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333章

諸葛亮、徐庶皆乃不世奇才,可他們目前仍處於紙上談兵階段,劉景心裡自然希望二人能夠隨軍南下,積累經驗。此次南下零陵討伐張津,不出意外當是近期荊南最大的軍事行動了,若是錯過這個機會就太可惜了。

只是諸葛亮、徐庶遠道而來,舟車勞頓,而今剛剛抵達臨湘便要隨他馬不停蹄南下,劉景有些擔心他們的身體吃不消。

對此,二人一再表示身體狀況良好,並無任何不適,劉景也就點頭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接着劉景和二人聊起目前掌握的張津情報,對於張津,諸葛亮、徐庶前時已經從劉瑍那裡聽說,不過並不知具體細節。

劉景在言及張津時,神情從容,言行自若,交州地域廣大,囊括了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北部,在籍人口曾一度達到兩百萬。然而不得不說的是,這其中內附的蠻夷佔了大半,真正的漢民也就幾十萬而已,和零陵、桂陽二郡總人口差不多。而零陵、桂陽總人口,卻不及長沙。換句話說,交州看似一州七郡,可論人口,還比不上長沙一郡。

正因爲如此,張津堂堂交州牧,傾盡全力也僅能聚集萬餘兵馬,莫說同爲一州之主的劉表,就連張羨實力都在他之上。

這樣的對手,劉景豈會放在眼裡。要知道,在兼併了一部分荊州軍後,其麾下水步軍超過三萬之衆,兵力已然倍於張津。

張津實力有限,今又頓挫於泉陵城下,銳氣已失,敗之不難,劉景現在唯一的顧慮是,劉表會不會趁他南下時在背後發難?

由於荊南有武陵郡這個“內鬼”向北方通風報信,張津入侵荊南的消息根本隱瞞不住。只不過隨着數萬精銳盡喪於荊南,劉表此時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十有八九會選擇坐山觀虎鬥,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出兵的可能。

對此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諸葛亮,他此前通過聯姻已經成功融入襄陽士族羣體,對近期襄陽的動向,不說了如指掌也差不多。

面對劉景的詢問,諸葛亮並沒有矜持,直接道出自己所瞭解的情報。而且他在途經江夏時,更聽聞江東的孫權正在率兵討伐廬江太守李術,使得與廬江相鄰的江夏太守黃祖大爲緊張,唯恐殃及池魚。綜合眼下荊州內外情勢,諸葛亮斬釘截鐵地下斷言,劉表最多隻會派兵騷擾,短期內絕無大舉進犯荊南的可能。

諸葛亮乃是漢末三國最偉大的戰略家,他對局勢的判斷及眼光,並沒有受到年齡的限制,聽了他的一番分析,劉景徹底放下心來,不再以劉表爲慮。

接下來,劉景說回自身,和諸葛亮、徐庶談到目前在長沙實施的“禁酒”、“禁賭”、“抑貸”、“賑災”、“免賦稅”、“廢除口錢”等一系列政策。諸葛亮、徐庶對此十分感興趣,期間頻頻發問,劉景一一作出解答。

時間就在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中飛速流逝,轉眼便過去了一個多時辰,直到諸葛亮、徐庶家眷到來,三人才終止了談話。

劉景爲顯示對徐庶的重視,親自出門迎接其年過五旬的老母。此舉着實令徐庶感動不已,他出身寒門,亦無令名,現年近三旬,仍是一事無成,而劉景僅僅通過諸葛亮的引見,以及短暫的交談,就以國士遇之。徐庶此刻心中唯有以國士報之之念。

對徐母一番噓寒問暖後,劉景視線一轉,發現諸葛亮身邊多出一男一女,其中男子年約十七八歲,身材修長,一表人才,五官與諸葛亮有五六分相像,正是諸葛亮的胞弟諸葛均。女子則姿容粗鄙,偏偏神色安然,氣質端雅,此女不用問亦可知,必是諸葛亮之妻黃月英無疑。

劉景不禁嘿然,當年他北上襄陽時,曾在老師宋忠舉辦的宴會上與沔南名士黃承彥有過一面之緣,其人姿容不凡,高爽開列,風度翩翩,給劉景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其妻則是襄陽大族蔡氏長女,想必也絕非寢陋之人,沒想到兩人結合,居然會生出一個黃頭黑膚的醜女來。

劉景心中感慨良多,徑直來到三人面前,諸葛均當先長揖拜道:“均拜見劉君……”

“均弟不必多禮。”劉景微笑頷首道。說來他能與諸葛亮結識,諸葛均功不可沒,正是當年他一番言論,讓雙方產生交集。

黃月英亦執禮下拜道:“妾身黃氏,拜見劉君……”

劉景笑着說道:“我們雖是首次見面,但我對你卻聞之久矣,孔明此前在信中屢次談及,稱能夠娶得黃氏婦爲妻,乃平生之大幸也……”

黃月英從容回道:“不敢當夫君及劉君如此盛讚……自荊州戰起,道路斷絕,夫君常爲失去劉君音信而嘆息……”

“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劉景拉着諸葛亮的手感慨道。“現在好了,我和孔明終於又再次重聚,日後當履行當初共同許下的諾言,誅除逆亂,振興漢室……”

諸葛亮動容道:“亮年輕才疏,身無長計,唯有一腔熱血,承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

劉景連連搖頭,諸葛亮要是才疏,當世還有人才嗎?輕拍其手背道:“你我當攜手共進。”

隨後劉景引兩家家眷前往官舍。鄧瑗深知夫君對諸葛亮的看重,因此親自抱子來到丞舍,指揮僮僕婢女灑掃屋宇院落。這次輪到諸葛亮感動了,急忙帶着妻子黃月英向鄧瑗表示感謝。

黃月英性情淡然,內心亦不免震驚於鄧瑗的美貌。

鄧瑗同樣也對黃月英驚歎不已,後者固然相貌不佳,可她身上卻有一股淡然優雅的氣質,僅交談片刻,鄧瑗便對黃月英這位奇女子生出一抹親近之意。

鄧瑗性情溫柔善良,然其出身高門,才學出衆,內心又是一個頗爲驕傲的人。是以她對待任何人都顯得彬彬有禮,但真正能讓她刮目相看的人卻少之又少。

(本章完)

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60章 搶權第502章 選將第492章 名士第237章 監九縣第222章第176章 親耕第518章 海昏第284章 澤國第354章 屯田第412章 刺史第297章 除孝第22章 交談第40章 悲歌第402章 噩夢第249章 聞訊第26章 市樓第170章 斬首第365章 劉備第219章 開戰第424章 入陣第438章 勸降第321章 瀏陽第383章 李嚴第105章 八陣第137章 洞房第180章 回鄉第400章 大雨第125章 新野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40章 說和第217章 牀弩第496章 鐵壁第260章第526章 薄行第87章 請醫第207章 合兵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94章 羌笛第281章 面見第355章 立春第373章 盟約第299章 兵臨第360章 獻計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09章 設計第371章 慰問第423章 戰死第425章 中箭第68章 俠客行第150章 開戰第358章 戰略第108章 名望第491章 徐宗第189章 噩耗第223章 習珍第29章 承諾第115章 納彩第378章 策反第292章 救治第172章 出兵第514章 後事第485章 誓師第540章 國士第286章 軍令第512章 伏兵第77章 赤驥第369章 出使第312章 心意第49章 醫聖第103章 營壘第171章 結束第299章 兵臨第3章 後母第473章 迴歸第243章 學官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70章 策論第70章 攤牌第179章 到來第173章 南下第87章 請醫第252章 週歲第331章 倚仗第100章 大船第67章 掌權第355章 立春第36章 劉瑍第45章 弩第324章 膝席第40章 悲歌第363章 攬才第28章 暢談第342章 陷陣第442章 破局第39章 自負第407章 烽火第187章 袍鎧第492章 名士第482章 預言
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60章 搶權第502章 選將第492章 名士第237章 監九縣第222章第176章 親耕第518章 海昏第284章 澤國第354章 屯田第412章 刺史第297章 除孝第22章 交談第40章 悲歌第402章 噩夢第249章 聞訊第26章 市樓第170章 斬首第365章 劉備第219章 開戰第424章 入陣第438章 勸降第321章 瀏陽第383章 李嚴第105章 八陣第137章 洞房第180章 回鄉第400章 大雨第125章 新野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40章 說和第217章 牀弩第496章 鐵壁第260章第526章 薄行第87章 請醫第207章 合兵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94章 羌笛第281章 面見第355章 立春第373章 盟約第299章 兵臨第360章 獻計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09章 設計第371章 慰問第423章 戰死第425章 中箭第68章 俠客行第150章 開戰第358章 戰略第108章 名望第491章 徐宗第189章 噩耗第223章 習珍第29章 承諾第115章 納彩第378章 策反第292章 救治第172章 出兵第514章 後事第485章 誓師第540章 國士第286章 軍令第512章 伏兵第77章 赤驥第369章 出使第312章 心意第49章 醫聖第103章 營壘第171章 結束第299章 兵臨第3章 後母第473章 迴歸第243章 學官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70章 策論第70章 攤牌第179章 到來第173章 南下第87章 請醫第252章 週歲第331章 倚仗第100章 大船第67章 掌權第355章 立春第36章 劉瑍第45章 弩第324章 膝席第40章 悲歌第363章 攬才第28章 暢談第342章 陷陣第442章 破局第39章 自負第407章 烽火第187章 袍鎧第492章 名士第482章 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