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反客爲主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烈明》更多支持!

封達不動聲色的看看王品和楊廷麟兩人,話語中卻是帶了一絲輒愉的意味,“太子殿下對兩位期望甚高,楊大人因爲楊嗣昌被貶謫,這些年,太子殿下一直記掛着這事,曾經數次提起要將您想辦法調回京師。王公公自不必說了,當年的事情太子殿下直到如今還是念念不忘。”

封達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啪”的一聲,將酒杯放在桌子上,眼眉一番,黑瞳仁投射出精光,牢牢的鎖住王品二人。“二位,在登州這麼多年,想來已經在這山東之地站穩了腳跟,太子殿下的吩咐,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是嗎?”

封達的話軟中帶硬,已經隱隱透出頤指氣使的意味,讓楊廷麟和王品頓覺不適。王品到還沒說什麼,楊廷麟卻是已經冷哼出聲,“封公公言重了,太子殿下念及舊情,下官無以感佩。太子居於東宮,恐怕對於山東之事還不甚明瞭。如今天下雖亂,但京師依然穩如磐石,恕下官直言,太子殿下這個時候恪守本位、謹懷中樞纔是,卻何以忽然對山東的兵權如此看重?”

楊廷麟此言一出,王品不覺有些尷尬。太子朱慈琅東宮一系人馬中,楊廷麟這些年卻是頗爲不得志。楊嗣昌陷害盧相昇,楊廷麟遭了池魚之殃,當時朱慈琅對其相當看重,一門心思將其弄回京師。但後來卻由於楊廷麟大力推薦了朱平安進入太子幕府,卻是因爲木語菱的事情讓朱慈琅也遷怒於他。

其後,朱慈琅數次要求楊廷麟想方設法在登州攫取兵權,其中的緣由卻是未向楊廷麟嚴明。王品卻是深解其味,崇禎皇帝在登州和天津安插人手的事情,已經在私下裡對太子和周皇后言明。

事易時移,由於羣臣的不合作,崇禎移駕南京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但爲了大明的存續,崇禎不得不將希望放在自己的兒子身上。王品上次運稅銀入京時,曾經面見太子朱慈琅。當時朱慈琅便已經向他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

王品何等的聰明,一經提醒,便立刻想到了朱平安當日和路振飛、黃公輔、陳子壯等人結盟的事情,兩件事情放在一起,王品馬上將整件事情琢磨的七七八八。

當時朱慈琅便有意無意的暗示王品,要在山東多方延攬賢良,尤其是要結交掌兵武將,而王品私自截留下的稅銀將來也會大有用處。對於朱平安,朱慈琅已經是排斥到極點,即便表面上還是優禮有加,但心中卻是恨不得現在便將其踩在腳下。

賀人龍的背叛,讓大明帝國的一隻腳已經踏出了懸崖,太子和他的屬臣同樣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他們不得不加快行動的步伐,來爲將來有可能發生的變故提前做一些準備。

而封達表面上看來是朱平安的監軍,其實卻是楊廷麟和王品的監軍。他要確保太子朱慈琅的權威,確保在南遷之時,朱慈琅的命運不必全部掌握在朱平安的手中,甚至有可能反客爲主。

從本質上來說,太子朱慈琅的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眼前他卻不能完全相信楊廷麟的忠誠是否依舊,因此也只能以威壓的形式,通過封達來促成這一點。王品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也知道楊廷麟是個直臣,這種方法未必能夠奏效。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安排,定有深意!”王品看着已經有些慍怒的封達,不得不站出來打個哈哈。“咱們這些依附於太子的人,用心辦差便是,那些個……!”

封達還沒有附和,楊廷麟卻是徑直站了起來,將面前的杯盤往旁邊一撥,“天下大勢由治入亂,我等更應殫精竭慮,輔佐太子向心國事,由此鞏固儲君之位。封公公所言,楊某不才,無能爲力,就此告辭!”說完拂袖而去。

楊廷麟的離席,將封達氣的臉色發青,“一介腐儒,虧得太子殿下還給他如此多的機會,竟然一點也不知道感激、珍惜。”

王品無奈的搖搖頭,“封公公此言差矣,楊伯祥是幹才,此等人必然身有風骨,豈是威逼利誘可以打動的。咱家到時覺得,如果封公公可以據實以告,楊伯祥未必不能聽從號令!此人雖然目前只是登州一同知,但朱平安卻是格外信重,常以其贊畫軍事,要是能說動他從命,咱們也就省了不少的力氣啊!”

封達堅決的擺擺手,“王公公,你我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同在東宮效力,太子的脾氣你是知道的,這些籌劃事涉機密,傳出去便是會引起軒然大波。楊廷麟是個人才不假,可他畢竟是個文官,太子殿下如今信賴的只有咱們這些無根之人,況且,咱們也不能壞了自己的大事啊,一旦讓太子殿下察覺到咱們離了這些個文官竟然一無所成,那將來,咱們還是要吃苦頭的啊!”

封達一拍桌子,“楊廷麟此人不識擡舉,竟然置太子殿下於不顧,今日又知道了這如許多的事情,此人不能再留了。”

封達剛想招呼自己的手下,卻被王品一把攔住,“封公公不可,這楊廷麟歸根到底不過是個義氣書生。雖不贊同你我今日之議。但其人對太子殿下卻是感激涕零,他萬萬不會以此事大做文章,陷太子於不義之地的!”

“可如果有萬一呢?”封達冷冷說道。

“咱家願爲其作保,請封公公寬限些時日,咱家找合適的機會再好好權威其一下!山東兵馬如今都在朱平安的掌握之下,沒有楊廷麟的協助,咱們要想做成此事,卻是頗爲不易!”

封達冷然一笑,“這可說不得,咱家先期潛入山東這麼長時間,可不是眼巴巴的跑到登州來看海景的……!”

……

明代宦官監軍始於永樂年間,到了崇禎朝時,已經是登峰造極,達到了頂點。崇禎即位之初,有感於魏忠賢一黨亂政之害,因此一登基便撤回各處鎮守太監,決心杜絕宦官參與軍政事務的弊病。但時隔不久,便又恢復舊政。原因無他,只是因爲朝臣已經流於黨爭,對於國家大事則是無能爲力。

崇禎十五年十月,大批中官出京趕赴各地監軍。遼東還是高起潛坐鎮,陳大金、閆思印、孫茂霖等赴左良玉、孫傳庭等部監軍,盧九德守備南京,李輔國、許進忠鎮守紫荊關、到馬關,丁希忠守昌平,王裕民掌京營,王承恩、王永吉提督九門、督查城守。節制各鎮兵符。

而封達便是被派往山東的監軍太監。

封達實在十月底到的山東,一路上兵禍連綿,因此,封達也不敢以欽差監軍依仗顯露於人前,只是輕車簡從,帶了百餘名親隨抵達登州。

一到登州,封達便開始行使自己作爲監軍的權力。明代監軍,其權勢高於一軍主帥,這也是隻有大明朝才難得一見的奇景。崇禎朝的監軍太監則更甚,不僅官位地位高於主帥、而且掌握有查餉職司,等於是可以掌握軍隊兵馬的財政大權,這也是監軍太監藉機搜斂錢財的一種主要手段,。再有一點,便是“遍攬精兵、需索地方”。

萬曆到崇禎朝之間這段時期,明軍軍制已然混亂到極點,主要的作戰力量都來自於主帥豢養的家丁部隊。監軍太監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斤兩,更何況現在大明官軍屢戰屢敗,精銳之師損失殆盡,監軍爲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每到一軍,便是將最精銳的部隊先調撥到自己的麾下,如果一旦戰事不利,那麼便可以以精兵保身,搶先撤退。

再一個就是壓榨地方,太監手中了兵,所想到的第一個念頭便是藉此生財。如今各處戰亂,地方官府爲了自保,不得不賄賂監軍太監這個實權人物,一次獲得兵馬的保護,錢糧要源源不斷的供給。類似的事情,盧九德、高起潛、王永吉等大太監都幹過,而且不止一次。

所以,封達到達登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餉。

朱平安任職山東四年,這四年中山東兵馬的糧餉賬冊,封達都要一一過目。不過,其實他也看不懂,只是從戶部找了幾個經年的賬花子來掩人耳目,他要的的效果便是卡死朱平安的財路,以此來間接的控制山東兵馬。

不過,沒想到,朱平安竟然一口答應下來,當時便讓人將這四年以來的各種賬冊統統搬到了封達的面前。與之同來的還有一個身着錦衣衛千戶服飾的軍官,來人自稱名叫郭追,乃是京師錦衣衛衙門派駐到山東的人手,郭追說的明白,“山東的軍餉、糧草往來,四年中只是分發了不到六分之一,一切都有據可查。此次監軍駕臨山東,山東軍民如同期盼雨露。都盼着監軍能將這些年拖欠的餉銀補發下來,以示天恩!”

封達傻了眼,一羣賬花子沒日沒夜的查了十天,最後只能紅着眼睛回稟,賬目實物一點問題都沒有,朝廷確實是還積欠着山東軍民不少的餉銀。就連已經分發過的,也是一點瑕疵都找不到,朱平安等各級將領沒有剋扣過一分銀子,一粒糧食。

不甘心失敗的封達絞盡腦汁的想了好些天,終於又想出一個主意來,那就是徹查登州自由貿易區。身爲監軍,除了整肅軍機、監督將領,其餘的自然是要造福地方。

朱平安再一次滿口答應下來。

於是乎,不到一個時辰,封達的監軍府衙門前便擠滿了前來拜會的人羣。爲首的兩張拜帖,讓封達再一次傻了眼。

一張是“嘉定伯府”。另一張是“成國公府”。r1152

第32章 郭追其人第44章 螳臂當車第21章 八旗的阻力第115章 打白條第49章 賭約第78章 連薦六員第75章 我一直在等這一天第30章 乾清宮前第12章 反客爲主第18章 全力相助第73章 一把刀第103章 再度入京第107章 原來如此第18章 會寫詩的百戶第126章 血戰風陵渡第142章 不一樣的流寇第114章 子夜會面第5章 曹化淳離京第68章 國之大賊第121章 圍堵第16章 爲我爭取十步第106章 寧錦之戰爆發第112章 閹人的血性第61章 天軍第64章 大事之基第81章 恍然大悟第102章 再戰第101章 勁敵第93章 流星雨第38章 警告第136章 萬萬不可第114章 回頭是岸第48章 朱大典第94章 早有定論第90章 聾相發難第103章 李赤虎第81章 盟友第27章 爲何變成這樣?第91章 衝動的長公主第42章 生路第26章 練兵第26章 拐帶人丁第37章 大明修羅第7章 僅此而已第48章 雲淙書院第32章 逃離福州第136章 萬萬不可第72章 孤軍第3章 此人是宗室第59章 統一戰線第113章 自有定奪第116章 奇怪的輿第39章 崇禎的後着第57章 一日朝廷第35章 滏山遇舊識第84章 登州消息報第55章 新貴第137章 自作多情第2章 承天之佑第144章 久仰久仰第94章 早有定論第51章 欺人太甚第92章 朋友第98章 談判第33章 李定國第78章 連薦六員第133章 謀劃脫身第67章 舌戰第5章 不可說第48章 朱大典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03章 再度入京第90章 何洛會獻三策第62章 天賜良機第3章 此人是宗室第106章 北面來人第35章 滏山遇舊識第122章 山不轉水轉第97章 漢陽之亂第22章 長公主的心思第53章 柳暗花明第40章 一聲嘆息第141章 說服孫傳庭第111章 一觸即發第51章 權柄的誘惑第121章 賀壽第19章 離別鉤第26章 練兵第77章 不要騙我第129章 清軍的援兵?第114章 回頭是岸第3章 此人是宗室第46章 浮沉如夢第18章 再見無期第109章 動手吧!第70章 最後的戰鬥第74章 歷煉第26章 朕要抱着你們一起死第103章 多爾袞的策略第58章 打壓取締
第32章 郭追其人第44章 螳臂當車第21章 八旗的阻力第115章 打白條第49章 賭約第78章 連薦六員第75章 我一直在等這一天第30章 乾清宮前第12章 反客爲主第18章 全力相助第73章 一把刀第103章 再度入京第107章 原來如此第18章 會寫詩的百戶第126章 血戰風陵渡第142章 不一樣的流寇第114章 子夜會面第5章 曹化淳離京第68章 國之大賊第121章 圍堵第16章 爲我爭取十步第106章 寧錦之戰爆發第112章 閹人的血性第61章 天軍第64章 大事之基第81章 恍然大悟第102章 再戰第101章 勁敵第93章 流星雨第38章 警告第136章 萬萬不可第114章 回頭是岸第48章 朱大典第94章 早有定論第90章 聾相發難第103章 李赤虎第81章 盟友第27章 爲何變成這樣?第91章 衝動的長公主第42章 生路第26章 練兵第26章 拐帶人丁第37章 大明修羅第7章 僅此而已第48章 雲淙書院第32章 逃離福州第136章 萬萬不可第72章 孤軍第3章 此人是宗室第59章 統一戰線第113章 自有定奪第116章 奇怪的輿第39章 崇禎的後着第57章 一日朝廷第35章 滏山遇舊識第84章 登州消息報第55章 新貴第137章 自作多情第2章 承天之佑第144章 久仰久仰第94章 早有定論第51章 欺人太甚第92章 朋友第98章 談判第33章 李定國第78章 連薦六員第133章 謀劃脫身第67章 舌戰第5章 不可說第48章 朱大典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03章 再度入京第90章 何洛會獻三策第62章 天賜良機第3章 此人是宗室第106章 北面來人第35章 滏山遇舊識第122章 山不轉水轉第97章 漢陽之亂第22章 長公主的心思第53章 柳暗花明第40章 一聲嘆息第141章 說服孫傳庭第111章 一觸即發第51章 權柄的誘惑第121章 賀壽第19章 離別鉤第26章 練兵第77章 不要騙我第129章 清軍的援兵?第114章 回頭是岸第3章 此人是宗室第46章 浮沉如夢第18章 再見無期第109章 動手吧!第70章 最後的戰鬥第74章 歷煉第26章 朕要抱着你們一起死第103章 多爾袞的策略第58章 打壓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