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口不擇言

林純鴻和鄭天成尋思如何弄到武器,不得要領,便至荊州金九龍酒樓喝酒。金九龍酒樓坐落在荊江邊上,由於地勢較高,能夠越過長江大堤看到滾滾長江東流。二人要了個幽靜的雅座,便於欣賞江景。春天雨季已到,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寬闊的江面上,雨幕濛濛一片,不可及遠,隱隱約約能看到江邊片帆飄過。林純鴻以前隨父親到金九龍酒樓幾次,無論是父親、周望還是陳狗子,均貪念這裡的陳釀,可惜現在,父親、陳狗子和兩位兄長均已遠去,一時之間,林純鴻無法自已,與鄭天成的說話都帶着哽咽之聲。

鄭天成知道林純鴻內心的苦楚,只一聲聲勸解林純鴻,順便阻止林純鴻喝醉。而林純鴻愁緒滿懷,一杯杯的陳釀下肚,豈是鄭天成所能阻止?不多時,林純鴻便舌頭打架,張嘴罵道:“想那紫禁城裡,純粹就一小孩,不做事還好,一做事非得讓天下大亂不可。他孃的土匪一個個的冒出來,剿他孃的匪啊,爹死得真冤!”

鄭天成大驚,只好拿起酒杯堵住林純鴻的嘴巴,林純鴻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畢竟是思路不清晰的人,馬上又罵道:“老子想報國,老子想剿匪,老子想和建奴真刀實槍的幹,老子要用機關槍突突的全乾死那幫野豬皮,你他孃的該給老子一個機會啊!”鄭天成一時愣住了,機關槍是啥玩意?

“狗屁的鹽鐵專營,老子想搞幾桿槍都搞不到,你要老子赤手空拳的跟建奴幹啊?咦,天成,你怎麼不喝?來,來,拿起杯子,咱倆喝!”鄭天成無奈,只好拿起酒杯和林純鴻喝掉那杯酒。

鄭天成知道,林純鴻心裡的壓力有多大,自從父兄戰死後,懼怕吳敢報復,搬遷至夷陵,在小灣村惹得多少閒話,更有人認爲林純鴻不是個男人,只會躲避,這些話多多少少都傳到林純鴻的耳中。迫於生計,方找到伐木這個生路,現在又被土人威脅,想弄幾桿槍自衛都無法。官兵是指望不上的,別來勒索錢財就該燒香了。什麼都只能靠自己,什麼都只能自己解決。鄭天成經常看見林純鴻一大早就習練武藝,那習練根本就不是習練,而是發泄,每次結束之後,鄭天成都能看見旁邊的樹上的刀痕,沒入樹幹,讓人觸目驚心。

鄭天成正待拉走林純鴻,回客房休息,不巧從隔壁傳來絲竹之音,更有一女子雅聲唱道:“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那聲音甜美婉轉,堪稱繞樑之音,一時之間鄭天成和林純鴻呆在那裡,聽那女子繼續唱:“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懨懨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一時曲畢,鄭天成和林純鴻纔回過神來,林純鴻捏着酒杯,道:“天成,你看看,全是這種靡靡之音,難道沒有看到大明赤地千里、遍地烽火,難道不知道建奴入寇?”

林純鴻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說道:“你聽哥哥我唱給你聽!”說完,兀自清了清嗓子,大聲唱道:“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唱着唱着,林純鴻頭趴在桌子上,呼呼聲傳來,掃落酒杯菜餚一地,徑自睡着了。

鄭天成一時驚得酒杯從手裡滑落,兀自不覺,這時,傳來敲門聲,鄭天成打開門,只見一小廝在門外拜道:“不知是哪兩位壯士在此?我家主人邀請一敘。”

鄭天成無奈,整理整理衣冠,隨那書童到隔壁雅間。

進了雅間,發現三人在那飲酒,旁邊更有一女撫琴,一女清唱,端得清雅無比。鄭天成收攝心神,拜道:“江陵鄭天成拜見各位,適才在下兄弟有點醉意,擾了各位雅興,還望各位不要掛懷。”

說完,鄭天成擡頭掃了三人一眼,令他驚奇的是,居然有一西洋人端坐其內,正怡然自樂呢。其中一文士見鄭天成吃驚,微微笑道:“兩位倒是心直口快,素不知禍從口出?”這文士臉略長,一雙眼睛甚爲有神,鄭天成心裡暗道:此人心志堅定,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

鄭天成斂容答道:“我兄弟二人懷報效朝廷之志,但見大明內憂外患,苦於報國無門,方纔口不擇言。”

另一文士略顯邋遢,語帶諷刺道:“山野之民,卻口稱報國,誠爲可笑,難道不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嗎?”

鄭天成反駁道:“這位先生此言差矣,大明由千千萬萬的百姓組成,每個人都這麼想,禍不遠矣。”

邋遢文士大笑道:“若大明每個人都謀政到談論紫禁城那小孩的地步,大明的禍馬上就來了!”

鄭天成驚嚇不能言,長臉文士道:“別山兄說笑了,大明小孩多得很,你們兩個現在以何爲生?”

鄭天成見長臉文士一言解圍,大爲感激,說道:“我們兄弟二人進深山伐木,憑着一股蠻力,討點活路。”

長臉文士暗自吃驚,兩個伐木的工人居然能看出崇禎皇帝缺乏政治手腕的缺點,不由嘆道:“山野之間慣有能人異士!”

原來這個長臉文士便是瞿式耜,乃錢謙益門生。錢謙益與溫體仁、周延儒鬥爭失敗,波及到瞿式耜,現在被朝廷削職爲民。居家無所事事,便至湖廣尋好友張同敞一敘,那個邋遢文士便是張同敞,同行還帶上了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瞿式耜受艾儒略影響,加入景教,教名多默。

那張同敞乃張居正曾孫,萬曆年間,遭遇家門之變,變得語言尖酸刻薄,對朝廷頗多不滿。這次也算戲耍了鄭天成一次。

瞿式耜和張同敞見二人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便露出懶懶之意,鄭天成見狀,便告辭退出,退出後,發現自己內衫盡溼,剛纔所受驚嚇不輕。便扶着林純鴻回客房。

林純鴻第二日醒來,什麼也不記得,聽鄭天成說起昨日之事,方暗自後悔,暗自下決心以後再也不多喝酒。兩人一琢磨,覺得昨日三人肯定職高權重,又覺得三人心胸開闊,便起了攀龍附鳳的心思。但二人不知三人姓名,也不知三人住在何處,便去找昨日的歌姬打聽。二人依舊在金九龍點了酒席,叫了昨日那個歌姬,打聽昨日三人的身份。那歌姬以爲昨日口出粗言的人必定是一個武夫,今日一見林純鴻,言語儒雅,暗自吃驚。

歌姬也說不出什麼名堂,只說他們互相稱呼爲別山、思及和起田。二人也不知這三人是誰,便悻悻然回客房。鄭天成見林純鴻萎靡,便說道:“你說缺鐵,我倒想到一個法子。”

果然,林純鴻精神一振,問道:“什麼法子?”

“農具都是用鐵做的,我們買一些農具不就行了?只是那些農具鐵質太差,回爐找個鐵匠重煉一下即可。”

林純鴻拍手笑道:“這真是個好辦法,什麼農具最重呢?對,就買最重的錘子,多買一些就可以了。”

“但一次購買那麼多錘子,官府還是會懷疑的。”鄭天成質疑道。

“這次我們帶了十個伐木工,讓他們分散各地,每人購買幾個。”林純鴻越說越得意。

“只可惜這樣還是太少,造不了多少武器!”

“沒事沒事,先挺過這關再說。”

二人說幹就幹,不出兩天,便通過伐木工收集了六百多斤鐵料,林純鴻估摸着回爐重煉後,也差不多能打造一批武器應急,便和鄭天成從荊州逆流而上百里洲。行至三王廟這個地方,便發現有三隻小船圍着一隻扁舟,艄公已撲到在船後,不知死活,幾個人正試圖登上被圍着的小船。林純鴻等人一看便知有人遇到江匪了。

林純鴻吩咐工人搖櫓上前,工人們明白,林純鴻想拔刀相助了,由於工人們都習練了將近兩月的戰陣之法,現在見江匪又不多,便都躍躍欲試,把船搖得飛快。一眨眼,便離江匪只有一箭之地。

林純鴻彎弓搭箭,叫道:“兀那江匪,趕緊滾開,否則爺爺就放箭了!”

那江匪頭見有人干涉,便罵道:“你走你的陽關道,爺爺走我的獨木橋,不要多事!否則爺爺我將你們一起沉入江中!”

威脅之後,見林純鴻等人仍然飛速而來,便對江匪命令道:“先解決後來的,這隻船跑不了!”

衆匪調轉船頭,奔林純鴻而來。

只見林純鴻瞄準江匪頭,不經意間鬆開手指,箭支直奔江匪頭而去,江匪頭一直凝神看着林純鴻手頭的弓箭,見箭飛來,用朴刀撥開,正待哈哈大笑,鼓舞士氣,只見又一支箭飛速而來,還未反應過來,箭支深插入喉,江匪頭倒地而亡。

原來林純鴻心知江匪頭有備,第一箭難以傷敵,發完第一箭後,以極快的速度又射出第二箭,果不其然,江匪頭中箭而亡。衆江匪見頭兒已亡,發聲喊,三隻船四散而走,林純鴻也不追趕,望剛纔被劫船隻而去。

被劫船隻中的三人正是瞿式耜、張同敞和艾儒略。瞿式耜躲在船艙中看得分明,見林純鴻兩箭斃匪首,衆匪逃亡,乃出艙叫道:“哪位壯士相救,在下在此謝過!”

“些許小事,不足掛懷,有匪爲禍,人人得而誅之!”林純鴻立在船頭,朗聲喊道。

三人正覺得這語調聽得很熟悉,待看到鄭天成從船艙中鑽出,方恍然道:“原來是你們!”一時稱謝不已。

鄭天成不會武藝,剛纔正按照林純鴻的吩咐躲在船艙裡,待鑽出來看到瞿式耜三人,大喜,對林純鴻說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三人便是我們那天遇到的三人!”

幾人會面,互通了姓名,便相邀至枝江縣城喝酒一敘。

“瞿某蹉跎多年,於朝廷無一功,現今只好寄情于山水,了此殘生!”酒過三巡,當林純鴻問起瞿式耜的打算時,瞿式耜答道。

艾儒略見林純鴻箭術了得,用他不熟練的漢語讚道:“今日多虧遇到小兄弟,否則我等只好跳到江裡餵魚了!”說完,拿起林純鴻的弓,觀看片刻,說道:“這只是普通的獵弓嘛,要是用強弓,就不需要發第二箭了!”

林純鴻尷尬的笑了笑:“那強弓乃軍國利器,小民豈能擁有。”

瞿式耜嘆道:“林兄弟武勇過人,埋沒鄉野着實可惜。”

“有何可惜的,總好過軍中被刀筆吏所殺要好。”張同敞說道。

瞿式耜見張同敞臭脾氣又犯了,也不理他,只笑了笑,問林純鴻:“不知道林兄弟願不願意投軍,現在大明處處烽火,也可以建功立業。”

“在下暫時無意於投軍,現在和一幫兄弟在深山伐木,雖說艱苦,但勝在兄弟們和睦,也可以時常回家奉養母親。”

“林兄弟倒是孝子,我等遊歷大江南北,也算不孝之人嘍。”張同敞的話總是這麼刺人。林純鴻也不生氣,笑道:“要說真正的孝子,我倒聽說過一位。御史黃尊素被許顯純等人用酷刑折磨而死,去年五月,他的兒子黃宗羲在刑部會審時,出庭對證,出袖中錐刺許顯純,當衆痛擊崔應元,拔其須歸祭父靈,這纔是真正的大孝子!”

黃宗羲之事瞿式耜在京中知道得一清二楚,張同敞倒是第一次聽說,神色之間不禁有點黯然:想自己的曾祖也是一代名相,卻落了個身後淒涼,自己也沒有辦法恢復祖宗的榮耀。一時無法自已,說道:“紫禁城裡的人總是恣意妄爲,沒有任何限制,天下之亂,源於此!”

林純鴻對張同敞的話佩服不已,難道這就是明末的開風氣之先?林純鴻點頭道:“紫禁城的確需要限制,自古便是以‘天變’來嚇唬紫禁城裡的人,當初王荊公說‘天變不足畏’便落了下乘。但利用‘天變’來限制,終歸有限,非萬全之策。”

張同敞同樣對林純鴻的話驚歎不已,沒想到山野村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他越說越興奮,最後總結道:“天下有識之士都應該共同尋找限制的辦法!”

這些話雖然讓瞿式耜不屑一顧,但也勾起瞿式耜的回憶:當初朝堂上意氣風發,彈劾這個彈劾那個,一朝被溫體仁、周延儒陷害,那位便不能明辨是非,將自己削職爲民,心裡便鬱結難解。但這種鬱結又無法對人訴說,否則被告個心存怨望,便完蛋了,自古君王均講究個“雷霆雨露均是君恩”。

而張同敞則沒有那麼多顧忌,說道:“朝廷讓人失望,好好的做點生意也好,省的沒來由的生悶氣!來,喝酒喝酒!”

喝完一杯酒,林純鴻說道:“咱們現在都在大明這艘船上,要是這艘船沉了,大夥都跟着玩完!”

一句話,讓衆人都心驚,一則驚於林純鴻直接說出大明會亡這個話題,雖然很隱晦,二則大家都覺得大明雖然現在問題多多,好歹也持續了二百多年,沒那麼容易亡的,現在順着林純鴻的觀點一想,現在大明內生亂,外有強敵,朝廷束手無策,真還有亡的跡象。一時之間,大夥都說不出話來,都暗自琢磨。尤其是瞿式耜,身居高位多年,更是知道大明財政困難、吏治腐敗,而上面的那位更是剛愎自用,不通治國之道,一味的心急。

瞿式耜等人與林純鴻和鄭天成也沒有多少話好說,畢竟兩羣人生活差別太大,沒有多少共同語言。但瞿式耜也注意到林純鴻懂詩書、武藝精熟,並且居鄉野而觀天下大勢,頗爲欣賞,禁不住勉勵他,要他多讀詩書、精練武藝,若朝廷真有難,定要爲朝廷建功立業。

衆人就此別過,瞿式耜繼續他們的遊歷之旅,而林純鴻和鄭天成則至百里洲,買下劉巷附近的百畝良田,吩咐鄭天成在此招募人員建貨棧,並且注意物色造船和操船精熟的人,一旦操船精熟的人招夠,便組成船隊至清江運送木材。鄭天成興奮不已,按照林純鴻的話來說,現在他是伐木事業的封疆大吏。

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401章 條件第94章 圍魏救趙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56章 默契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415章 磊落第361章 出擊第67章 信譽票據第79章 誓師出征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556章 打賭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413章 陽謀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09章 中計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552章 謀財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29章 惠王分羹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17章 借力生力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595章 串聯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554章 應招第563章 收編第510章 壓力(三)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561章 戰馬(五)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82章 修武戰後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88章 紛爭又起第475章 殺傷第16章 各取所需第430章 楊嗣昌第305章 漢魂第63章 暴雨如注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70章 後院起火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51章 水上逞威第26章 求賢若渴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612章 羊吃人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535章 合圍(四)第609章 中計第27章 當陽慘禍第402章 大局第91章 編戶齊民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9章 專事伐木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37章 榨油工坊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95章 串聯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508章 壓力(一)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270章 經營南陽
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401章 條件第94章 圍魏救趙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56章 默契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415章 磊落第361章 出擊第67章 信譽票據第79章 誓師出征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556章 打賭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413章 陽謀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09章 中計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552章 謀財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29章 惠王分羹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17章 借力生力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595章 串聯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554章 應招第563章 收編第510章 壓力(三)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561章 戰馬(五)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82章 修武戰後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88章 紛爭又起第475章 殺傷第16章 各取所需第430章 楊嗣昌第305章 漢魂第63章 暴雨如注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70章 後院起火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51章 水上逞威第26章 求賢若渴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612章 羊吃人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535章 合圍(四)第609章 中計第27章 當陽慘禍第402章 大局第91章 編戶齊民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9章 專事伐木第140章 招撫談判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37章 榨油工坊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95章 串聯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508章 壓力(一)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270章 經營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