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徐庶

鄭玄和張儉都是當世大儒,若有這二人加入書院,書院將名聲大作,其他名士必將接踵而來。

劉凡喜出望外,向二人作揖拜謝。

鄭玄和張儉連道不敢,起身相扶,三人客氣一番後,重新落座。

接下來,劉凡向衆人闡述了自己關於洛陽書院的構想,即建一個全國最大的書院,書院教授的知識將涉及各個領域,包括天文、地理、詩詞、書畫、測量、水利、軍工、陸戰、水戰、騎射、刀劍、謀略、陣法等等,書院宗旨是爲大漢各個領域培育源源不斷的人才,最終實現少年強國之夢。

鄭玄和張儉聽得連連點頭,撫須稱妙,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這等書院若真的建成,必將名垂千古,在歷史上留下一頁輝煌的篇章。

戲志才眼前一亮,若說之前他是對劉凡刮目相看,現在則是徹底的拜服。他不甘人後,曾在心中立誓,此生只願輔佐未來的天下之主,故才遲遲不願出山,暗中觀望。

劉凡能提出這等創想,足以說明他的雄心壯志,再加上他手裡握着的大權,這是一代明主的徵兆。

戲志才塵封已久的抱負蠢蠢欲動。

劉凡又道:“興漢聽聞潁川書院中名士衆多,不知鄭老能否替洛陽書院多拉攏幾個先生,畢竟書院剛剛起步,還需要大量的富有才學之士到書院任教。”

鄭玄沉思片刻,撫須道:“實不相瞞,老朽和元節兄乃是應水鏡先生相邀前來潁川書院講學的,故隨時可以離去,這裡的其他先生長期在潁川書院任教,只怕並不容易勸動。不過老朽既然答應出任書院院長一職,自當盡一切努力替書院請來才學之士!”

有了鄭玄這番話,何愁沒有名士來投,劉凡大喜,再次拜謝道:“興漢謝過鄭老!”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清越的高歌聲從屋外傳來,讓人心頭不由一振,歌中所蘊含的傷感和無奈卻讓人感到絲絲悲涼。

劉凡驚得站起,道:“屋外高人可是水鏡先生?”

卻聽郭嘉笑道:“水鏡老師一片冰心,怎會吟唱這種歌?這廝分明就是徐庶徐元直。”

戲志才也撇嘴一笑,朝外高喊一聲道:“徐兄,你歌中的明主出現了,還不進來拜見?”

“如此打擾了!”

清亮的聲音剛落,便見一個面色白淨的青年慢悠悠走了進來。

只見他身穿一襲打滿補丁的青色長衫,手中抓着一卷竹簡,腰間懸着一把寶劍,雖然衣着樸素,但眉宇正氣十足,神情十分悠然。

這人正是在此求學的徐庶,和郭嘉、戲志纔是同窗好友。

鄭玄指着身旁一個位置,笑道:“元直還不過來坐着,老朽替你引薦一人。”

屋外竹葉瑟瑟,送來清風徐徐,讓屋中席地而坐的一行人感到涼快無比,紛紛深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待徐庶落座後,鄭玄指着劉凡介紹道:“這位便是興漢王。”

一聽對面坐着的俊秀青年乃是大名鼎鼎的興漢王,徐庶連忙起身,拱手作揖道:“山野之人徐元直見過興漢王!“

劉凡對徐庶的大才也是早有耳聞,對他極爲仰慕,不敢怠慢,起身相扶,客氣道:“元直兄不必多禮,這裡是朝堂之外,你我平輩論交即可。”

鄭玄撫須,哈哈一笑道:“元直啊,你在潁川書院的學業也完成了,何不到處走走,不僅能增長見識,或許還能遇到你歌中的明主也說不定?”

劉凡心頭暗喜,他如何不知道鄭玄這番話的蘊意,後者這是在幫自己和洛陽書院拉攏人才了。

徐庶拱手施禮,恭聲道:“鄭老所言極是!只是家中尚有一年邁老母,若元直遠走他鄉,老母身邊無人照顧,元直心中不安。”

劉凡知道歷史上的徐庶本來是投靠劉備的,後來就是因爲母親被曹操擄去了,迫不得已才進入曹營,不過他雖然終身留在曹營,卻不爲曹操設一謀,留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不過,竟然讓他遇上了徐庶,就斷不會再讓這事發生了!

劉凡站起來,朗朗道:“興漢在洛陽創辦了一間書院,現在由鄭老出任院長一職,元直何不到書院暫任先生一職?家中老母也可一併同行,如此也有個照應。”

徐庶知道劉凡這一番話明面上是讓他當個教書先生,實際上便是邀請他加入劉凡這一陣營,他面上先是一喜,接着面露窘迫,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

劉凡見此,知道他是囊中羞澀,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個沉甸甸的袋子,遞到徐庶手上,誠懇道:“這是書院預付給教書先生的酬勞,還請元直不吝才華,攜家中老母前往洛陽,一展胸中抱負!”

見劉凡如此體恤自己,替自己解圍,徐庶心中感動無比,彎腰拜了下去,哽聲道:“公子如此看得起元直,元直此生定不負公子!”

郭嘉在一旁拍了拍徐庶的肩膀,嘿嘿笑道:“元直兄,嘉也是書院的一名先生,以後你我就是同僚了。”

戲志才湊上來,酸酸道:“書院先生的酬勞如此豐厚,戲某也要加入!”

郭嘉哈哈笑道:“現在鄭老是書院的院長,你親自和他說去!”

衆人頓時哈哈大笑。

潁川書院這一行,劉凡可謂收穫頗豐,不僅請到了鄭玄、張儉這樣的士林界泰山北斗人物,還意外收穫了戲志才和徐庶兩位智謀無雙之士。

可惜,他並未見到水鏡先生、龐德公和黃承彥這三位隱士,據說他們三人攜手雲遊去了,不知何時才能歸來。

果然如鄭玄所說,除了鄭玄、張儉、徐庶、戲志才外,潁川書院的其餘先生都表示不願離開書院,這讓劉凡多少有些遺憾。

但劉凡也知足了,若將潁川書院的家底掏光的話,只怕水鏡先生回來後會找他拼命也說不定。

在潁川書院呆了幾日後,劉凡便告別了郭嘉和鄭玄等人,讓他們自行回京,他則繼續跨上俊馬往南而去。

第142章 興漢四旗第52章 震懾羯族第134章 逃出生天第108章 槍王殞命第96章 誅李肅第14章 送你歸西第58章 血濺玄武門第120章 戲志才第98章 雖遠必誅!第42章 鬥郭嘉,收小弟第26章 下獄第3章 拜第一個師父第39章 磨槍出擊第54章 趙雲vs馬雲祿第4章 密會郭典第40章 發兵河內第120章 戲志才第115章 漢匈議和第132章 洞底春暖第58章 血濺玄武門第5章 給張角牽馬第101章 朱雀臺宴第111章 關羽顯神威第141章 將星隕落第85章 起風了第1章 開啓蟲洞躲鬼差第70章 荒淫的董卓第122章 橋上惡霸第62章 攻取白波壘(二)第104章 權臣末路第62章 攻取白波壘(二)第54章 趙雲vs馬雲祿第124章 戲耍蔡瑁第42章 鬥郭嘉,收小弟第101章 朱雀臺宴第132章 洞底春暖第8章 攻陷鉅鹿第136章 將軍府保衛戰第94章 少年強國第30章 興漢校尉第7章 黃巾之亂第15章 貂蟬?第77章 喜訊第147章 周瑜第72章 長公主第70章 荒淫的董卓第125章 打道回府第52章 震懾羯族第131章 萬箭穿心第43章 郭嘉施妙計第79章 洞房之夜第141章 將星隕落第4章 密會郭典第59章 功高遭忌第124章 戲耍蔡瑁第81章 典韋第132章 洞底春暖第144章 粥颱風波第102章 衝冠爲紅顏第156章 嚇退紀靈第52章 震懾羯族第114章 劉備的心機第129章 字義歸心第43章 郭嘉施妙計第28章 中平四年第110章 劉備會盟第149章 刁蠻小尚香第76章 議和第71章 攻取函谷關第101章 朱雀臺宴第83章 絕代雙嬌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19章 兵癡高順第71章 攻取函谷關第159章 涼州攻略第59章 功高遭忌第62章 攻取白波壘(二)第47章 墨家初現第75章 震天雷之威第56章 怒殺何生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143章 甄宓的消息第109章 驅狼吞虎第67章 破綻菊花第54章 趙雲vs馬雲祿第104章 權臣末路第61章 攻取白波壘(一)第17章 桃花園結義第37章 許劭兄弟第146章 南下第33章 造紙第72章 長公主第60章 四象勳章第39章 磨槍出擊第89章 戰匈奴第144章 粥颱風波第73章 脣槍舌戰
第142章 興漢四旗第52章 震懾羯族第134章 逃出生天第108章 槍王殞命第96章 誅李肅第14章 送你歸西第58章 血濺玄武門第120章 戲志才第98章 雖遠必誅!第42章 鬥郭嘉,收小弟第26章 下獄第3章 拜第一個師父第39章 磨槍出擊第54章 趙雲vs馬雲祿第4章 密會郭典第40章 發兵河內第120章 戲志才第115章 漢匈議和第132章 洞底春暖第58章 血濺玄武門第5章 給張角牽馬第101章 朱雀臺宴第111章 關羽顯神威第141章 將星隕落第85章 起風了第1章 開啓蟲洞躲鬼差第70章 荒淫的董卓第122章 橋上惡霸第62章 攻取白波壘(二)第104章 權臣末路第62章 攻取白波壘(二)第54章 趙雲vs馬雲祿第124章 戲耍蔡瑁第42章 鬥郭嘉,收小弟第101章 朱雀臺宴第132章 洞底春暖第8章 攻陷鉅鹿第136章 將軍府保衛戰第94章 少年強國第30章 興漢校尉第7章 黃巾之亂第15章 貂蟬?第77章 喜訊第147章 周瑜第72章 長公主第70章 荒淫的董卓第125章 打道回府第52章 震懾羯族第131章 萬箭穿心第43章 郭嘉施妙計第79章 洞房之夜第141章 將星隕落第4章 密會郭典第59章 功高遭忌第124章 戲耍蔡瑁第81章 典韋第132章 洞底春暖第144章 粥颱風波第102章 衝冠爲紅顏第156章 嚇退紀靈第52章 震懾羯族第114章 劉備的心機第129章 字義歸心第43章 郭嘉施妙計第28章 中平四年第110章 劉備會盟第149章 刁蠻小尚香第76章 議和第71章 攻取函谷關第101章 朱雀臺宴第83章 絕代雙嬌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19章 兵癡高順第71章 攻取函谷關第159章 涼州攻略第59章 功高遭忌第62章 攻取白波壘(二)第47章 墨家初現第75章 震天雷之威第56章 怒殺何生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46章 邙山谷收張燕第143章 甄宓的消息第109章 驅狼吞虎第67章 破綻菊花第54章 趙雲vs馬雲祿第104章 權臣末路第61章 攻取白波壘(一)第17章 桃花園結義第37章 許劭兄弟第146章 南下第33章 造紙第72章 長公主第60章 四象勳章第39章 磨槍出擊第89章 戰匈奴第144章 粥颱風波第73章 脣槍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