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壯士落草圖生計虜酋嘗膽謀通市(下)

桓震拍拍他手臂,教他放心養傷,獨個兒走了出來,駐步沉思。顯然徐從治同那彭姓山大王有不尋常的關係,自己應當直截了當地揭穿這層關係,甚至參徐從治一本呢,還是旁敲側擊,至少在弄明白彭某人的身份之前,不與他們敵對?他一頭琢磨心事,一頭信步緩行,不知不覺便走入了山裡人家之間。桓震赴任途中雖然未着品官服色,可是衣着整潔光鮮,一瞧便是有來頭之人,田裡耕作的農民見了,一個個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走了一程,忽然覺得口渴,左右一望,但見路旁田埂之上擺着一個瓦罐,走過去一瞧,果然是個水罐。他叫了幾聲,不見有人答應,口渴又是難耐,心想只要付錢,自作主張喝一點也不打緊,當下一口氣喝乾了一罐,摸出四五個銅板來放在罐中。喝罷了水,看看天色不早,當下轉身望驛站方向去。走不出數丈,只覺頭重腳輕起來,足下虛浮如踩棉花,身子飄飄蕩蕩不能自已,終於撲通一聲,仰天摔倒。

他這一睡,便做了一個噩夢,夢見自己深入原始叢林之中,那些藤條樹須忽然間都活了過來,紛紛伸出觸角來捕獲自己。他倉皇逃奔,速度卻趕不上那些東西的十分之一,先是腳踝給纏住了撲倒在地,跟着渾身上下都纏滿了藤條,漸漸箍得透不過氣來。大駭之下,霍然而醒,卻發覺四肢果然半分不能動彈,只道噩夢成真,定定神一瞧,卻是給繩索捆綁在一根柱子之上,周圍散亂堆着些稻草,臭氣熏天,倒似一個廢棄的馬廄。

他試着用力掙脫繩索,卻是紋絲不動,想要發聲叫喊,又覺喊來的多半是敵人,想想是喝了那罐水才倒,其中必定有甚古怪。正尋思間,忽聽有人一面喊叫,一面跑去,叫的卻是“醒了,醒了!”桓震暗道不妙,方纔睜開眼來被他們瞧見了。只好打醒精神,應付敵人。等了片刻,一個面色黝黑、手足與個頭一般粗大的破衣漢子領着一羣人走來,一見桓震醒來,上前喝問道:“兀那狗賊,你是甚麼來頭?快快與我老實招來。”桓震不知他底細,不敢據實以告,只推說是過路的行商。

那破衣漢子冷笑一聲,捉起桓震右手,亮出他的虎口來,譏笑道:“行商?”行伍中人日日操持兵器,是以雙手虎口皆有厚繭,桓震不料此人竟懂得這個分辨之法,呆了一呆,索性豁了出去,道:“某是遼東巡撫桓震,你待如何?”那人吃了一驚,上下將他打量一番,忽然笑道:“你說你是桓鬍子?聽說桓鬍子一人勇敵滿韃子數萬大軍,豈是你這等小矮子可以濫充得的?”

桓震哭笑不得,耐住性子道:“你放了我,我帶你去看我的印信,何如?”那人仰天大笑,嗤道:“你當老子是三歲小兒,任意糊弄的麼?實對你說,那罐子裡裝的麻藥,足足可以麻倒數百壯漢,咱們原本是想麻了城內守軍,掠一些府庫的金珠財物,權充投命狀,不料卻給你送上門來喝個罄盡,真真是天要你死。你既有膽冒充桓老爺,彭大王必願取你性命,說不定還要誇獎我弟兄一番。”

這是桓震第二次聽到“彭大王”這個名字,忍不住問道:“彭大王是甚麼人?”那壯漢拍拍他臉頰,笑道:“左右你也快要死了,便說與你聽無妨。彭大王便是虎尾山寨的大首領,咱們一班弟兄混不下去,要投奔他去了。”桓震注目細瞧他上身的破爛衣服,隱約竟有一個圈圈,當中一個模糊不清的文字,好容易才分辨出是一個“驛”字,不由得恍然大悟,叫道:“你們全是驛站的驛夫?”那壯漢瞪他一眼,道:“驛夫便怎地?驛夫就不用活命吃飯了麼?你們這班該死的將官,把錢糧全剋扣入自己腰包去了,卻叫老子們喝西北風?那該死的皇帝又裁甚麼驛站,當真不給人活路了,老子去投山大王便怎地?”

一個年老些的驛夫在身後道:“俊哥兒何必同他廢話,一刀殺了豈不爽快?”那壯漢搖頭道:“彭大王最憎惡的便是無端取人性命,若不帶去給他決斷,這投命狀還有甚用?”回頭對另一人道:“你不說二當家三日之前便在城裡麼?怎麼咱們派去尋他的人,過了幾個時辰還不回來?”那人搖頭示意不知,俊哥兒冷哼一聲,道:“也罷,便叫你多活些日。”說着揚長而去。桓震好容易才搞清眼下的狀況,自己似乎被當成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投奔及時雨的見面禮了。不過聽那人口風,似乎在見到“及時雨”之前自己並不會有性命之憂,反正也脫不了身,索性靜觀事態發展,再做計較。瞧瞧天色,竟是晌午時分,想來自己至少昏迷一夜了。驛站中留宿諸人想必已經急得發瘋,秦世英大約正在被楊柳逼勒,想像他一臉張皇的模樣,忍不住發笑。

藥力尚未全退,不一會又迷糊起來。此時此刻絕對不能睡着,桓震努力保持清醒,迫使自己去想一些令他頭痛的事情,比如雪心眼下去了哪裡?他猜想雪心可能想回去與爺爺爲伴,是以囑咐黃得功沿着回靈丘的路線一路打聽,可是倘如雪心並未返鄉,甚或已經尋了短見……還有李經緯,這個謎般人物近來似乎不來糾纏自己了,可是沒有消息有時候卻是最壞的消息,誰知道他暗地裡玩的是甚麼花招。與鄭氏的灰色貿易也須儘快結束,華允誠參他的時候能逃了過去純屬僥倖,也是因爲在溫體仁眼中還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後再碰到這種事情可就難講了。還有盤踞皮島的毛文龍,袁崇煥都解決不好的問題,現下留了給他,要如何應對,眼下還沒半點法子。自己未來的人生真是多災多難啊……桓震望着破爛不堪的馬廄頂棚,忍不住輕聲嘆氣。

另一頭驛站之中,已經亂作了一鍋粥。桓震自從傍晚自己出去,便再也沒有回來,溫氏急得大哭不說,孫應元這等老江湖一時也沒了主意。楊柳年輕識淺,文森特連中國話也說不順當,前天晚上北風樓徐從治同虎尾寨二寨主的約會,不知桓震的意思是怎樣的,是以誰也不敢輕易去摻和,遵化縣秦世英來拜,也只說大人身體不爽,擋了他駕。

孫應元正在那裡發愁,孟豹由兩個手下扶着出來,說什麼也要離開驛站去與二當家會合。孫應元苦苦挽留,道:“孟爺何不再等片刻?說不定我家老爺就要回來了。”孟豹搖頭道:“已經等了一天兩夜,卻再等到甚時候去?二當家找我等不見,必定急得發瘋。”孫應元笑道:“昨日不是已經遵孟爺吩咐,叫人送信去了麼?孟爺眼下行動不便,何不在此等候貴兄弟前來迎接?”孟豹滿懷疑惑地瞧他一眼,反問道:“你家老爺究竟作甚去了?”孫應元苦笑不已,心想我若知道早已去尋他回來了,何必還來同你磨牙?料想他定是起了疑心,恐怕桓震是去對他不利。想到這裡,驀然一拍腦門,徐從治這廝瞧起來似乎有甚麼見不得人的勾當,難不成爲了滅口竟將桓震設法害死了麼?倘若真是如此,虎尾山這幫賊便是敵人,儘管孟豹是桓大人的舊識,那也顧不得了。他心中這般想,當下定了計較,臉上聲色不露,推說出去安排車子送孟豹進城,暗地裡卻叫驛站周圍守衛的親兵一擁而入,將孟豹連同他的十幾個夥伴壓在地下,捆得糉子也似。孟豹大聲叫罵,孫應元全然不理,只吩咐好生看守,吃喝不得欠缺,只是不能給他們離開驛站半步。

裡裡外外如臨大敵地過了兩天三夜,桓震仍是不見蹤影。孫應元動用當年在江湖中打混時候結下的黑道關係四處打聽,遵化城裡有名號的人物卻都不曾聽說過類似朝廷命官被人綁票的事情。堂堂封疆大吏,上任途中竟然給丟了,這纔是千古奇聞呢。正沒計較間,忽然來了一個破衣爛衫乞丐模樣的少年,聲稱有一封信,要面交孫大爺。孫應元接過信來看時,真是又驚又喜,這信不是旁人,正是桓震的親筆。楊柳與文森特一起擠將上來,楊柳便伸手去搶過那信,匆匆讀了一遍,愕然道:“師哥怎麼跑到虎尾山裡去了?”

那日桓震誤打誤撞地給一幫驛夫捉住,要拿他當作投命狀獻與虎尾山的山大王,只是派去聯絡二當家的人遲遲不曾回來,這纔將桓震暫且扣押在馬廄之中,等待發落。桓震正在苦思逃走的法子,卻聽驛夫們一陣騷動,有幾個人破口大罵,叫道:“殺進城去,做了那狗官!”桓震暗想不知他們說的狗官是秦世英還是徐從治,又爲甚麼要殺他?不是說那姓彭的山大王最討厭殺人麼?正尋思間,卻有兩條漢子撞進來,不由分說地給他套上一隻黑布頭罩,跟着將他從柱子上解了下來,拖拖拉拉地拽了出去。桓震估摸大約是要帶自己去見甚麼人,多半是那彭大寨主。對方人多勢衆,憑他一個沒法子對抗,只得老老實實地任憑他們扛上一頭騾子,一路顛簸而去。

路上停了兩次,約莫太陽落了一次山重又升起,這纔有人將他從騾背上搬了下來。桓震只覺渾身痠痛,幾乎動彈不得,仍是若無其事地笑道:“到了?煩勞這位大哥,讓我放一放水。”便聽一陣鬨笑之聲,一個粗啞的聲音嘲笑道:“這牛子膽量不小,竟敢在大哥面前放水!”另一人也笑了幾聲,旋道:“給他扯去眼罩。”桓震眼前驀然一亮,只覺光線刺眼,一時間甚麼也瞧不清楚。眯着眼睛定了定神,才漸漸看見周圍事物,霎時間不由得一種熟悉的感覺涌上心頭。這裡的房舍屋宇雖然與陝西不同,可是周圍人們的表情神色,言語氣氛,都無不讓他想起當年在小五臺的時光。看來此處便是甚麼虎尾山了。

面前圍着許多人,爲首的一個居然是一個白淨面皮的書生,戴着玄色方巾,下頜蓄了微須,身上是一襲青衫,看起來不像是山賊,反似一個秀才。捉住自己的俊哥兒對那書生十分恭敬,深深作了個揖,大聲道:“給彭大當家請安!小人們便是遵化驛站裡的驛夫,因爲官逼民反,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只有來投靠大當家。”隨手一指桓震,道:“此人是小人們無意之中抓到的一個過路官兒,可惜尚未審得出來龍去脈。權充小小見面禮物,求大當家的笑納。往後水裡火裡,任憑吩咐,再沒半個不字。”

那書生微笑道:“彭羽何德何能,當得起諸位這般擡愛。”話頭一轉,道:“只是咱們雖然嘯聚山林,卻不做爲非作歹之事,更不願濫殺官吏。這位大哥……”那壯漢連忙接口道:“小人姓盧行七,小名叫做俊哥兒,大當家叫小人盧七便是。”彭羽點頭道:“好,盧七哥,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盼你看在大家初會的份上答應了。”盧俊連聲應諾,彭羽指着桓震道:“此人既是過路的官吏,請七哥莫要爲難他,這便放他自去如何?”

盧俊面露驚訝疑惑之色,撓了半晌頭皮,一跺腳,道:“小人既然將此人獻與大當家,那便任憑大當家處置。”彭羽笑道:“甚好。”便叫人帶盧俊去安頓住處。回頭替桓震鬆了捆綁,問道:“請問這位官爺尊姓大名?”桓震只覺此人不似個不講道理的山賊,也不願對他隱瞞身份,當下據實以答。彭羽十分吃驚,連問了好幾遍。桓震好笑道:“桓某人是何等人物了,有甚好冒頂的?”彭羽驚訝神色漸退,當即客客氣氣地請他到廳裡敘話。桓震哈哈一笑,道:“大當家相邀,自當奉陪,可是在下自從昨日傍晚已經將近十個時辰沒登過小恭,受不了啦。”彭羽啞然失笑,忙叫人陪他去茅廁。

回頭在廳中坐定,桓震便請問他家世由來,何以在這山中落草。彭羽長嘆一聲,道:“此話不談也罷,說來徒然令人傷心。倒是桓大人,爲何做了彭某的座上賓?”盧俊在一旁早羞愧無地,恨不得尋一個窟窿鑽入地裡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衝桓震連叩幾個響頭,叫道:“桓老爺願打願殺,盧某沒一個不字!”桓震拍拍他肩頭道:“我幹麼要打你殺你?回頭你將裁驛之中的事情細細說與我聽,便算將功折罪。”彭羽一怔,驀然擡頭瞧了桓震一眼,輕描淡寫的問道:“桓大人也着意驛事麼?”桓震搖頭道:“一知半解而已。前些天朝中有一個御史,指陳天下弊病,有一條是‘郵傳過削’,桓某大有同感。”

彭羽聽了,仰天長嘆一聲,兩行眼淚順着面頰滾滾而落。桓震嚇了一跳,忙問他何以如此感慨。彭羽擦去淚水,喟然道:“倘若朝廷中人個個有桓大人同那位御史大人的見識,家父便不會一病而亡,我彭家也不至於落到這個伶仃破碎的下場!”他話匣子一開,再也收不回去,一面浩嘆,一面將來龍去脈講了出來。

彭家祖籍浙江,世代武職,祖父輩都在遼東從軍,是以彭羽也學得一口關外方言。父親本是一個遊擊,因爲天啓二年廣寧失陷,受譴調任薊州西北的平谷驛做了一個管驛百戶。彭父本無建功立業之心,驛站雖然苦得緊,但卻不比戰場上要日日將腦袋別在腰間,因此數年下來日子倒也安逸。或者正因爲此,他便不願彭羽再入武途,定要他習文應科。彭羽明白父親的心思,雖然打小便酷好排軍佈陣之法,卻也能安心功課,不久舉了秀才。前年崇禎皇帝裁汰驛遞,許多驛夫沒了生路,驛費大減,彭家生計也十分艱難。

彭父忍耐不住,便尋平谷縣去講理,哪知平谷縣竟喚捕快來將他鎖了,加了一個“濫予”的罪名,解送州府。押解途中彭父舊傷發作,一命嗚呼,平谷縣卻還不依不饒,定要彭家罰鍰代罪。彭母無法可想,只得將家當變賣一空,最後連彭羽年方十六的小妹也賣了去,這才還清官欠。原本此事就算完了,沒想到過不多久,彭母竟然聽說彭羽妹妹便是給那平谷縣買去的。原來平谷縣早就垂涎彭女姿色,苦無機會到手,難得彭父自家送上門去,豈有不加利用之理?彭父半路暴斃,也難說不是他搞的手腳。

彭母又恚又恨,卻又無可奈何,一氣之下得了個嘔血之症,沒多久也追隨亡夫去了。彭小妹聽說,自覺無臉見人,一根繩索在房樑上吊死。彭家滿門凋零,只剩彭羽一人,自是恨透了平谷縣。他平日交遊廣闊,多有綠林中的朋友,探聽得平谷縣素日常去一個寡婦家偷情,是以選個漆黑夜晚預先埋伏了,待得兩人睡熟,一刀兩頭盡皆殺死。彭羽殺了官,無法再在本處立足,只得逃將出來,四處浪蕩,不知不覺便飄蕩到虎尾山附近,恰好碰上一羣過不下去的農民嘯聚山林,彭羽便入了夥,更給推舉爲首領,就此在虎尾山佔了山頭。他雖然淪落黑道,做事卻不心狠手辣,曾給手下人立下三不殺:無劣跡之人不準劫殺,老弱婦道之人不準殺,江湖朋友不準殺。是以扯旗不久,名聲便傳了出去。

桓震忽然想起一事,問道:“徐從治與彭兄是何等交情?”彭羽怔了一怔,道:“他是家母同宗的族弟。小人佔山以來,從不與他作對,還助他維持地方,是以徐大人並不爲難我等。”兩人又談一陣,彭羽吩咐擺上酒來。席間,桓震就便問道:“你們日後有甚打算?難道便在此地做一世山賊麼?”彭羽黯然道:“一入此門,終生不得出矣!徐大人也曾與我等談過招安之事,只是山上兄弟家眷,總有五百來人,有一個不能善加安置,彭某怎忍心獨個兒洗手不幹?”桓震擊掌道:“我有個法子,不知彭兄可肯聽從。”彭羽不假思索,乾脆利落的道:“只消讓衆兄弟有口安穩飽飯可吃,彭某無所不從。”桓震點了點頭,道:“遼東廣義二州恢復不久,正要從別處移民屯田。山寨中人能耕善種者,儘可隨我前去,人人都有地分。”

這些賊寇多是田產被奪過不下去的農民,聽說有地可種,一個個興高采烈起來,不住攛掇彭羽應承。彭羽猶豫道:“崇禎重徵,邊餉練餉種種加徵,百姓窮盡地力仍終年不得飽食,何況如此長途跋涉,倘若不能養家活口,必將埋骨遼東,再不得返鄉了。”衆人一聽這話,方纔歡呼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三三兩兩議論起來。

桓震大聲道:“全遼五鎮三十稅一,如違此誓,天誅地滅!”說着抄起一支筷子,折斷了丟在地下。這一來衆人再無懷疑,彭羽下了命令,叫各人回去收拾,明日一早搬了桓震原本要帶走的東西,一起啓程。二當家至今尚未回山,彭羽叫了個人連夜進城去送信不提。

次日直折騰到中午纔出發,桓震與彭羽、盧俊二人並騎而行,一路聽他們談論裁驛弊端,只覺驛站確乎十分棘手,倘若如原樣放任不管,冒濫之弊不可避免,如果像劉懋出的那種主意,一味裁革,驛夫被逼得沒了生計,多半就是如盧俊這樣落草爲寇。而且驛站衰敗,各地之間消息也不靈通,這樣下去並無任何好處。一面沉思,忽然想起現代的郵局來,能不能將驛站設法改造,不單供給朝廷官員,也承擔民間貨運以及通信?他心中不斷盤算,不覺已經走回了遵化驛去。孫應元遠遠見到浩浩蕩蕩的一大羣人馬,嚇得召集了全部兵丁守在周圍。待得瞧清楚當先一騎正是桓震,不由得渾身發軟,一下子坐在地下。

楊柳奔了上來,叫道:“大人這幾日哪裡去了,可把咱們嚇得要死!”桓震笑道:“沒甚麼,只是到彭兄家裡做了兩天客。孟豹在不在?叫他出來見大哥啦。”孫應元應聲進去,將孟豹等人帶了出來,猶自螞蚱一般捆成一串。桓震忙叫鬆綁,孟豹揉揉手腳,一瘸一拐地奔到彭羽馬前。

孫應元上來稟報,這幾日秦世英來拜過三回,都給擋了回去,徐從治只在前日早晨送過一封帖子,邀桓震吃酒,之後便再沒動靜。桓震嗯了一聲,問道:“那晚可有人去北風樓瞧瞧?”衆人一起搖頭。桓震心想既然彭羽已經與自己一起,徐從治同二當家談甚麼也並不重要,慢慢再說不遲。當下招呼屋裡坐。五百餘人自然擠不開,彭羽令他們與桓震手下兵士在野地裡一處休息去了。

屁股剛沾椅子,只聽外面一人連聲大叫,倉皇奔了進來,一見彭羽便大哭起來,一面哭一面道:“二當家不好了!”彭羽皺眉道:“急甚麼?慢慢說,怎地不好?”那人好容易止住了哭,抹着眼淚道:“小人一進城去,便聽見街上閒人紛紛傳說徐兵備捉住了幾個山賊,頭顱正在衙門口號令。小人心想他與大當家這般交情,該當不會難爲咱們的人才對,誰知一到馬行,竟然化做了一片瓦礫,小人知道不好,悄悄到衙門瞄了一眼,當真……當真是二當家的頭掛在那裡!”

彭羽大叫一聲,連人帶椅一起仰倒。桓震連忙叫人扶他去牀上睡好,問那報信的道:“你看的真切,是你們二當家?”那人連連點頭。桓震心中愈來愈怒,事情由來他雖沒親眼瞧見,但是卻也約略估出了七八成。徐從治給自己一嚇,爲了保住仕途前程,便將二當家視若棄卒,那晚在北風樓不知使甚麼手段,取了衆人性命。孟豹給困在此處,倒是僥倖逃脫一死。說話間彭羽甦醒過來,提了劍便向外闖。桓震一把攔住,按他坐下,一字一句的道:“我知你此刻心中怒火萬丈,恨不得將姓徐的食肉寢皮。只是倘若殺了官,此刻在這裡的人全脫不得干係。我雖也憎他入骨,可是卻不願爲這等人毀了自己前途性命。你若信得過我,便好好收起劍來,往後我自會尋個法子替你出氣。”彭羽凝視桓震許久,目光中瘋狂神色漸漸退去,垂頭道:“事已至此,聽憑吩咐便了。”

桓震當下令彭羽、孫應元帶着虎尾山衆與自己家眷先行,自己帶了兩個隨從進城去回拜秦世英和徐從治。瞧着徐從治那副洋洋得意的嘴臉,心中雖然十分噁心,仍是打醒了精神與他應酬,周旋一番,已經入夜,他推說家眷須要照料,脫身趕回,當即帶了親兵連夜啓程,不久追上了彭羽等人,一行人直奔山海關去。料想徐從治就算髮現其中有鬼,也沒這個膽量追來。

那時把守山海關的還是趙率教手下人馬,原本便是舊識,三言兩語順順當當地過了去。在途無話,平安抵達了寧遠。寧錦都是何可綱的駐地,巡撫大人駕臨治下,自然善加安頓。桓震不願久留,着急回撫治去。在寧遠耽擱了一日,便請何可綱陪同,去覺華島巡察。

說起來他已經許久沒來過島上,此時故地重遊,難免有一種親切之情油然而生。島上許多工匠都還認得他,見了面紛紛行禮招呼。桓震一一點頭示意,目光卻在人羣之中逡巡尋覓茅以升的蹤跡。百尋不得,忍不住拉了一個工匠,問他茅郎中何在。那工匠想了一想,道:“此刻茅大人大約在水雷房裡。”

桓震轉頭對楊柳微微一笑,道:“你那甚麼引火的管子,在茅大人眼底不過是班門弄斧,難得有此良機,可得好好同他討教一番。”楊柳大喜,拔步便走,走出幾步去,卻又撓着頭皮回來,訕訕道:“請問師兄,水雷房在何處?”桓震大笑,引着他到了水雷房門外,推門叫道:“石民先生可在?”一人正俯身在藥槽旁邊琢磨甚麼,聽得有人呼喊,擡起頭來,一見竟是桓震,連忙上前行禮。房中工匠有些並不認得,看見茅元儀下拜,也跟着拜了下去。桓震一面連道不敢,一面拉着他走了出來,茅元儀笑道:“還沒來得及同大人道賀。”桓震忙應道:“豈敢豈敢。倒是近日覺華島上情形如何?”茅元儀捋須微笑,道:“有老朽在,大人儘管放心。”忽然一拍腦門,道:“有一樣東西,要大人親眼瞧瞧。”

桓震依言隨他走去,進了茅元儀自己的住處,但見他從櫃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紅布包裹來,放在桌上打開,裡面卻是一個木盒。茅元儀示意桓震自己打開,這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裡面竟是一個現代六分儀一般的東西,全體用精鐵鑄成,錶盤上標着星宿刻度,四至方位。茅元儀捧在手中轉動了幾下,指着錶盤道:“此物是由牽星之術而制,先以指南針測定星宿高度,再定海上位置,有此一物,哪怕千萬裡遠洋航行,也都不在話下。”說着指點一番,教他如何使用。桓震手指發抖,說不出話,茅元儀的武備志他早讀過,當中確實有牽星之法的記載,可是中國古代的天文星宿實在太過複雜,桓震始終不曾學會,沒想到茅元儀竟然做出這麼一種方便的儀器來。

定定心神,問道:“水軍船隻可曾裝配此物?”茅元儀搖頭道:“並無。只因牽星儀制作費力,老朽窮半年心力,也只做出了兩臺。”桓震默然,他知道這種精密儀器要用手工製作是十分困難,想了一想,道:“不打緊,咱們慢慢想法子。”笑道:“往後出海,便不會迷路啦。”衆人同聲笑了起來。

茅元儀又道:“軍器所中還有許多新進發明,可惜大都是難以製作之物。”桓震搖頭道:“那有甚麼?今日做不出,未必他日便做不出。哪怕廢物,只要想得出來,本撫便十分高興。”說着叫取筆紙來,寫了一張告示,笑道:“自今日起,每年從島上工匠之中選拔三人,以桓某人自己的俸祿加以獎賞。”

看罷軍器所,桓震執意要在書院講一堂課方肯離島。這書院是他一手創辦,如今已經有三屆學生肄業,在島上做工,眼下在讀的總共有八十多人。王天相已經升做了教頭,專教炮術,聽說桓震親至,連忙跑出來迎接。桓震瞧着這個當年在寧遠哭鼻子的小毛頭鐵匠,如今已經成爲獨當一面的教頭,心中也甚欣慰。

書院的學生聽說撫臺大人來巡,一個個擠了出來參見。桓震挨個兒問將過去,正談得高興,忽然一名斥候匆匆跑來,低聲在何可綱耳邊說了幾句,遞上一個黃緞包兒。何可綱臉色大變,擠到桓震身邊,拉了他手臂一下。桓震見他臉色不對,連忙跟着出來,問道:“怎麼?”何可綱遞上那個黃緞小包,道:“朝鮮使者來賀新皇即位,與咱們前後腳趕到寧遠,隨身攜來了皇太極的一封書信,言明致巡撫大人親啓。使者眼下尚在寧遠,是不是即刻回去?”桓震一面點頭,一面拆開包裹,取出信函來讀。

與他料想的相去不遠,這信是皇太極請求開邊互市的一道表文。信中雖然仍不肯去除汗號,口氣卻卑微柔和了許多,更說甚麼皇帝在瀋陽度日不慣,冀能開邊貿易,互通有無,漢貨流入,以便客中之旅。桓震閱罷,微笑道:“皇上麼?早已經是太上皇了。只是開邊並非壞事,咱們回去見過那朝鮮使臣,再做商議。”

何可綱應命,吩咐人去準備船隻。桓震臨去之時,囑咐茅元儀道:“善加整治水軍,不日將有大用。”楊柳見了許多精巧器物,早已經迷得不知東西南北,桓震心想左右帶他回去也幫不上甚麼,索性教他留下師事茅元儀,好好學點東西。

朝鮮使者名叫樸蘭英,同來的還有一個翻譯官,姓韓名瑗,是早年流落到朝鮮居住的明人之後。兩人一見桓震,當即雙雙跪了下來,叩頭道:“小國使臣拜上欽差大人!”巡撫在明朝初年原本是代天子巡守的官職,後來才成爲常官,是以朝鮮習慣,見巡撫仍同見天子一般。桓震連忙拉起兩人,握手笑道:“不必客氣。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方纔君臣之禮已行過了,往後咱們朋友相稱便是。”他這一句話,先點明大明與朝鮮仍是君臣關係,那便是對天啓年間皇太極侵入朝鮮,強迫朝鮮簽訂的城下之盟不予承認了;後又說朋友相待,那是暗指只要朝鮮抱持善意對待大明,大明也將同樣回報朝鮮,如果再敢協助後金侵明,那就不客氣了。

第十回八十九回九十二回九十九回二十八回乃翁四回王嘉胤襲破黃甫川姜思睿備陳三大弊三十七回密議一百三十四回150第十回一百零一回七十三回三十一回信邸四十二回三十四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二十三迴歸去七十一回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第9回 傷逝一百四十四回156一百四十六回七十八回第9回 傷逝一百一十回一百三十二回六十二回二十六回佳人一百零八回一百一十六回三十回初識一百零四回一百二十回七十九回一百回四十三回去官三十四回義方一百零七回一百零一回三十九回第2回 餘震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九十二回三十七回密議七十四回九十二回十三回破軍七十四回六十五回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七十四回一百三十三回三十九回餉變一百一十九回五十九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十三回破軍三十五回再會三十二回一百零一回一百一十回六十八回四十二回遭劾一百四十五回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七十一回一百一十三回一百四十二回一百一十二回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四十四回七十五回二十六回二十九回賭命十二回落草三十三回重逢九十三回六十八回六十六回一百回一百零三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七十六回三十八回北地一百零二回七十四回二十七回忠良第6回 驛卒155一百三十三回四十三回一百零五回三十四回三十六回亂君一百一十四回七十八回一百一十一回五十八回
第十回八十九回九十二回九十九回二十八回乃翁四回王嘉胤襲破黃甫川姜思睿備陳三大弊三十七回密議一百三十四回150第十回一百零一回七十三回三十一回信邸四十二回三十四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二十三迴歸去七十一回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第9回 傷逝一百四十四回156一百四十六回七十八回第9回 傷逝一百一十回一百三十二回六十二回二十六回佳人一百零八回一百一十六回三十回初識一百零四回一百二十回七十九回一百回四十三回去官三十四回義方一百零七回一百零一回三十九回第2回 餘震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九十二回三十七回密議七十四回九十二回十三回破軍七十四回六十五回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七十四回一百三十三回三十九回餉變一百一十九回五十九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十三回破軍三十五回再會三十二回一百零一回一百一十回六十八回四十二回遭劾一百四十五回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七十一回一百一十三回一百四十二回一百一十二回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四十四回七十五回二十六回二十九回賭命十二回落草三十三回重逢九十三回六十八回六十六回一百回一百零三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七十六回三十八回北地一百零二回七十四回二十七回忠良第6回 驛卒155一百三十三回四十三回一百零五回三十四回三十六回亂君一百一十四回七十八回一百一十一回五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