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射策(上)

第466章 射策(上)

鄧芝告別劉景,在劉宗的護送下沿淯水北上,途經家鄉新野時,鄧芝特地回了一趟鄧氏族地。

由於曹操、劉表近年不再針鋒相對,新野的局勢勉強還算安定,加上疫情有所緩和,之前四散逃亡的鄧氏族人紛紛返回家鄉,只是氣象卻不及昔日百一。

南陽鄧氏自太傅鄧禹始,世代官祿,興盛至極,成爲天下首屈一指的豪門大族,可惜盛極而衰,在繁榮昌盛了百餘年後,終究還是不可避免的衰敗下來。

鄧芝勸宗人出仕輔佐劉宗,亦可南下投奔劉景,有鄧瑗這層關係,南陽鄧氏必能再度興盛。

鄧芝祭拜完祖墳,在劉宗的護送下繼續北上,直至棘陽縣。

棘陽縣位於章陵郡最北端,與曹操轄區宛縣地界接壤,如今的宛縣令,正是劉景好友杜襲。

杜襲之前爲南陽郡西鄂縣長,他上任之初,西鄂縣外有劉表爲患,內有寇盜作亂,百姓離散,田野荒蕪,處境十分艱難。

所幸不久之後,劉景崛起於荊南,全殲劉表南下之軍,從此劉表專心南方,不再北寇。

沒有了劉表的掣肘,杜襲徵募壯士,很快剿滅境內賊寇,繼而勸課農業,恢復生產,四方百姓多歸之,兩年間至五千餘家,政能爲曹操所嘆,遷爲宛縣令。

鄧芝隊伍才進入宛縣地界不久,城中的杜襲就收到了消息,當即心急如火的出城相迎。

劉景儘管一直嚴密封鎖消息,但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杜襲近日聽到不少南方傳來的消息,有說劉表、劉備擊退了劉景,也有說劉景已成功奪取襄陽……

杜襲急切想要知道答案,聽說有傳車自南而來,哪還坐得住。

車隊抵達宛縣城下,鄧芝鑽出車廂,見一位高冠華服,佩戴印綬的官吏迎於城門,揚聲問道:“足下可是潁川杜子緒?”

杜襲聞言心中一動,頷首道:“正是,敢問足下是?”

鄧芝從容道:“在下南陽鄧伯苗,爲安遠將軍右司馬,此番特奉將軍之命,入京職貢。”

坐實了心中的猜想,杜襲喜不自勝,道:“這麼說來,傳言不虛,劉仲達真已奪取襄陽?”

鄧芝點頭道:“將軍自三月舉兵北伐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北軍死、降略盡,劉表憂病而死,劉琮不戰而降,荊州諸郡,黃祖等輩莫不望風歸順,現今整個荊州盡爲將軍所有。”

杜襲聽得一臉震驚,所謂荊州盡降云云,可能並非實情,但劉表病死,劉琮投降當是事實。

劉表雄踞江、漢十餘載,曹公亦不敢輕之,視爲平生大敵,沒想到面對劉景的進攻,竟然一戰敗亡,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鄧芝隨後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杜襲,口中說道:“這是將軍寫給足下的信。”

杜襲沒有急着看信,將鄧芝邀入縣寺,纔打開信箋,不想越看越是震驚,原來近期滅亡於劉景之手的除了劉表,還有張津。

僅僅半年時間,劉景連滅張津、劉表兩大諸侯,吞併交、荊二州,莫說他感到震驚,就算曹公聽說後,也要寢食難安了吧?

杜襲久久無言,當年他北歸時,劉景還只是長沙一百石吏,次年,即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人先後成爲一縣之長,可謂起點相當,並無差距。

一晃五年過去,杜襲只是由西鄂縣長遷爲宛縣令,增秩幾百石而已,仕途之路不及預期。

相比之下,劉景卻搖身一變,成爲荊、交二州之主,兩人如今差距大到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對於劉景所取得的成就,杜襲並無嫉妒之情,發自內心爲好友感到高興,只是高興之餘,他心裡亦不免生出幾許憂慮。

杜襲實在太瞭解劉景了,他性情極其自負,昔日寄身市井時,便視天下羣雄如無物,常有鞭笞天下之心,澄清天下之志。

偏偏他又有着與之匹配的才智,志大才疏的人天下多矣,董卓、袁術,莫不如是。劉景則不同,其英明神武,略不世出,用兵如神,簡直就是光武第二。

劉景、曹公皆爲超世之傑,志在天下,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二人相遇,豈能相安無事?

劉景不知杜襲的擔憂,他此刻正在將軍府中,接見五業從事宋忠、綦毋闓、司馬徽三人。

三人雖然皆領州職,算是劉景的下屬,然宋忠乃劉景之師,綦毋闓、司馬徽亦爲耋德故老、清雅高士,不能以下屬視之,劉景親自出迎,引三人入室。

宋忠不等落座,便迫不及待的對劉景道:“射策考題已經全部擬好,將軍請看,若無問題,隨時可以開考。”

劉景從宋忠手中接過厚厚一摞考題,笑道:“先生辛苦了。”

劉景認爲以茂才、孝廉爲代表的察舉制發展到現在,已然僵化,有意革新取士途經,所以一入襄陽,便巡視學校,公開表示要開甲、乙之科,取士百人,甲科供職州、府,乙科補郡、縣,並準備形成常制,兩年一考。

此番開科取士,一共三輪,即帖經、試義、會試。

第一、第二輪帖經、試義,主要考的是《五經》要義。

專業的事,自然要交給專業的人,劉景命宋忠、綦毋闓、司馬徽負責擬定考題,歷時半個月之久,而今總算完成了。

宋忠搖頭道:“此非我一人之功,綦毋廣明、司馬德操,乃至學校諸掾,無不殫精竭慮,廢寢忘食,遍閱《五經》,期間辛苦誠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

“皆賴先生及諸君之力。”劉景又道:“既然考題已定,自然是越快開考越好,不如就定在明日吧。”

有一天時間準備足夠了,宋忠問道:“明日將軍是否親臨考場?”

“首輪帖經,至關重要,我若現身考場,恐怕會令學子分心,影響考試。”劉景指了指身旁的諸葛亮、王粲二人,對宋忠道:“明日我會讓孔明、仲宣代我前往學校,巡視考場。”

宋忠點點頭,諸葛亮、王粲皆爲劉景麾下重臣,他們出現在考場,足以表明劉景的重視。

(本章完)

第91章 壁畫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44章 生子第349章 璽書第167章 收穫第234章 耀功第34章 志向第59章 嚴肅第295章 召見第229章 鳴金第109章 難題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42章 三爵第107章 轟動第116章 再見第88章 臘月第195章 韓廣第315章 甘寧第161章 良法第433章 堅韌第354章 屯田第16章 決定第113章 啓程第149章 要求第477章 要求第444章 東曹掾第490章 盡出第526章 薄行第239章 嚴法第360章 獻計第46章 馬周第147章 衡山第248章 心絞第169章 奔襲第192章 開戰第289章 倒戈第204章 曲轅第44章 單程第289章 倒戈第373章 盟約第232章 負傷第243章 學官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25章 中箭第405章 防疫第138章 徵辟第299章 兵臨第223章 習珍第222章第428章 突圍第136章 婚宴第350章 歸來第266章 兵臨第31章 蔡升第313章 隆中第498章 城破第24章 郡府第167章 收穫第292章 救治第22章 交談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2章 交談第320章 來投第443章 韓暨第357章 鄧芝第255章 後續第428章 突圍第352章 尊卑第305章 內附第86章 醉鄉居第350章 歸來第75章 百石第418章 預備第236章 看清第282章 建言第388章 突破第168章 募兵第112章 擔憂第407章 烽火第296章 捷報第185章 許願第281章 面見第452章 自白第530章 仁義第452章 自白第540章 國士第500章 敗慈第184章 七夕第308章 遺願第159章 退讓第259章 送禮第402章 噩夢第501章 彭虎第313章 隆中第45章 弩第351章 班底第522章 變故第330章 封拜第269章 地突
第91章 壁畫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44章 生子第349章 璽書第167章 收穫第234章 耀功第34章 志向第59章 嚴肅第295章 召見第229章 鳴金第109章 難題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42章 三爵第107章 轟動第116章 再見第88章 臘月第195章 韓廣第315章 甘寧第161章 良法第433章 堅韌第354章 屯田第16章 決定第113章 啓程第149章 要求第477章 要求第444章 東曹掾第490章 盡出第526章 薄行第239章 嚴法第360章 獻計第46章 馬周第147章 衡山第248章 心絞第169章 奔襲第192章 開戰第289章 倒戈第204章 曲轅第44章 單程第289章 倒戈第373章 盟約第232章 負傷第243章 學官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25章 中箭第405章 防疫第138章 徵辟第299章 兵臨第223章 習珍第222章第428章 突圍第136章 婚宴第350章 歸來第266章 兵臨第31章 蔡升第313章 隆中第498章 城破第24章 郡府第167章 收穫第292章 救治第22章 交談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2章 交談第320章 來投第443章 韓暨第357章 鄧芝第255章 後續第428章 突圍第352章 尊卑第305章 內附第86章 醉鄉居第350章 歸來第75章 百石第418章 預備第236章 看清第282章 建言第388章 突破第168章 募兵第112章 擔憂第407章 烽火第296章 捷報第185章 許願第281章 面見第452章 自白第530章 仁義第452章 自白第540章 國士第500章 敗慈第184章 七夕第308章 遺願第159章 退讓第259章 送禮第402章 噩夢第501章 彭虎第313章 隆中第45章 弩第351章 班底第522章 變故第330章 封拜第269章 地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