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古樟

第517章 古樟

潘璋見大勢已去,僅帶三五親信,悄然撤出城頭,取馬直奔東門,藉着夜色的掩護,成功突破荊州軍的封鎖,向東逃去。

潘璋前腳才離開,後腳守軍就崩潰了,或退往城中,或跪地投降,南門、松陽門相繼落入荊州軍之手。劉亮、習珍率衆入城,一路追剿殘敵,最終與蔡升、魏延會師於豫章郡府前。

不久前還在城中四處放火搞破壞的徐苗等人,此時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反轉,開始協助荊州軍安撫百姓,維持治安。

不得不承認,荊州軍能夠快速穩定住城中局勢,和他們這些地頭蛇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日出之際,隨着最後一處守軍據點被荊州軍剿滅,至此南昌城內再無紛擾,重歸平靜。

諸葛亮儘管一天一夜未眠,但他臉上卻毫無疲倦之色,反而精神抖擻,得知南昌已經恢復安定,立刻起程出發,蔡升、劉亮、徐苗等人迎於松陽門外。

“軍師,這是賊子孫賁的首級,請過目。”劉亮向諸葛亮獻上裝着孫賁頭顱的木匣。

此事說來還頗有一番波折,城陷時,孫賁親信害怕孫賁受辱,曾將其屍體藏了起來。劉亮等人攻入郡府後,沒有找到孫賁屍體,豈能甘休,幾乎將郡府翻遍,又拷打無數人,費了好大功夫纔將孫賁的屍體找出並斬首。

爲此還惹得功曹劉壹大爲不快,直接稱病返家,閉門謝客。

諸葛亮打開匣蓋過了一眼,神情肅穆地對衆將道:“我等此次出兵討伐豫章,便是因孫賁包藏奸心,圖爲不軌,禍亂長沙。今南昌克定,孫賁伏誅,上可宣國家之威嚴,下可慰長沙之民心,此皆諸君之功……”

衆將聞言皆眉開眼笑,洋洋得意,他們自入豫章以來,拔城十餘,斬俘萬計,攻取郡城,擊殺孫賁,可謂戰功累累,足以讓所有人至少官升一級。

“可惜沒有抓到潘璋,被他逃了。”蔡升拊掌嘆道。

諸葛亮略一沉吟道:“我料潘璋難以西歸建昌,必然向東逃亡。絕不可讓他安心整合豫章東部諸縣,威脅南昌側翼。宏超,你速遣輕騎,追擊潘璋,東取葛陽、上饒、樂安諸縣,將東部防線推進至丹陽、會稽交界。”

“諾。”蔡升領命而去。

諸葛亮又對劉亮道:“眼下將軍在柴桑,正日夜期盼我等消息,子明,你速派人攜帶孫賁首級,快馬北上,向將軍報捷。”

“諾。”

諸葛亮點點頭,繼而看向一旁的徐苗等人,他們此時神情極其尷尬,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們反的是潘璋,孫賁可沒有對不起他們,古語云:“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孫賁死後也不得安寧,遭荊州軍斬首之辱,他們身爲孫賁的屬臣,只要有一點廉恥之心,都會感到難堪。其實他們已經算臉皮厚了,君不見,劉壹氣得直接跑回家中。

諸葛亮彷彿沒有看到徐苗等人臉上的尷尬,對他們的義舉大加讚賞,接着爲他們引見徐庶,後者將以豫章太守的身份入主南昌。

事實上早在出兵之前,劉景、諸葛亮就已決定攻下豫章後,以徐庶爲豫章太守。

南郡之富庶,遠非豫章可比,由南郡太守轉任豫章太守,看似左遷,實際上隨着荊州一統,南郡已經變爲內郡。

徐庶本人儒法兼修,文武雙全,若只當個內郡太守,就不免有些屈才了。

豫章儘管不如南郡富庶,卻是身處前線,只有在這裡,徐庶才能完全發揮出自身的能力。

徐庶亦是不甘平凡,勇於任事之人,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命。

而廬陵太守,劉景則屬意零陵郡丞嚴肅。嚴肅獄吏出身,治政嚴猛,執法清刻,代劉景治理零陵郡近三載,期間束豪強、治民生、鎮蠻夷,成績斐然,連續兩年政爲荊南第一。

也就是說,不管是長沙的劉瑍,武陵的劉承,還是桂陽的桓彝,僅就治郡而言都不及嚴肅。

如果不是廬陵在未來的江東戰略中,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劉景根本不會將嚴肅調離零陵。

徐庶、嚴肅二人皆允文允武,精於申韓之術,以法治下,劉景選擇這兩個人出任豫章、廬陵太守,顯然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江東之患,莫過於山越,即便到了東吳末年的時候,還曾被山越一路打到國都建業近郊,這在曹魏和蜀漢是不可想象的。

劉景熟知歷史,知道像東吳一般,一味嚴猛,並不能解決山越問題,反而讓自己陷入到無盡的麻煩中,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虛耗在內部,再無力進取中原。

當然,也不能一味寬仁,《書》雲:“蠻夷猾夏”,《詩》稱:“戎狄是膺”,對付桀驁不馴的蠻夷,如果過於優容,只會使其失去敬畏之心,百害無益。

治理山越,一味嚴猛與一味寬仁皆不可取,惟有寬猛相濟,恩威並施,方能馴服山越。劉景如今麾下人才濟濟,但現階段徐庶、嚴肅是最適合的人選。

劉景也沒指望徐庶、嚴肅二人能爲他徹底解決山越問題,因爲那不現實,只要能夠讓山越安分守己,不爲叛亂即可。

“拜見明府君……”

徐庶在南郡時,治瘟疫、撫百姓、平盜賊,甚有威惠,身上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徐苗等人急忙斂容正冠,俯身拜見。

“諸君不必多禮……”徐庶態度和善,好生勉勵了一番。

隨後諸葛亮與徐庶在衆人的擁簇下,通過鬆陽門進入南昌。

距松陽門不遠,赫然可見一株參天古樹,此樹乃樟樹,樹幹之粗大,需要十幾二十幾人才能合抱,高度亦達到了驚人的七八丈,比之南昌城牆還要高出許多。枝葉也是極其繁茂,樹蔭遮蔽之處,有數畝之廣,遠遠望去,猶如一把撐開的巨型綠傘。

此樹就是聞名遐邇的南昌古樟,相傳,豫章(郡)之名,就取自此樹。諸葛亮時隔多年,再次見到此樹,仍不免感慨其偉。

(本章完)

第316章 禁酒第75章 百石第125章 新野第195章 韓廣第412章 刺史第108章 名望第117章 清茶第444章 東曹掾第288章 義士第515章 不忠第490章 盡出第85章 囚徒第300章 召集第273章 攻城(上)第184章 七夕第485章 誓師第481章 團圓第293章 奇策第495章 鐵樓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66章 崩潰第252章 週歲第187章 袍鎧第443章 韓暨第327章 西鄂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62章 免役第511章 開戰第486章 主力第252章 週歲第192章 開戰第470章 策論第442章 破局第213章 女誡第445章 薦才第104章 軍法第43章 荊蠻第136章 婚宴第121章 王粲第486章 主力第109章 難題第111章 歸來第441章 大罵第332章 徐庶第350章 歸來第173章 南下第529章 詔書第221章 矢石第91章 壁畫第311章 吐血第435章 裴司第439章 文聘第406章 打擊第333章第74章 變化第206章 逃亡第295章 召見第244章 生子第437章 薨第190章 三窟第328章 許都第542章 出兵第233章 圊溷第310章 親近第68章 俠客行第476章 冬至第532章 用意第57章 示好第54章 鄧攸第176章 親耕第456章 房陵第523章 南下第127章 襦鎧第77章 赤驥第431章 獻計第360章 獻計第99章 王彊第353章第376章 出征第124章 宴會第343章 斬將第503章 餓虎第451章 水鏡第45章 弩第314章 賢妻第354章 屯田第282章 建言第247章 病逝第40章 悲歌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18章 劉表第260章第366章 歎服第55章 鄧瑗第180章 回鄉第435章 裴司第81章 必須死第406章 打擊第86章 醉鄉居第497章 來投
第316章 禁酒第75章 百石第125章 新野第195章 韓廣第412章 刺史第108章 名望第117章 清茶第444章 東曹掾第288章 義士第515章 不忠第490章 盡出第85章 囚徒第300章 召集第273章 攻城(上)第184章 七夕第485章 誓師第481章 團圓第293章 奇策第495章 鐵樓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66章 崩潰第252章 週歲第187章 袍鎧第443章 韓暨第327章 西鄂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62章 免役第511章 開戰第486章 主力第252章 週歲第192章 開戰第470章 策論第442章 破局第213章 女誡第445章 薦才第104章 軍法第43章 荊蠻第136章 婚宴第121章 王粲第486章 主力第109章 難題第111章 歸來第441章 大罵第332章 徐庶第350章 歸來第173章 南下第529章 詔書第221章 矢石第91章 壁畫第311章 吐血第435章 裴司第439章 文聘第406章 打擊第333章第74章 變化第206章 逃亡第295章 召見第244章 生子第437章 薨第190章 三窟第328章 許都第542章 出兵第233章 圊溷第310章 親近第68章 俠客行第476章 冬至第532章 用意第57章 示好第54章 鄧攸第176章 親耕第456章 房陵第523章 南下第127章 襦鎧第77章 赤驥第431章 獻計第360章 獻計第99章 王彊第353章第376章 出征第124章 宴會第343章 斬將第503章 餓虎第451章 水鏡第45章 弩第314章 賢妻第354章 屯田第282章 建言第247章 病逝第40章 悲歌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18章 劉表第260章第366章 歎服第55章 鄧瑗第180章 回鄉第435章 裴司第81章 必須死第406章 打擊第86章 醉鄉居第497章 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