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升龍(一)

城內人口十餘萬,分內外兩城,內城是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三個稱呼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在交趾人心中卻有不同含義。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孫、侍從居住之地。皇城在禁城之外,爲皇帝和朝臣辦事之所。京城環繞皇城,三十六街坊、兵營環布其中。升龍城與大宋東京汴梁城有一點極爲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花木繁多,百花四季常開不謝,似乎整個城市總是都被濃濃的花香所包圍着。

興建於八十六年前的獨柱寺,是李氏皇族禮佛之所,也是升龍城內佛教的聖地。顧名思義,獨柱寺還真的就是建立在一根柱子上的八角古亭,那是一根石柱子,遠遠望去,靈沿池波光浩渺,獨柱寺猶如伏在湖面上的一朵出水芙蓉,聖潔莊嚴,令人不由得生出敬仰之心。還劍湖是城內最大的湖泊,南北長六百步,東西寬七十步,雖然與汴梁城的金明池相去甚遠,到底也是難得的妙地了!湖之西有一座文廟,廟內夫子、周公的塑像與大宋境內的塑像幾乎一模一樣。

由文廟再向西去,有一條街坊叫做銅行街,銅行街上開着很多店鋪,經營着各中銅器。也有幾家銀器店,光顧的人雖然不多,但是人家除非不開張,開張吃半年,也着實令人羨慕呢!銅行街上有一家“秦家餛飩”,小店不大,除了東家只僱了一名夥計,東家秦二,本是宋人,算起來,來到升龍城謀生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了。

秦二四十出頭,爲人和氣,是出了名的好脾氣,樂意幫個人,解個困什麼的,人緣很好,左鄰右舍提到他沒有不挑大拇哥的!

“召二哥,來一碗餛飩,再來兩個炊餅啊!”一名瑤族漢子,來到殿中將擔子放下,看着鄰桌的人吃餛飩,直吞口水呢!

這裡的人,打招呼不像中國人那樣複雜,“您早”,“歇着哪”,“吃了嗎”,“再見”。只要是招呼人,這裡一律是前面一個“召”字,後面再加上稱謂。

夥計是個京族小夥子,叫陳三強,看到來人,端了東西過來,重重地放下,碗裡的湯都濺了出來,嘴裡還嘟囔着:“召五叔,什麼時候結賬啊?”

漢子搶過東西就吃,吃了三個餛飩,才道:“不急,不急!下個月一定結,一定結!”

漢子的牙齒非常黑,這裡的人都這樣,有染牙的傳統,秦二剛來時非常不適應,看着這一口口的黑牙,總覺得自己在和小鬼在說話呢!慢慢地也就習慣了,習慣成自然,真是一點都不假呢!

秦二和善地笑着,道:“這孩子,怎麼和客人說話呢?阮老弟慢點吃,沒人跟你搶,別燙着。”

阮五不停地點頭,也不停地往嘴裡塞東西,真是一副好牙口呢!

這時,殿內忽然走進來一名中國裝束的男子,年紀大概在三十歲左右,長相平常,不過他的一些舉動還是引起了秦二的注意。

秦二上前,剛想做合十禮,忽然變了,抱拳拱手道:“請問這位小哥,要吃點什麼?”

漢子道:“老哥請了,想向您打聽一個人?”

“什麼人?”秦二警覺地向店內瞟了一眼,見併爲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才放心。來人儘管在刻意掩飾着口音,秦二還是一下就聽了出來:此人必是來自大宋東京汴梁,而且是土生土長的汴梁人。

“五年前,這裡是不是有一位從大宋來的姓聶的商人,他也是做銅器生意的。”

秦二壓抑着心中的驚喜,道:“聶東家與我相熟,在這裡做了一段生意,已經於前年到闍婆國去了!”

“呀,那可怎麼好呢?”漢子喃喃自語道。

秦二道:“小哥可是從大宋來的?”

“正是!聶東家是在下的族叔,我們兄弟三人前來投他,不想他竟然不在這裡了!這可怎麼好呢!”

秦二笑道:“這有何難,天下漢人是一家,請把那兩位兄弟請進來,見見面,先吃點東西,安頓下來再說!”

小夥計又嘟囔起來:“東家也是的,咱一天又能賺幾個錢?”

小夥計的話,那漢子聽不懂,出去喚人了!

秦二卻道:“話不能這麼說,能幫人就幫人一把,咱將來有了難處,未必就沒有人幫咱。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殿內的客人頻頻點頭,說話的功夫,外面的人進來了。

共有三人,一人四十歲左右,還有一個更年輕的,大概在二十歲上下。一眼就可以看得出,那名四十歲的漢子,纔是三人的頭領,而且此人是個經歷過生死,辦過大事的人!

三人都大包小裹,帶的東西還真不少,秦二道:“如不嫌棄,到裡面先喝杯茶,看看咱的茶可還喝得?”

“大恩不言謝,叨擾了!”

“請!”

“請!”

秦二吩咐夥計在前面照應着,帶着客人到後面來。前面做買賣,後面住人。一個小院子,兩排廂房,收拾得很整潔,看起來主人是個勤快人呢!

請客人坐了,秦二親自倒茶,剛剛坐下,領頭的漢子道:“這隻銀鎖,乃祖上傳下來的東西,可惜壞了。東家看看能不能找人幫着修修?”

一隻銀鎖,做工精細,惟獨右下腳缺了一塊。秦二道:“請稍候,我去去就來!”

秦二一心的歡喜,回到臥房,在一處最隱蔽的所在,取出一個綠緞子包,幾下打開,裡面是一塊銅牌,牌子上面還綴着幾根銀鏈子。來到外間,將銅鎖與銅牌一接,恰好是一隻完好的銅鎖!

一名兄弟在頭領的示意下,出去守着,秦二撩衣下拜:“開封府越大風,參見上使!”

“老哥快起來!”頭領將秦二攙起來,扶好坐下,深深一拜,“在下聶仲遠,開封聶府尹是本家的叔叔,在組織內大家都叫我十五月,叔父大人臨行前關照,一切聽秦老哥招呼,還請老哥多多關照!”

府尹的侄子,而且是十五月,秦二說什麼都要起來見禮,否則也坐不安穩,聶仲遠只得從了。他們同屬於一個叫“風花雪月”的組織,秦二對於組織內部不是很清楚,他沒有下屬,只有一個上司就是開封府尹。八年前,秦二拜別家中老母,來到交趾升龍城,潛伏下來。他一直等着上面來人,今天,八年過去了,終於來人了。而且,來人竟是十五月。

關於組織,秦二知道的不多,也沒處打聽:風組,刺探情報;花組,是一羣負責特殊任務的女子,聽說都像花兒一樣絢麗;雪組,實施阻擊暗殺任務;月組,負責組織內部協調管理。十五月,應該就是月組的最高長官了。

見過面,聶仲遠取出一封信函,雙手交給秦二。秦二回到裡間,取出一本《論語》,按照信箋裡面標示的數字,找到每一個字,終於弄明白了信的內容:“有事交趾,將城內情況送出!”

即使信箋落到了敵人手裡,恐怕也搞不懂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

看信中的內容,難道要打仗了嗎?

秦二出來,與聶仲遠商量詳細的行動方案。事情很急,後天聶仲遠等人就要走了。秦二將店鋪交給夥計陳三強打理,自己出去打探情況。四人分好任務,分散開來,秦二與聶仲遠一組,第一個目標就是位於外城東南方向的一處軍營。路上,聶仲遠看到了新奇的東西,總要問上一問。慢慢明白了,通過身上的衣服就可以分辯一個人的身份:平民百姓穿褐色布衣,低級官員穿藍葛衣,高官貴族穿紅袍,衣服的式樣與大宋區別不大。

聶仲遠看到一名女子,頭上帶着長方形的紅帽子,上身穿束腰藍衣,下身穿開衩至腰間的長裙,披肩長髮隨意地垂在腦後,站在街邊,一陣風吹過,撩起了長裙,越發顯得婀娜多姿,美不勝收了。

秦二道:“那是一名瑤族女子,說到她頭上的帽子,還有一段來歷呢?”

“哦?”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瑤族中間流行一種怪病,女子長到十三歲,大多都會患病。患病之後的女子,頭髮、眉毛脫落,死的很悽慘。人們驚奇地發現,一名剪掉了頭髮的女子,雖然也是十三歲,竟沒有生病。所以,瑤族人認爲,是惡魔把族裡年輕貌美的女子都帶走了,於是,在十三歲之前,每名女子都要剪掉頭髮、眉毛,塗上族裡秘製的草藥,過一段時間,頭髮和眉毛就會停止生長,這樣就可以保住女兒們的性命了。愛美的女子,討厭沒有頭髮的樣子,就戴上了這種長方形的帽子作爲修飾,一傳就是上千年啊!”

聶仲遠點頭道:“原來竟是這樣!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較爲獨特的生活習慣,如果追本溯源,就一定會發現表層下面的奧秘。”

“就是這話!”

經過軍營的時候,說來也巧,居然碰到了一個熟人,一名岱族士兵。這傢伙就住在秦二餛飩店的附近,是店裡的常客了。

“召二哥,這是去哪啊?”

秦二道:“來了一位朋友,過幾天就要走了,陪着出來轉轉!”

“現在正好有錢,快拿着!”

秦二不接,有些生氣,道:“哪有這樣還錢的道理?再說,我現在就缺你這幾個錢不成?好幾天沒來了,哪天有空過來喝酒吧!”

“不成,這幾天是沒功夫了!我們這的兄弟調走了一大半,就剩下這麼點人,忙着呢!”

秦二故作神秘,問道:“聽說南邊打起來了,要完事了吧?”

小兵壓低聲音道:“沒那麼容易,占城人死硬的很,只剩下一座都城,就是不肯投降!軍隊一波一波向南開,好像也死了不少人呢!好了,我該走了。”

這個軍營是升龍城最大的軍營,原來駐紮一萬人左右,既然走了一多半,剩下的也就是四千人左右?

兩人又繞着內外城走了一遍,內城城牆上看不到什麼人,只有城門附近站着一些人,外城上的士兵也是稀稀落落的。一圈走下來,把皇宮侍衛也算在一起,大概城內還有六千士兵。那兩名兄弟弄回來的情況也差不多。四人碰在一起,用一夜的功夫,繪製了一幅升龍城簡圖,他們記下來的重要地點都標了上去。繪圖的紙很薄,面積也不大,畫好之後,聶仲遠取下頭上的銅簪子,將圖紙放了進去。一枚普普通通的簪子竟然也有這等妙用!

天亮之後,互道珍重,聶仲遠等人去了。

秦二一直在想,一旦打起仗來,自己會不會有危險。做這種工作的人,對危險有着一種天生的敏感。萬一不能速戰速決,交趾人會怎麼對待我們這些宋人?往好的方面想,派人看着,不許隨便走動,或者抄沒家產;最壞的結果就是,人頭落地啊!

晚上,秦二對陳三強道:“三強,最近師傅感覺不舒服,要不咱爺倆歇兩天吧!”

三強是一名孤兒,秦二收留了他,兩人的感情就像父子一樣。

三強道:“也成!”

“你不想回村裡去看看嗎?”

三強的家鄉,距離京城三十里,遠倒是不遠,不過已經沒什麼人了,三強就沒回去過。

“不想!”

秦二笑道:“平時你總是吹牛,你家鄉的蕹菜魚露飯多麼好吃,木鱉糯米飯多麼正宗,師傅都饞哩!”

三強也不知師傅怎麼忽然就饞成了這樣,但是,師傅就像父親,想吃一頓家鄉的飯菜,這要求總不過分吧?三強答應下來,秦二連着灌了三杯酒,小眼睛眯縫得只剩下了一條縫。

第二章 春雨(四)第三章 遠航(一)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六章 曙光(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二章 護花(一)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七章 血光(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九章 情殤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十章 國賊第四章 協力(一)第六章 私奔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五章 火藥(三)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六章 交趾(二)第四章 升龍(一)第四章 大喜外篇 照夜白(二)第一章 魂傷(三)第九章 驕傲(五)第八章 對壘(三)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六章 家國(一)第十四章 作樂第二章 國色(一)第九章 驕傲(五)外篇 陽關曲(一)第一章 狼窩第八章 宋州(五)第九章 倉惶(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五章 縱橫(四)第六章 家國(三)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第一章 狼窩第八章 遇刺(二)第六章 曙光(一)第六章 家國(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四章 死鬥第八章 宋州(二)第七章 血光(七)第二章 春雨(八)第四章 升龍(三)外篇 高麗公(一)第十六章 聖訓第七章 血光(六)第九章 天使(二)第一章 夜花(二)第十章 飄蕩外篇 望燕雲(七)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章 驚心(二)請假第三章 武威(一)第二章 春雨(四)第二章 春雨(五)請假第六章 曙光(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外篇 破陣鉞(四)第七章 和談(二)序二 無疆第六章 屠龍(二)第六章 破陣(一)第二章 善惡第一章 入夢外篇 望燕雲(一)第六章 家國(三)第五章 夢蝶第十章 驚心(一)第三章 涼州(一)關於和親第四章 升龍(六)第一章 夜花(三)第七章 戰火(一)第八章 對壘(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五章 江寧(二)第六章 曙光(一)第二章 善惡第八章 遇刺(一)第一章 蕭牆(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一章 回家外篇 破陣鉞(四)第二章 春雨(六)外篇 照夜白(三)第三章 捧日(一)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九章 天使(一)
第二章 春雨(四)第三章 遠航(一)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六章 曙光(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二章 護花(一)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七章 血光(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九章 情殤第十章 驚心(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十章 國賊第四章 協力(一)第六章 私奔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五章 火藥(三)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六章 交趾(二)第四章 升龍(一)第四章 大喜外篇 照夜白(二)第一章 魂傷(三)第九章 驕傲(五)第八章 對壘(三)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六章 家國(一)第十四章 作樂第二章 國色(一)第九章 驕傲(五)外篇 陽關曲(一)第一章 狼窩第八章 宋州(五)第九章 倉惶(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五章 縱橫(四)第六章 家國(三)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第一章 狼窩第八章 遇刺(二)第六章 曙光(一)第六章 家國(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四章 死鬥第八章 宋州(二)第七章 血光(七)第二章 春雨(八)第四章 升龍(三)外篇 高麗公(一)第十六章 聖訓第七章 血光(六)第九章 天使(二)第一章 夜花(二)第十章 飄蕩外篇 望燕雲(七)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章 驚心(二)請假第三章 武威(一)第二章 春雨(四)第二章 春雨(五)請假第六章 曙光(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外篇 破陣鉞(四)第七章 和談(二)序二 無疆第六章 屠龍(二)第六章 破陣(一)第二章 善惡第一章 入夢外篇 望燕雲(一)第六章 家國(三)第五章 夢蝶第十章 驚心(一)第三章 涼州(一)關於和親第四章 升龍(六)第一章 夜花(三)第七章 戰火(一)第八章 對壘(一)外篇 破陣鉞(三)第五章 江寧(二)第六章 曙光(一)第二章 善惡第八章 遇刺(一)第一章 蕭牆(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一章 回家外篇 破陣鉞(四)第二章 春雨(六)外篇 照夜白(三)第三章 捧日(一)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九章 天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