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襲(一)

聽到兒子要出任朝順軍司監軍使的消息,濮王李仁忠非常高興,廣邀賓朋,大排筵宴,爲兒子餞行。而後,李仁忠又有諸多出乎意料的舉措:將王府長史南凌煙,派給李純亮,又令貼身侍衛仇一刀,象保護自己一樣,保護二衙內。

父親的病似乎一下子就好了,李純亮很欣慰;南凌煙是父親的智囊,仇一刀是父親一刻都離不得的人物,一下子都給了自己,父親的心思真難猜啊!

京城,氣氛壓抑,李純亮早就想離開這個鬼地方,所以,用最快的速度辦好手續,率領一萬擒生軍,北上定州。

定州距離京城興慶府不到一百五十里,一天就到了。定州都統樑炳坤,出身顯赫的梁氏家族。先帝崇宗李乾順登基的時候,還不滿三歲,權力落在了他的生母樑太后手中。樑太后的兄長樑乙逋,本就是前朝宿將,藉助妹妹樑太后的支持,開始掌握朝中大權。後來,兄妹交惡,已經長大的李乾順聯合另外兩員大將李阿吳和仁多保忠,殺掉樑乙逋,又藉機毒死生母樑太后,奪回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現今,梁氏家族雖然已經大不如前,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壯些,萬萬忽視不得。偏巧,白馬強鎮軍司監軍使仁多保慶,也在定州,二人出城遠迎李純亮。

看到李純亮的帥旗,樑炳坤、仁多保慶跪倒叩頭:“臣樑炳坤(仁多保慶)恭請聖安!”

李純亮面南而立,氣宇宣昂,朗聲道:“聖躬安!”

這是在爲皇帝請安,皇帝聽不到也要說,總是做臣子的一片心呢!

給皇帝請安已畢,還要向頂頭上司問好:“見過大帥!”

李純亮換上笑臉,上前攙起二人,道:“仁多軍使還是我的叔伯輩,樑都統比我大幾歲,雖不曾共事,神交已久啊!你們的禮,我可不敢受,受了你們的禮,要折壽的!”

二人見李純亮這麼客氣,都是非常意外,連道幾聲“請”,請大帥入城。

當日,就在定州都統的大堂上,擺下酒宴爲李純亮接風。

香噴噴的烤全羊,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吃起來很是受用;酒是京城會仙樓的名酒玉胥,酒香濃郁,幾杯下肚,全身暖融融的,甚是舒服。

“聽說,近期南邊可能會有大的行動,不知大帥有何高見!”樑炳坤問道。

李純亮慢條斯理地切下一塊羊肉,放進嘴裡,細嚼慢嚥,待到嘴裡容了空兒,才道:“南國亡我大夏之心不死,趁着金國皇帝駕崩,無暇他顧之際,一定會有動作。我看,不來則已,一來必是泰山壓頂。所以,樑大哥還是早做準備吧?”

樑炳坤詫異地問道:“難道不攻西平府,卻來攻我的定州?”

“那就要看南人的決心有多大了!”李純亮還是那副滿不在乎的表情。

他是主帥,即使裝也要把鎮定的情緒傳達給屬下,若是主帥自亂陣腳,這個仗就沒法打了。

偷眼觀瞧,樑炳坤心事重重,人多保慶陰雲密佈,李純亮端起酒杯,勸道:“來,再飲一杯!名酒玉胥,明不虛傳,真是好酒呢!”

“呵呵,好酒,好酒!”

“大帥先請,幹!”

那兩位的心思已經不在酒裡了。

李純亮大笑道:“夏之有夏,皆爲李氏、仁多氏、梁氏通力合作的結果。祖宗打下了江山,難道要毀在我輩手中?兩位將軍莫非怕了不成?”

人多保慶輩分高,歲數比李純亮還要小上四五歲,聽到這話,怒道:“大帥說的是什麼話?怕,我人多保慶怕過誰來!”

“哼,南人的刀可以殺人,莫非我的刀就是吃素的不成?”樑炳坤恨恨道。

“好,要的就是這句話!”李純亮起身,指着牆上的地圖,“你們來看,定州、克夷門、婁博貝,三座城池成品字佈局,克夷門前出,定州、婁博貝拖在後面,三城之間最遠也不過二百里,騎兵一個白天就可以殺過來。現在,我們手上有四萬大軍,騎兵超過三萬人。我想,把步兵都留在定州,在克夷門駐軍兩萬五千,婁博貝放五千人馬,南人如果來攻,以重兵駐守的克夷門爲依託,三城聯手,讓他有來無還。”

說到興濃處,一拳砸在桌子上,茶杯又蹦又跳,最終掉在地上,摔成碎片。

這樣佈置,應該算是最佳方案,二人頻頻點頭。

樑炳坤忽道:“朝中奸佞當權,陛下衝幼,唉,想起來都泄氣啊!”

仁多保慶沒說話,看錶情也是一個意思。

現在這個時候,不能拱火,只能想法讓他們消氣,李純亮道:“任德敬,原爲南人,降了我大夏,因緣際會成了精,還是有些過人之處。不說別的,單論打仗,現在能強過他們兄弟的恐怕只有李良輔李大帥。已經降了一次,難道還能再降?”

仁多保慶道:“讓他騎在咱党項人的頭上,就是他孃的不舒服。”

“過了這一關,姓任的也該到頭了!”李純亮親自滿了三杯酒,送到兩人的手裡,“三族聯手,天下無敵,何況一個小小的南國!來,飲了此杯,殺他個片甲不留!”

“好!”

“幹!”

酒不知喝了多少,喝夠了就跳,跳累了再喝,李純亮是怎麼回到臥室的都不清楚,第二天早上起來,突然發現身邊多了一名女子。她長得應該算是不錯的,但是,在今天的李純亮眼裡,與石頭沒什麼兩樣。心裡有了任姜,再也裝其他女人了。況且,現在也不是尋歡作樂的時候,到了必須有所作爲的關鍵時刻。如果任由機會從身邊溜走,恐怕再無出頭之日了。

入冬之後,一點下雪的意思都沒有,天格外的冷!

十月初六,剛剛結束上午的訓練,李純亮回到書房,想喘口氣,忽然親兵來報,定州派來求援的信使。

信使帶來了壞消息,宋軍一萬餘人,於今日子時前後,猛攻定州城。據說,樑炳坤出城奮戰,殺三千人,凱旋而歸。因爲擔心宋軍有援兵,並未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信最後寫道,請大帥速速發兵,南北夾擊,將宋軍消滅在定州城下。

李純亮擺擺手,示意信使退下,盯着地圖,思考對策。

攻擊的第一個目標不是最北面的婁博貝,也不是最東端的克夷門,而是定州城,這背後又有什麼深意?截斷我部與京城的聯繫,再盡起大軍來攻;還是圍魏救趙,抑或聲東擊西,真正的目標不是定州而是克夷門、婁博貝?

定州守軍一萬人,樑炳坤帶兵二十年,憑城破敵或者不行,堅守待援還是做得到的。

他既然派人來克夷門求援,自然也會向京城求援。敵情不明,還是等等再說吧!

初七,定州的人沒有來,京城的人卻到了。據說是從最隱秘的一條小道,躲過宋軍,千辛萬苦纔過來的。樞密院緊急公文:宋軍三十餘萬,初六子時,猛攻西平府,希望李純亮堅守駐地,等待命令。

看來,這封信發出來的時候,定州求援的人還沒到京城。而定州的人遲遲未到,沒有別的可能,唯一的解釋就是,宋軍截斷了兩軍的聯繫,所以來不了了。

形勢發展到現在這個局面,京城的援兵恐怕是沒有了,朝廷即使出兵,也只會支援西平府的李良輔,而不是定州的樑炳坤。北部三城,只能自己想辦法。爲今之計,必須立即馳援定州,不管是從全局來考慮還是着眼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必須守住定州。

李純亮當機立斷,喝道:“來人!”

“伺候大帥!”

“命令:軍都指揮使以上軍官,速來議事!”

“是!”

李純亮決定,留下五千人馬守城,並將決定通報婁博貝的仁多保慶知曉。親自率領兩萬騎兵,南下定州。兩城距離一百二十里,救兵如救火,連夜出發,如果一切順利,當於初八日卯時左右到達目的地。

連接兩地的官道,有一段特別需要注意的地形,那就是長十餘里的囉保大陷谷。谷底很窄,只有十餘丈寬,兩邊是光禿禿的黃土,蜿蜒曲折,地形複雜,宋軍如果設伏,一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地勢。

急進四十餘里,前面就是谷口了。

李純亮作出手勢,命令隊伍停下來,喝道:“左廂第一軍,搜索前進。”

第一軍軍都指揮使,答應一聲,率領兩千五百人,衝入囉保大陷谷。一路小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地方。走出七八里的樣子,周圍靜得可怕,只能聽到馬蹄聲、馬和人的呼吸聲,竟連鳥鳴聲都聽不見呢!

帶隊的都指揮使,就是覺得不對勁兒,命令隊伍停下,指着左右兩側黃土山坡,吼道:“第一營射左,第二營射右,火箭齊射,射!”

火光向山坡竄去,忽見人影閃動,上面不知隱藏了多少人!

“撤,快撤!”

多虧他多了個心眼,火箭齊射,發現了敵軍,但是,此時再想走,比登天還難!

谷中喊殺聲震天,李純亮心知谷中必有埋伏,斷然喝道:“中軍隨我斷後,全軍撤退!”

“大帥!裡面的弟兄怎麼辦!”

“大帥,讓我殺進去把弟兄們救出來吧!”

“不能丟下弟兄們,不能啊!”

李純亮拔出寶劍,斷喝一聲:“弟兄們的仇,我們一定要報!敵情不明,撤!違令者,斬!”

後隊轉前隊,開始撤退!

就在這時,谷口兩側突然想起驚天的鼓聲,兩枝人馬山呼海嘯般殺來!

瞧着陣勢,竟然是想把我這兩萬人馬盡數殲滅於此!

中軍巋然不動,待到後隊走遠,宋軍的旗幟已能看得清楚,火紅的大旗上,繡着“捧日”兩個大字。

“捧日軍團徐慶在此!羌狗拿命來!”

幾千弓箭手,亂箭齊發,將衝鋒的宋軍阻住,李純亮無心戀戰,望一眼遠處的囉保大陷谷,撥馬後撤!

丟掉兩千五百人馬,全軍安全撤回克夷門。

“來人,請仁多將軍速來議事!”

傳令兵去請仁多保慶,李純亮巡視軍營,激勵士氣,回到書房的時候,南凌煙正在候着。

端着一杯茶,凝視着面前的地圖,李純亮道:“事已至此,南先生可有良策?”

南凌煙悠然道:“捧日軍團,全員四萬五千人,每人配備兩匹戰馬,指揮官爲開國公、駙馬都尉岳飛。將是名將,兵是精兵,號稱大宋第一主力,不可小視啊!”

岳飛成名於九年前的汴梁保衛戰,再於金明池畔大戰女真第一勇士完顏宗弼,揚名天下。鐘相起兵常德,岳飛率軍平叛,半年的時間,東南悉平,聲望直逼吳閻王。而那個可惡的吳階,就是將自己從高峰打落谷底的人。宋軍第一主力,不在西平府,卻在定州,真是奇怪啊!

李純亮道:“岳飛,應該在西平府啊!怎麼會……”

南凌煙道:“這也是臣最擔心的地方。宋軍此舉,動機不明,但是已經顯示了拿下定州的決心。定州若失,不但我軍進退失據,都城更是岌岌可危啊!”

京城?

宋軍是在爲合圍京城做準備!

也就是說,即使不使用捧日軍團,他們也有把握拿下西平府?

捧日軍團在南,兀刺海城在北,東部是毛烏素沙漠,西邊是騰格裡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已經是死地了不成?

李純亮頹然落坐,心亂如麻,連話都懶得說了。

南凌煙卻道:“在下有上中下三策,大帥想聽哪一個?”

正在驚濤駭Lang中苦苦掙扎的李純亮,忽地看到一根漂浮在海面上的稻草,如同看到了最後的希望,奮力將它抓在手中,呀,身子好像輕多了啊!

“都什麼時候了,還賣關子,快說!”

第五章 播種(一)第九章 驕傲(一)第三章 捧日(一)第五章 播種(二)第一章 心路(一)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一章 盟好(一)第十三章 天火(三)序一 風流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二章 南郊(二)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天使(一)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四章 親征(二)第七章 蘭若月底了外篇 陽關曲(三)第十章 神仙(四)第四章 升龍(六)第三章 遠航(一)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六章 曙光(五)第五章 縱橫(三)第十章 飄蕩第一章 入夢第七章 雲頂(二)第五章 縱橫(二)第十一章 北客第六章 求賢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二章 護花(四)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八章 盛事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二章 春雨(二)第三章 捧日(一)關於和親第九章 生根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一章 魂傷(三)外篇 高麗公(五)外篇 照夜白(二)第十章 神仙(一)第二章 定計第二章 春雨(八)第五章 播種(一)第十章 飄蕩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三章 南洋(二)第六章 曙光(三)第七章 戰火(四)第六章 會戰(一)第二章 國色(一)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二章 春雨(三)外篇 高麗公(三)第十章 明媚第七章 雲頂(二)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一章 夢想(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五章 爲雲(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六章 交趾(二)第一章 狼窩第三章 遠航(三)第二章 狼王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十五章 觀潮第八章 宋州(五)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四章 折衝(一)第十章 良臣第五章 鳥羽院(二)第十二章 上京外篇 破陣鉞(二)外篇 望燕雲(六)第九章 驕傲(四)第八章 宋州(二)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三章 遠航(四)第六章 求賢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六章 震動(一)第八章 虎鬥(二)第一章 入夢第九章 天照神(二)月底了第六章 家國(三)第五章 縱橫(三)
第五章 播種(一)第九章 驕傲(一)第三章 捧日(一)第五章 播種(二)第一章 心路(一)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一章 盟好(一)第十三章 天火(三)序一 風流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二章 南郊(二)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天使(一)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四章 親征(二)第七章 蘭若月底了外篇 陽關曲(三)第十章 神仙(四)第四章 升龍(六)第三章 遠航(一)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六章 曙光(五)第五章 縱橫(三)第十章 飄蕩第一章 入夢第七章 雲頂(二)第五章 縱橫(二)第十一章 北客第六章 求賢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二章 護花(四)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八章 盛事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二章 春雨(二)第三章 捧日(一)關於和親第九章 生根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一章 魂傷(三)外篇 高麗公(五)外篇 照夜白(二)第十章 神仙(一)第二章 定計第二章 春雨(八)第五章 播種(一)第十章 飄蕩第十四章 痛飲(一)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三章 南洋(二)第六章 曙光(三)第七章 戰火(四)第六章 會戰(一)第二章 國色(一)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二章 春雨(三)外篇 高麗公(三)第十章 明媚第七章 雲頂(二)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一章 夢想(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五章 爲雲(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六章 交趾(二)第一章 狼窩第三章 遠航(三)第二章 狼王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十五章 觀潮第八章 宋州(五)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四章 折衝(一)第十章 良臣第五章 鳥羽院(二)第十二章 上京外篇 破陣鉞(二)外篇 望燕雲(六)第九章 驕傲(四)第八章 宋州(二)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三章 遠航(四)第六章 求賢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六章 震動(一)第八章 虎鬥(二)第一章 入夢第九章 天照神(二)月底了第六章 家國(三)第五章 縱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