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

李自成攻破鳳翔府城的消息一傳到京師,京師猶如炸了鍋一般。

包括朱由檢和楊嗣昌在內,絕大多數朝臣都已經快要忘了李自成這個名字,他們萬萬想不到,李自成在沉寂了將近一年時間後,居然東山再起,而且這次來勢兇猛,首戰就攻破了府城!

朱由檢非常懊惱,畢竟,當初韃子入侵時,楊嗣昌、高起潛一再反對將洪承疇和孫傳庭調至京師。後來,朱由檢任命孫傳庭爲宣大總督時,孫傳庭也以賊寇未滅爲由,強烈要求回到陝西,不願意赴宣大就任。

孫傳庭執拗,絲毫不肯讓步,朱由檢一度大怒,差點將孫傳庭下了詔獄。幸好楊嗣昌兩方面做工作,發揮潤滑油的本色,好歹說服孫傳庭退讓一步,至宣大就任。

孫傳庭的屁股還未在宣大坐熱,哪想到,他的話就得到了應驗,朱由檢除了懊惱,面子上也頗有點掛不住。

楊嗣昌得知李自成東山再起後,也是跌足長嘆:“天不佑大明!”

原本,按照楊嗣昌的計劃,去年秋稅至京師後,就着力賑濟河南、陝西兩地,徹底剷除賊寇活動的土壤,力促兩省安定。但多災多難的大明顯然沒有這麼好的運氣,皇太極猶如計算好了一般,派遣重兵入侵,秋稅自然消耗一空,哪裡還有多餘的錢糧賑濟河南、陝西?

事實上,自孫傳庭和洪承疇離開陝西之後,陝西的民變立即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只是由於賀人龍和劉國能的圍剿,未釀成大的規模。

這半年來,楊嗣昌猶如坐在火山上一般,時刻擔心着陝西這座活火山會突然爆發,在大明朝廷本已血淋淋的傷口上再撒鹽。

“再忍耐個兩個月,就是李自成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足爲慮!”

楊嗣昌長吁短嘆,心裡在滴血。

可是,現在陝西遍地是饑民,李自成在亂民中的威望又高,潘多拉盒子,已經打開,再想收回去,太難了!

該如何應對?楊嗣昌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什麼絕妙的辦法,只好將李紹翼叫來商議。

李紹翼早已知曉李自成之事,剛一見?一見到楊嗣昌,就馬上叫嚷道:“楊閣老,陝西是個死結,沒錢沒糧,陝西就要亂,陝西真要亂了,朝廷就更沒錢沒糧!李自成從秦嶺中衝了出來,我看事情已經無法挽回,陝西恐怕難救了!”

楊嗣昌見李紹翼直接宣判了陝西的死刑,心裡特不舒服。但轉念一想,陝西現在確實如此,沒錢、沒糧、沒兵的,拿什麼去剿滅李自成?

不過,楊嗣昌身爲首輔,即便真認爲陝西不可救,也不能說出來,更何況,他並不認爲陝西的局勢壞到了這步田地:“若能重新將李自成驅趕至秦嶺,或者一戰成擒,陝西之亂自然消弭於無形!”

李紹翼苦笑道:“楊閣老,兵在何處?錢糧在何處?按說,朝廷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孫督師調回陝西,孫督師最善於無中生有、空手套白狼,只是……”

說到這裡,李紹翼停住了話頭,沒有繼續說下去。當初,孫傳庭拿着朝廷給的六萬兩白銀,隻身前往陝西就任巡撫,不到半年,居然拉出了萬餘可戰之兵,而且戰鬥力還非常強,一時傳爲佳話。

楊嗣昌當然明白李紹翼的意思:朝廷已經不可能將孫傳庭重新調回陝西了。朱由檢與孫傳庭因陝西一事鬧得雞飛狗跳,若真提議將孫傳庭調回陝西,置皇上的臉面於何處?

他頭疼地撫摸着自己的額頭,道:“說來說去,還是錢糧的問題。再給我兩個月時間啊……”

楊嗣昌在那裡哀嘆,李紹翼也不接口,沉默半晌,突然說道:“現在是騎虎難下,想綏靖陝西,找不到辦法;坐等兩月之後,一則擔心李自成勢大不可制;二則,若楊閣老真對李自成攻破鳳翔府無動於衷,恐怕皇上和那幫傢伙的壓力也難以承受……”

李紹翼咬了咬牙,面目猙獰地說道:“不如說服皇上,派遣熊文燦至陝西剿匪!”

楊嗣昌嚇了一跳,本能地拒絕道:“絕不可行!這分明是把陝西送給林純鴻!”

李紹翼對楊嗣昌的反應早有所料,一點也不失望,只是冷靜地說道:“楊閣老,先聽學生把話說完,再看看是否可行。熊文燦與林純鴻合作倒是輕車熟路,這點在河南時就已經表露無遺。幸虧孫督師當機立斷,將張獻忠徹底剿滅,斬斷了林純鴻挾制熊文燦的手。如果學生所料不差,熊文燦至陝西后,手中無兵、無錢、無糧,必然向林純鴻求救。”

這些話,楊嗣昌自然贊同,頻頻點頭。

李紹翼接着說道:“按照林純鴻的性格,肉不在嘴邊,都要拼命撈食,現在肉已經擺在了他的嘴邊,自然會竭盡全力出兵!陝西的根本問題實質不是賊寇,而是天災,荊州軍就是再善戰,將陝西境內的賊寇剿得一個不剩,那又有何用?還不是要拿出大量的錢糧進行賑濟,方纔能最終將陝西吞入口中。”

楊嗣昌道:“林純鴻從來不做無把握之事,若他真的出兵陝西,證明他拿得出錢糧!”

李紹翼搖了搖頭,道:“學生認爲,他很可能真的拿不出來!”

楊嗣昌愕然,問道:“這是何故?”

李紹翼道:“荊州的財政,近期本就很緊張,就算林純鴻長袖善舞,籌集了打仗和賑濟的錢糧,可要是東南方向、遼東韃子出了變故,他怎麼辦?”

楊嗣昌眼睛突然瞪得大大的,臉上現出一片潮紅。

李紹翼接着說道:“林純鴻的攤子鋪得可不是一般的大!東面,與江南豪族鬥得難分難解,雖一時佔了上風,最後結果如何,殊難意料。而且,楊閣老早已得知,鄭芝龍最近恐怕也有大動作,這個動作,必然瞄準林純鴻無疑!”

“至於北面,黃渤和盛坤山在朔州肆意拉攏蒙古人,皇太極要是能忍得住,那還真是奇怪了!荊州就是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

“所以,學生認爲,派熊文燦至陝西,能夠極大地牽扯林純鴻的精力,這與閣老的戰略暗合,還請閣老深思!”

楊嗣昌眉頭皺得緊緊的,也不說話。

李紹翼以爲楊嗣昌還未下決斷,慨然道:“楊閣老,有得必有失,陝西目前於朝廷來說,就是一燙手山芋,還不如將這個燙手山芋扔到林純鴻手中。失一需要用無數錢糧去填補的陝西,爲大明朝廷整理財政爭取時間,何樂而不爲?”

楊嗣昌嘆息道:“你說得有理,只是,皇上和朝議那關,如何過?”

李紹翼道:“江南之朝臣,若真有眼光,必然看出楊閣老背後的深意。現在江南東林黨和復社被林純鴻壓得喘不過氣來,急需轉移林純鴻的視線,有這麼好的機會消耗林純鴻的實力,相信他們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至於皇上那裡,主要是面子上掛不住,不過,熊文燦說到底還是朝廷之臣,又沒有公開聲言放棄陝西,相信皇上會答應的。皇上對閣老信任有加,還請閣老勸勸皇上……”

楊嗣昌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能把今年給熬過去,明年迴旋的空間會大得多……”

且說楊嗣昌和李紹翼細細籌劃一番,決定由楊嗣昌首先與皇上通個氣,伺機說服皇上,然後再公開至朝堂上。

楊嗣昌剛準備進宮,結果接連收到了兩份奏章,一份乃楊一仁所上,一份乃工部侍郎薛仁禮所上。兩份奏章皆出奇地一致,認爲陝西賊亂愈演愈烈,宜立即派熊文燦至陝西坐鎮,剿滅賊亂。

楊一仁,自然代表着林純鴻的態度。至於薛仁禮,本就是東林一脈,老家更是在江南吳江。

楊嗣昌萬萬想不到荊州和江南的意見居然出奇地一致,一時心裡居然沒了底!

薛仁禮提議由熊文燦至陝西,這點不奇怪。最讓人吃驚的,居然是林純鴻也支持熊文燦至陝西,難道林純鴻真的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試圖在陝西大展拳腳?

楊嗣昌又把大明的局勢前前後後思索一番,終覺得林純鴻有過度使用力量之嫌,遂堅定信心,入宮覲見朱由檢。

熊文燦萬萬想不到,他在朝堂上低調、明哲保身,這次居然被不由自主地推向了漩渦的中心。

熊文燦高居廟堂之後,日子過得並不舒心。朝堂上,無論是皇上,還是朝臣,都認爲他是林純鴻的人,無論他說什麼,都沒有人聽,反而還時時處處防着他有什麼詭計。不得已,他只好三緘其口,不肯多說一句話。

至於林純鴻那邊,有什麼事情,多是吩咐楊一仁與包哲東去完成,就像遺忘了他一般。

他就像鳥獸大戰中的蝙蝠一般,誰都懶得理會他。

這對心高氣傲的熊文燦來說,完全無法忍受。

這次他終於等到了機會,欣喜之下,冷笑出聲:“陝西就陝西,總好過在朝堂上受氣。能成爲荊州的一方總督,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554章 應招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37章 清港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13章 按部就班第28章 報仇雪恨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87章 交易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563章 收編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6章 幽谷巨木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95章 勤王詔第595章 串聯第445章 詭道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466章 自發第399章 博弈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434章 破滅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484章 喚醒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485章 軍情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457章 盛京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609章 中計第71章 兵甲初備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470章 金吾營第405章 龍武軍第56章 共牢而食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60章 戰馬(四)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36章 誓言報復第491章 收編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509章 壓力(二)第14章 口不擇言第31章 與虎謀皮第609章 中計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83章 遼州之戰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493章 分歧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9章 事涉禮部第503章 奏章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503章 奏章第524章 猶豫第495章 勤王詔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492章 擄掠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420章 謀算第94章 圍魏救趙第425章 顧慮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章 家門之變第136章 突發營嘯
第554章 應招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37章 清港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13章 按部就班第28章 報仇雪恨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87章 交易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563章 收編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368章 騎兵奔襲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6章 幽谷巨木第146章 鳳儀“陣亡”第495章 勤王詔第595章 串聯第445章 詭道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10章 大白鯊旗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466章 自發第399章 博弈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434章 破滅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484章 喚醒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485章 軍情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457章 盛京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609章 中計第71章 兵甲初備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470章 金吾營第405章 龍武軍第56章 共牢而食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60章 戰馬(四)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36章 誓言報復第491章 收編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509章 壓力(二)第14章 口不擇言第31章 與虎謀皮第609章 中計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83章 遼州之戰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493章 分歧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9章 事涉禮部第503章 奏章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503章 奏章第524章 猶豫第495章 勤王詔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492章 擄掠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420章 謀算第94章 圍魏救趙第425章 顧慮第57章 百般刁難第4章 家門之變第136章 突發營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