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謀財

這篇文章通篇講的都是錢莊如何利用存款、貸款擴大經營規模,謀取大量利潤,道理雖簡單,但周望等人顯然從未聽說過,直看得連番點頭。

朱之瑜的反應最爲機敏,看完之後,思索片刻,問道:“大規模吸引存款,的確是錢莊擴大經營的不二良法,只是,這與荊州財計有什麼關係?邦泰錢莊的利潤不能救急。”

林純鴻笑道:“朱幕使,應該換一種思路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給每個公職人員在錢莊建一個賬戶,告知月錢已經存在了錢莊,需要時就可以去取,那將節約多少錢鈔?”

朱之瑜如醍醐灌頂一般,恍然大悟,拍案叫道:“良法!果然是良法!”

張道涵也反應過來,馬上算賬道:“公職人員十萬餘,荊州軍將士三十多萬,弓兵三十多萬,一個月的月錢超過兩百多萬,即便只有一半的人不馬上動用存銀,一個月就可以節省一百萬的開支!事實上,遠不止一半,這幫公職人員和將士,大多都不缺錢!”

林純鴻笑着點了點頭,道:“是這個理。”

宋應星和周望也反應過來,點頭嘆道:“這世上的東西,還真是學不完,處處都是學問啊!”

林純鴻看着宋應星,道:“現在,宋院長應該認爲,自己有資格坐在這裡了吧?你帶領的精兵強將,包括行知書堂醉心於學問的學生老師,纔是我們荊州的希望啊!”

宋應星激動莫名,囁嚅着說不出話來。

林純鴻接着說道:“目前,錢莊僅此邦泰一家,這銀子就相當於從左手挪到右手,自然可以這麼操辦。若以後有了其他的錢莊,邦泰錢莊要與其他錢莊競爭,荊州方面更多擔負管理錢莊的職責,此法便無用。”

林純鴻說到其他錢莊,倒提醒了張道涵,他馬上問道:“江南豪商申請成立錢莊,都督爲何遲遲不同意?當初在揚州時,不是支持郭銘彥這麼幹嗎?”

林純鴻道:“成立錢莊背後,牽扯太多,恐怕與朝廷、韃子、晉商都有牽連,驟然允許成立錢莊,恐怕有後患,此事容日後再議。再說,荊州也不缺江南豪商的那點保證金,還是穩妥爲妙。”

張道涵與朱之瑜點頭表示贊同。張道涵接着問道:“強迫吃財政飯的人存銀,固然每月可節省上百萬的開支,只是荊州目前財政缺口高達八百多萬圓,這個窟窿還是沒辦法彌補。”

林純鴻道:“我們手頭,還有一大批重工坊,能賣,就賣了吧!”

張道涵四人面面相覷,默然半晌,才問道:“這麼做,是不是有點涸澤而漁焚林而獵?我們目前雖然困難,不至於將根基都賣掉吧?”

周望的反對最爲激烈,站起身來說道:“無論是造船,還是鍊鋼,都是荊州軍作戰的基礎,沒有了這些工坊,我們如何作戰?”

林純鴻道:“當初,我們無法控制荊州的稅收,不得已之下,方纔自己開設工坊,謀取利潤,現在,荊州境內的稅收,我們能夠一分不少地徵收,情況已經變了,我們也應該跟着調整。出售這些重工坊,好處多多。”

張道涵道:“這些工坊無法控在手中,心裡總是不安,萬一有商人行不法之事,難以管控。”

宋應星受到了林純鴻的鼓舞,信心大增,此時也暢言道:“出售工坊,技術工匠、熟練工人都有外流的危險。”

林純鴻點頭道:“你們說得都有道理,我先說說好處吧。”

四人側耳傾聽:“首先,工坊出售之後,效率更高。這個就拿棉紡工坊和榨油工坊來說,出售之後,盈利水平遠遠高過未出售之前。後來郭銘彥算了一筆賬,荊州收取的稅收,要比控制工坊創造的利潤高一大截。”

這個顯然是事實,四人不得不承認。實際上,現在荊州控制的鍊鋼工坊,已經有一少部分出現了虧損,讓張道涵曾經憂心不已。

林純鴻接着說道:“出售工坊,還可以減少我們的開支。現在,我們供養的工人超過十八萬,這筆開支也是大數目。往後,這個包袱算是甩脫了,我們只管監管、徵稅即可,所需的公職人員也可以減少。”

“另外,可能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工坊出售後,採用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方面,遠比我們自己做得好。就拿棉紡工坊來說,荊州地區工人的月錢比蘇鬆地區高一大截,這幫工坊主拼命地建水力工坊,減少工人數量,以至於棉布的價格、質量反而比蘇鬆地區有優勢。現在廣州已經很難再找到蘇鬆地區的棉布,這就是明證。”

說到此處,林純鴻心裡嘆了口氣。後世的中國,民營經濟在諸多限制之下,依然涌現出足以改變時代的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而廣大的國企除了憑藉壟斷地位大肆收刮民脂民膏外,幾無任何創新,也沒有任何引領新經濟潮流之舉,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受到了極大的打壓。若荊州真要走這條老路,恐怕最終也是死氣沉沉,慢慢消亡於歷史中。

林純鴻的觀點,四人雖打心眼裡不願接受,但這些顯然都是事實,無法辯駁,場面一度陷入沉寂之中。

思索良久,張道涵說道:“盤子太大,恐怕集荊州所有商人之力,也難以接手。”

林純鴻點頭道:“張府令說得有理。我們控制的重工坊,除了場地、房子、機器外,最爲值錢的應該是十多萬熟練工人和工匠,這些都應該納入計算之中。僅靠荊州本地商人,恐怕真沒有這麼雄厚的經濟實力。不過,我們的眼光應該放長遠點,大明各地的商人,都可以納入範圍之內,就是西洋的商人,他們想買,也不是不能考慮。”

“這……是不是太激進了?”

四人吃驚地看着林純鴻。

林純鴻道:“場地、房子都在荊州,工人、工匠大部也不想離開荊州,還怕這幫工坊主將工坊全部遷走?正所謂吸引天下錢糧爲荊州所用,我們再收取稅收,利大於弊。還有,我們可以精心選擇有購買權的商人,那些擁護荊州、與荊州來往密切的商人,自然是第一選擇對象。”

張道涵率先贊同道:“我覺得此舉可行。我們可以藉機將江南的一些商人拉入陣營,成爲我們經濟實力的一部分。”

周望還是有所顧忌,道:“涉及武器生產,還是不要出售的好,更別說出售給荊州以外的商人。”

林純鴻道:“周都督的顧忌有道理。這次重工坊出售,還是採取分期分批,小步快走的對策。一些小的工坊,可以作爲第一期出售的目標。至於兵工作坊,也可以從技術含量不高,規模不大的工坊入手。比如板甲、馬刀、長槍加工,這個技術含量並不高,荊州外面的工坊完全可以做得到,只是他們弄不到足夠的精鋼而已,這個可以出售。”

“荊州軍戰力強,一半在於武器甲裝犀利,失去了這個優勢,荊州軍如何作戰?”周望的旗幟非常鮮明。

林純鴻道:“無妨。當初,我們的軍裝也是找其他工坊訂貨,真真算得上價廉物美。若這些武器甲裝也採取競拍訂單的方式,我估計,荊州軍的軍費可以節省不少。”

周望還是有點疑慮,林純鴻慨然道:“退一萬步講,即便大明的軍隊、韃子的軍隊全部穿上板甲,手持馬刀,又能是我們的對手?我們不至於連這點自信都沒有吧?再說,我們的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天下有誰能跟上我們的節奏?”

此話,激起了周望的豪氣,最終,周望同意了林純鴻的決定。

林純鴻見四人皆贊同,心裡也高興,說道:“張府令這邊先做一份計劃,周都督也就兵工作坊做一份計劃,待下次閣幕屬擴大會議時再詳細討論,敲定細節。若這些都能實現,荊州的財計艱難,算是迎刃而解。”

“有了這些錢,前三個月八百多萬的窟窿,算是填上了。如果資金還有剩餘,正好乘機收回一部分票據和金票,免得錢不值錢的現象愈演愈烈,傷害荊州的根基。關於財計,不怕多花錢,也不怕寅吃卯糧,最擔心的收支失衡,收入比開支多得太多,或者少得太多,都對荊州不利。”

“不過,從長遠看,加稅勢在必行,掌握江南的財力,也刻不容緩。像這次雷霆之戰,十多萬軍隊才作戰五個月,就快把我們拖垮了,萬一韃子全面入侵,戰爭拖延個好幾年,我們還不得關門大吉?”

此話將衆人說得笑起來。

張道涵和朱之瑜萬萬想不到,困擾他們好幾個月的財政艱難,就這樣被林純鴻輕易化解,不由得暗地裡鬆了口氣。

雖鬆了口氣,張道涵和朱之瑜顯然還未忘記此次來百里洲的主要目的。張道涵偷眼看了看朱之瑜,發現朱之瑜也正好看着他,眼睛裡露出徵詢的意思。

張道涵眉頭跳了跳,考慮到林純鴻並未顯露出絲毫獨斷專行的跡象,對着朱之瑜搖了搖頭,示意暫時先別提出星拱樓獨立調查權一事。

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61章 三桅帆船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74章 糧道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26章 大媒婆第5章 愁於生計第559章 戰馬(三)第356章 默契第356章 默契第3章 石子嶺上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386章 觀營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95章 勤王詔第402章 大局第56章 共牢而食第560章 戰馬(四)第456章 進取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65章 後院第484章 喚醒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429章 挑撥第486章 敵襲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64章 東林黨人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432章 孫傳庭第612章 羊吃人第46章 潤物無聲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514章 隱忍(二)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7章 榨油工坊第533章 合圍(二)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5章 愁於生計第76章 先期偵察第491章 收編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574章 大洗禮第633章 禁衛軍第52章 軍痞勾結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92章 擄掠第56章 共牢而食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19章 口諭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36章 誓言報復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16章 各取所需第522章 困獸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49章 保衛貨棧第543章 謀將第395章 多管齊下第601章 張鳳儀
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61章 三桅帆船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74章 糧道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26章 大媒婆第5章 愁於生計第559章 戰馬(三)第356章 默契第356章 默契第3章 石子嶺上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386章 觀營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95章 勤王詔第402章 大局第56章 共牢而食第560章 戰馬(四)第456章 進取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65章 後院第484章 喚醒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429章 挑撥第486章 敵襲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64章 東林黨人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78章 重組商社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0章 發展方向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432章 孫傳庭第612章 羊吃人第46章 潤物無聲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514章 隱忍(二)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37章 榨油工坊第533章 合圍(二)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5章 愁於生計第76章 先期偵察第491章 收編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574章 大洗禮第633章 禁衛軍第52章 軍痞勾結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92章 擄掠第56章 共牢而食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19章 口諭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36章 誓言報復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16章 各取所需第522章 困獸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49章 保衛貨棧第543章 謀將第395章 多管齊下第601章 張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