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

淡馬錫再一次沸騰了。

不過,這個消息對鄭彩、王大俊等人來說,雖不至於是壞消息,但絕對稱不上好消息。

一句話,在孟買建立超級航運中心,與大東洋商號沒什麼關係。

想到大東洋商號至今只能在大明周邊及南洋範圍內賺點辛苦錢,鄭彩等四人有點着急上火,不免聚在了一起,商議對策。

“海運成本還是太高啊!僅僅十年前,南洋地區尚未開發,海盜盛行,那時出海,唯有運送如絲綢、瓷器、茶葉、香料、藥材等利潤極高的貨物,方纔有賺頭。這些年來,海盜也難以見到身影,隨着商船越造越大,抵禦風暴的能力遠勝以往,運送同樣的貨物,成本也低得多,才慢慢拓展至木材、糧食、棉布、鐵器等夯貨。目前,南洋地區的九桅商船,大多運送的也是夯貨及瓷器,至於絲綢、茶葉、香料、藥材,哪裡需要這麼多大型商船?”

鄭彩繞着說了半天,還未說到主題,倒讓王大俊把話給打斷了:“我覺得,海運的貨物能拓展至夯貨,三一社功不可沒。”

“這個是當然。只要出海,就虧不到哪裡去,自然人人想出海,人人想造大船。對了,我剛纔說到哪裡了?”鄭彩被王大俊打斷,思路連不上,迷茫地問道。

鄭鴻逵笑道:“說到絲綢等利潤極高的貨物不需要這麼多大型商船。”

鄭彩拍着腦袋道:“確實。運送貨物的距離越遠,貨物量越豐富,大型商船的優勢就越明顯。最爲明顯的例證就是,自從上海開港之後,越來越多的超大型商船捨棄廣州,直接從上海運送貨物至淡馬錫,或者從淡馬錫直航上海。廣州港口雖未衰弱,但發展速度已經遠遠不如上海,遲早要被上海超過。”

鄭彩說得有道理,讓王大俊等三人不停地點頭。

鄭彩繼續說道:“若江陵侯將孟買建成了超級航運中心,估計淡馬錫的命運與廣州差不多,那時,從上海出發的大型商船,相當一部分不會在淡馬錫卸貨,而會直航孟買。從這個角度看,以後大東洋商號在南洋的業務應該適可而止。”

李多義不滿道:“我們今天要爲大東洋商號找到一條路子,你老是糾纏孟買有何益處?反正我們也無法把船開過淡馬錫以西。”

鄭彩一點也不生氣,反而嘿嘿笑道:“上面說的,與大東洋商號的前景關係大着呢。”

鄭鴻逵催促道:“別賣關子了,快說。”

鄭彩道:“孟買覆蓋的人口,不亞於大明,的確重要。不過,孟買周邊,滿是不開化的一幫人,哪裡比得上頭腦靈活、人人經商的歐羅巴?江陵侯前些年派姜淑讓至歐羅巴,給瑞典人諸多好處,這次又籌劃着組建艦隊至瑞典,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打通至歐羅巴的直接商路!歐羅巴纔是江陵侯的終極目標啊,也是掙錢的聖地啊!”

“這個……歐羅巴是不是太遙遠了啊……”鄭鴻逵三人遲疑道。

鄭彩斷然道:“越遙遠,超大型商船越有利;越艱難,利潤也就越豐厚!所以,大東洋商號的遠期目標,必須以歐羅巴爲主!”

以歐羅巴爲主?鄭彩難道在做百年之後的遠景規劃?衆人有點摸不着頭腦。

“可是,至歐羅巴最便利的航線,就是過西洋,繞好望角至大西洋,這條路我們也走不通。”王大俊質疑道。

鄭彩道:“走不通咱們就走另外一條路,別忘了,這條路西班牙人走了無數趟,豈能讓西班牙人獨佔利潤?”

鄭鴻逵大吃一驚:“橫渡大東洋,繞過麥哲倫海峽到大西洋?這……”

鄭彩無比肯定地說道:“對。就要這麼幹!我估摸着,江陵侯這次派遣大型商隊至瑞典,歐羅巴的落腳點至少可以定下來。這個落腳點,自然也是我等的落腳點,這點無慮。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域,有趙和海、鄭芝虎的艦隊在,大西洋護航應該不成問題,安全足以保障。趙和海和鄭芝虎在加勒比搶來搶去的,把腦袋夾在褲腰帶上掙點錢,划算嗎?我看,還不如專心給大東洋商號護航,賺錢可比搶掠輕鬆多了。”

王大俊道:“這些有利條件可以預見,自然問題不大。只是,大東洋寬闊無比,缺乏補給點,而且,到了美洲後,也沒有補給點。”

鄭彩笑道:“大東洋的補給點倒是無虞。諸位難道不知,大明最東邊的領土是楊川羣島?”

“莫非是前段時間楊川剛剛發現的羣島?在哪裡?”

鄭彩掏出一份簡略的海圖,指着大東洋的中央,說道:“就在這裡,正好位於大東洋的中央,老天爺賞賜的最佳補給點!”

衆人的嘴巴張得足以吞下雞蛋,一時居然說不出話來。

良久,鄭鴻逵才嘆道:“倒讓楊川這小子佔了大便宜,留名青史、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可不是?弄得我都想開着船去找小島!”鄭彩笑了笑,說道:“現在唯一的難處在於美洲缺乏落腳點。落腳點不是那麼好建的,需看西班牙臉色。江陵侯早就提議大帥組成聯合艦隊遠征美洲,可惜大帥一直猶豫不決。這次回安平後,必須盡一切努力說服大帥!”

王大俊將鄭彩的計劃前前後後默了一遍,深吸了口氣,道:“作爲遠景規劃,我覺得可行!從西洋進入大西洋,大西洋商號必然與荷蘭、葡萄牙糾纏不休,待商路穩定下來,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反觀大東洋航線,所面臨的對手,無非就是西班牙,沒準我們還會搶在大西洋商號之前,將商路穩定下來。”

鄭鴻逵倒沒有王大俊那麼樂觀,擔心地說道:“現在大東洋商號連日本都還搞不定,就琢磨着歐羅巴,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

鄭彩豪氣逼人,大笑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眼光放長遠點,能有什麼錯?籌劃歐羅巴,又不代表放棄日本,日本的事,也可以按部就班地做嘛!”

……

鄭彩等人在籌劃打通經大東洋至歐羅巴的商路,洪齊雲、鄭夢帆、賈思宜等人當然不會閒着。

趁着林純鴻拋出將孟買建成超級航運中心的機會,鄭夢帆、賈思宜大肆炒作造十一桅大商船、建足以十一桅大商船停靠的港口等話題。

一時間,該話題甚囂塵上,大有孟買不建足夠十一桅大商船停靠的港口,就會失去大量利潤的勢頭。

林純鴻見鄭夢帆、賈思宜鬧得不像話,將兩人請進了駐邸。

林純鴻開門見山地問道:“十一桅大帆船能否造得出來,兩位心裡可有底?”

鄭夢帆、賈思宜還以爲林純鴻準備造十一桅大帆船,信心滿滿地說道:“九桅大帆船能造得出來,十一桅大帆船無非就是船體拉長、龍骨加強而已,至於轉向,比以往的帆船要艱難點,不過,這對商船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可曾與工匠溝通過?”

鄭夢帆、賈思宜見林純鴻語氣不對,隱隱覺得有點不安,老老實實地回道:“大多數工匠不敢打包票,說必須先造出來試試看。”

林純鴻點了點頭,心裡有了計較:這個時代的造船業,由於理論還相當缺乏,造之前的設計顯得非常粗略,一般都是根據經驗先按照設想造出來,在航行中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加以改進和調整。荊州在上海、廣州的造船工坊,得益於資金雄厚、工匠車載斗量,每年纔有可能造出許多試驗船隻加以驗證,這份實力,賈思宜、鄭夢帆現在顯然不具備。

林純鴻道:“試試可以,若船還未看到影子,就拼命炒作,影響海洋決策就不對了。”

鄭夢帆、賈思宜渾身冷汗直冒,慌忙拜伏於地,請罪道:“草民知錯,十一桅商船造出來之前,我們絕不再提一句。”

“起來吧!別老是跪來跪去的。你們兩人都是朝廷的光祿士,算哪門子的草民?”

林純鴻說着說着,笑了起來,讓鄭夢帆和賈思宜鬆了一口氣。

兩人從地上爬起來,訕訕道:“侯爺說笑了。”

林純鴻嘆了口氣,繼續說道:“本候不是反對你們炒作,若船造出來了,無論你們怎麼炒,本候都覺得理所應當。只是,本候有點擔心十一桅大帆船根本造不出來,會讓你們兩人名譽掃地、賠上整個身家。”

鄭夢帆和賈思宜大驚,現在他們籌劃着利用十一桅大帆船搶佔造船業的制高點,若真不可行,可真是林純鴻所說的身敗名裂的下場。

林純鴻接着說道:“你們可仔細觀察過九桅大帆船?桅杆越多,爲了吃飽風,桅杆的高度就越高,要保證帆船的穩定性,必須加寬船體。你們看看,九桅大帆船已經有兩根龍骨,九根桅杆交錯安裝在兩根龍骨上,方纔能保證每根桅杆上的帆吃飽風。”

“你們再想想,目前遠洋之上的全橫帆大帆船,桅杆最多做到五桅,再往上就幾乎看不見。這裡面的原因你們可知道?”

這些問題已經相當專業了,鄭夢帆和賈思宜哪裡知道?他們心裡涼了半截,不由自主地想道:也許,江陵侯說得對,十一桅大商船根本不可行!

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402章 大局第399章 博弈第332章 拓航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411章 阻江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17章 借力生力第61章 三桅帆船第491章 收編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60章 發展方向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510章 壓力(三)第491章 收編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514章 隱忍(二)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59章 軍議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465章 後院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48章 婚姻大事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612章 羊吃人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49章 保衛貨棧第524章 猶豫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467章 淡馬錫第519章 口諭第390章 初戰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615章 人心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390章 初戰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495章 勤王詔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494章 籌錢糧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40章 土改契機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470章 金吾營第416章 衝動第359章 軍議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509章 壓力(二)第5章 愁於生計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25章 升官之後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68章 互動第519章 口諭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562章 戰馬(六)第507章 阻擊第165章 奇怪陣型
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402章 大局第399章 博弈第332章 拓航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411章 阻江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17章 借力生力第61章 三桅帆船第491章 收編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60章 發展方向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510章 壓力(三)第491章 收編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514章 隱忍(二)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59章 軍議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465章 後院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48章 婚姻大事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612章 羊吃人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49章 保衛貨棧第524章 猶豫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467章 淡馬錫第519章 口諭第390章 初戰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615章 人心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390章 初戰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495章 勤王詔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494章 籌錢糧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40章 土改契機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470章 金吾營第416章 衝動第359章 軍議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509章 壓力(二)第5章 愁於生計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25章 升官之後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68章 互動第519章 口諭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562章 戰馬(六)第507章 阻擊第165章 奇怪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