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籌錢糧

揚州城郊瓜洲城。

細心的人都會發現,瓜洲城近日的氣氛非同往日,處處透露着一絲莊嚴肅穆,處處透露出一絲緊張,就像有大事要發生一般。

瓜洲除了一圈木質的圍牆以外,並未修築城牆。即便如此,隨着巡邏的武士越來越多,瓜洲城就如軍事重鎮一般,變得日益緊張。平日悠閒喝茶的茶客們,紛紛揣測不止。

的確,瓜洲城發生了大事。當林純鴻還在海上漂泊時,召集一衆閣幕使至瓜洲的命令就傳到了荊州。衆閣幕使不敢怠慢,奉林純鴻之命,留下李崇德一人在荊州,其餘包括張兆在內,皆心急火燎地趕到了揚州。

閣幕使們剛抵達瓜洲不過一日,林純鴻也從皮島趕到瓜洲。

瓜洲的金錦樓,早已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防護的嚴嚴實實。金錦樓的議事大廳內,林純鴻與閣幕使們正襟危坐,神情嚴肅無比。

“滿清韃子業已突破古北口、青山關,分別以多爾袞、嶽託爲帥,兵力高達五萬餘,正肆意劫掠京師周邊。這次,荊州軍不能坐視不理,必須以牙還牙,血債血償,直到將狗韃子驅逐出境爲止!”

初一開始,林純鴻就定了基調,不容任何人反對。

林純鴻的強硬,出乎多數人預料之外。尤其是張道涵、朱之瑜更是愕然萬分,用疑惑的眼神互相對望一眼,朱之瑜霍地站起來,道:“狗韃子禍害大明,荊州身爲大明的一份子,自然不能無動於衷,屬下衷心擁護都督的決策。只是屬下想問問,十多萬將士遠赴幾千裡外作戰,所耗錢糧必不少,錢糧從何而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錢糧,如何與狗韃子作戰?”

林純鴻點了點頭,示意朱之瑜坐下,肅然道:“召集諸位至此,正是商議錢糧之事,諸位還請暢所欲言,不要拘謹。首先,請張府令介紹荊州目前的財政狀況。”

聽到點名後,張道涵拿起厚厚的一疊文件,翻過幾頁,道:“今年年初,預算額爲五千四百萬大圓,到了九月時,各項開支均超過預算,其中尤以軍費爲甚,幾乎翻了一倍。財政司估計,年底時,超出預算將近一千四百萬大圓!後來,邦泰錢莊發行債券,籌集大圓三百萬,虧空還有一千一百萬。”

虧空還有一千一百萬,這個數字實在過於龐大,讓周望、陸世明等一幫軍方代表倒吸一口涼氣:都已經虧空一千多萬了,還如何支撐十多萬將士作戰?

不過,張道涵的話仍然在繼續:“不過,有一點需要通告大家,海事都督府自組建開始,其財政都是獨立覈算的,並未納入財政司體系。半月前,財政司與海事都督府財政處核帳後,方纔發現,虧空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海事都督府今年盈餘超過七百萬大圓,所以,預計虧空不過三百多萬!”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三百多萬,相比較六七千萬的預算而言,實在算不上嚇人,只要哪裡稍稍省一省,就挺過去了。放心之餘,大家又對海事都督府盈餘七百萬大圓感到不可思議,海事都督府今年發動了攻佔爪哇島之戰,動用兵力超過十多萬,居然還能盈餘,這海洋的聚財能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強!

林純鴻對此早已心知肚明,前段時間之所以淡化海事都督府盈餘的事實,無非就是推動荊州內部習慣發行債券而已。同時,他心裡也覺得欣慰,就衝這幾百萬的盈餘,整個荊州集團已經絕無可能從海洋大規模撤退,順帶着,大漢民族走向海洋的步伐只會越邁越大,不會有絲毫停留。

張兆頗爲自得,荊州方面開海以來,他承受了極大的壓力,發展到現在,在軍事力量上,僅從士兵數量而言,幾乎與內地相當,在收支上,海事都督府幾乎相當於內地的三分之二強,在地盤上,遠非內地所能比。現在,海事都督府更是解了整個荊州集團的燃眉之急,顯著提高了海派在集團內部的地位。

林純鴻讚許地對張兆點了點頭,轉頭瞅向周望,道:“財政狀況就是如此,接下來請周都督預估一下北上抵抗韃子的花費。”

周望年近六十,日漸蒼老,鬢角已經變得花白。只見他站起身來,並不看任何文件,說道:“九月時,都督府對中原戰區進行了調整,天策軍團回駐荊州,天武軍北上,駐防方城埡口。中原戰區下轄虎嘯、神衛、宣武三個車步軍團、兩個騎兵軍,總兵力七萬二千,東南戰區下轄雄威、神機、霹靂三個軍團,總兵力六萬。兩個戰區兵力合計十三萬兩千。都督府預計,作戰地點在山東濟南至京師一線,通過運河進行補給,補給線長達三千五百多裡,需要動用整個長江水師的運輸力量,還需要從民間徵集各類船隻五百八十餘艘,民夫六萬四千餘人。”

一聽到這些嚇人的數字,閣幕使們心裡不免感慨萬分,林純鴻哪裡是一時興起,要與韃子生死相搏,而分明以國戰的標準在準備這場戰爭。

周望接着說道:“按照五個月的時間計算,不計糧草,僅計徵集船隻和民夫,需耗費大圓四百六十萬。”

才四百六十萬?張道涵和朱之瑜暗鬆了一口氣,軍餉、賞賜之類的,早已在預算中,預算外開支才四百六十萬,並不顯得壓力很大。

周望接着說道:“河南、武昌戰役結束後,中原戰區和東南戰區急劇擴編,各類軍械全力生產,僅僅勉強保證供給。現在要作戰,軍械的消耗至少要翻五翻,其中以彈藥的消耗爲甚,至少應該爲每門火炮儲備兩百發炮彈和彈藥。現在兩個戰區各類火炮八百餘門,因此,需要儲備的炮彈和彈藥是十六萬份!”

“現在的儲備還未達到標準的三分之一,需要所有兵工作坊全力生產。初步統計,往兵工作坊投入的大圓得超過八百萬大圓!”

八百萬!還不計抽調工人對其他作坊的影響!閣幕使們倒吸一口涼氣,如果算上以前的儲備、軍餉、糧草、人力等等,五個月內,十三萬兵力作戰,消耗的大圓豈不是要超過五千萬!

打仗,還真是打錢糧啊!

見周望坐下,林純鴻道:“以後的戰爭規模只會越來越大,因此,從長遠考慮,調整稅制勢在必行。這是後話,暫且不提。九月時,初步試水發行債券,效果良好,待年底歸還第一批債券後,崇禎十一年可再發行一千三百萬,期限一年,因此,現在需要考慮的是,需要再籌集六百萬大圓,就足以應付這場戰爭!”

郭銘彥脫口問道:“何不多發六百萬的債券?”

林純鴻搖頭道:“發行債券急不得,需要慢慢建立信用。按照財政司的核算,第二期發行量不宜超過一千三百萬……發行過多,會導致通貨緊縮,並且荊州的財政也吃不消。”

郭銘彥接着說道:“江南豪商衆多、民間富裕,可做的文章很多,不如操縱江南地區的糧價,上漲兩成,獲利就可達到百萬。”

朱之瑜一聽,馬上站起來反對道:“此事萬萬不可。糧價乃所有貨物價格基準,一旦糧價上漲,所有貨物價格都將上漲,後果難以預料。爲了區區百萬大圓,就冒險漲糧價,不可取!”

林純鴻點頭道:“朱幕使說得有道理,糧價不可輕易調整。”

郭銘彥似乎早已料到被駁回,絲毫不見氣餒,接着說道:“如果將江南變得如荊州一般,直接徵收商稅,咱們哪裡還會缺錢?咱們在江南看起來花團錦簇的,實質上不過掙一點辛苦錢。我有個計劃,大家幫忙斟酌一下:強令所有的海船、江船隻能進入荊州所建的貨棧進行貿易,藉此擴大管理費的徵收規模!”

郭銘彥的話音剛落,議事廳一片議論紛紛。尤其是林純鴻,面露喜色,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說道:“江南的財力,不能轉化爲戰爭實力,對大明、對荊州都是巨大的損失。郭幕使的提議非常好,至少可以集中一部分江南的財力。不過,江船就算了,江船數量衆多,牽涉民衆甚廣,一旦強令,很可能招致民怨。至於海舟,對民間衝擊不大,可行。”

得到了林純鴻的首肯,郭銘彥面露得色,喜道:“除固定點交易外,也可允許其他人辦錢莊,不過需繳納鉅額保證金,還需要按照荊州的稅率進行徵稅。江南商貿極其活躍,僅邦泰錢莊一家,着實有點不夠用,李多義、王大俊曾多次請求開辦錢莊,不如順應大勢,答應他們的請求。”

林純鴻一聽,陷入沉思之中。繳納鉅額保證金,不失爲短期斂財的絕妙手段,按照稅率徵稅,也可以逐步掌控江南的財力。但金融壟斷一事,牽涉甚廣,想要調整,必然帶來巨大的震盪。不過,放開民間金融,確實是大勢所趨,邦泰錢莊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一直掌控金融市場的方方面面。

最終,林純鴻言道:“無論是固定海舟交易點,還是允許民間開設錢莊,皆是大事,非得細細籌備,方能付諸行動。郭幕使,此事交予你,一個月內拿出詳細的方略出來,到時候閣幕屬再商討。”

言畢,林純鴻又問道:“大家再想想,看看還沒有沒有其他的法子?”

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85章 嫌隙漸生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486章 敵襲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3章 公堂之上第424章 運兵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592章 錢秉鐙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94章 開始交鋒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10章 近期計劃第89章 大才在野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429章 挑撥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23章 請君入甕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430章 楊嗣昌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10章 近期計劃第460章 攻島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633章 禁衛軍第331章 偶遇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563章 收編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320章 消耗戰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85章 嫌隙漸生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512章 接仗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360章 配合第515章 隱忍(三)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635章 罌粟花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425章 顧慮第334章 贈劍第78章 重組商社第469章 整備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52章 軍痞勾結第36章 誓言報復第533章 合圍(二)第387章 交易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
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85章 嫌隙漸生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486章 敵襲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3章 公堂之上第424章 運兵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592章 錢秉鐙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94章 開始交鋒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10章 近期計劃第89章 大才在野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429章 挑撥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23章 請君入甕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430章 楊嗣昌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10章 近期計劃第460章 攻島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633章 禁衛軍第331章 偶遇第336章 一起爬橋第563章 收編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320章 消耗戰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85章 嫌隙漸生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512章 接仗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360章 配合第515章 隱忍(三)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635章 罌粟花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425章 顧慮第334章 贈劍第78章 重組商社第469章 整備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52章 軍痞勾結第36章 誓言報復第533章 合圍(二)第387章 交易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49章 保衛貨棧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