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金融這行當並不太感興趣,當初從事金融業無非是這行的收入高。到了臨高這樣的環境下,金融業的作用非常有限,要大發展起碼也得等個幾十年。相比之下反倒是對探險、貿易、東西印度公司這些大航海時代的陳年往事非常感興趣。熱衷於當一個新時空的殖民者。東南亞公司他也參加了籌備,但是很快覺得這個公司的權力太小,純粹是一個給依附元老院的海盜商人們找出路的地方,還算不上元老院版的東印度公司。
最後他申請進了殖民貿易部。很快就又發覺該部門儘管名頭很大,在元老院的體系裡卻得不到太多的資源配置。說是“殖民”,其實主要業務是是搞進出口貿易。
貿易這個東西,當然很要緊。這點周圍自己也同意,但是在他看來,司部長屬於太過“熱愛和平”了,很多東西爲什麼要買?去搶不是更好嗎?
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他和司凱德鬧得很不愉快。司凱德雖然是搞外貿出身,對殖民史卻所知甚少,開啓辯論大會來自然不是他的對手。
雖然他得到了辯論勝利的快感,但是對他的“事業”卻沒什麼好處。在殖民貿易部裡周圍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殖民處處長的位置,理論上可以管理到元老院所有“非東亞地區”的殖民地,但是這殖民地就是在鴻基的一個據點罷了。濟州、臺灣這些都屬於“本土”,而且看元老院的勢頭,越南遲早也得是“本土”。
周圍思來想去,只有讓元老院“南進”,才能擺脫他這個殖民處處長碌碌無爲的局面。好在“南進”還是“北上”,從元老院沒進臨高城之前就有過爭論。這幾年隨着盤子越來越大,這種爭便開始浮出水面了。
毫無疑問,面對紛亂如麻的北方大陸,相對荒蠻空曠又有大量資源的東南亞更能吸引元老們的注意力。因此從大陸攻略展開前的會議上,便有人反對進行大陸攻略,而是將相應的力量投入到東南亞去。
但是大多數元老考慮到如果先行對東南亞發動攻略,那麼勢必造成未來元老院治下的人口中,東南亞土著出身的歸化民會更多,這對人口構成來說大爲不利。而且南下必然要伴隨大規模的殖民,在沒有掌握充足的本土人口之前,僅僅靠德隆、起威這些半公開的元老院企業在大明治下很難招募到足夠的移民去東南亞。
討論的最終結果是拿下兩廣作爲元老院在大陸上的基本盤。兩廣的本土人口,特別是漢族人口有至少九百萬人。這個數字已經足夠維持住元老的主體人口水平了。
兩廣戰役從高歌猛進開始到最近陷入泥潭,周圍雖然不怎麼發表看法,但是一直在關注着戰況。在他看來,眼下的兩廣戰事的泥潭正好可以遏制住鼓吹佔領兩廣之後要繼續北上擴大戰果“北上派”的喉舌。自己這邊就可以把南下的論點正大光明的提出來――順應潮流。
提出論點不難,難得是要有人支持自己。畢竟這是戰略方向上的變動,是要在元老院大會上過三分之二多數的。住僅僅“順應潮流”和倚靠老南下派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拉中間派。
中間派是誰呢?周圍左思右想,最終決定從工業口下手。在他看來,工業口是個大票倉,但是在元老院裡的存在感不強。多數人都沉溺於自己的專業之中,很少關心政局變化和戰略方向。如果能把他們“參政議政”的熱情激發起來,別說南下搞殖民地,以後當元老院主席或者國務卿也不是問題。
思量停當之後,周博士便開始有意接觸起工業口的元老來。今天來參加這個研討會也是他計劃中的重要一環。畢竟和化工口一點關係也沒有,化學水平大致就是高三的水平――還差不多都忘記了。他也不懂機械、生物、醫藥、石油……反正和儋州工業園有關的專業他完全不沾邊。
他之所以來參加研討會,完全是自吹有“原料解決方案”才擠進了會議。具體的方案他和工業口的幾個人談過,算是“志同道合”。形成了共識。
但是要把這幾個人的“共識”變成“工業口的共識”,這就需要進一步的操作。
工業口是個非常大的部門,集中了差不多一半的元老。按照專業粗略來分,大致分爲:能源、機械、冶金、化工這四大塊。
這四大塊裡,對現狀最爲不滿的主要是能源和化工兩個口子上。這兩個口子都屬於非常重要,但是長期受制於資源條件無法取得突破的低水平的工業門類。
低水平意味着在元老院內部無法響亮的發聲,大有被忽視之感。
周圍分析了兩大口子的情況,認爲相比之下,化工口較之能源口必然怨氣更大――比起能源口的元老,他們每天都有送命和重傷的可能性。而到現場實操指點監督歸化民工人要忍受的生產條件也更惡劣。
只要有怨言就容易形成共識。周圍在幾經觀察和試探之後,和“二張”進行了一番私下的“深層次溝通”,雙方“充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達成了共識”。
周圍意識到,工業口的訴求其實並不一致,但是有一點他們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對資源分配的不滿。
元老院在海南島上非常窮,海南島上的資源不少,理論上什麼都不缺。但是除了鐵之外,普遍存在過於儲量少,產地分散的問題。許多資源還在未開發的內陸地區。開發難度更大。
長期以來,資源不足成爲嚴重困擾工業口的主要問題。要說工業產量,可以說是節節高,每年都有大比率的增長。但是這種增長面對海量的需求簡直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只有抓住“資源”這個核心訴求,才能讓工業口支持自己的南下政策。
果然,這輕飄飄一句“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立刻抓住了衆人的心,張浩心領神會的立刻響應:“說得也是,沒有資源,光弄個規劃頂個屁用!”
張梟也馬上說:“大把的資源丟到兩廣去刷戰績,一天到晚問我們,能提供多少火藥、多少肥料、多少藥品……TNND,這些東西是我拉屎拉得出來的嗎?要劃撥生產物資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要調出去倒是問得一個勤快!”
這下立刻引起了在座人員的共鳴:上項目的時候打折扣,要東西的時候急如星火,算是元老院的一貫特色了。基本上討價還價成爲跑項目的元老的必修課。
雖說人人都知道企劃院也不是尿石油屙礦,客觀上有多少東西才能分多少東西,項目也需要統籌安排。但是人的情緒裡總覺得這種分配是“不公平的”,自己是“被忽視的”。特別是自己申請的項目被否決和打折扣之後的挫敗感更是令他們早就怨氣滿腹。
“反正我們就是一羣工具人唄。”張浩開始煽風點火,“反正在馬千矚這幫人的眼裡,咱們也就是讓元老院更加偉大的高級歸化民罷了!”
這下更是朝着開始沸騰的鍋子裡潑了冷水,研討會的元老們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了。元老們最恨也最怕的就是被當成“大業的踏腳石”。只要有人說出這話來,立刻就可以收到奇效。連季退思都覺得心裡不快,但是很快意識到,這個毫無專業背景的殖民處處長千方百計的擠入這次研討會,肯定是抱着某種目的。
他的思路很快,馬上就猜出了周圍的真實想法。
不過,他並不急於阻止元老們的牢騷和鼓動,季退思心想,不管怎麼樣,他說的並不錯,元老院對資源的開發和調度的確也需要重視起來。自古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這麼一條鮎魚跳進來折騰下未嘗不是好事――同時也可以增進一下化工口的發言權。
周圍見氣氛差不多了,咳嗽了一聲說:“大夥都知道,我們現在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是因爲產能不足。產能不足的原因無非是資源供應的匱乏。要解決,就得從根子上來解決資源問題。”
接下來的時間,周圍把自己精心準備的材料開始了一番南下之優越性的闡述。主要內容是越南和東南亞地區的“三季稻隨便種的萬頃良田”,“海岸線上的無數礦產”,“挖個洞就會自己冒出來的輕質原油”……這些材料全是他幾個月來埋頭大圖書館的做下的功課。實話說,他當初寫博士論文的時候都沒這麼用心過。
工業口的元老雖然大約知道些東南亞的資源優勢,但是畢竟這是在17世紀,東南亞還是個“蠻荒之地”,所以元老們對這片土地也沒什麼認識。現在被周圍這麼一吹,立刻變成了“流淌着牛乳和蜜的土地”,一個個不由得心嚮往之,心頭更是燃起了“執委會誤國”的怒火――雖然執委會早就解散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