺上的种師道,依然是那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平靜地下着命令:“傳令:左營右營向中軍靠攏,中軍在退到第三道防線之後,不得再退,違令者斬!”

忽然,有人喊道:“報,大帥!敵軍攻擊後營!”

种師道霍地站起來,回身觀瞧:後營火光大作,喊殺震天,聲勢更甚於前面的戰鬥!

這股敵人是從哪裡來的?難道……

种師道來不及細想,急道:“命令姚古、張叔夜,死守後營;命令騎兵出擊,繞過敵軍重騎兵,重點打擊輕騎兵!”

眼前的敵軍,至少有四萬人,身後的敵軍,也不少於此數。滿打滿算,宗望所部不過六萬,何來八萬之多?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金兵西路軍宗翰已經到了。

宗翰身爲金國丞相,爲軍中第一大將,聲名無二。而今,前有宗望,後有宗翰,兩虎拍門,一着不慎,全局糜爛,自己就要成爲千古罪人了。

种師道連續下達命令,調整作戰方案,同時派人立即進城,向皇帝陛下彙報戰況。

趙桓率領一干文武,立於城頭之上,密切注意着前方的戰鬥。种師道派來送信的人彙報完畢,已經退下去了。此時此刻,計將安出?

前方正在戰鬥的三十萬軍隊,大宋軍隊的精華大半於此,宋軍名將种師道、种師中、姚古、張叔夜再加上下落不明的姚平仲,先後投入戰鬥,一旦出現崩潰的局面,大宋軍事實力將得到空前削弱,就此滅國也未可知!將士們就在眼前浴血奮戰,難道能見死不救?果真如此,還有誰會忠心爲國辦事,還有誰會勤王救駕?救是一定要救,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左右我已經當過一次亡國之君,算是死過一回的人了,即便失敗,再死一次就是了。

趙桓打定主意,道:“朕有一事不解,想請問諸位卿家:我軍三十萬對陣八萬女真騎兵,勝算如何?”

李邦彥沉默不語,李綱見其他宰執無人說話,道:“必敗!”

趙桓又問一旁的王宗楚、韓世忠,道:“如何!”

“必敗!”

“朕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朕意已決,全力救援城外之兵。”趙桓眺望着遠方的戰火,一字一頓地說道。

“官家,萬萬不可!城內之兵出戰,一旦金兵攻城,靠誰來守城?”

“守住京城,官家無恙,金兵其奈我何?”

“小不忍則亂大謀,請官家三思啊!”

趙桓忽地轉過身,陰陰一笑:“敢有再諫者,流三千里,遇赦不赦,永不歸鄉!”

聲音一出,城頭上立即安靜下來,死一般的沉寂。

大宋太祖趙匡胤遺令後世子孫:大宋皇室與士大夫共守天下,朕之子孫不得擅自誅殺大臣,不得殺害上書勸諫的言官,如違朕命,不是趙家子孫,祖宗共棄之!

因此,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就是皇帝對大臣最重的處罰了。

趙桓輕蔑地看着這些宰執重臣,心道,有人一心爲君爲國嗎?還不是爲自己的身家性命,哼,那一次,朕就是聽你們的,耳根子太軟,才成爲金兵的俘虜,成爲中華民族心中永遠的痛。難道,這一次還要聽你們的不成?朕腦袋可沒有進水,也沒有被門擠過!

“李綱全權負責京城軍務,有不服從命令者,可先斬後奏。”趙桓再道。

李綱跪下領旨,緊接着連續下達多道命令:

“緊急集合親征行營司前後左右中五軍,天武軍副指揮使韓世忠率領所有騎兵先行救援,殿前都指揮使王宗楚率領步兵隨後跟進。

抽調守城的所有三司禁兵,作爲第三批救援隊伍,由李綱親自指揮,出城救援。

命令京城內所有廂軍上城,動員城內青壯百姓協助守城。全城點燃煙火,敲響戰鼓,一齊吶喊爲前方將士助威。

留兩千騎兵作爲官家的衛隊,護衛聖駕!”

最後一條命令被趙桓否決了,他一力堅持,不要衛隊,李綱最後也是無可奈何,只得服從。

“吱呀呀,逛蕩”,含輝門大開,韓世忠率領一萬騎兵殺出城外。在城外集合完畢,韓世忠拔出寶劍,勒馬喝立:“國家存亡,在此一舉,前進可生,後退必死。宋軍威武,宋軍必勝,官家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軍威武,宋軍必勝,官家萬歲萬歲萬萬歲!”

“刷”戰刀出鞘,一萬勇士向皇帝陛下敬禮,振臂高呼,氣壯山河。

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六章 交趾(五)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二章 春雨(七)第六章 交趾(四)第四章 死鬥第十章 決斷(二)外篇 高麗公(四)第一章 盟好(二)第八章 兒山城(一)第八章 宋州(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三章 心意序一 風流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八章 宋州(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外篇 望燕雲(二)第六章 會戰(二)第二章 人道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良臣第三章 初戰第七章 光復(四)又是一年啊第八章 兒山城(一)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九章 逐鹿(二)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六章 曙光(五)外篇 陽關曲(四)第八章 虎鬥(一)第四章 升龍(五)第五章 爲雲(一)第二章 奇襲(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三章 武威(二)第九章 驕傲(三)第九章 驕傲(一)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一章 心路(二)第三章 捧日(一)外篇 望燕雲(八)月底了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六章 曙光(二)第二章 善惡第九章 驕傲(五)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四章 死鬥外篇 高麗公(五)第八章 虎鬥(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五章 縱橫(一)第十一章 救駕(二)扯脖子喊啊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十章 驚心(二)第三章 南洋(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三章 遠航(四)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第十章 神仙(二)第十章 神仙(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九章 太歲(三)第四章 儲貳第五章 縱橫(一)第一章 疾苦第八章 偉業外篇 破陣鉞(二)第四章 升龍(五)第一章 魂傷(三)第七章 血光(三)第三章 出山(一)第四章 折衝(二)第八章 無主(二)第一章 夢想(二)第九章 驕傲(五)第四章 風化(一)第七章 勇氣(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四章 儲貳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四章 都賽第五章 打援(一)外篇 陽關曲(二)外篇 望燕雲(一)第八章 變革(二)外篇 照夜白(二)第七章 血光(七)第七章 護軍第六章 屠龍(一)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七章 灌溉(一)第四章 廟算(二)
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六章 交趾(五)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二章 春雨(七)第六章 交趾(四)第四章 死鬥第十章 決斷(二)外篇 高麗公(四)第一章 盟好(二)第八章 兒山城(一)第八章 宋州(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三章 心意序一 風流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八章 宋州(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外篇 望燕雲(二)第六章 會戰(二)第二章 人道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良臣第三章 初戰第七章 光復(四)又是一年啊第八章 兒山城(一)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九章 逐鹿(二)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六章 曙光(五)外篇 陽關曲(四)第八章 虎鬥(一)第四章 升龍(五)第五章 爲雲(一)第二章 奇襲(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三章 武威(二)第九章 驕傲(三)第九章 驕傲(一)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一章 心路(二)第三章 捧日(一)外篇 望燕雲(八)月底了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六章 曙光(二)第二章 善惡第九章 驕傲(五)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四章 死鬥外篇 高麗公(五)第八章 虎鬥(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五章 縱橫(一)第十一章 救駕(二)扯脖子喊啊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十章 驚心(二)第三章 南洋(二)第五章 火藥(一)第三章 遠航(四)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第十章 神仙(二)第十章 神仙(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九章 太歲(三)第四章 儲貳第五章 縱橫(一)第一章 疾苦第八章 偉業外篇 破陣鉞(二)第四章 升龍(五)第一章 魂傷(三)第七章 血光(三)第三章 出山(一)第四章 折衝(二)第八章 無主(二)第一章 夢想(二)第九章 驕傲(五)第四章 風化(一)第七章 勇氣(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四章 儲貳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四章 都賽第五章 打援(一)外篇 陽關曲(二)外篇 望燕雲(一)第八章 變革(二)外篇 照夜白(二)第七章 血光(七)第七章 護軍第六章 屠龍(一)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七章 灌溉(一)第四章 廟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