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紛爭

議事告一個段落,當晚,衆人皆歇息在工程院。

百里洲全島皆是沙土,極其適合沙梨生長。這裡的沙梨味甜,水分充足,在荊州大受歡迎。於是,這些年來,農戶相繼在島上種植了沙梨,幾乎遍佈全島。

每年三月,千樹萬樹梨花開,全島掩映在白色的梨花中,與周邊金黃的油菜花交相輝映,煞是好看。這幾日,崔玉初一上島,便被美景所吸引,不停地感慨:“三年沒有上島,沒想到百里洲島變得這麼美!”

晚上,崔玉兒回到住處,收拾整理一番,待到林純鴻回來,見他面色無絲毫異狀,問道:“怎麼?張府令和朱幕使不是來興師問罪的?”

林純鴻攜着崔玉兒玉質般的手,笑道:“難道希望你家三哥哥被外人欺負?”

崔玉兒抽回雙手,道:“三哥哥不欺負他們,他們就該燒高香了!只是,將婦人引入官場,此舉過於驚世駭俗,壓力必然大得很,三哥哥能不能受得了?”

林純鴻道:“荊州總計才千把多萬人口,女子佔一半,總不能讓五百多萬人口白白浪費糧食!”

崔玉兒大爲不滿,駁道:“紡織的女工,你都視而不見?還有相夫教子,什麼白白浪費糧食,胡說!”

林純鴻本就是故意激怒崔玉兒,看着崔玉兒臉若桃花,眼波流轉,心裡早已癢癢的,一把將崔玉兒摟入懷中,道:“好啦好啦,婦人能頂半邊天,好了麼?”

說完,一張嘴堵在了崔玉兒的小嘴之上。

崔玉兒吱吱嗚嗚說不出話來,只好隨林純鴻任意施爲。

風光旖旎,不可盡述。

且說朱之瑜和張道涵當晚商議一番,覺得此事還是不要明說爲好,以免雙方起了衝突,給荊州造成無法撫平的傷痕。

權力之爭,一旦開始,就沒有絲毫迴旋的餘地,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有一方讓步,或者你死我亡。這點,朱之瑜和張道涵倒沒有抱絲毫的僥倖。

不過,能在方式上柔和點,更容易讓林純鴻認清形勢,主動讓一步。

朱之瑜和張道涵商議良久,最終決定採取迂迴之策,由朱之瑜上書,提議在監察府及安防司設立資金監管、調查機構。

第二日,朱之瑜和張道涵趁着宋應星、周望不在,將準備好的提案交予林純鴻手中,然後神色緊張地看着臉色陰晴變幻的林純鴻。

林純鴻一頁頁地翻過去,目光最終落在落款上,張道涵和朱之瑜的心臟提到了嗓子眼。

哪想到,林純鴻忽然輕鬆地說道:“提議很好嘛,安防司確實應該成立資金流動監管部門,儘早發現境外的異動,至於監察府嘛,目的應與安防司不同,以查案爲主。”

張道涵和朱之瑜面面相覷,不知道林純鴻是故意避重就輕,還是壓根沒有看透兩人的意思。

朱之瑜咬了咬牙,鼓起了勇氣,說道:“都督,既然安防司和監察府都成立了資金流動監管部門,星拱樓內就不宜再設類似機構,這樣浪費人力財力。”

“哦?”林純鴻吃了一驚,旋即大笑道:“兩位過慮了,本督閒來無事,見二夫人擅長財計,就令她調查着混時間,以博美人一笑,哪有設立什麼機構?”

林純鴻的解釋,讓朱之瑜和張道涵大跌眼鏡,這他孃的算什麼事?涉及千萬生靈之福祉,僅僅一句博美人一笑就一帶而過,這與烽火戲諸侯有什麼區別?

敷衍!敷衍,赤裸裸的敷衍!

背後的目的就是絕不願意放棄星拱樓的獨立調查之權!

朱之瑜的臉色變得相當難看,拱手大叫道:“都督……”

話還未說出,就被林純鴻打斷,林純鴻道:“估摸着,黃石齋也快到荊州了,兩位恐怕還不知,黃石齋宣旨後,將在湖廣按察使司任籤事。在百里洲遷延數日,也該回荊州了。”

說完,拂袖而出,將臉色鐵青的朱之瑜和張道涵留在了身後。

回荊州的途中,崔玉兒越想越覺得不妥,忍不住問林純鴻道:“歷史上,任何雄霸之主,無不擔心大權旁落,拼命加強手中的權勢,到了太祖爺,連丞相也無法容忍,直接廢除,三哥哥倒好,惟恐自己事情太多,能放的都全放出去了!”

林純鴻戲謔道:“你家三哥哥笨,惟恐辦壞了事情,索性啥事也不做,這樣不會出錯!”

崔玉兒柳眉倒豎,氣道:“人家和你說正事呢!”

林純鴻笑了笑,旋即正色道:“太祖爺、成祖爺,權勢滔天吧?一言可決天下人之生死。僅僅只過了兩代,至仁宗、宣宗時,弄出了所謂的內閣大學士,從那開始,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到了嘉靖晚年,就連熟稔政爭的嘉靖爺也無可奈何,只好聽之任之。隨後,經隆慶、萬曆二十年,內閣的權力達到了頂峰,首輔之權比丞相猶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點,要是太祖爺泉下有知,估計得從孝陵中跳出來。”

聽林純鴻的話對太祖爺頗不尊重,崔玉兒不由得笑了起來,道:“這些都是你們男人的事,男人天生都好鬥,不鬥個你死我活,好像無法瞑目似的。”

林純鴻嘿嘿笑道:“男人骨子裡就熱衷於毀滅,如果能看着對手從自己眼前毀滅,那種成就感簡直美妙至極。至於女人麼,就見不得毀滅了,若兩人有矛盾,估計最終的結果就是老死不相往來。我倒寧願這個世界由女人控制,形成一個個的小圈子,互相不說話,不來往。”

崔玉兒聽得咯咯直笑,道:“你接着說,別打岔,內閣權力大,怎麼了?”

林純鴻道:“我這麼說,無非就是告訴你,太祖爺英明神武至斯,恢復中華,重新架構了大漢的體系,卻也無法防止皇權旁落。荊州這邊,如果我獨攬一切,以後的繼任者,根本無法掌控這些權力,最終還是落入某個團體之手。與其如此,還不如剛開始就不要獨攬。那幫居心叵測者,見我這個活既辛苦,又捱罵,還經常受氣,躲都來不及,也就不會發生慘烈的爭鬥。”

崔玉兒不由得聽癡了。按照荊州目前的發展態勢,林純鴻勢必成爲天下最有權勢的人物,一旦林純鴻老去,按照大明的傳統,勢必父業子繼。林純鴻目前就有三個兒子,周鳳兩個,她一個,將來很可能還會更多,這些兒子間豈不是爲了爭奪父位,將要爆發慘烈的爭鬥?

想想那些太祖爺被圈養的子孫,崔玉兒就忍不住膽戰心驚。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兒子做一介平民,安安穩穩地渡過一生。

也許,林純鴻放掉權力,倒不失爲子孫積福的好辦法。

崔玉兒的想法,林純鴻自然無法知曉。若真知曉,林純鴻肯定會笑她幼稚。政治鬥爭,不是你置身事外就能免禍的。

林純鴻見崔玉兒發癡,也不管崔玉兒是否在聽,說道:“大明朝廷的權力被瓜分爲三份,皇帝、內廷、外廷。三方之中,任何兩方聯合,就非另外一方所能匹敵。如,萬曆初年,內廷和外廷相互勾結,皇權就被架空;天啓年間,皇權和內廷結合在一起,外廷就死傷慘重。若是三方都不勾結,朝廷就亂象紛呈,什麼事都做不了。萬曆後期,當今朝廷,就是這副狀態。”

“按說,權力被分爲三份,應該是最穩定的,只可惜,權力是被不同的利益集團瓜分,互相爭鬥之下,最終毀了大明朝廷。如果能按照權力的屬性進行瓜分,大明朝廷何至於此?”

“荊州這邊,出於歷史的慣性,也逐步在往大明的老路上滑去,哎……任重而道遠啊……”

這些話,崔玉兒自然聽不懂,只是用一雙美目瞅着林純鴻,不停地點頭,表示自己在側耳傾聽。

林純鴻自失地笑了笑,接着又搖了搖頭,道:“豈止是任重而道遠,估計要幾百年時間!”

……

回到荊州後,張道涵和朱之瑜沒有繼續糾纏此事,一切按部就班,波瀾不驚,直到黃道周攜聖旨抵達荊州。

黃道周素有直名,書畫詩歌皆佳,就連天文、數理也無一不通。他一抵達荊州,就受到了文人士子的熱烈追捧,在荊州掀起了一股石齋先生的旋風。

對於這些追捧,黃道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天繃着一張臉,就像荊州欠他幾萬圓一般。

也難怪他如此,當初議與韃子的戰和之時,黃道周犯言直諫,把朱由檢和楊嗣昌往死裡得罪。後來,朱由檢和楊嗣昌決定封林純鴻爲江陵侯,黃道周又冒着廷杖的危險,竭力阻止封侯之議。這讓朱由檢和楊嗣昌煩不勝煩。

最終,楊嗣昌狠下心來,攛掇朱由檢將黃道周趕到湖廣,還由他來宣旨。

黃道周雖然直,但絕對不蠢,瞬間明白了朱由檢和楊嗣昌的算計,出於大局考慮,他奉旨來到荊州。

接旨的過程,沒有任何意外,當林純鴻山呼“謝吾皇恩”,正式成爲江陵侯後,黃道周突然鬚髮皆張,高聲痛罵道:“亂臣賊子,居然還有臉高呼謝吾皇恩,你的眼中還有吾皇麼?”

滿堂皆驚,一時寂靜無聲,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得見。

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615章 人心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22章 定計除匪第45章 亂中有序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424章 運兵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673章 下南洋第46章 潤物無聲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517章 受阻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85章 嫌隙漸生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55章 平叛令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542章 變局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503章 奏章第2章 山林野趣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399章 博弈第561章 戰馬(五)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457章 盛京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333章 投降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26章 求賢若渴第531章 屠殺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460章 攻島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48章 婚姻大事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560章 戰馬(四)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32章 如火如荼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475章 殺傷第552章 謀財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399章 博弈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29章 惠王分羹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356章 默契第10章 近期計劃第406章 突變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7章 當陽慘禍
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615章 人心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238章 桐柏事變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22章 定計除匪第45章 亂中有序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424章 運兵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673章 下南洋第46章 潤物無聲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288章 遼東往事第391章 立足未穩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517章 受阻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85章 嫌隙漸生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55章 平叛令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542章 變局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503章 奏章第2章 山林野趣第213章 海戰戰術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399章 博弈第561章 戰馬(五)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457章 盛京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333章 投降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26章 求賢若渴第531章 屠殺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460章 攻島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48章 婚姻大事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560章 戰馬(四)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291章 內閣劇變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32章 如火如荼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475章 殺傷第552章 謀財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399章 博弈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29章 惠王分羹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356章 默契第10章 近期計劃第406章 突變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27章 當陽慘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