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敵襲

遼東、遼西,陰雲密佈,兵力暗中集結,無論是遼東經略府還是薊遼總督府,皆茫然不知,更別談紫禁城。

“……闖賊接連遇襲,軍輜匱乏,漢中無以立足,遂倉皇逃入川北……臣檄令川中諸道兵嚴守要害,以川師誘之,臣親率陝兵設伏於梓潼,大敗之,賊復入陝,所餘不過三百餘騎……”

已是亥時,紫禁城乾清宮內,依然亮着燈火。朱由檢厲行節約,減少了蠟燭使用量,宮內顯得有點昏暗。

十月底的京師,已經非常寒冷,本應在暖閣中安然入睡的朱由檢,此時卻穿着厚厚的棉衣,一遍又一遍地讀着洪承疇的奏章。

自崇禎二年韃子入侵、陝西大亂以來,朱由檢從未像現在一樣開心。放眼整個大明,幾股大的賊寇高迎祥被林純鴻剿滅、張獻忠羅汝才被孫傳庭剿滅、革左五營被林純鴻剿滅、李自成被洪承疇剿得只剩下最後一口氣。

“平賊在即啊……往後,只需善加撫慰河南、陝西、山西等地饑民,國泰民安可期也……”

朱由檢拿起筆毫,沾了沾墨,揮筆在紙上寫下了“國泰民安”四個大字。旋即,他放下毛筆,雙手捧起宣紙,用嘴吹了吹,臉上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笑容。

“恨用卿晚!”朱由檢想起了楊嗣昌第一次廷對時的場景,不由得默唸道。

對楊嗣昌,朱由檢賦予了一個帝皇所能賦予的全部信任。楊嗣昌倒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由崇禎九年時的風雨飄搖,終於謀得了今日尚屬過得去的局面。

朱由檢覺得,滿朝文武,無一人像楊嗣昌一般勇於任事。僅此一點,便可以獲得他的絕對信任,加官進爵尚屬其次,他還會賦予楊嗣昌廣闊的舞臺,任楊嗣昌肆意發揮。

楊嗣昌可不僅僅勇於任事,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眼光。

朱由檢清晰地記得,崇禎九年時,陝西、河南、南直隸附近盡是賊寇,林純鴻自持其功,肆意撩撥朝廷,京師附近,韃子剛退到關外,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那時的他,彷徨無計,差點對大明的未來失去了信心。

正在這個時候,楊嗣昌柔弱的身軀跪在他的眼前,卻喊出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話:“攘外必先安內!”楊嗣昌給他定了一個順序表:賊寇、女真韃子、林純鴻。

朱由檢業已坐了九年的江山,如果楊嗣昌的話僅僅止於此,自然入不了他的法眼。但是,最爲可貴的是,楊嗣昌提出了每一步的具體方略。方略詳盡實在,沒有好高騖遠,讓朱由檢欣賞不已。

果然,在第一步剿匪之中,楊嗣昌長袖善舞,借林純鴻之力,將賊首逐一剿滅,整個中原從未像現在一樣安穩,就連闖王李自成也躲入深山之中苟延殘喘。

“接下來,應該是撫慰百姓,恢復民生……”

朱由檢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皇帝,他知道,所謂的恢復民生,首要問題就是籌集足夠的大圓。

“荊州的秋稅,也該進京了吧……”

朱由檢對一百二十多萬的大圓,滿懷期冀。荊州所繳納的稅額,呈逐年上升之勢,更爲關鍵的是,朱由檢的內帑,幾乎都與林純鴻有關。現在,南京、武昌的鑄幣工坊由張彝憲主管,每月上繳大圓超過六萬枚;與此同時,廣東市舶司的關稅稅額,也逐年上升,幾乎全部落入了他的內帑,一月也有兩萬餘大圓之多。

近來,戶部尚書李待問受荊州金票的刺激,極力主張朝廷發行銀票,並聲稱,手頭只要有一百萬大圓,便可以發行兩百五十萬面額的銀票,這些銀票可以在民間採購各種物質,自然對朝廷艱難的財計有益無害。

不管朝臣們有何算計,總之在付諸朝議之後,原則上通過了此事,讓朱由檢不由得大喜。他彷彿看到,明年,朝廷的財計大爲好轉,可以有餘力對北邊的韃子採取攻勢。

有了銀子,朱由檢自然腰桿要直得多。朱由檢早就想好了荊州即將解送入京一百多萬金票的用途:全部用於賑濟陝西、河南的災民。

楊嗣昌在這幾個月內,不厭其煩地勸諫朱由檢加強賑濟的力度。後來,熊文燦、楊一仁和包哲東竄入朝廷後,似乎也與楊嗣昌穿一條褲子,不停地上奏摺,希望朱由檢集中全力賑濟災民。

對這點,朱由檢當然不反對,畢竟,這與楊嗣昌當初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相合。

雖然朱由檢對楊嗣昌信任無比,但對楊嗣昌提出的“五年不言復遼”頗有微詞。朱由檢是個急性子,恨不得剿滅賊寇後,立即揮師北上,將女真韃子趕入遼東的深山老林喝西北風。

但是,一想到等米下鍋的局面,朱由檢就萬分不甘心地接受了楊嗣昌的建議。

揮師北上,是要消耗大量的錢糧的,就大明目前的狀況,還是休養生息爲妙。更何況,楊嗣昌提出了頗有誘惑力的策略:誘惑林純鴻自遼東半島、朝鮮襲擾滿清韃子後路,林純鴻遙居荊州,隔遼東十萬八千里,一旦與韃子接仗,自然會拼得你死我活,互相消耗削弱。

與此同時,,大明則集中精力加強宣大、薊遼防線,阻止韃子進入京師附近劫掠。

此消彼長之下,往後還怕制不住林純鴻?

朱由檢深以爲然,同意了“五年不言復遼”。

朱由檢越想越興奮,彷彿直搗黃龍就在眼前,大明得以中興,他成了萬衆擁戴的聖明皇帝……

朱由檢一個人在乾清宮暗爽,他哪裡想得到京師中一夜三驚,早已亂成了一團。由於鎖宮制,一到晚上,宮門落下後,任何人都別想出宮入宮,消息也難以送至宮內。

“報……敵酋以嶽託爲帥,率兵三萬餘衆,正在攻打青山關……”

青山關位於永平府遷安縣,築於萬曆十二年,青山關水門被譽爲萬里長城第一門,以山崖爲基,地勢頗爲險要。

青山關扼守燕北山脈,一旦青山關失守,則意味着韃子繞過了關寧防線,再一次侵入廣闊平坦、適合大規模騎兵縱橫馳騁的華北平原。

楊嗣昌接到此報後,驚得目瞪口呆,顧不得穿鞋,從楊府趕到兵部。楊嗣昌惱火萬分,恨不得一口一口地將韃子啃掉。在他的嘔心瀝血之下,朝廷正一步步地走向正軌,中興可期。這次韃子要是入侵,多少事情要被打斷,多少朝臣和武將要因此而掉腦袋!

三萬大軍!

楊嗣昌想想就覺得脊背發涼,韃子人丁並不多,能聚集三萬的兵力,這是何等可懼之事!

然而,楊嗣昌的噩夢顯然還未結束,當他衣冠不整地趕到兵部,一份急報又送到了他的眼前:

“報……多爾袞率師兩萬餘,正在攻打密雲北邊的古北口……”

古北口距離京師不過兩百多裡,一旦韃子突破古北口,將長驅直入,直抵京師城下!

楊嗣昌胸口氣血翻涌,煩悶萬分。

五六萬大軍……

韃子究竟想做什麼!難道想把大明一舉剿滅?

楊嗣昌好不容易按捺住驚懼,發佈了今晚的第一條命令:“所有守軍,皆嚴防死守,若有後退一步者,斬!”

楊嗣昌的命令傳出去沒多久,忽然收到緊急軍報:“報……監軍鄧希詔生日,吳部總兵吳國俊赴宴,大醉,聽聞韃子進攻青山關後,不戰而逃……薊遼總督吳阿衡顧此失彼,兵力單薄……緊急求援……”

楊嗣昌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不顧身份,大罵道:“混蛋……無恥……吳國俊!千刀萬剮!”

楊嗣昌擔任過宣化、大同、山西軍務總督,自然知道這幫守將是什麼貨色。他緊鎖着眉頭,思索片刻,厲聲下令道:“立即派人去尋吳國俊,告訴他,立即率兵返身作戰,朝廷尚可饒他一命,否則必將千刀萬剮、株連九族!”

這條殺氣騰騰的命令剛下完,楊嗣昌又令道:“派人告訴吳阿衡,京師無兵可支援,令他不可退後半步,否則提頭來見!”

……

楊嗣昌覺得渾身無力,一下子癱在了椅子上。

這次韃子襲擊突然,不像往常一般提前叫囂攻打時間和地點,致使青山關和古北口一線極度被動。而且,楊嗣昌還知道,韃子每次作戰,均攜帶威力巨大的紅夷大炮,要靠這兩座關牆抵擋住五六萬韃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自崇禎九年韃子侵入華北後,今年又將出現在京師城牆下,出現在朱由檢的眼前!

楊嗣昌忽然渾身打了一個冷戰,萬一聖上遷怒於他,項上的人頭,還保得住嗎?楊嗣昌忽然覺得自己的脖子涼颼颼的,渾身冒出了冷汗。

這種想法僅僅只是一瞬間,旋即,楊嗣昌咬着牙,心裡堅定無比:即使這次掉腦袋,也在所不辭!

楊嗣昌冷靜下來,開始認真思索韃子入寇後的局勢,並苦思破局之道。他敢百分百地肯定,以朱由檢的性格,很有可能調集宣化、大同、山西的兵力勤王,甚至還有可能調集洪承疇和孫傳庭緊急勤王。

如此一來,大明該面臨着什麼樣的變局?好不容易爭取來的良好局面,會不會因此而毀於一旦?

大明朝,還真是多災多難!

大冬天,楊嗣昌的額頭不停地冒着汗……

(第六卷完結)

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360章 配合第97章 擴編計劃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635章 罌粟花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553章 紛爭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478章 謠言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50章 初識白杆第468章 互動第574章 大洗禮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508章 壓力(一)第97章 擴編計劃第486章 敵襲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493章 分歧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558章 戰馬(二)第595章 串聯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55章 紅顏“禍水”第14章 口不擇言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440章 棱堡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72章 范文程第456章 進取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571章 自罵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406章 突變第509章 壓力(二)第592章 錢秉鐙第37章 榨油工坊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50章 初識白杆第570章 半邊天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6章 如火如荼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92章 開始鑄炮第505章 殉國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87章 登島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38章 惠王出手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635章 罌粟花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361章 出擊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494章 籌錢糧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8章 先利其器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4章 家門之變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543章 謀將第404章 合謀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83章 遼州之戰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13章 隱忍(一)第574章 大洗禮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609章 中計第552章 謀財
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360章 配合第97章 擴編計劃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635章 罌粟花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553章 紛爭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478章 謠言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50章 初識白杆第468章 互動第574章 大洗禮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508章 壓力(一)第97章 擴編計劃第486章 敵襲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493章 分歧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558章 戰馬(二)第595章 串聯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55章 紅顏“禍水”第14章 口不擇言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440章 棱堡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72章 范文程第456章 進取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571章 自罵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406章 突變第509章 壓力(二)第592章 錢秉鐙第37章 榨油工坊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50章 初識白杆第570章 半邊天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6章 如火如荼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92章 開始鑄炮第505章 殉國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87章 登島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38章 惠王出手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635章 罌粟花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361章 出擊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494章 籌錢糧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8章 先利其器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4章 家門之變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543章 謀將第404章 合謀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83章 遼州之戰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13章 隱忍(一)第574章 大洗禮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609章 中計第552章 謀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