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節 帝制風雲

,小馬早的馬鬃很長,據說有的兒馬子馬鬃其系可以拖到甩

每年春天剪馬鬃的時候,兒馬子的馬鬃是不剪的,因爲兒馬子威風,剪馬鬃要把馬按住,這樣會滅兒馬子的威風。

這個小小的細節裡,其實包含着蒙古文化中的處世態度和價值觀念,蒙古人從來不刻意修理那些人羣中拔尖的人,如果他是匹兒馬子,他就應該那麼威風。

但是套馬的時候,小夥子們都爭着套兒馬子,因爲好玩,兒馬子力氣很大,它常常咬住套馬杆就搶走了,厲害的兒馬子有時能一連搶走四五個套馬杆。

沒有去過蒙古或是沒有牧過馬的人都不知道兒馬子的厲害,它既是種馬,又是馬羣大家庭的家長。十幾匹兒馬子護衛馬羣,就是狼羣都攻不進去。

溫生纔回來了跟李秉衡提起內蒙古目前的現狀,也說起了兒馬子的勇悍,讓李秉衡印象深刻。

貢桑諾爾布一說兒馬子。他立即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只要尊重蒙古人,給他們責任,那麼他們就會保護好自己的族羣,保護好自己的家園,只要讓他們認同他們是中華的一員,那麼他們就會爲了這個大家庭出生入死毫無怨言。

蒙古人民族性格固然有缺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身上還是具備着許多的優秀品質。

如果滿清統治的三百年。是在一步一步的將蒙古推入深淵,那麼民國政府則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將他們拉回來。

蒙古啊蒙古,你怎麼就能對外人信任有加,不惜走上獨立之路呢?

幸好,唐努烏梁海是個良好的發端,沙俄老毛子的殖民野心被部分蒙古人深刻揭露,只要加以宣傳推廣,蒙古人會明辨是非。

“北肯特金礦帝國前已經發現了數十個礦點,真是令人大吃一驚,長生天真是眷顧那裡,彷彿全蒙古的金礦都跑到那裡似的。”

溫生纔對正在蒙古進行秘密礦產勘測的隊伍進展非常熟悉,也一直在關注着進展。

李秉衡一直在想着發展蒙古地方經濟的策略,制定政策法規是不夠的,固然要將蒙古文化納入中華文明體系。但是讓蒙古發展起來,蒙古人得到利益,這纔是關鍵所在。

自從外蒙古獨立到現在。國內各界人士紛紛爲此對政府頗有微詞,堅持收回外蒙的政治人士大有人在。

南京政府多次照會沙俄政府。可惜對方以雙方沒有建立外交關係爲由,拒絕了正規談判,另外;沙俄政府多次宣稱兩國爲敵對關係,一旦取消外蒙獨立,必定以武力解決。

沙俄的阻撓,英日等國的推波助瀾,袁世凱北洋集團的反動割據,使得外蒙至今未取消獨立。

英國提出重新確立西藏通商協議後,沙俄公使庫朋斯齊也提出了關於外蒙冉題的交涉回覆: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爲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軍隊,不得移民。

新年網過,沙俄方面的這種卑劣行徑激起了中國民衆的怒火,抵制俄貨運動仍然在持續,各地頻繁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儘快收回外蒙。

“蒙古對中國來說,是一面胸前的護心鏡,使北京成爲大陸中心城市而不是隨時面對北方邊境入寇的敵人,使得中國大陸呈現飽滿,張力很強、彈性十足的形況。對北方形成彎弓拉箭形,箭鏃在己方,而不是目前這種狀況,箭鏃在北方。每每着地圖,常使人如魚骨哽喉,胸中塊壘無法排解。”

報紙上頻頻有專家教授評述蒙古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國內取消外蒙獨立的愛國運動。

“蒙古產煤何止千億噸,藏鐵數十億噸,藏金銀各數千噸,遼闊的牧場以及茂密的森林資源,又是一個富庶的東北。

“蒙古富有鈴、鑰、鐵、石油,光其是除鐵以外的幾種資源,具有無比重要的戰略地位。”

幾家社科類以及地理類報紙雜誌,也有這方面的資料登出。

在民間、政界,都有人在推波助瀾,迫使李秉衡政府儘快將收回外蒙提上日程。

其實李秉衡一直想收回外蒙,但是袁世凱北洋集團不解決,南方與北方不連成一體,那麼在外蒙與沙俄作戰,把握不是很大。

東北集團軍初建,主要還是針對日本關東軍以及沙俄在濱海州、阿穆爾省等地的軍隊,最爲主要的是,貫通東北與蒙古的鐵路掌握在沙俄手中。

通遼作爲鐵路樞紐,正在建設中,鐵路也在迅速的修建,但是在完工前,劣勢還是明顯的。

沙俄陸軍並不強大,甚至可以說比起中國新生的陸軍半斤八兩,雙方打起來,主要還是看軍費支持以及後勤補給。

目前國防軍的武器裝備、彈藥物資雖然不能全部自給,但是滿足東北小規模的戰爭還是綽綽有餘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能夠確保國防工業完全自給自足。

南京政府也開始了相關的備戰措施,國防工業的蓬勃發展,使得軍隊動員較快,與大革命時相比,軍隊面貌一新,使得黃興與蔡愕等人對國防軍的初戰頗爲期待。

熊成基在唐努烏梁海取得的戰績,是原來的駐阿薩姆川軍以及雪讓,練營那幫殺人機器創下的,而南方的革命軍則是他們這兩年來一造,意義完全不同。

國防軍目前受德國軍官團以及南華軍界的影響較深,由於南華的軍隊也是從德國吸收了足夠的養分,使得國防軍帶有深深的德國烙印,他們也以德國陸軍爲目標,爲典範。

目前國防軍上下普遍心氣很高,想要跟沙俄老毛子與日本鬼子比比高低,當初民國初建。各方面前沒有成型,景況也頗爲窘迫。

可是現在則大爲不同。政府完全有能力支持一場小規模戰爭,況且是實現國家統一的關鍵之戰。

各大軍區紛紛送上了雪片般的請戰書,要求赴北方作戰,不但要實現南北統一,而且耍收復外蒙,決心甚堅,國防部難以一一拒絕。

對此,蔡銷將部分高級將領的電報紛紛加以撫慰,並且建議加快整編計劃,展開各大軍區大比武,積極開展實戰演練。

蔡銷對於當前的軍費來源知之甚禪,名義上是海外華僑捐款以及德國、美國實業界的資助,但是實際上都是李秉衡通過秘密渠道轉移到國內的。

這其中都是李秉衡在海外投機所得,目前相應的業務開展順風順水,每年都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

現在歐洲擴軍擴瘋了,就連法國在陸軍上的軍費支出都已經超過了財政支出的艦,這是個極爲恐怖的數字。

去年中國的軍費支出爲,勁萬中華元,摺合美元,幼多萬,相當於歐洲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放在前清,這筆軍費支出是相當艱難的,但是在李秉衡內閣,則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就輕鬆解決。

手中有錢好辦事。李秉衡自己就掌握着龐大的資產,光是他在南華、中國國內以及海外明面上的資產,就已經足以讓他躋身世界一流富豪級別,以他爲首的南洋財團毫不遜色於美國大財團,這也是洛克菲勒與摩根等財團對李秉衡多有青睞的原因所在。

七年前李秉衡就許諾過,他在南洋的全部資產永不起本,每年的紅利用於革命事業,南華每年的軍費就有一部分來自其中。

經過六七年的時間,當初建立的幾個基金會基本運營良好,給李秉衡的事業大量的支持。

他的這個保證成爲了南洋財團的心理支撐,也成爲了當初南京政府度過困境的關鍵因素。

這樣一來,南洋避免了托拉斯的形成,也避免了奎斷集團對南華經濟的影響,而基金會幫助國家行使慈善職能,這一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每年李秉衡在南洋的資產都在不斷的壯大,給與政府的支持也就越大,許多秘密事業都是他自掏腰包,包括國防工業在內的幾個大項目,由於不能交由國會討論。也就是說,見不得光,只能秘密進行。

他名下的資產其實不僅這些,在海外的各項灰色收入,以及股市投機積累起來的資本,在歐美金融低潮期地板價購入的上市公司資產,以及通過各種渠道收購的有前途企業,等等,這些資產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正是在這樣的強力支持下,中國的擴軍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兩年萬個陸軍師以及3個教導師。五年鈣個陸軍師其中刃個甲種師巫個乙種師6個教導師,這樣的擴軍計劃,其實並不過分。

前兩年每年的軍費支出由於有德國與奧匈帝國的援助,基本很輕鬆就可以完成,加上中國的經濟在發展,財政收入在增加,往後會越來越良性發展。

讓國會以及國內資產階級相當滿意的是,他們一直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在南華,李秉衡可以說是瘋狂的擴張海軍。

但是現在,這一勢頭不但在南華開始平靜下來,在他執政後,還沒有就海軍建設提出任何的議案與意見。

這讓國防部副部長薩鎮冰很是無奈,本來他滿以爲自己將會迎來中國海軍事業的進一步輝煌,因爲李秉衡有造艦總理的名聲。

出乎意料的,李秉衡至今沒有提出造艦計發而薩鎮冰對海軍建設上的一些建設性意見也被各種理由拖延了下來,至今還沒有信息。

而李秉衡在造船行業上倒走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法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國造船業的春天到了。

民國政府不但對新船廠的興辦給與各種便利,而且還在貸款上降低門檻。

造船廠所造船的噸位越高,給與的減稅便更加優惠,擴建的船塢越多,噸位越大,同樣如此。

民國政府在造船行業的出口退稅上更是大幅提高以及擴大範圍,並且在全世界範圍積極幫助各大船廠尋找買家。

南華的各大船廠擴張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本土各種因素的制約,在中國本土,他們迎來了又一個擴張的高峰。

憑藉着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以及豐富的資源,造船業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

民國政府也提供了大量的訂單,並且鼓勵航運業的發展,中國的航運業剛剛起步,面對着列強國家的競爭,需

其中便宜實惠的輪船便成爲了其中一項有力的競爭資本,另件便是政府的各項政策。

中國的內河衆多,有着龐大的市場,加上漫長的海岸線,使得中噸位的貨船及其受歡迎,內河與近海航運業也在蓬勃發展中。

如果中國想造大噸位輪船。則必須積極開拓遠洋航運,爲此,李秉衡可是想了不少的辦法。

日前無論是南華之於中國,還是中國之於南華,都是對方的最大貿易伙伴,這樣一來,使得雙邊的航運業成爲了擴張最快的航運線路。

目前民國政府也在鼓勵中國民間向蘇里南、果阿:地、南部也門等地移民,甚至在阿比西尼亞等非洲國家,華人移民也成爲了受歡迎者,同這些地方的經濟往來。使得開闢這些航運線路成爲了現實。

這些實際意義上的殖民的給與了中國不少的好處,各種資源源源不斷地進口,而各種工業品則不斷地出口至這些地方,加上非洲的幾個。國家對中國的好感,使得中國的出口貿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雖然這些地方市場狹但是蝨子身上也有肉,對於剛纔起步的中國工業,已經難能可貴了。

而中國本土市場與南洋市場的聯成一片,以及海外華人的需求,這個廣闊的市場使得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在加快,前景一片光明。

市場有需求,商品有流通。對於航運業來講,當然是個大喜事。

而對於造船業來講,同樣如此。

得到了南華的各項技術,以及南華各大船廠紛紛與中國船廠開始資本重組,中國的造船業開始走南華道路。

南華造的船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口碑,堅固耐用,節省成本,而且價魔物美,在國際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中國的沿海造船工業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自身的需求使得擴張還只是個開始。

所以中國與南華的造船巨頭們並不擔心前景,也不急於催促政府拿出造艦計劃,這點他們心中有數,李秉衡自身就是造船巨頭,沒有道理不爲自己着想。

不過已經有人放出風來。海軍將會首先採購一批驅逐艦,將會在稍晚時間公開擴標。

另外,也有消息靈通者暗中透露,海軍的造艦計發小初步擬定,將在明年正式推出,並且視國內造船工業的發展規模而最終確定。

這個消息其實是李秉衡故意讓人透露的,爲的就是讓國內造船業吃一顆定心丸。

至於驅逐艦,則是專門爲一戰護航編隊設計的,這個錢沒有道理不賺,一戰開打後,可以合理的運用在商船護航的軍艦便成爲了暴利產品。

另外,組建一支實力強大的護航編隊,也將使得中國在外交上具備更多的底氣,到時候交戰國都有求於我,當然要乘機訛詐。

所以,李秉衡並不急,列強再張牙舞爪,都被他看穿了。

當務之急是南北統一。時機毛經到了。熟透的桃子也是摘得時候,不用想辦法推動,袁世凱自己也會跳出來給南方藉口。

這段時間北京上演了一幕幕的立憲鬧劇,不但袁世凱北洋集團大肆宣傳。而且立憲派人、保皇黨人都在積極推動立憲。

大批的別有用心之人混到了北京,想要渾水摸魚,博取政治投機機

有的人呼籲實行君主立憲。有的人呼籲恢復帝制,有的則乾脆請願,希望由袁世凱登上帝位。

一出出的醜劇不斷地上演,讓在南方釣魚的李秉衡啼笑皆非。

幾千年的封建殘餘使的中國還存在着專制的土壤,帝制在表面上被廢除了,但根深蒂固的專制思想還在,在許多人的心裡,依然是有着帝制情結的。

許多中國愚昧百姓習慣了頭頂上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更何況如今,舊的已破,新的卻還未及建立,尤其是民國初建時的百廢待興時,許多人抱怨“如此則受害羣衆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國不如大清

袁世凱在大選失敗後。在他的認識裡,既然共和搞不下去了,就不如恢復帝制的好。況且,遜清老官僚出身的他,深知帝制更能滿足其獨裁專制的權欲。於是乎。他便利用人們還處於轉型時期這種迷茫,不顧一切地開到車,想要恢復帝制。

至於是君主立憲,還是他自己登頂當皇帝,則無人能夠得知,就連李秉衡,也是無法猜透。

不過,有了列強的支持。袁世凱的野心只怕是難以節制,沒有盡

了。

朱爾典是袁世凱在朝鮮時即與其相識,與袁交往三十多年。在華任公使期間,極力幫袁,鼓吹袁,爲袁謀取最高權力做了很多工作,袁也將其引以爲知己。

辛亥革命期間,他還幫助袁世凱在清廷與革命黨人之間斡旋,爲袁謀取革命成果出謀刮策。

這次朱爾典牽頭,正在與袁世凱進行秘密的接觸,似乎是在爲立憲做最後的準備。

如此看來,最終的結局快要開始上演了。!~!

..

第442節 中亞第284節 資本的積累第316節 定計川藏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九節 拒買日貨第560節 經濟危機第383節 西伯利亞鐵路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130節 座談論道第381節 最後通牒否第255節 滅絕的手段多種多樣第446節 爲了德意志帝國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三節 孫先生第365節 反擊從金融開始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五節 圍殲第399節 法國人的困境第396節 西疆北疆第153節 壞人湊齊了第543節 我們來了第399節 法國人的困境第424節 讓德皇狂喜的三個圈第520節 李秉衡是朝鮮人第178節 賣軍艦也靠忽悠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106節 盟友第243節 漢口喋血第312節 兵變陰謀第270節 新加坡大海戰第240節 幣制改革第521節 峰會第317節 漢口失陷第158節 美洲華人要用槍炮說話第402節 不要改動施裡芬計劃第321節 漢口大反攻第201節 全面戰爭從上海開始第518節 審判第215節 崇明三島第544節 參觀大英博物館第307節 北方之王第564節 懷蛇的農夫第188節 登陸伊裡安島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378節 中華帝國第259節 橫空出世的交通幣第411節 讓步第471節 黃金——海量黃金第558節 非洲眼熱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十一節 巨人的肩膀第509節 香港第248節 組建聯合艦隊第321節 漢口大反攻第346節 引進外資第486節 琉球海戰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382節 大西北第223節 地下金庫疑案第225節 華資銀行前所未有的良機第515節 曼德勒第138節 小女子清霜第518節 審判第318節 外圍襲擾第466節 德國公主第466節 德國公主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547節 中近東烽火第155節 好消息第136節 娶個洋夫人?第191節 先發制人是爲霸道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05節 舊金山協約第364節 中華元的首戰第344節 你排猶我納猶第473節 尼古拉二世的野望第423節 德屬非洲殖民地第462節 爲黃金而隱忍第358節 外交立場第105節 餘波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304節 改組同盟會?第400節 兩線作戰(0)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216節 上海與倫敦同時撈金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七節 印鈔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一節 歸來第415節 焦土政策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四節 憶舊年第404節 南華志願軍第395節 殺俘第265節 爲民族而戰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六節 山雨欲來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一節 造艦計劃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565節 吞併奧地利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二節 戰地無聲第127節 艦炮引來了日本人第568節 宣判爾等死刑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六節 盜墓世家第278節 合成氨技術第558節 非洲眼熱第532節 德國內部問題
第442節 中亞第284節 資本的積累第316節 定計川藏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九節 拒買日貨第560節 經濟危機第383節 西伯利亞鐵路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130節 座談論道第381節 最後通牒否第255節 滅絕的手段多種多樣第446節 爲了德意志帝國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三節 孫先生第365節 反擊從金融開始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五節 圍殲第399節 法國人的困境第396節 西疆北疆第153節 壞人湊齊了第543節 我們來了第399節 法國人的困境第424節 讓德皇狂喜的三個圈第520節 李秉衡是朝鮮人第178節 賣軍艦也靠忽悠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106節 盟友第243節 漢口喋血第312節 兵變陰謀第270節 新加坡大海戰第240節 幣制改革第521節 峰會第317節 漢口失陷第158節 美洲華人要用槍炮說話第402節 不要改動施裡芬計劃第321節 漢口大反攻第201節 全面戰爭從上海開始第518節 審判第215節 崇明三島第544節 參觀大英博物館第307節 北方之王第564節 懷蛇的農夫第188節 登陸伊裡安島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378節 中華帝國第259節 橫空出世的交通幣第411節 讓步第471節 黃金——海量黃金第558節 非洲眼熱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二十一節 巨人的肩膀第509節 香港第248節 組建聯合艦隊第321節 漢口大反攻第346節 引進外資第486節 琉球海戰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382節 大西北第223節 地下金庫疑案第225節 華資銀行前所未有的良機第515節 曼德勒第138節 小女子清霜第518節 審判第318節 外圍襲擾第466節 德國公主第466節 德國公主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547節 中近東烽火第155節 好消息第136節 娶個洋夫人?第191節 先發制人是爲霸道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305節 舊金山協約第364節 中華元的首戰第344節 你排猶我納猶第473節 尼古拉二世的野望第423節 德屬非洲殖民地第462節 爲黃金而隱忍第358節 外交立場第105節 餘波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304節 改組同盟會?第400節 兩線作戰(0)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216節 上海與倫敦同時撈金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七節 印鈔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一節 歸來第415節 焦土政策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四節 憶舊年第404節 南華志願軍第395節 殺俘第265節 爲民族而戰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六節 山雨欲來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一節 造艦計劃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565節 吞併奧地利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二節 戰地無聲第127節 艦炮引來了日本人第568節 宣判爾等死刑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六節 盜墓世家第278節 合成氨技術第558節 非洲眼熱第532節 德國內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