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洋(二)

二月初八,朝廷下旨大封河西大捷有功人員。

鎮國大將軍、興州大都督吳階封長樂郡王,岳飛、種無傷封國公,吳璘、蕭合達封開國公,平王趙梴的兩個女兒晉封帝姬,押剌伊爾爵位依然是胡國公,食邑、俸祿加倍,其餘封賞有差。

趙桓否決了宰執的集體決議,一定要這樣做,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只能慢慢再看。這段時間,還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但不是在京城,而是在遠離京城的地方。

說,五名議政院代表,都是飽讀詩書之人,來到興州大都督吳階麾下,實地瞭解軍隊的情況。吳階位高權重,很忙,不能陪着,讓這些人在外面等了足足兩個時辰,這纔出來一名都督府參謀。這位任兄看起來也是讀書人,負責全程陪同。

第一天,五名代表來到龍騎軍團的演武場,觀看士兵訓練。演武臺很大,很寬敞,但是隻有一把椅子,五位議政院代表面面相覷,知道就連這把椅子都不是給他們預備的,沒奈何,站着吧!在冷風中站了一上午,四肢無力,腰痠背痛,他們卻奇怪地發現,訓練的士兵好像一點都不累啊!

中午到了開飯的時間,既然他們是來了解最真實的軍人,所以,安排他們和下層軍兵一起用餐。就在露天吃,連一個屋子都沒有,一把椅子都沒有,這可怎麼吃啊?大鐵鍋裡燉着羊肉,倒是很香!剛出籠的炊餅,還冒着熱氣,看着也還不錯。忽然,一陣旋風颳過,眼前出現了無數的人影,一名代表被扔到了五尺開外;一人倒在地上,被踏了不知多少腳;最倒黴的一個傢伙,被人羣擠着向前,就差那麼一點,栽進了湯鍋裡,如果不是參謀官眼疾手快,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這些飽食終日、三餐無憂的人,終於見識到了軍人是怎麼吃飯的。

每人手裡掐着一隻大海碗,筷子上扎滿肉,海碗裡裝滿肉和湯,再到籠屜旁邊,用拿筷子的手,抓起四五個炊餅,嘴裡再叼上一個,找個乾淨的地方,開吃。這還不算完,碗裡的東西還不是你的,他們馬上發現,一個個頭矮小的士兵,雖然搶到了東西,因爲嘴太小,牙太少,肚子癟,吃的慢,被兄弟們搶走了三塊肉呢!那些沒搶到的人,嘴裡一刻都不停地罵,將炊餅扔進鍋裡,泡得油乎乎的,用筷子插起來,放進碗裡,然後就開始四處尋摸羊肉。半刻鐘的光景,一隊五十名官兵,都吃完了。沒吃完的,東西也變成了大家共同的財產,你一塊我一塊,瞬間就不見了蹤影。

再擡頭去看,籠屜上只剩了一點炊餅渣滓,鍋裡連一滴湯都沒有了。東西沒了,今天可吃什麼啊?晚上,羊骨頭燉菜,主食還是炊餅。中午沒吃,餓得夠嗆,他們也想去擠、去搶,但是斯文要不要,難道爲了一點吃的東西,尊嚴、廉恥這些最爲寶貴的東西可以統統拋棄?一名代表,順手裁下一片夜幕,羞答答蒙在臉上,低頭衝進去,菜沒搶到,倒是弄了三個炊餅出來。這是一個講義氣的讀書人,大家都喜歡他,威望最高,姓任,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爲“任兄”。任兄將炊餅分了,還分給了那名參謀官一份,那傢伙甚是感動,差點落下淚來。這點東西怎麼夠,餓啊!幸好還有水喝,那就喝水好了,弄個水飽也是不錯的。水喝多了,晚上起夜,一位代表,大家都叫他唐解元,出去轉了一圈,凍得全身哆嗦,臉蛋比鬼還要白,拎着褲子,在帳篷裡直蹦!

大家問是怎麼啦,唐解元哭道:“找不到小解的地方!”

哎呦,想撒尿,找不到茅坑,這還不活活憋死人?

瞧着唐解元的模樣,大家不停地安慰,表達了深切的同情,正在同情着,肚子裡的水以最快的速度變成了尿,有了尿,怎麼辦?還能怎麼辦,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五名代表,加上那位參謀,穿戴整齊,出來找茅坑!一問巡夜的軍兵,小兵態度非常好,帶着他們去。路不算遠,也就五六十丈的樣子,到了地頭,唐解元也不客氣,閃電般衝了進去!

“給老子滾出去!拉屎有什麼好看的?”

唐解元出來了,裡面有人,這可怎麼好?沒辦法,等吧!終於把那個傢伙等出來了,大家都提溜着褲子,請唐解元先來。唐解元悽慘地一笑,搖搖頭,看得人好生傷心,就像看到了,妓院裡被無恥嫖客強行拿走第一次的純潔少女,臉上晶瑩的淚花。唐解元沒忍住,在褲襠裡解決了。大家辦好了事情,懷着沉痛的心情往回走!

軍營很靜,冷月無光,已經是春天了,這裡的風爲什麼還這麼冷呢?直叫人冷徹心肺!

突然,一個帳篷裡鑽出一個東西,下面白花花的兩條腿,上身披着衣服,當着他們的面架起水槍,噴出一條長長的水柱。一點沒剩,全噴到了唐解元的身上。大家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唐解元悲傷欲死:他們還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名小兵以最快的速度轉身進了帳篷,從始至終,都沒有睜開眼睛。原來,軍營裡辦小事,可以就地解決啊!不用非得到茅坑去的!

這就是五名議政院代表在軍營的第一天。

第二天,只剩下參謀官還在掙扎,那五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倒下了:首先要解決生存的問題,然後才能去講究仁義道德、詩書文章!

“開飯嘍!”

士兵們開始衝刺,唐解元猛然喝道:“大帥到,敬禮!”

這一嗓子還真好使,士兵們都停在原地,也不敢挪窩!任兄帶頭,四個兄弟在後,“嗷嗷”叫着,衝上前來。把東西拿夠了,轉身就跑!跑出一丈遠,唐解元再喊一聲:“恭送大帥,禮畢!”

五十名小兵向身後看,大帥不見了,莫非昇天了不成?

孃的,被騙了!

小兵們很生氣,但是,要先搶到東西吃,才能再去找那些代表算賬啊!

吃罷早飯,還沒來得及算賬,戰鼓響起來,訓練又開始了。訓練結束後,小兵們回來,驚奇地發現,每個人的碗裡都裝着一碗熱水,唐解元來到大家面前,深深一揖,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人生何處不相逢?大家想想,早上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聞到了什麼?座,讓我慢慢道來!也許有人沒有聽到,我卻聽到有人喊了一聲——大帥到,敬禮!鄙人現在就要問大家了,人家有沒有說錯,如果錯了到底錯在了哪裡?”

小兵們訓練了一上午,口乾舌燥,端起碗,喝熱水,聽讀書人講道理,挺好!

“按照軍規:士兵無論何時何地,見到長官都要行禮!吃飯時見到長官,要行禮;訓練時見到長官要行禮,坐着要行禮,站着也要行禮!那麼,我倒要問一句了:睡覺時夢到長官,要不要行禮?”

這是個問題!還是人家讀書人有學問,咱們怎麼沒想到呢,快聽聽!

唐解元就像在給天真的孩子們講經,感覺不要太好:“鄙人認爲,軍規規定見到長官要行禮,就是要養成下級服從上級的優良傳統,就是要從一點一滴來將各位變成——以服從命令爲天職的純粹的軍人。這有什麼不好,簡直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須的!所以,作爲下屬要將服從命令徹底貫徹到生活中去,馬虎大意要不得,應付了事更要不得,要真正地體會軍規條例的精髓,誰悟了,誰就有錢花,有官當,有女人疼,有孩子叫爹。綜上所述,鄙人認爲,睡覺時見到長官,也是要行禮的!不但要行禮,態度還要更端正,軍姿還要更挺拔,心地還要更純粹,這樣可以感天動地,這樣將無往而不勝!謝謝大家!”

哇,好偉大啊!

士兵們都傻了一般,然後就是經久不息的掌聲,無比熱烈的掌聲。唐解元去了,小兵們有那鼻子尖的,問到了牛肉的香氣,吶喊一聲,向前衝啊!

三天下來,五名議政院代表,學會了很多東西,有的人嘴裡已經開始冒髒字了。半個月過去了,他們要回京城了。興州大都督、長樂郡王吳階吳階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設宴款待遠方來的尊貴客人。酒席宴上,吳階起身,還要客套幾句:“啊,這個!是吧,那個!嗨,跟你們這些有學問的人在一起,我吳階都不會說話了!夫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沒有動靜,吳階四下一看,幾位代表正在向桌子上的菜餚展開狂猛的攻擊:那份狠勁,那種氣勢,手、眼、身、筷子配合得天衣無縫,相當於自己入伍一個月後的水平。

吳階大笑,抱拳拱手:“佩服,佩服!”

任兄動作最快,弄了八分飽,向大都督虛心請教。待到吳階說出原因,大家同時大笑,氣氛立即融洽的不行了。

吳階也聽到了一些傳聞,立即給官家上了一道表章。這一次的東西不用參謀人員捉刀,吳階親自動筆,都是大實話。

“臣鎮國大將軍、興州大都督、長樂郡王、宣力忠果功臣吳階,東向百拜,恭請陛下萬福金安:上面那一段話是臣抄的,領兵二十幾年,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官,實在是慚愧的沒話說了。臣聽說,京城有些人對軍中將士很不服氣,還有一些人說臣無能,打西夏根本不用死那麼多人。說臣的那些話,臣可以忍,說臣手下的將士,則不能忍。將士們流血犧牲,難道就換來這麼一個下場?遼國不是什麼好東西,女真人更是象狼一樣的畜生,強敵未去,國家還不安定,臣怕寒了將士們的心,所以,上摺子說兩句牢騷話。臣本來沒什麼能耐,都是陛下提攜,常常教誨纔有了今日。臣再沒能耐,也不能讓那些混賬王八蛋亂了軍心,傷了士氣。臣覺得,朝中有小人,臣在這裡聽候陛下召喚,只要聖旨一到,臣就率領大軍殺回汴梁,將奸臣殺個乾淨!臣喝酒了,臣大哭了一場,臣不知道該怎麼說是對的,怎麼說又是錯的,臣給陛下叩頭了!”

這封奏摺,趙桓細細讀了三遍,遞給宰執們傳看。然後一聲不響,走了!

吳階的奏摺,在京城掀起軒然大波,彈劾吳階的摺子,雪片一般飛上來。吳階人家也不是一個人,你們能上摺子,人家就不能上摺子?軍團上護軍以上,幾乎所有人都上了摺子,爲吳階吶喊助威,情況似乎從來沒有象今天這般棘手!一方是文官,一方是武將;一個是賴以生存的糧食,沒有了糧食,人是活不下去的;一個是保護糧食的刀子,沒有刀子,糧食就不是你的糧食,即使看到了也吃不到嘴裡去。趙桓仔細思量,反覆權衡,還是沒有想到兩全其美的辦法。

朱孝莊也在想辦法,他是翰林學士,原來的那個“直”字去掉了,成爲名正言順的“內相”。之所以多了那個字,就是因爲他年輕,資歷淺的緣故。翰林學士再上一步就是宰執,平時的日常工作就是做爲皇帝陛下的顧問,解答皇帝陛下心中的疑問,所以,皇帝的許多命令,都是與翰林學士商量過的,翰林學士的權利是通過影響皇帝來實現的。因此,翰林學士也被稱爲內相!

最近有兩件必須處理的事情,一件是趙諶的事情,那孩子在王府悶了一個多月,跟陛下頂牛頂的厲害,也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另外一件則是胡三的寶貝丫頭杏兒的婚事。

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十章 飄蕩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五章 天意(二)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第六章 武尊第一章 夜花(三)第二章 定計第七章 和談(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二章 視疾(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三章 巨匠(二)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十一章 大同(一)第十章 神仙(四)第六章 君臣(二)第二章 春雨(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二章 南郊(一)又是一年啊第八章 變革(二)第五章 蹊徑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生根外篇 破陣鉞(二)第一章 心路(二)第七章 血光(六)外篇 望燕雲(七)第七章 蘭若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外篇 陽關曲(五)第三章 出山(二)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七章 弄月(二)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五章 夢蝶第一章 盟好(一)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三章 武威(一)第三章 巨匠(一)第四章 升龍(五)外篇 望燕雲(四)外篇 高麗公(四)第一章 心路(三)第二章 盤龍山(一)外篇 高麗公(五)第六章 交趾(四)第十六章 聖訓外篇 紫電獸(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七章 戰火(一)外篇 照夜白(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八章 宋州(七)第七章 弄月(二)第九章 逐鹿(一)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二章 春雨(五)第八章 臺灣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十章 日中請假第一章 中宮(一)外篇 望燕雲(一)第四章 升龍(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十章 神仙(三)第二章 視疾(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三章 遠航(一)第四章 廟算(二)第三章 南洋(三)第五章 縱橫(四)第一章 厚積(二)外篇 照夜白(四)第四章 莫須有第五章 冷夏第十章 良臣第十三章 奔馳(二)外篇 陽關曲(三)第八章 常日(二)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十章 日中第三章 捧日(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五章 打援(一)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二章 春雨(八)第十章 小町王(二)
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十章 飄蕩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五章 天意(二)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第六章 武尊第一章 夜花(三)第二章 定計第七章 和談(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二章 視疾(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三章 巨匠(二)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十一章 大同(一)第十章 神仙(四)第六章 君臣(二)第二章 春雨(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二章 南郊(一)又是一年啊第八章 變革(二)第五章 蹊徑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生根外篇 破陣鉞(二)第一章 心路(二)第七章 血光(六)外篇 望燕雲(七)第七章 蘭若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外篇 陽關曲(五)第三章 出山(二)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七章 弄月(二)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五章 夢蝶第一章 盟好(一)第十五章 如夢(二)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三章 武威(一)第三章 巨匠(一)第四章 升龍(五)外篇 望燕雲(四)外篇 高麗公(四)第一章 心路(三)第二章 盤龍山(一)外篇 高麗公(五)第六章 交趾(四)第十六章 聖訓外篇 紫電獸(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七章 戰火(一)外篇 照夜白(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八章 宋州(七)第七章 弄月(二)第九章 逐鹿(一)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二章 春雨(五)第八章 臺灣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十章 日中請假第一章 中宮(一)外篇 望燕雲(一)第四章 升龍(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十章 神仙(三)第二章 視疾(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三章 遠航(一)第四章 廟算(二)第三章 南洋(三)第五章 縱橫(四)第一章 厚積(二)外篇 照夜白(四)第四章 莫須有第五章 冷夏第十章 良臣第十三章 奔馳(二)外篇 陽關曲(三)第八章 常日(二)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十章 日中第三章 捧日(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五章 打援(一)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二章 春雨(八)第十章 小町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