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夢想(二)

李綱等人辭出來,張伯奮沒有走,跪倒奏道:“臣想上陣殺敵,肯請陛下俯允!”

趙桓本已經調張憲北上,想讓振武軍團參與河北兩路的防守,再調牛皋的宣毅軍團西進,參與西夏作戰。張伯奮想打仗,也是情有可原:四年前的統軍川大戰,張伯奮留守京城,沒趕上,這一次再不讓他去,似乎也說不過去啊!龍衛軍團與虎賁軍團一樣,號稱御林軍,恆守不出,長時間不打仗,也不是法子。

趙桓道:“龍衛軍團,哪個部分戰鬥力最強?”

“中軍,右廂稍弱,左廂最差!”

趙桓邊度步,邊說道:“那就留下龍衛軍團右廂駐守京城,朕再將振武軍團的左廂調給你,人員齊整之後,立即啓程吧!”

張伯奮喜極而泣,是啊,哪個將軍不想打仗啊!

“好了,你是朕身邊的人,出去後好好幹,朕信得過你!”

張伯奮退下,趙桓閉目沉思:龍衛軍團右廂與振武軍團右廂、中軍組成新的振武軍團,駐守京城,再有虎賁軍團一部警戒宮城,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

本次大戰,事關國運,所以,趙桓一定要御駕親征,上陣殺敵不行,指揮打仗不行,就是在後面搖旗吶喊也是好的!皇帝在不在,軍隊的士氣就是不一樣啊!或者有人以爲,當皇帝是一件極容易的事情,殊不知,那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那種無一人可以信任的無助,幾個人能扛下來?事情除非不來,來了就是棘手的麻煩事,別人還可以躲還可以讓,皇帝不行,皇帝躲了,國就亂了,家就亂了,皇帝的頭顱就掉了。

爲君之道,識人用人而已。但是,天下的事情,唯人心最難懂,識人之難,有時真的感覺,更甚於男人生孩子啊!重要的職位,選拔合適的人上來,這個忠心無二,能力差點;那個能力出衆,又極難駕馭。正直的人,尤其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諸如李綱、趙鼎之輩,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刀子架在他們的脖子上,就是以抄家滅族來威脅,他們也是不會做的。所以,除了這些人之外,皇帝身邊還不能少了卑鄙小人,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佞臣:皇帝也是人,也有一些不能示之於衆的事情,需要這些人去做,而且,有的時候,也需要這些人來治衡那些正直的人。做爲皇帝,維護皇權是第一要務,所以,需要的時候,好人也是要殺的!

將軍們都想打仗,都想立功,張伯奮是這樣,張憲也是如此。有能力的將軍們,能打勝仗當然是好的,但是,要讓他們服氣,要把這些有能力的人攏在一起,朝着一個目標努力,不知要耗費多少心血。

不知不覺,到了承極殿,德妃何鳳齡的住所。德妃懷了龍種,所以,並沒有陪駕南巡。今日,趙桓本來很累,就想在福寧殿歇息,但是思來想去,還是一個不成。即使不來承極殿,也是要去環碧宮,看看丁都賽的。都賽先前生了皇四子趙諭,不知這一次是男是女。

何鳳齡腆着大肚子,大呼小叫地張羅,伺候趙桓用過晚膳,喝了香茶,上牀安歇。

她擔心身子,怕動了胎氣,不敢放肆。趙桓也乏透了,溫存半晌,摟在一起說話。

“人家身子輕的時候,一個月也不來一次,現在這個辰結倒來了,不知官家是怎樣的心思呢?”

趙桓撫弄着女人烏黑的長髮,道:“朕來了,你反倒不高興嗎?那好,朕回去就是了!”

雖是這樣說,卻沒有一點要走的意思。

何鳳齡是東宮舊人,資歷輩分亞於皇后,而今位列貴妃張和香之下,心裡有些怨氣,趙桓知道,平時也多遷就一些。

“資善堂羅翊善(注:資善堂置翊善、贊讀、直講、說書等官,教皇子讀書),就是看誼兒不順眼,整天挑誼兒的毛病,這些日子,誼兒哭了好幾次呢!”

資善堂是皇室子弟讀書之所,二皇子趙誼今年九歲,非常淘氣,而翊善羅從彥是大儒楊龜山楊時的弟子,爲人剛直,即使是皇子犯了錯,也是要打手心的。楊時弟子千人,最爲出類拔萃的就是這個略嫌古板的羅從彥。

趙桓道:“羅從彥是有大學問的人,這個你不懂,先生管得嚴些,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聽說,大寧郡王總是出宮去,與一干男男女女的廝混在一起,外面傳的很難聽呢!”

趙桓兩次南巡,都是趙諶監國,回來問過李綱等人,沒什麼大問題。趙諶身份擺在那裡,現在又開始歷練政事,許多人都在猜測官家的心思,說好話的不是沒有,說壞話的更多!還沒有立太子就這樣,若是立了太子,不知又會生出多少事端。

越想,腦袋越沉,趙桓真想睡了。

“官家,臣妾辦錯了一件事情,您可不要生氣啊!”

“嗯!”趙桓沉沉地答應着。

何鳳齡道:“都賽妹妹小產了,都怨臣妾照顧不周,您應該先去看看妹妹的!”

側耳傾聽,旁邊突然沒了動靜,何鳳齡心中一緊,身子僵住了。下一刻,只聽鼾聲如雷,官家已經睡實了。

九月初四,頒下旨意:吳階進鎮國大將軍,督捧日、天武兩個騎兵軍團,龍衛、神衛、積石、鎮戎、定邊、龍騎六個步兵軍團,討伐西夏。韓世忠進冠軍大將軍,督天狼、雲捷、宣毅三個步兵軍團,一個虎翼水軍軍團,堅守河北兩路邊境。振武軍團移防汴梁,與虎賁軍團一部,防守京城。

大宋十四個一線主力兵團,只留下了一個振武軍團,可謂傾全國之力,必欲一戰功成。

九月初五,封大寧郡王趙諶爲寧王,監國。

九月十一,趙桓率領尚書右丞秦檜,籤書樞密院事張浚、翰林直學士朱孝莊,由一萬五千虎賁軍團士兵護衛着,向西進發。出發的時期,時辰都與四年前一個樣子,主要隨行人員,何慄換成了張浚,其他都和原來一樣。這麼做,扯不上別的事情,無非就是討個吉利,也讓自己的內心更舒服些。

出發了,再一次踏上征程,趙桓心內隱隱不安,似乎總是少了些什麼啊!

行三十餘里,前面的隊伍突然停了下來,探馬回報:前面一處密林,有人攔住去路。

王德就在趙桓的身邊,小兵的話聽得一清二楚,王德還沒說話,趙桓卻道:“走,去看看。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敢阻攔朕前進!”

來到前面,藉着火把的光亮,看得很清楚。左手邊,一名大將:玄鐵盔,玄鐵甲,胯下烏錐馬,手中一把盤龍玄鐵槊;再看右手邊的這員大將:白盔白甲,手中一對擂鼓甕金錘。不是別人,正是京城黑白太歲,鄭七郎和岳雲。

看到他們二人,趙桓心中的烏雲散盡,剩下的都是陽光。剛纔,感覺少了點什麼,怎麼就把他們倆給忘了呢?呵呵,這兩個小子還記得自己的身份,不請自來,沒白疼了他們。

鄭七郎今年虛歲十七,已經與華福帝姬訂下了婚約;岳雲小一歲,也不小了,都十六了。兩年前,二人進入捧日軍官學校學習,還有一年才能畢業,這一次趕上了大戰,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豈能放過?找王德是沒用的,李綱自然也不能爲自己的兒子說項,找到朱孝莊,朱孝莊大笑,上前一人一個腦崩,只是一句話:“比豬還笨啊!”

搞什麼嗎?人家已經是大人了,怎麼還這樣?

兩個大人,回來一商量,沒別的辦法,還是象上次一樣——劫道吧!

這不,把陛下都劫出來了。

看到陛下,二人慌忙下馬,跪倒叩頭,山呼萬歲。

趙桓大笑,道:“朕若是不答應你們,你們會不會乖乖地回去啊!”

兄弟二人,堅定地搖頭,表達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趙桓道:“李相公爲國操勞,嶽將軍效命疆場,執政以爲該如何是好啊?”

秦檜道:“陛下身邊多了黑白太歲,神鬼皆避,西夏蠻夷必當授首就擒,請陛下明察!”

張浚也是一個意思,趙桓又是一笑,道:“歸隊!”

“是!”響亮地答應一聲,飛身上馬,樂得已經忘了自己姓什麼了!

大宋這邊磨刀霍霍,人家西夏自然也不能閒着。消息傳到西夏都城興慶府,舉國震驚,太后任姜連夜宣召涼國公、樞密使任德敬進宮議事。

內侍女官躬身退下,溶月宮內,只剩下父女二人。

任姜愁眉不展,問道:“大宋發傾國之兵來攻,父親大人可有良策?”

剛剛過了二十五歲生日的任姜,卻已經當了三年的太后。三年間,她成爲這個國家最有權勢的人,每一次政事奏對,就是父親也要象其他臣子一樣,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任姜坐在簾籠之後,每一次都要小小地得意一下。夫君薨逝,她成了寡婦;沒有子女,而且她這個寡婦是不能再嫁的,即使想嫁,也沒人敢娶。十五歲進宮,嫁給一個比自己父親歲數還大的人,任姜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爲了什麼活着。成爲皇后之後,她體會到了權力的魔力,她知道了自己人生的目的: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地握在手裡,永遠也不要再失去它。

成爲太后,皇帝還小,西夏又是一個有母后垂簾傳統的國家,任姜順理成章,開始掌握權力。這時候,父親任德敬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沒有父親的幫助,就不能有效地掌控國家;父親不借助她的力量,也不能取得更大的權力。父女二人聯手,先是徹底剷除李察哥的殘存勢力,取得軍權;進而,搬掉李仁忠,架空李仁禮,掌握政權。

權力這個東西,如此奇妙,只要沾上一點,就再也不想放手了。無論是國內的對手,還是國外的敵人,誰想把權力從她手中搶走,她都會運用一切手段,殺了這個人。

任德敬挺身而坐,回道:“臣已經派人,出使大遼、金國,相信很快就會有消息傳回來。只要其中的一方肯出兵助戰,必能打敗大宋,請太后放心!”

嗯,這倒是一個好辦法。

任姜道:“答應他們,無論什麼條件都答應他們。”

緩了緩,任姜又問道:“軍事上的事情,就請父親大人多多費心。只是不知,右廂朝順軍司監軍使,父親可有合適人選?”

任德敬當然有合適人選,正想說出來,忽地想到:女兒這樣問,應該不是隨便問問,必有深意啊!任姜簡直就是一個天生的政治高手,三年的時間,悟到了李仁忠一輩子都不明白的東西,有這樣的女兒,不知是該笑還是哭呢?

“臣請太后教旨!”

任姜笑道:“父親也是的,咱父女二人,私下裡說說話,什麼教旨不教旨的。國家危難,當和衷共濟,聽說李仁忠有一個兒子叫做李純亮的,還有些才能,女兒以爲,由他來做朝順軍司的監軍使還是合適的,不知父親大人意下如何?”

李純亮?這個時候,怎麼忽然想起用李仁忠的兒子?

馬上就要成精的任德敬,參不透太后的心思,茫然問道:“李純亮也不是一點本事都沒有,不過……”

任姜嫣然一笑,異常嫵媚,看得任德敬心中一顫:自己是做父親的都這個樣子,尋常男子見了,怎麼當得起啊!

“國家說到底還是他們李家的,國破家亡之際,相信李純亮一定會當好這個監軍使。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父親可是清楚的?”

任德敬順着女兒的思路想下去,霍然開朗:一方面可以顯示他父女二人的大公無私,緩和與李氏皇族的緊張關係;另一方面,也可以瓦解皇族的團結,其中有用之才,爲我所用!

這是檯面上的東西,只怕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市井傳言都是真的,她這麼做就好理解了。再往深處想,任德敬不寒而慄,委實不能相信,女兒對他也會留着一手。

念及由此,任德敬說了幾句李純亮才堪大用之類的話,李純亮出任朝順軍司監軍使的事情就定了下來。

臨了,任姜又加上一句:“就從擒生軍中抽調萬人,交由李純亮節制,令其都督右廂朝順軍司、白馬強鎮軍司軍事,如無不妥,明日就下旨吧!”

這樣以來,李純亮手中的軍隊將達到四萬餘人,也是一隻很強悍的力量啊!

任德敬不及細想,答應着辭了出來。

“是!父親大人好生將養,兒子明日再來問安!”

李純亮從書房退出來,心中極爲難受: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莫非只能聽天由命,過一天算一天?

命人備馬,一個人也不帶,在夜色中縱馬狂奔,他要去見一個人,只有在她那裡,他才覺得自己還活着,還是一個男人。

賦閒在家已經很長時間了,九年前,他就憑着自己的本事,做了西壽寶泰軍司監軍使,統領大軍,飲馬會川城,那是何等威風?孰料,幾年下來,不但沒升上去,反倒降了下來。世事無常,竟無常到了這般境地?

穿街過巷,看到了高高的紅牆,“籲”地勒住馬,聽一會兒紅牆內傳出的木魚聲,向後門行來。此時應是亥時初,巡街的軍兵剛好過去,輕輕叩門,“吱呀”一聲,門開了。一名尼姑,道一聲:“施主快請,正等着呢!”

李純亮閃身而入。

這裡是白雲庵,供皇宮裡的女人清修之用。沿着一條鵝卵石鋪成的林間小道,前行二十餘丈,便是庵內的白雲堂了。

屋裡亮着燈,一道人影印在窗櫺上,正是朝思暮想的她!

推門而入,忽覺香風襲過,懷裡撲進一個暖融融的身子,撒發着無邊魅力的。剛想說話,嘴就被堵住了,李純亮勾起舌尖,奪回主動權,手不停撕扯着她的衣服。

眨眼之間,再沒有一絲片縷阻隔兩個尋歡的生靈,木魚聲中,**攀至顛峰,抵死纏綿,直慾海枯石爛,時空停頓,永恆在這一瞬間。

如雲的長髮飄起來,雪白的脖頸彎成了一道誘人的弧線,一聲滿足的“嚶嚀”從嘴裡吐出,夏國最嫵媚的女人,纔算是收回元神,再度爲人。

一下撲在情郎的身上,這才顧得說話:“如何這時纔來,讓人家好一番苦等啊!”

難得一見的小女兒情態,讓李純亮呆上一呆,道:“父親大人病得不輕,離不開人的!”

“父親大人需要孝順,我又算什麼呢?”

李純亮笑道:“若是按照輩分來說,你是大人的大人,應該叫娘娘!”

“哼,人家早就是娘娘了!”她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羞紅了臉,“你多厲害,把阿翁的女人都弄上了牀,可不是娘娘嗎?”

在西夏,可以被全國人稱爲娘娘的,原來只有一人,現在也只有一人,那就是原來的皇后,現在的太后,任姜!

當今皇帝李仁孝,與純亮的父親李仁忠一輩,李乾順就是李純亮的阿翁,阿翁的女人應該叫娘娘啊!偏巧,眼前的**女人,即是這個娘娘,又是那個娘娘。心中唸叨着娘娘,李純亮情動不已,將任姜掀翻在牀,宣雲布雨,將最後的一點力氣耗幹,才肯罷休。

木魚聲響個不停,任姜癡癡道:“菩薩會不會怪罪啊?”

“哼,他敢!”

看着現在的任姜,純亮愛憐地親一口,怎麼看都看不夠呢!只有現在這個時候,她纔是一個女人,一個真正的女人。出了這道門,她搖身一變,又是高高在上的太后了。

“看什麼,看了這麼久,還看不夠嗎?”

純亮不答;

“是我美,還是任孟更美?”

這個問題更是沒法回答。任孟是父親的女人,純亮還沒無恥到那個地步。

“將來,你若是有意,我就把任孟賜給你,好不好?”任姜放蕩的笑着。

把阿翁的女人弄上了牀,難道,還要把……

不過,果真如此,便是豔福無邊了。

任姜一翻身,壓在男人身上,道:“明天,如果你願意,就可以帶着一萬擒生軍,到朝順軍司上任了!”

真的成了!

又多了一萬的擒生軍!

純亮大喜!

“白馬強鎮軍司也歸你節制,定州以北都是你的了!”

呀!

純亮幸福地要暈過去了。

任姜的臉,幾乎貼到了他的臉上,眼睛裡是濃濃的殺氣:“你如果敢忘了我,我就殺了你!”

真是一個心狠的女人。李純亮即使殺了自己,也捨不得殺了這個女人,她怎麼會呢?

李純亮正色道:“京城有難,我一定回到你的身邊!你死了,我絕不獨自活着!”

此時此刻,他說的是真心話。

他們的愛,悖逆了世俗倫理,卻是真正的愛;任姜是他的恩人,可以讓他再一次做男人的恩人,所以,爲國爲家爲她,李純亮都會以死相報的!

任姜落淚了,道:“父親,爲了權力可以背叛大宋;可以,獻出自己的女兒;甚至可以獻出生命。我真的害怕,在需要的時候,他會第二次把我獻出去。你是我唯一信賴的人,任姜的情哥哥,任姜就把命交給你了!”

這是她的心裡話,今天聽到了,就沒有了遺憾。

天將破曉,不知此次是小別還是永無再見之日。九年前,眼睜睜地看着妹妹被宋將擄了去,他永遠失去了一個親人。

這一次呢?

李純亮心如刀割,無語淚垂。任姜伺候他穿衣,如同送丈夫上戰場的新婦,又替他擦掉眼淚,笑道:“壯士不曾悲,悲即無回期。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任姜等你凱旋歸來!”

“好!”

李純亮豪氣沖天,挺胸昂頭,走出白雲庵!

上一次,敗給了吳階;這一次,就用鮮血來洗刷恥辱吧!

第四章 風化(一)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六章 武尊第一章 心路(一)第十章 國賊第二章 狼王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九章 銀行(二)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十四章 作樂第九章 情殤第七章 血光(五)第四章 升龍(五)第六章 破陣(二)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八章 宋州(二)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八章 對壘(一)第九章 天使(二)第六章 交趾(五)第四章 都賽第十三章 手足第十三章 手足第六章 私奔第七章 色魔第七章 血光(二)第三章 捧日(一)第四章 升龍(四)外篇 紫電獸(一)第二章 春雨(六)第三章 南洋(三)又是一年啊外篇 望燕雲(三)外篇 高麗公(二)第六章 會戰(一)第二章 護花(一)第六章 秦淮(一)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章 發芽第八章 雪紅第五章 定州第十章 驚心(二)第三章 遠航(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十六章 聖訓第九章 太歲(二)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二章 護花(一)第四章 莫須有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九章 綢繆第九章 銀行(一)第七章 灌溉(二)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二章 天威(二)第六章 君臣(一)外篇 破陣鉞(一)第四章 風化(二)第七章 和談(一)第十一章 大同(二)外篇 高麗公(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九章 倉惶(二)第八章 常日(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九章 天使(一)第一章 夜花(三)第七章 和談(二)第五章 爲雲(二)第九章 太歲(四)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九章 天使(二)第三章 遠航(一)第十二章 柱國(一)外篇 望燕雲(五)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三章 心意外篇 陽關曲(一)第三章 武威(一)第三章 南洋(三)外篇 望燕雲(六)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五章 定州第十二章 行獵第九章 情殤第六章 家國(二)第十三章 手足
第四章 風化(一)第三章 太聰明(二)第六章 武尊第一章 心路(一)第十章 國賊第二章 狼王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九章 銀行(二)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二章 盤龍山(一)第十四章 作樂第九章 情殤第七章 血光(五)第四章 升龍(五)第六章 破陣(二)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八章 宋州(二)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八章 對壘(一)第九章 天使(二)第六章 交趾(五)第四章 都賽第十三章 手足第十三章 手足第六章 私奔第七章 色魔第七章 血光(二)第三章 捧日(一)第四章 升龍(四)外篇 紫電獸(一)第二章 春雨(六)第三章 南洋(三)又是一年啊外篇 望燕雲(三)外篇 高麗公(二)第六章 會戰(一)第二章 護花(一)第六章 秦淮(一)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章 發芽第八章 雪紅第五章 定州第十章 驚心(二)第三章 遠航(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十六章 聖訓第九章 太歲(二)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二章 護花(一)第四章 莫須有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九章 綢繆第九章 銀行(一)第七章 灌溉(二)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二章 天威(二)第六章 君臣(一)外篇 破陣鉞(一)第四章 風化(二)第七章 和談(一)第十一章 大同(二)外篇 高麗公(一)外篇 高麗公(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九章 倉惶(二)第八章 常日(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九章 天使(一)第一章 夜花(三)第七章 和談(二)第五章 爲雲(二)第九章 太歲(四)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九章 天使(二)第三章 遠航(一)第十二章 柱國(一)外篇 望燕雲(五)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三章 心意外篇 陽關曲(一)第三章 武威(一)第三章 南洋(三)外篇 望燕雲(六)第十三章 太原(一)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五章 定州第十二章 行獵第九章 情殤第六章 家國(二)第十三章 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