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京師耳目

京師城南居民甚多,大約數十萬戶,乃四方萬國商旅貨物彙集之所。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攻到北京城下,大掠村落居民,焚燒廬舍,郊民扶傷集門下,門閉不得入。俺答汗退走後,嘉靖痛定思痛,準備在內城之外修築一道完全封閉的外城,以保護當時沒有在城牆庇護之下的居民和工商業。結果由於經費不足,只修了南邊的一段,形成了一個凸形,這便是今日的南城,也叫外城。這裡是京師的商業區,人煙阜盛,繁華無比,尤以崇文門和正陽門附近爲甚。

崇文門外,坐落着一土家特色的建築,上書“孟茲特產”,孟茲乃土家人自稱。店裡大部分是土家人,這批土家人跟隨林純鴻較早,早已經漢化,對邦泰的認同感也非常強烈。

孟茲特產店僅僅銷售一些清江附近的土特產,如西蘭卡普織錦、容美綠茶之類的,還未完全具備貨棧的功能。孟茲特產店的老闆卻是一京城人,名喚沈文麒。

沈文麟名字很文雅,早年卻是一閒人。天啓年間,當時東廠、錦衣衛勢力強大,沈文麟作爲錦衣衛的外圍力量,長於刺探內幕信息,爲錦衣衛所器重,他也就藉着錦衣衛的勢力幹一些敲詐勒索的勾當,小日子混的不錯。可惜,到了崇禎年間,東廠和錦衣衛的勢力大大削弱,向他這樣的外圍力量就在忽視之列,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來源。去年,由於賭博欠了賭債,萬般無賴之下,逃離京城。

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沈文麟在聊城碰到了王二,兩人曾經同爲閒人,共同語言甚多,不久就互相引爲知己。王二幫沈文麟還請了賭債,又幫他贖回了老婆和孩子,讓沈文麟視王二爲再生父母。

王二經過考察,對其甚爲滿意,立即讓沈文麟重操舊業,負責刺探京師動向,還將沈文麟的老小全接到了百里洲。

京城的四月,風沙已過,萬物復甦,百花爭豔。貓了一個冬天的居民們似乎一下子全涌到了街上,導致街道上接踵擦肩,川流不息。沈文麟正坐在店門口,觀看着那幫土人做生意。看着看着,就覺得膩煩無比,他對做生意一點興趣都沒有,要不是爲了遮掩身份,他都想停了這破店。

“將軍到底是什麼人物啊?居然驅策這麼多英雄豪傑!”沈文麟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羣,暗思道,“百里洲的三個月雖然累掉了一層皮,哎,那段日子還真讓人懷念!其他的幾位兄弟都到了哪裡啊,可惜王總管嚴禁我們彼此聯繫。”

沈文麟正出神着,有一顧客上門,手裡拿着一匹西蘭卡普織錦,直嚷道:“店家,我家媳婦對百鳥朝鳳花紋不滿意,要換一匹!”

沈文麟心中一凌,立即上前接過織錦,問道:“客官媳婦喜歡什麼樣的花紋?秋風紈扇的花紋行不?”

客官搖了搖頭,道:“有沒有牡丹仕女的?”

沈文麟道:“哎呀,牡丹仕女正好缺貨,客官請隨我至店後,挑選一副吧,本店定會讓客官滿意!”說完徑直往店後走去。

客官點了點頭,默默隨着沈文麟七彎八拐,最終進入了一間密室。

客官細細的觀察了密室一圈,方緩緩說道:“將軍有令,速速打探溫體仁動向!”

沈文麟單膝下跪,行了一個軍禮,鏗鏘有力的說道:“京師區理事沈文麟接令!”

客官見沈文麟軍禮標準,說話嚴肅,撲哧一笑,道:“昔日的沈二爺還真像模像樣了,即使扔到荊州弓兵營,將軍也會滿意的!”

沈文麟站起身來,嘿嘿笑道:“沒想到堂堂東廠番子高爺,也整日風餐露宿,供將軍驅策!”

高龍搖了搖頭,嘆道:“現在東廠哪裡還有往日的風光?要不是當初跟隨張副都督,我早就成了陰間一鬼!哎,不說了,往事不可追。”

沈文麟在密室的暗處掏摸一陣,拿出三個蠟丸,交給高龍,道:“三個蠟丸,分別是宮裡、溫體仁和王應熊的。”

高龍大吃一驚:“這麼快就在宮裡建了眼線?”

沈文麟得意的笑道:“你在東廠幹過,還能不知道太監貪財?大太監沒辦法,小太監還沒有辦法?”

高龍點了點頭,問道:“溫體仁和王應熊那裡你是怎麼搞的?”

沈文麟抿嘴神秘的笑了笑:“山人自有妙計!”

高龍話一出口,就後悔了,按照紀律,他絕不能問這些。幸虧沈文麟機靈,輕飄飄的解了高龍的窘境。

沈文麟道:“老高,什麼時候也到調到京師來,咱們兄弟倆合作,什麼事情做不成?”

高龍笑道:“我高龍到京師來,豈不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京師裡那麼多番子認識我!”

沈文麟打了自己一巴掌,訕訕道:“呵呵,看到你後,我都高興糊塗了,你看我這出的什麼餿主意!”

高龍道:“跑完這次路,我就能伴隨將軍左右了,這比你強多啦!這輩子後悔的事情太多,唯有跟着將軍和張副都督不後悔!”

沈文麟驚喜萬分,問道:“難道你升官了?”

高龍笑道:“軍情司組建在即,在下忝爲副總管。將軍對我,實在是恩重如山。”

沈文麟點頭道:“可惜我還未見過將軍,我和你一樣,跟着將軍一點也不後悔。我打心眼裡喜歡做這事情!老高,我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有點毛病,爲何探聽到別人家隱私,心裡卻快意無比?”

高龍哈哈大笑,拍着沈文麟的肩膀說道:“兄弟也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舞臺……”

通過耳目,林純鴻對京師的動向一清二楚。

現在溫體仁也覺得朝政是一堆亂麻。上有急躁、多疑的聖上,旁有虎視眈眈、不停攪局的東林黨,下有視己爲奸臣、喋喋不休的復社,這個首輔可真不好當!

對朱由檢,溫體仁自信有辦法應付,對東林黨,他早就不抱希望,唯有死鬥到底,現在又加上了復社,這讓溫體仁感到異常孤獨。當初溫育仁想加入復社,結果被張溥嚴詞拒絕,現在復社與溫體仁勢同水火。

不過,這沒事,找不到政治盟友,可以加深自己在朱由檢心目中孤臣的印象。

真正讓溫體仁爲難的是大明帝國的財政!

有了錢糧,溫體仁相信,賊寇覆手可滅,自己還可以着手加強大同、宣化一帶的防務,讓建奴如在寧錦防線一般,碰得頭破血流!

搞錢!

溫體仁不停的在書房轉來轉去,唸叨着“錢糧”二字,想來想去,也沒什麼善策,只好對下人吩咐道:“給畢自嚴下拜帖,明日酉時,我親自上畢府拜訪!”

第二日,當溫體仁抵達畢府時,畢自嚴不顧自己將近七十歲的高齡,親至府門迎接,讓溫體仁感動不已,忍不住握住畢自嚴的雙手,說道:“畢老如此大禮,在下如何當得起?”

畢自嚴呵呵笑道:“溫閣老當不起,朝廷諸公就無人能當嘍!”

兩人哈哈大笑,相邀着進入客廳,分賓主坐定,互相謙虛了一陣,溫體仁嘆道:“關遼上月軍餉及軍資,總共耗資八十萬多萬兩,河南大水,至今尚未賑濟,哎,國庫空虛,可真難辦啊!”

畢自嚴臉色微紅,道:“在下不才,自元年開始,爲朝廷理財至今,庫中一直空虛,皆在下之罪也!”

溫體仁見畢自嚴誤解了他的意思,連忙說道:“畢尚書何罪之有?朝廷的收支狀況,聖上和諸公都一清二楚,哪有怪罪之意?要是鄙下有怪責之意,就不會特意來拜訪尚書了。今日來此,就是想向老尚書問計。”

畢自嚴深深吸了一口氣,言語中盡是蕭瑟之意:“老嘍!不中用了,理財五載,卻越理虧空越大,老頭子哪有什麼好辦法?有好辦法,早已經用了,還等到現在?老頭子已經向聖上遞了辭章,就等着告老還鄉啦!”

溫體仁見畢自嚴倚老賣買,言語中一點也無指教自己之意,也不着急,微微笑道:“聖上信任畢尚書,必不會讓尚書縱情于山野之間。”

畢自嚴搖了搖頭,連呼道:“老嘍,老嘍……”

畢自嚴去意已決,溫體仁當然知道,也正因爲畢自嚴準備告老,說出的建議纔是肺腑之言。於是,溫體仁試探道:“畢尚書前幾年擴大鹽引,爲朝廷解了燃眉之急,這讓在下佩服不已,這鹽引以後還能擴大不?”

畢自嚴閉着雙眼,一直沉默着。良久,方睜開眼睛說道:“因人而成事。”

溫體仁暗思道:前些年,擴大鹽引效果一直不好,原因就在於各級官僚雁過拔毛,導致朝廷受益不大,現在畢自嚴如此說,就是在提醒自己好的方略要選擇適合的人去執行。

溫體仁點頭道:“謝尚書提醒。老尚書認爲還可加稅不?”

畢自嚴閉着的雙眼猛地睜開,喘着粗氣道:“溫閣老,萬萬不可再加稅,這無異於飲鴆止渴!老頭子也活不了多久了,就在這裡爲大明的江山求閣老一件事,此事萬萬不可行啊!”

說完,離開太師椅就要給溫體仁磕頭。溫體仁大驚,趕緊扶住畢自嚴,連聲說道:“畢尚書何須如此?在下也無加稅之意啊!”

畢自嚴的胸口兀自起伏,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徵收了幾次遼餉,胡虜愈來愈猖獗,加了一次剿餉,賊寇反而愈演愈烈,此事已經很明白,還需老頭子多說嗎?”

溫體仁點了點頭,繼續問道:“神宗時,稅監四出,內帑充足,可效仿不?”

畢自嚴嘆氣道:“這個得問聖上,聖上乃明君,老頭子如何知道可不可行?”

溫體仁微微失望,他認爲,四處派出稅監,支撐了萬曆年間的三大徵,他很想促使崇禎效仿神宗皇帝。可是,畢自嚴的話已經非常明白,朱由檢是一個愛惜自己羽毛的皇帝,即使自己手中沒錢花,也要考慮歷史的風評。

當初,未與復社決裂,溫體仁還顧忌與復社的關係,不敢將此策正式提出。現在反正與復社徹底鬧翻,溫體仁決定不再顧忌復社背後的江南大地主、大財閥,準備促使朱由檢派出稅監。結果畢自嚴提醒了他,朱由檢那一關過不了!

畢自嚴見溫體仁神色黯然,悠悠說道:“這些年啊,不拖欠錢糧的府縣鳳毛麟角。唯一例外的是荊州府和枝江縣,不僅尚未拖欠,起運還有所增加,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枝江縣,去年的商稅幾乎增加了五成,老頭子真想到枝江去看看。”

溫體仁大吃一驚,忍不住問道:“是何人有這等本事?”

畢自嚴道:“老頭子也很好奇,就查了查,崇禎五年之前,縣令乃包哲東,現已調任汝州同知,主薄乃譚傑希,現留任。典史乃林純鴻,現在居然率弓兵剿匪去了。”

“林純鴻?”溫體仁重複道。對包哲東和譚傑希,他一點印象也沒有,而林純鴻最近在奏章裡出現的頻率太高了,讓他想忘記都難。

畢自嚴道:“溫閣老如果想一勞永逸的解決財計,不妨去枝江看看,沒準能找到一條路。”

溫體仁躬身謝道:“謝畢尚書提醒,在下今日受益匪淺。”

畢自嚴忙避在一邊,不受溫體仁之禮,說道:“溫閣老殫思竭慮爲朝廷,老頭子佩服還來不及,有什麼好謝的?哎,胡言亂語啊,胡言亂語……”

……

溫體仁離開畢府後,一路盤算不定,這枝江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出來的弓兵兇悍無比,連戰連勝,前不久甚至還和鄧玘差點衝突。起運也年年增加,枝江到底是什麼做到的?

疑惑不解的溫體仁一回家,就叫來了溫育仁,對他囑咐一番,令其擇日南下,赴荊州考察一番。

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49章 保衛貨棧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463章 收縮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667章 小成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461章 北上第451章 陷落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601章 張鳳儀第409章 大節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553章 紛爭第222章 南洋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92章 開始鑄炮第615章 人心第414章 算計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562章 戰馬(六)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41章 算計縣尊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61章 三桅帆船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2章 山林野趣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62章 徽州會館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612章 羊吃人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17章 借力生力第535章 合圍(四)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23章 請君入甕第635章 罌粟花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553章 紛爭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438章 登陸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421章 局眼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29章 挑撥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493章 分歧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25章 顧慮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557章 戰馬(一)第412章 兩難第42章 一場鬧劇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526章 目標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
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49章 保衛貨棧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463章 收縮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667章 小成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461章 北上第451章 陷落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601章 張鳳儀第409章 大節第212章 大艦巨炮第553章 紛爭第222章 南洋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92章 開始鑄炮第615章 人心第414章 算計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562章 戰馬(六)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41章 算計縣尊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61章 三桅帆船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2章 山林野趣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62章 徽州會館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612章 羊吃人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17章 借力生力第535章 合圍(四)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23章 請君入甕第635章 罌粟花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553章 紛爭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438章 登陸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421章 局眼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29章 挑撥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493章 分歧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25章 顧慮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557章 戰馬(一)第412章 兩難第42章 一場鬧劇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526章 目標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