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 蝗蟲

這個夏天,河北(黃河以北)的收成十分不好。所以不好的原因,是因爲蝗蟲。這些吃人的蟲子,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襲擊了整個蔚州。靈丘的人們一早起來,發現他們的縣城已經變成了一座“蝗蟲城”,數不盡的蝗蟲佈滿了靈丘城裡的每一個角落,城牆,房子,道路上都爬滿了個頭盈寸的蝗蟲,遠遠看去彷彿整個靈丘都被染上了一層黃綠色。一大早,桓震與往日一樣去醉翁亭上工,從城南到城西不足二里路,身上就附滿了蝗蟲,臉皮也被飛舞的蟲子撞得生疼。城外的景象更加悽慘,蝗蟲像黑雲一般貼着田地掠過,黑雲過後,地裡的穀子、小麥就都只剩下了光桿,菜葉被啃噬得如同漁網一般,鄉農們每人手中拿了大掃帚四處撲打,可是人哪裡趕得上會飛的蟲?也只是從這塊地趕到那塊地去罷了。絕望的農人癱坐在地下,衝着黑壓壓的天空嘶聲號哭。

桓震好不容易突破了蝗蟲的重重封鎖,逃難一般地衝進了醉翁亭。張守成卻已經在那裡了,一見桓震進來,愁眉苦臉地道:“阿桓,咱們這買賣算是作不下去了!”桓震吃了一驚,道:“怎地?”張守成長嘆一聲,道:“還不全是那該死的蝗蟲!”桓震只道他是指蝗災過後人民購買力下降,會影響酒樓的生意,當下附和了幾句。張守成卻連連搖頭,道:“阿桓,你會錯了意。”一拍桌子,道:“咱們大同府的馬大老爺,道是蝗神發怒,要全府的富戶捐獻銀兩祭祀蝗神呢。”桓震愕然,忍不住笑了出來,道:“蝗神?”張守成不悅道:“有甚麼好笑!你且瞧着罷,不出三日,府諭便要到了!前兩年大同蝗災,馬大老爺便是教通府的富戶捐派,請幾個清微道士,召了甚麼雷部神將、驅蝗使者,混鬧了一場。”桓震這才明白,何以鄉農們只是驅趕蝗蟲,卻不敢捕殺,原來還有這等內情。他只覺十分好笑,強行忍住了,道:“哪裡有甚麼蝗神!”張守成鼻中“哼”的一聲,不屑道:“那馬老爺只知道鬥蟋蟀罷了,蝗蟲與蟋蟀長相相似,他哪裡捨得殺上一個半個?”桓震奇道:“倒有這等事?”忽然想起一個人來,忙問道:“那馬大老爺的官諱是甚麼?”張守成,瞧了他一眼,道:“怎地你卻不知麼?馬大老爺名喚士英,乃是貴陽人,三年前來大同做知府的。”

桓震一愣,哈哈大笑,想不到這個拜祭蝗蟲的馬大老爺,居然便是後世鼎鼎有名的蟋蟀相公馬士英。這馬士英玩蟋蟀確是出了名的,時人記載他爲人,聲色貨利,日日應接不暇。羽書倉皇,猶以鬥蟋蟀爲戲,一時目爲“蟋蟀相公”,與他那清兵臨江,還命人捕蝦蟆配春藥的蛤蟆天子弘光皇帝倒是湊作了一對兒。隨口道:“玩蟋蟀有三個境界:一稱‘留意於物’,如賈似道之流,玩蟲誤國;二稱‘以娛爲賭’,以鬥蟋爲博利手段,這是‘賈之流毒’;三稱‘寓意於物’,此爲最高境界,多文人雅士所爲。所謂‘聽其鳴,可以忘倦;觀其鬥,可以怡情。’,看來咱們這位馬大老爺玩蟋蟀的段數還差得很呢!”張守成連道“高見”,臉上卻是一臉的不以爲然。桓震也不去理他,瞧瞧門外,蝗蟲仍是滿天飛舞,看來今日是不可能有客人上門的了。其他的夥計有的趕了來,看看無生意可作,就在店中打起盹來,有的乾脆並不曾來。

桓震閒得發悶,看着飛來飛去的蝗蟲,忽然想起來小時候家鄉鬧蝗災時小弟兄幾個經常生火燒蝗來吃,心中不由得癢癢起來,回身到廚下取了一隻柳筐,丟在門外,不一會兒筐內便落滿了蝗蟲。桓震用火鉤將柳筐拖了回來,向裡一望,笑道:“不錯不錯,又肥又大!”張守成不知他要做甚,好奇地伸過頭來。桓震神神秘秘地一笑,轉身走進廚房,搗鼓了半晌纔出來。

張守成只聞得一陣香氣撲鼻,訝道:“這是甚麼?”向桓震手中碗裡一瞧,驚叫道:“這……這是蝗蟲?”原來當時北方農民十分迷信,捕殺蝗蟲固然是蟲口奪食的不得已之舉,若說到吃卻是萬萬不可的,因此張守成雖然開着本地最大的酒樓,卻也從來沒想過蝗蟲竟然也可變成菜餚。桓震笑嘻嘻的道:“張老闆好聰明!我這蝗蟲乃是先以酒浸,後用油炸的,味道十分之好!”說着拈了一隻丟進口中,舔嘴嗒舌,作出一副天下第一美食的樣子來。

張守成終於也抵抗不住香氣的誘惑,伸手取了一隻,遲遲疑疑的咬了一小口,嚼了一嚼,突地眼神一亮,脫口讚了一個“好”字。衆夥計見狀也都圍攏來,你一個我一個的嚐了,個個都說十分美味。桓震待衆人吃畢,不慌不忙的道:“東家,咱們倘若搞一個蝗蟲席,你瞧可有賣場麼?”張守成一怔,沒料到桓震竟是此等用意,想了一想,搖頭道:“我也不知。好在蝗蟲滿天都是,取之無需償價,儘管一試好了。”忽然又搖頭道:“不成,不成!那馬大老爺怎麼可能準咱們捕蝗蟲來吃?”桓震心想這倒也真是個問題,暗自琢磨片刻,道:“此事先不忙,待我去尋蔣縣主談談再說。”他說去便去,向張守成借了一領蓑衣,一頂斗笠,徑自出了門向縣衙而去。

他在縣衙曾經居住過不短的時間,門房的差役也都知道他是縣主好友周士昌的女婿,因此見他前來也不阻攔,任由他進了後衙。桓震問明蔣秉採正在後衙的思補齋,當下也不要人通傳,自行走了過去。人尚未到,鼻中便聞到一股焦糊氣味。桓震緊走幾步,卻見蔣秉採正蹲在思補齋前的一個小小花圃之中,花圃裡煙焰炎炎,燒得十分壯觀。他離着老遠,便叫道:“老父母,小侄桓震求見!”連叫了幾聲,蔣秉採方纔擡起頭來,見是桓震,展顏道:“這幾日正在思念世兄,不想世兄便屈尊降臨。”桓震連稱不敢,留神瞧他正在燒的物事,似乎便是一堆蝗蟲,當下指着那火道:“不敢請問老父母,這是在做甚麼?”蔣秉採手拈鬍鬚,若有所思的道:“據東門外幾個耆老說,這一場蝗災,竟是百年一遇的!”桓震一驚,道:“那……”蔣秉採瞧着桓震,苦笑道:“可惜馬大人定然不會理他是百年一遇還是千年一遇,只管祭祀蝗神就是了。”桓震奇道:“難道大同府處已有下帖了麼?”蔣秉採搖了搖頭,道:“那倒還不曾。只是以那馬大人的爲人,便是發了下帖,定然又是叫各縣攤派去請道士召將了。”言語之間盡是無奈。桓震問道:“馬大人何故禁止捕蝗?倘若因此年成有歉,民不聊生,難道他便不怕干礙自己前程麼?”蔣秉採猶疑道:“這本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莫非真有蝗神保佑馬大人不成?”

桓震自然不信他這鬼神之說,試探着問道:“難道這滿天蝗蟲,便一隻也捕不得麼?”蔣秉採嘆道:“難啊!便是馬大人不下禁令,要捕殺這許多蝗蟲,也是如登青天。”桓震追問道:“何故如此?”蔣秉採也不嫌他煩,慢慢的道:“蝗蟲有翅,我在此處驅趕捕殺,它自會飛往別處。本縣乃是靈丘的縣令,若到了廣靈、廣昌地界,便不能率領鄉民越界捕殺。兩年前那次蝗災,馬大人下令不準捕殺,我等只得將蝗蟲趕走了事。哪知趕出了靈丘縣境,便飛入了廣靈、廣昌。本縣也就給兩縣的縣令合起來參了,說是本縣‘御蝗不善,以鄰爲壑’,哈,哈哈!”桓震啞口無言,記得以前讀郭子章《諧語》時曾經看過其中有這麼個笑話:

錢穆甫爲如皋縣縣令。有一年天旱,蝗蟲爲害,而與如皋相鄰的泰興縣縣令卻欺騙上司,說:“本縣境內無蝗蟲。”不久,蝗災大起,上司責怪下來,泰興縣令無話辯解,只好說:“我們縣本來沒有蝗蟲,都是從如皋縣飛來的。”併發文書讓如皋縣加緊捕捉蝗蟲,勿使鄰縣受害。錢穆甫接到文書後,在下面寫了幾句話,又將文書發回泰興。那幾句話是:“蝗蟲本是天災,並非縣令無才。既從敝處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桓震一直以爲這是個純粹的冷笑話,沒想到居然還真的有這種官吏。一時間不知是好氣還是好笑,想自己那蝗蟲宴的偉大計劃,多半也就是泡湯了,連帶想到白白丟了一次加薪水的良機,心中不由得把那馬士英恨了千回萬回。蔣秉採道:“本縣在此燒火生煙,卻是要試試看能否用煙將蝗蟲薰走。否則單靠人力驅趕,恐怕今年要顆粒無收了。”桓震點了點頭,道:“小侄倒有一個法子,既不殺死蝗蟲,又能叫其飛走。只是如此治標不治本,又有何益?”蔣秉採喜道:“世兄有甚麼良策,快快說來,哪怕力有未逮,總有大夥兒一起參詳,即使治標不治本,總也好過打醮禳解。”桓震冷笑道:“大人可召集全縣富戶,勒令限期籌款,在縣衙之旁建一所蝗神廟,供奉劉猛將軍,廟成之日令百姓齊集叩拜,有祝詞曰‘蝗蟲爺爺行行好,莫把穀子都吃了,衆生苦勞了大半年,衣未暖身食未飽,光頭赤足背太陽,汗下如珠爺應曉,青黃不接禾傷盡,大秋無收如何好,蝗蟲爺,行行好,莫把穀子都吃了。蝗蟲爺,行行善,莫把莊稼太看賤’,如此則蝗蟲自然飛走,只是一旦人心不誠,難免又再飛回,故云治標不治本也。”

蔣秉採聞言,怔得一怔,登時面色鐵青,團團兜了兩個圈子,突然伸足猛踢火堆,踢得火星四濺,怒道:“世兄何必如此言語相嘲?本縣拼得這一頂烏紗、全副身家性命不要,向皇上上書便了!”桓震見他如此激動,心裡卻也有些暗暗後悔,連忙一躬到地,連稱“恕罪”,道:“小侄並非存心冒犯,只是眼見蝗蟲肆虐,民不聊生,一時急切,冒犯了大人。”蔣秉採嘆道:“本縣心中焉得不急?只是官小力薄,實在無能爲力啊!也罷,有道是當官不爲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本縣雖也是兩榜出身,可沒把自己的前程看得比百姓的性命還重。今日本縣便起草奏摺。”

桓震搖頭道:“大人有所不知。”想起自己從前看過的關於熹宗唯好木工、不理朝政的事情來,道:“當今萬歲只是好作木工,大人的奏摺即便送到了京中,也是落在魏忠賢那幫人手中。他們哪裡會管百姓的死活!只是計較大人能給他們送多少好處罷了。大人自量可有多少身家去打通關節?”蔣秉採大驚失色,左右看了一看,見周圍並無一人,這才定下神來,道:“世兄,你好大的膽子!九千歲耳目遍佈天下,你這般說話,敢是不想活了麼!”桓震也是一驚,沒想到魏忠賢的恐怖統治竟然如此嚴密,這還是他自來到這個世界以來首次聽說政治的殘酷,一時間怔在那裡,不知該說甚麼了。蔣秉採看了他一眼,道:“本縣與丕明相交廿載,深信他識人之能。丕明既然招你爲婿,料必有過人之處。以本縣看來,世兄才氣縱橫,日後不可限量,但目前還須善自珍重,切莫自尋煩惱啊。”桓震諾諾答應。

蔣秉採道:“也罷,事已至此,也只能是知其不可而爲之了。本縣這便召集百姓趕蝗,至多不過又像上次那般,被人蔘一個‘御蝗不善,以鄰爲壑’。”桓震道:“小侄有一事不明,想要請教大人。”蔣秉採不知他要問甚麼,順口道:“請說。”桓震問道:“不知從大同府到靈丘的下帖,要從哪一條驛道來?”蔣秉採一愣,反問道:“世兄問這做甚麼?難道想半途截留公文不成?不可不可,萬萬不可!”他一連說了四五個“不可”,只是搖頭。桓震笑道:“大人放心,小侄並無截留公文之意,只是想教那公文耽擱些時日罷了。”蔣秉採更加摸不着頭腦,只是追根刨底的問個不了。桓震無法,只得將自己所想細細對他說了,蔣秉採一聽之下,鼓掌稱絕,當下將西北槍峰嶺驛站的位置指點與他。當下桓震便囑咐蔣秉採在這幾日之間該當如何如何,又託他照看周氏祖孫。兩人計議已畢,桓震便回醉翁亭去告了個假,張守成眼見店中沒有生意,準得甚是爽快。

那槍峰嶺位在靈丘西北,距離靈丘約莫有三四百里,與恆山卻是一脈相延。嶺下有槍峰驛,是從大同府到靈丘中間的必經之路。桓震向蔣秉採借了兩匹快馬,一路上不斷換馬狂奔,到天色傍黑時分,兩匹馬都是累得口吐白沫,桓震也幾乎坐不穩馬鞍了。臨行蔣秉採曾囑咐他說大同境內盜賊多發,要他千萬莫走夜路,看來日落之前左右是不可能趕到的了,只有尋個宿頭,暫且住下再說。又向前走了一程,路上漸有行人,桓震攔住一個問了路徑,這才知道自己糊里糊塗的竟然走差了路,原本是要往靈丘西北偏西的槍峰嶺去,不知怎地竟走到了西北偏北、廣靈縣西南的林關口來。他心中大大惱火,只想打自己兩個耳光。可是路已走錯,急也無用,只得暫且去林關口過了今夜,明日加倍趕路便了。

距離這裡最近的村莊,是廣靈縣南二十里的洗馬莊。是時天色已黑,城門關閉,桓震不能入城,只好趕到洗馬莊暫歇。這村莊甚小,攏共不過十幾戶人家,最大的店鋪便是村頭的一個茶湯攤子,更不用想甚麼客棧了。桓震入村之時,家家都已閉戶睡覺,敲開了幾戶的家門,主人家見他一人雙馬,滿面風塵,都是不敢收留。他從村南到村北逐家敲將過來,吃了十幾遍閉門羹之後,心中漸漸煩躁不已。眼看已是最後一戶人家,心中抱了萬一的希望,走上前去啪啪扣門。扣了半晌,才聽見裡面傳出一陣悉悉嗦嗦的聲音,跟着房門吱呀一響,打開了一條縫隙,一個蓬頭婦人探出頭來,好不耐煩的道:“這是甚人,三更半夜敲打寡婦之門?”桓震暗叫不好,單身男子敲寡婦門,這可是大大的忌諱,連忙沒口子的道歉,正要退下,猛然聽得房內“咕咚”一聲,似乎甚麼沉重的東西倒在了地下。桓震心中生疑,腳下便停了步子。那寡婦見他不走,把腳一跺,擠出兩點淚來,撒潑道:“好個男子漢!欺負俺寡居人家,要來行那不軌之事麼?”桓震見此人無可理喻,也懶得管她的閒事,一轉身,牽馬便走。不料一步尚未邁出,卻聽得屋中大叫一聲“救命”!

第十回 上一百零五回一百四十三回第1回 越空十八回周旋七十九回第十回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154第1回 越空六十八回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一百三十五回第十回 上六十三回一百一十六回六十二回七十二回四十回寇邊一百三十五回五十六回第1回 越空四十回一百三十九回九十三回第1回 越空九十四回156三十回五十一回九十五回一百四十三回十七回臨陣九十回五十回立威十七回臨陣八十九回一百二十五回四十七回歧路二十七回忠良八十六回一百零一回二十九回賭命二十九回六十六回二十九回賭命一百二十三回四十二回遭劾十七回臨陣六十八回四十五回一百四十四回第5回 孀門一百四十七回八十七回一百零四回三十八回北地楔子天災一百二十九回四十回寇邊六十一回一百四十八回九十一回五十九回第5回 孀門五十八回四十四回援手一百三十六回八十八回四十四回援手一百三十七回四十五回營求一百零一回七十九回第8回 劫獄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一百零七回一百三十六回楔子天災二十八回七十二回十二回落草八十七回154一百零二回八十一回一百零七回149楔子天災一百一十一回二十八回三十回一百三十七回第9回 傷逝一百二十回一百二十四回八十九回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五十一回一百三十回
第十回 上一百零五回一百四十三回第1回 越空十八回周旋七十九回第十回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154第1回 越空六十八回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一百三十五回第十回 上六十三回一百一十六回六十二回七十二回四十回寇邊一百三十五回五十六回第1回 越空四十回一百三十九回九十三回第1回 越空九十四回156三十回五十一回九十五回一百四十三回十七回臨陣九十回五十回立威十七回臨陣八十九回一百二十五回四十七回歧路二十七回忠良八十六回一百零一回二十九回賭命二十九回六十六回二十九回賭命一百二十三回四十二回遭劾十七回臨陣六十八回四十五回一百四十四回第5回 孀門一百四十七回八十七回一百零四回三十八回北地楔子天災一百二十九回四十回寇邊六十一回一百四十八回九十一回五十九回第5回 孀門五十八回四十四回援手一百三十六回八十八回四十四回援手一百三十七回四十五回營求一百零一回七十九回第8回 劫獄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一百零七回一百三十六回楔子天災二十八回七十二回十二回落草八十七回154一百零二回八十一回一百零七回149楔子天災一百一十一回二十八回三十回一百三十七回第9回 傷逝一百二十回一百二十四回八十九回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五十一回一百三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