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串聯

新設大明銀行的奏議傳至安平,鄭芝龍也坐不住了。

崇禎十年、十一年,對鄭芝龍可謂喜事連連。先是佔據棉蘭老島,順利佔據西北角的大型金礦、銅礦;緊接着,以優勢兵力合圍宿霧島的西班牙殘餘艦隊,將西班牙勢力徹底從南洋驅逐;然後,他夢寐以求的三層甲板戰艦下水,迅速形成戰鬥力。

有了兩艘三層甲板戰艦,鄭芝龍底氣甚足,將矛頭指向了近在咫尺的荷蘭人。果然,一番爭鬥後,鄭芝龍徹底將荷蘭人驅逐出南洋,掌握了一半的香料來源。

經歷兩年的奮戰,鄭芝龍的經濟實力和艦隊實力皆上了一個檔次。

然而,鄭芝龍相當清醒,他知道,之所以能將鄭氏集團推向一個新的高峰,無非就是把握住了林純鴻將焦點集中於大陸,對海洋實施收縮戰略的時機。

一旦林純鴻重新將目光聚焦于海洋,他仍然沒有實力與林純鴻相抗。

從經濟上而言,除了日本外,幾乎所有的貨源及市場都控制在林純鴻手中,就連與西洋人貿易的通道,也被林純鴻卡得死死的,一旦林純鴻對他不滿,隨時都可以斬斷他的商貿通道。

從技術上而言,更是如此。

海軍艦隊是吞金獸,更是各種前沿技術的試金石。就拿鑄炮來說,經過長期的努力,鄭芝龍的工匠們掌握了重炮鑄造法,能夠鑄造從十斤到六十斤的各型重炮。不過,鑄造重炮的前提條件是從林純鴻的廣州鍊鋼工坊中獲取足夠的精鋼。

這種精鋼,除了林純鴻和西洋人外,無人能提供。

於是,鄭芝龍非常鬱悶地發現,棉蘭老島辛辛苦苦地挖出的黃金,全部用來買精鋼還不夠。

不過,爲了夢寐以求的三層甲板戰艦,鄭芝龍忍了,從廣州購買了大量的精鋼,鑄造各型重炮,建造三層甲板戰艦及對既有戰艦進行改造。

也就是說,鄭芝龍的強大,是建立在林純鴻默許的基礎上。

所以,他的眼睛始終盯着荊州,惟恐荊州戰略突然轉向,打他個措手不及。

與此同時,鄭芝龍一直苦思破局之策,以求有朝一日擺脫林純鴻對他的羈絆。

當山東之戰結束後,江南與林純鴻之間重新燃起戰火時,鄭芝龍一度看到了希望。於是,他立即派遣鄭鴻逵至江南,與瞿式耜、堵胤錫、史可法串聯,以圖在貨源及市場上打開一個缺口,改變受制於林純鴻的局面。

崇禎七年之前,由於大明對海貿或多或少的排斥,江南的貨物進出直接出海面臨着極大的風險,一般都通過江西轉運至福建沿海。這樣做成本極高,但對於鄭芝龍而言,顯然極其有利,他可以一家獨攬海外貿易。

然而,自從林純鴻在廣東強勢崛起,在江南遍設直通海外的貨棧後,海貿找到了一條便捷的通道,成本大幅度下降。順帶着,鄭芝龍在海貿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了邊緣化勢力,必須仰仗林純鴻的施捨吃點殘羹冷炙。

按照鄭芝龍的想法,必須從江南搶佔部分貨物來源渠道或者市場,方有與林純鴻一抗的可能。他想出的辦法就是依託江南本地豪強,建立不受林純鴻控制的貨棧和海港。

他的想法,得到了瞿式耜、史可法的支持,並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幫助他。

經過了詳細的籌劃後,鄭芝龍在寧波的第一家貨棧正準備開業之時,他忽然接到消息,林純鴻的東洋艦隊悍然開赴長崎,炮轟長崎繁華之地,致使日本人死傷無數。另外,西洋艦隊八艘三層甲板戰艦雲集臺灣海峽,有切斷福建與臺灣島、棉蘭老島聯繫之勢。

鄭芝龍一下子認慫了,馬上單方面斷絕了與瞿式耜、史可法的合作,讓寧波貨棧胎死腹中。

瞿式耜、史可法氣得破口大罵,卻又無可奈何。

鄭芝龍的一小步嘗試,遭到了徹底失敗,他終於認識到,任何試圖在大陸上拓展生存空間的企圖,都會遭到林純鴻無情的打擊,於是,他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投入至經營南洋上。

更讓他憤懣欲吐血的是,林純鴻宣佈,將在上海和廣州一口氣建造六艘三層甲板戰艦!

鄭芝龍有點灰心喪氣,正當他一籌莫展時,他看到了大明銀行這個新鮮玩意,而且還注意到,黃宗羲建議福建也佔一個名額。

雖然鄭芝龍對貨幣這玩意瞭解不多,但他還是知道,林純鴻通過金票、票據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從他這裡,從江南,乃至從大明全國收颳了無數的真金實銀!

鄭芝龍甚至認爲,正是有了金票、票據這些玩意,林純鴻方有實力一枝獨秀,以一己之力獨抗朝廷、江南等諸多勢力,而且還將朝廷、江南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

若黃宗羲的設想能變成現實,那麼,林純鴻對大明貨幣的控制權將削弱。任何能削弱林純鴻實力的事情,他都會擁護。

更何況,通過福建的一個名額,他將得到在陸地上夢寐以求的話語權!

鄭芝龍一下子活泛起來,想來想去,他令鄭鴻逵至江南去拜訪堵胤錫,探探史可法、瞿式耜的口風,若時機成熟,可表明支持黃宗羲建議的態度。

鄭鴻逵順利見到了堵胤錫。

堵胤錫知道鄭鴻逵的來意後,不由得感慨萬千:若論對政治變局的敏感性,史可法、瞿式耜、張溥不及鄭芝龍遠矣!

擺明了對江南極其有利之事,史可法、張溥和瞿式耜居然按兵不動,只管站在一邊看熱鬧,沒有一點中流擊水的豪情和主動性。

堵胤錫認爲,江南如鄭芝龍的獨立勢力一般,也應該以設立大明銀行爲契機,削弱林純鴻對貨幣的控制權,獲得江南在朝政中的話語權!

當堵胤錫向史可法點明瞭設立大明銀行中蘊含的機會後,史可法大感興趣,令堵胤錫與鄭鴻逵一道至常熟探聽瞿式耜的口風。

堵胤錫和鄭鴻逵遞上拜帖後,迅速獲知,張溥和王大俊行動比他們快樂一步,抵達常熟已經一天了。

於是,瞿式耜的西廂廳內又多了兩個人。

五個人,身份背景皆不一樣。瞿式耜代表着東林黨的在野勢力,這股勢力不被朱由檢所待見,被周延儒、溫體仁等人趕下臺。

堵胤錫代表着史可法,也就是代表着東林黨的掌權勢力。東林黨在經歷了天啓年間的慘烈屠殺、崇禎年間溫體仁的打壓後,業已式微。不過,這種式微僅僅相比較極盛時而言,東林黨在地方高官中,依然擁有非同一般的影響,史可法就是其中之一。

鄭鴻逵不用多說,代表着鄭芝龍的勢力。

王大俊代表着江南地區豪商,張溥則代表着江南地區積極應考的士子。

仔細尋思,五人又有共通之處:均強烈要求江南、福建等地方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從一開始,五人便即達成共識,這是增強江南、福建地方勢力的絕佳機會。但是,在討論至是否由荊州主導大明銀行時,發行了嚴重分歧。

王大俊想來想去,沉吟道:“若不讓荊州主導大明銀行,所謂的大明銀行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若真如此,我等五人也不必再議。”

王大俊的想法,得到了鄭鴻逵的贊同。鄭鴻逵道:“林純鴻費心費力地折騰出這一出,肯定想着撈到足夠的好處。目前看來,除了能得到本該屬於朝廷的權力外,還能讓朝廷的銀票胎死腹中,得不到這兩點好處,我覺得他不會輕易設立大明銀行。”

王大俊和鄭鴻逵的態度激怒了瞿式耜。

這些人當中,就屬瞿式耜最爲厭恨林純鴻。兩人最初見面時,林純鴻不過山野一村夫,而瞿式耜雖然失去了朝廷的官位,但在士林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時至今日,兩人調了個,林純鴻成爲大明最有權勢的人之一,而他瞿式耜幾乎成了落水狗。

不談當初溫體仁和林純鴻合謀,讓錢謙益和瞿式耜師徒差點掉了腦袋,也不必說兩人勾心鬥角鬥了這麼多年,僅從兩人地位的變遷,瞿式耜就咽不下這口氣。

瞿式耜頗爲生硬地說道:“難道我們要爲林純鴻做嫁衣?林純鴻對我們的欺負還不多嗎?大明銀行設立,則意味着林純鴻可以拋開朝廷,按照他的想法設立統領全國的機構!如果瞿某所料不差,大明銀行若真讓林純鴻主導,緊接着,就應該是大明都督府、大明中書府、大明監察府!”

瞿式耜雖然說得是氣話,卻讓張溥和堵胤錫悚然一驚,心裡皆冒出一個想法:難道林純鴻真的在步步爲營,準備做大明的曹操?

若真爲此,誠爲可懼也!

王大俊和鄭鴻逵的政治敏感性顯然不如張溥和堵胤錫,還沒有明白瞿式耜的憂慮之處。

王大俊苦口婆心地勸道:“起田公,錢鈔這玩意,現實的情況就是被林純鴻獨掌,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看到這點。當前,無論是江南,還是福建,在錢鈔上皆被林純鴻所左右,無一絲決策之權。朝廷現在弄出了銀票,就衝銀票不到五百萬的發行量,遲早也會被林純鴻搞死。與其如此,還不如讓我們擁有一份決策權,好歹可以牽制林純鴻,讓他不敢肆意妄爲!”

堵胤錫將瞿式耜和王大俊的回味了好幾遍,發現他們陷入了兩難之境:到底是應該融入其中,分享一部分權力;還是應該光榮孤立,不要那份權力,也不讓林純鴻統領全國?

堵胤錫眉頭鎖得緊緊的,不知如何選擇。

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54章 春香樓裡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5章 亂中有序第615章 人心第556章 打賭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416章 衝動第97章 擴編計劃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439章 封鎖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33章 招撫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34章 合圍(三)第636章 神刃軍第46章 潤物無聲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564章 反擊第412章 兩難第503章 奏章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69章 整備第72章 猇亭懷古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98章 利益交換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42章 一場鬧劇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15章 禍不單行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57章 百般刁難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76章 濟州島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55章 平叛令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493章 分歧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408章 對策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462章 冷遇第67章 信譽票據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553章 紛爭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章 石子嶺上
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54章 春香樓裡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45章 亂中有序第615章 人心第556章 打賭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416章 衝動第97章 擴編計劃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439章 封鎖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433章 招撫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135章 泌陽縱火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34章 合圍(三)第636章 神刃軍第46章 潤物無聲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564章 反擊第412章 兩難第503章 奏章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69章 整備第72章 猇亭懷古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98章 利益交換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42章 一場鬧劇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15章 禍不單行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57章 百般刁難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76章 濟州島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55章 平叛令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493章 分歧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408章 對策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462章 冷遇第67章 信譽票據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553章 紛爭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章 石子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