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回帝都

二十五回 帝都

盧溝橋因是京城西南的交通要道,來往客人往往在此歇宿,因此周圍旅店客棧甚多。桓傅兩人隨意揀了一家叫做“百家車馬店”的歇下,看看天色已經黑透,便想出去走走,見識見識聞名已久的盧溝月色。哪知道出了店門,這才恍然發現,時候正是月底,哪裡又有甚麼月色了?不過適值深秋,星斗滿天,倒也不失爲一景。他生在後世,成都大氣污染很是嚴重,哪裡能看到這麼好的星星?自從回到明朝,夜間看星便成了他的一大樂趣。雖然不辨大熊小熊,仙女獵戶,單是看着羣星閃爍,便已經叫他心醉神迷不已了。

兩人既然已經出來,便索性漫步到了盧溝橋上,席地坐下。桓震吹着秋夜晚風,不由得昏昏欲睡起來,索性靠在欄杆上打盹。忽然聽得橋上一陣哭喊喧譁之聲,睜開眼來,卻是四個差役鎖了一個人,在前走過,後面跟着一個婦人,懷中抱了個孩童,不住哭泣叫喊。那人蓬頭垢面,看不出年紀,但瞧鬚髮尚黑,至多也就三四十歲。他身着囚服,頸上戴了長枷,腳上鎖了鐵鐐,渾身上下足有七八十斤,雖然步履蹣跚,卻仍是挺直了腰背昂然而行,一副不屈之態。桓震心下好奇,卻不敢貿然上前,只目送他走了過去。

又坐一回,覺得漸漸涼起來,便行回棧。甫進得店門,便瞧見方纔那個囚犯,正閉目端坐在牆角,四個差役圍桌而坐,大聲划拳喝酒,好不吵鬧。那婦人抱了孩子,圍在囚犯身邊,仍是不住嗚咽哭泣。桓震好奇之心按捺不住,招呼店主人過來問時,卻也是不知。他腦中一轉,當下有了計較,吩咐店主添兩壺酒四個菜來,擺在那四個差役桌上。

四人之中爲首的是一個黃面黑鬚,年約四十的老差役,桓震這般大獻殷勤,其他三人都是欣然受之,以爲理所當然,他卻微皺眉頭,並不吃喝桓震送的飲食。桓震也知這些人押解囚犯,路上定然十分小心,笑嘻嘻地上前去,提起酒壺,先給自己滿了一杯,一飲而盡,道:“相逢便是有緣,小人客中無聊,但願多結識幾個朋友而已,並無他意。”說着拈起筷子,在幾盤菜中各挾一口吃了。那老差役見狀,疑心頓消,接過桓震遞來的酒杯喝了一口,道:“老弟莫怪,出門在外,不得不如此。”他見桓震衣服整齊,像個文人模樣,對自己又是客客氣氣,因此也以禮相還。當下相互報了姓名,那老差役姓胡,名理。

吃喝一陣,桓震開言道:“不知幾位官爺這是打哪裡來,向哪裡去?小的即日便要進京,常聽人說這一帶路途不寧,若能得託庇同行,實在感激不盡。”胡理瞧了他幾眼,大約看他不像匪人,這才道:“咱們是房山縣來的,便是要往京師去。你與我們同行雖則不可,但跟在我等身後料想無妨。”桓震連連稱謝,又舉杯勸飲,自己卻喝得甚少。酒過三巡,已經被他探得,這囚犯竟然便是房山縣的前任縣令,名字叫做楊柏,字達峰。

這楊達峰獲罪逮問的緣由,說來甚是可氣:原來天啓年間朝中大權皆爲魏忠賢把持,大臣欲要立足朝廷,必須善加巴結。然而中華語言,究竟只有那麼些諂媚之辭,你也用,我也用,用得多了,漸漸就變成陳詞濫調,既不足以頌德歌功,更難入魏忠賢的法眼。俗話道工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人大出奇着,今年六月,浙江巡撫潘汝楨上書朝廷,要求在西子湖畔敬立魏忠賢的生祠,以表其功,登時被魏閹青眼有加,惹得人人羨慕不已。杭州生祠之立,天下大震,許多人追悔莫及,繼而奮起直追。不過短短數月之間,供奉魏忠賢的生祠,如雨後春筍,遍及神州大地。一時之間,天底下最氣派、最漂亮的新建築大約都是生祠。

海內聞風而動,房山縣自然不能逃過此劫,順天府行下文來,要各縣自行籌銀,在當地擇地興建生祠。哪知這楊柏卻是個硬骨頭,死活不肯,只報文說民生艱難,無處募錢。順天府大怒,一道行文進京,魏黨看了,自然要嚴加懲治,好巴結自己主子,立時擬了回批,令就地削職,押解進京審問。楊柏爲官清廉,家中沒甚積蓄,不能打點,當時便給勒逼上路。結髮妻子放心不下,家中也無活路,只得帶了未滿三歲的兒子,在後追來,方纔在橋上哭喊,便是因爲差役加以驅趕。

桓震聽了,不由得心下暗自憤怒,卻不敢表露出來,只笑道:“那也是他自取其辱罷了。天下人人皆此,他又何必獨反其道而行?”胡理嘆了口氣,道:“咱們平時蒙楊大人多加恩待,原是不該議論他的不是。但如今這世道,只有巴結上官,才能升官發財,像楊大人這般脾性的,又怎麼能在其中立足?”楊柏大約在牆角聽到了幾人交談,昂起頭來,大聲道:“頭可殺,血可流,而身不可辱!”胡理搖頭嘆息,取了一壺酒過去,遞在楊妻手中,又回桌坐下,道:“咱們都知道楊大人這一進京,絕無幸理,本來不願讓夫人跟從,只是屢次驅趕未果,又不能棍棒相加,只得聽之任之了。”桓震看那楊夫人時,但見她一手抱了孩兒,一手拿着酒壺,將濁酒倒在丈夫口中,眼角淚水如珍珠斷線般滾滾而下。楊柏閉目不看妻子,只是大口喝酒。那孩子在她懷中只是熟睡,於自己父母心中的悲愴,一似不知。

他看見此情此境,心中不平已至於極,再也忍耐不住,一拍桌子,叫道:“難道天下之大,竟沒有公理了麼!”胡理大驚失色,連忙掩住他嘴,奔出門去左右張望一番,這才驚魂方定地重行坐下,責備道:“你這年輕小子,好不曉事!這是何等言語,也敢亂說麼?”當時魏忠賢黨羽暗探,遍佈天下,據說京中一人,只說得一句“魏忠賢再利害,也不能將我剝皮拆骨”,不料給魏忠賢的暗探聽了去,便真的被剝皮拆骨了。桓震自知出言犯了忌諱,當下不再開口。那胡理經這一嚇,酒意全無,也不再與桓震交談。

這一夜,桓傅二人所居客房的隔壁便是楊氏夫婦。兩人似都不曾入眠,徹夜之間,但聽楊夫人不斷哭泣,楊柏低聲安慰,有時說話卻是聲高音大,慷慨激昂的,連睡覺的孩兒也都吵醒了兩三回,哇哇啼哭。桓震一直側耳聽着隔壁動靜,卻也並不曾睡過分毫。

次日一早,押解楊柏的差役便要上路。傅山暗地塞些銀錢給胡理等人,買得他去了楊柏腳鐐。至於長枷,上面粘有官府的封條,卻是不能擅動。楊柏只是衝兩人微微一揖,以示謝意。當下四名差役押着一箇中年囚犯在前行走,身後跟着一個懷抱孩子的婦女,再後面又是兩個牽馬步行的男子,着實是一支古怪隊伍。行不多遠,桓震醒悟過來,當即要楊夫人抱了孩子坐在自己馬上。

他對楊柏此人甚爲好奇,一壁牽馬而行,一壁與楊夫人搭話。楊夫人心中對他很是感激,將丈夫平日裡一些愛護百姓,勤政廉潔的事蹟,如數家珍一般扳着指頭說將出來。在桓震聽來,楊柏便是一個典型的封建清官,雖然清廉正直,卻無大的建樹,政治上更沒甚麼創見。即便如此,僅憑他那份斧鉞在前而不避的氣概,便足以藐視一班屈膝以事閹賊的無恥小人了。心中對他佩服雖談不上,敬重倒是確有好幾分的。

他一路跟隨,大約過午時分,便已經到了京城。北京城乃是大明朝的帝都,自有一番不同氣象,傳說中乃是依照“雙龍”佈局而建的,單是外城,南北便有千丈之距,東西雖然略遜,也有相近規模。南面設右安、永安、左安三門,東西兩端各開一門,東爲廣渠門,西爲廣安門;北面東西兩端又有東便門和西便門。

他們一行人從左安門入城,因有官兵盤查,便不能再跟楊柏等人做一路了。桓震雖然不放心楊柏,但是想想自己縱然跟去,也不過徒然替他擔心而已,與事全然無補,只得作罷。他生在後世,見過成都的繁華,對這時的北京城倒也不放在眼裡。傅山卻是出身山西貧瘠之地,初次瞻仰天子腳下的皇城,自有一番興奮。桓震見他高興,連帶着自己心情也好了起來,環顧四周,只覺有許多東西是後世絕然見識不到的,不由得也興趣盎然起來。兩人牽了馬匹,在大街上一面觀賞風土,一面尋找客棧。

忽然聽得一陣呼喝,行人驚惶,紛紛避讓,兩人還以爲出了甚麼事情,連忙牽馬退到路邊,只見十餘騎高頭大馬自街中飛奔而過,馬上騎士個個衣飾鮮明,腰間挎刀,想必是官府中人。馬隊過去,行人這纔再敢回去走路。一個老者嘆道:“緹騎又出,不知誰家又要走紅運了。”桓震這才知道,原來這些街中跑馬,如虎似狼的傢伙,便是聞名久矣的緹騎。搖搖頭,正要離去,卻聽一個女子聲音,在街心大聲呼痛。

第1回 雄兵歸遼去外侮 頑童弄藥炸東林第2回 餘震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五十三回九十回九十二回150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一百三十三回二十二回舌辯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七十三回一百零八回一百四十六回五十六回五十二回六十六回八十四回二十九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二十九回四十一回九十五回五十三回三十一回信邸九十七回七十六回一百四十七回一百一十五回五十二回二十九回二十八回乃翁一百二十二回一百零四回一百零八回五十七回一百二十二回四十七回歧路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十七回臨陣一百四十三回一百三十回一百零二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四十二回一百四十一回十二回落草一百回三十四回二十八回乃翁七十六回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一百三十三回五十八回三十二回五人十五回亂起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二十五回帝都二十六回佳人六十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二十一回二十四回八十一回二十一回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一百二十八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五十五回二十五回帝都六十一回一百二十四回二十二回舌辯六十回二十七回忠良七十九回四十五回營求一百回四十回寇邊四十三回九十八回一百一十五回六十七回一百四十二回三十四回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二十八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一百三十五回二十九回賭命一百三十一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八十八回六十七回五十六回一百一十五回四十三回去官九十三回四十回寇邊一百一十五回
第1回 雄兵歸遼去外侮 頑童弄藥炸東林第2回 餘震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五十三回九十回九十二回150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一百三十三回二十二回舌辯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七十三回一百零八回一百四十六回五十六回五十二回六十六回八十四回二十九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二十九回四十一回九十五回五十三回三十一回信邸九十七回七十六回一百四十七回一百一十五回五十二回二十九回二十八回乃翁一百二十二回一百零四回一百零八回五十七回一百二十二回四十七回歧路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十七回臨陣一百四十三回一百三十回一百零二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四十二回一百四十一回十二回落草一百回三十四回二十八回乃翁七十六回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一百三十三回五十八回三十二回五人十五回亂起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二十五回帝都二十六回佳人六十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二十一回二十四回八十一回二十一回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一百二十八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五十五回二十五回帝都六十一回一百二十四回二十二回舌辯六十回二十七回忠良七十九回四十五回營求一百回四十回寇邊四十三回九十八回一百一十五回六十七回一百四十二回三十四回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二十八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一百三十五回二十九回賭命一百三十一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八十八回六十七回五十六回一百一十五回四十三回去官九十三回四十回寇邊一百一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