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鄧攸

第54章 鄧攸

劉景與劉宗、劉承閒聊之際,鄧氏監奴鄭當和其隨從侍衛經過十餘日奔波,跋涉千餘里路途,終於順利回到南陽新野。

鄧氏一族居於新野邑北十里,有肥沃美田千傾,廣闊宅第百間,背靠大山,前臨江水,溝渠池塘,交接環繞,富甲冠於南陽、收穫勝過封君。區氏與之相比,便如同鄉下土鱉,即使龍丘劉氏,亦遠遠不及。

中平以來,作爲光武帝鄉的南陽郡就屢遭兵禍,少有安寧之日,大族爲求自保,不得不效法邊地家族,修築塢堡、壁壘,發展部曲、私兵,鄧氏自然也不例外。

鄭當和其隨從侍衛穿過塢堡門樓,來到一處屋宇徘徊連屬、重堂高閣林立的龐大建築羣落前,這裡就是他主人鄧攸的家。

“總算回來了!”鄭當立身於鄧氏門庭前,幾有熱淚盈眶之感。

此次長沙之行,往返耗時超過一個月,期間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逼仄矮狹、空氣渾濁的船上度過,箇中滋味,不足爲外人道,僅他親眼所見,便有三人身染重病,一命嗚呼,客死他鄉。

而且長沙潮溼多雨,歷來瘴氣橫行,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染上疫病,簡直和賭命沒什麼區別。

他十年前曾跟隨主人鄧攸去過長沙,可那時正值年富力強,身體還吃得消,如今年齡大了,身體也差了,他覺得經過這麼一番折騰,自己可能要少活好幾年。

鄧家不僅宅邸建築奢侈華美,其內奇樹異草,靡不具植,花圃如田,美不勝收,水注其內,構石爲山,彷彿人間仙境。

鄧攸身處書室,於一張金絲楠木書案上揮灑筆毫,他正在臨摹《熹平石經》《春秋篇》。

其所寫之字用筆方圓兼備,點畫勻稱公整,可謂無懈可擊,沒有數十年苦功,根本達不到這個水平。

鄧攸今年雖已年過五旬,但是由於保養得當,看上去不過四十許,身高七尺七寸,五官俊整,不同凡俗,一部鬍鬚長及二尺,垂於胸前,甚有威重。

鄧攸既是南陽名士,又是貴戚子弟,前後任侍中達十數載,侍中乃天子近臣,常年身居君側,顧問應對,地位尊崇。

自從靈帝駕崩後,朝局就陷入動盪之中,宦官、外戚、士人皆欲致對方於死地,其等不顧社稷,大打出手,直到武人董卓將兵進京,關東諸侯羣起而攻之,由此正式揭開天下大亂的序幕。

鄧攸眼見弘農被董卓毒殺,天子亦朝不保夕,他繼續留于禁中,早晚罹禍,當即棄官還家。

鄧攸膝下子嗣不多,僅有二子一女,二子皆爲凡庸之輩,即使承平之世,也做不到兩千石之位,更何況是亂世,以他們的智慧,非但難有作爲,更有性命之憂,唯有留於身邊,加以照看。

惟一令他欣慰的是,他生了一個好女兒,其女鄧瑗從小就表現出了“不凡之處”,不愛女工,而喜歡經書、史籍,早晚諷誦不休,學問之高,常會把她的兩個兄長辯得啞口無言,羞愧不已。

今年才十五,剛剛及笄之年,身高就已長到七尺二寸,姿顏絕世,冠於南陽,簡直就像……簡直就像第二個和熹皇后。

若非天下大亂,且有婚約,她是有機會入宮競爭皇后之位的。

鄧攸對自己的女兒信心十足,他認爲以女兒的出身、容貌、智慧,只要入宮,一定能夠擊敗羣芳,母儀天下,成爲繼鄧綏、鄧猛女之後,南陽鄧氏第三位皇后。

可惜,這終究只是一個奢望。

女兒有皇后之姿,卻沒有皇后之命,如之奈何?

正因爲女兒是如此之優秀,被他視若珍寶,獨得寵愛,鄧攸纔會糾結於她的婚姻大事。

每至夜深人靜之時,他常痛恨自己當年戲言,以致夜不能寐。

劉景小時候還算聰明可愛,可惜好友劉尚在他七歲時因病去世,劉景自此返回家鄉長沙。

可能是長沙邊鄙夷郡,多質少文,他又缺乏長輩教導,養成了懦弱鄙陋的性格,前年他來拜訪,鄧攸與其言談之後,心中大失所望,多有不喜。

這樣鄙陋的人,如何能配得上自己的女兒?

即便如此,鄧攸心裡也沒有生出悔婚之意。可是接下來兩年,劉景竟然一次也沒有登門,而他在襄陽犯下的諸多荒唐事,則源源不斷傳入鄧攸耳中。

鬥劍、賭博、招妓……沒有他不會的,唯獨不愛讀書。

鄧攸氣得險些吐血,寢食難安,他對女婿並無太多要求。

家世衰敗?他能接受,才能平庸?他能接受,性格鄙陋?他捏着鼻子也能接受……

但對方絕不能是一個不知上進,自甘墮落的人,這是底線!

“鄭當已經去了一個多月,差不多該回來了……”鄧攸停下筆,望向窗外幾簇青竹,默默想道。

下一刻,書室外響起一陣匆亂腳步聲,接着一把無比熟悉的聲音響起:“主人,小人回來了……”

看着鄭當一身風塵,滿臉疲憊之色,鄧攸放下筆,很是欣喜地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鄭當揖道:“有勞主人掛念,此行一切順利。”

“如何?”鄧攸沒頭沒尾的問道。

鄭當知道他問的是什麼,回道:“劉郎君和前兩年簡直判若兩人,如今身長七尺餘,風儀氣度之佳,即使放眼整個南陽,亦少有人及。”

“嗯?!”鄧攸一臉訝異的看着鄭當,如果對方不是從小伴隨他一起長大的家奴,他幾乎以爲鄭當被人收買了。“此言當真?”

“小人豈敢謊騙主人。”隨後鄭當將劉景“躬耕養客”、“質書救鄰”二事娓娓道來,又言及“帶經耕鋤,好學不輟”,作詩《勸農》,得到南北士人一致好評,如今名著長沙,出仕在即……

鄧攸聽得一愣一愣,久久難言。

誰?劉景?名著長沙?……

這可真是天方夜譚啊!

見主人一副難以接受的模樣,鄭當暗笑,他當初也被劉景嚇了一跳,比主人強不了多少。

“主人若不信,有書信爲證,主人一看便知……”鄭當一邊說,一邊趨前呈上劉景之信。

鄧攸將信將疑的打開信件,一見之下,心中疑慮頃刻間煙消雲散。

(本章完)

第490章 盡出第489章 太史慈第230章 敗走第96章 建安第314章 賢妻第81章 必須死第357章 鄧芝第400章 大雨第308章 遺願第375章 返回第394章 夜襲第22章 交談第46章 馬周第235章 軍市第313章 隆中第9章 躬耕養客第422章 出陣第26章 市樓第509章 設計第137章 洞房第104章 軍法第434章 伏擊第318章 放歸第258章第216章 取名第272章 魏延第310章 親近第496章 鐵壁第425章 中箭第300章 召集第299章 兵臨第150章 開戰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40章 匕見第249章 聞訊第273章 攻城(上)第119章 內憂第278章 射中第36章 劉瑍第235章 軍市第65章 後續第452章 自白第314章 賢妻第176章 親耕第383章 李嚴第30章 陶觀第484章 丹陽第33章 示衆第213章 女誡第111章 歸來第247章 病逝第65章 後續第349章 璽書第342章 陷陣第460章 趙戩第243章 學官第383章 李嚴第209章 攻城第360章 獻計第191章 計議第395章 悲涼第107章 轟動第401章 城塌第118章 劉表第89章 桃板第102章 劉修第388章 突破第485章 誓師第300章 召集第285章 敗逃第199章 撤離第28章 暢談第257章 爭執第249章 聞訊第157章 仁和第172章 出兵第97章 目的第77章 赤驥第368章 江東第64章 擒獲第525章 劉曄第334章 洗兵第233章 圊溷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2章 歸家第143章 縣丞第298章 歸來第232章 負傷第472章 失策第156章 邀請第93章 墓祭第341章 衝鋒第360章 獻計第300章 召集第246章 名字第44章 單程第242章 三爵第92章 先賢第463章 三郡
第490章 盡出第489章 太史慈第230章 敗走第96章 建安第314章 賢妻第81章 必須死第357章 鄧芝第400章 大雨第308章 遺願第375章 返回第394章 夜襲第22章 交談第46章 馬周第235章 軍市第313章 隆中第9章 躬耕養客第422章 出陣第26章 市樓第509章 設計第137章 洞房第104章 軍法第434章 伏擊第318章 放歸第258章第216章 取名第272章 魏延第310章 親近第496章 鐵壁第425章 中箭第300章 召集第299章 兵臨第150章 開戰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40章 匕見第249章 聞訊第273章 攻城(上)第119章 內憂第278章 射中第36章 劉瑍第235章 軍市第65章 後續第452章 自白第314章 賢妻第176章 親耕第383章 李嚴第30章 陶觀第484章 丹陽第33章 示衆第213章 女誡第111章 歸來第247章 病逝第65章 後續第349章 璽書第342章 陷陣第460章 趙戩第243章 學官第383章 李嚴第209章 攻城第360章 獻計第191章 計議第395章 悲涼第107章 轟動第401章 城塌第118章 劉表第89章 桃板第102章 劉修第388章 突破第485章 誓師第300章 召集第285章 敗逃第199章 撤離第28章 暢談第257章 爭執第249章 聞訊第157章 仁和第172章 出兵第97章 目的第77章 赤驥第368章 江東第64章 擒獲第525章 劉曄第334章 洗兵第233章 圊溷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2章 歸家第143章 縣丞第298章 歸來第232章 負傷第472章 失策第156章 邀請第93章 墓祭第341章 衝鋒第360章 獻計第300章 召集第246章 名字第44章 單程第242章 三爵第92章 先賢第463章 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