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

祿平、亭立四面環山,此地又叫祿平盆地。

盆地以北的山脈,溝壑縱橫,懸崖峭壁,飛鳥難以逾越,更別談成建制軍隊經此穿插。

以往,即便有漢人軍隊翻越山脈,進入祿平盆地,由於兵力過少,會被當地的安南軍隊迅速剿滅,對局勢起不了什麼作用。

鄭梉慌亂之間,將祿平、亭立的駐防軍大部調往諒山,從交州城增援的兵力又尚未抵達,祿平和亭立兩城幾乎不設防。

背嵬營歷經千辛萬苦,經過兩晝夜,在付出數十人傷亡的代價後,最終翻越山脈,進入祿平盆地。

祿平和亭立兵力空虛,堪稱襲擊的最佳時機,背嵬營正好抓住了這個時機。

凌晨時分,背嵬營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扣祿平城門。祿平守兵誤以爲是調往諒山的駐守軍,雖然疑惑,但還是稀裡糊塗地打開了城門。

背嵬營將士一擁而入,將城門守軍斬殺一空,並迅速向庫房、軍械庫、縣衙擴散。城內守軍本來就不多,而且大多數還是就地募集的弓兵,見背嵬營將士見人殺人,見狗殺狗,一鬨而散,最後連守將也被蔡先茹生擒活捉。

背嵬營毫不費力地控制了整座祿平城。

趁着局勢混亂,申藝又令賀錦挾制城內守將,前至亭立賺城。

祿平的守將倒是識趣,在背後匕首的威脅下,嘴中鬼話不斷,騙得亭立守兵開了城門。賀錦率兵一擁而入,再次複製了祿平的輕鬆與愜意。

這裡面,最爲得意的要算賀一龍。他幹了半輩子的賊寇,從未乾過這麼輕鬆的一票,喜得口中直哼小曲。

賀一龍脫不了賊寇的思維方式,見背嵬營聚斂了無數的軍械和錢糧,靈機一動,建議申藝在祿平盆地招兵買馬!

身處敵國之境,居然要招兵買馬,申藝覺得賀一龍的腦袋被驢踢了,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問道:“你確定?”

賀一龍乾笑道:“當年在大明到處流竄時,手頭有糧,就可以拉起數萬的造反大軍。現在我們手頭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軍械也堆積如山,要是不招兵買馬,豈不可惜?”

申藝問道:“你就一點也不擔心安南人反噬?”

賀一龍道:“百姓麼,無非想着吃口飯,過過日子,大明絕大多數百姓都是這樣,更何況尚不開化的安南人?”

申藝大悟,與賀一龍商討一番後,命令背嵬營在祿平、亭立兩縣大肆招兵買馬。

“當兵吃糧嘍……凡是前來報名者,發放一石糧食!”

“加入大明軍隊,發放五兩銀子的安家費,以後每月發放三兩!”

“當兵吃糧嘍……加入大明軍隊,就能成爲大明子民……”

……

祿平盆地中,四處響起了銅鑼聲,夾雜着當地的土?的土話。這些土話與廣西境內差不多,連口音都未變。

祿平、亭立的百姓聽聞大明軍隊佔據了縣城,並未驚慌,還是當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還希望大明軍隊能比安南官府更爲仁慈,減輕沉重的徭役和賦稅。

他們的願望馬上變成了現實:只要報名,就能發一石糧食!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至深山老林,但凡是男人,上至六七十歲的老者,下至十多歲的孩子,全部涌至招募站,等候發放糧食。

背嵬營的士兵來者不拒,每人發放一石糧食。慷他人之慨,沒什麼斤斤計較的。

有的人領了一次,又重新排隊,士兵們也不計較,照樣發放糧食。正當他人都準備效仿時,排隊的男人自覺地擔任監督者,將重新排隊的奸猾者毆打一頓,驅趕回家。

整個祿平盆地沸騰了,這年頭,安南人日子也不好過,畢竟,諒山的火炮、巴喇河口的火炮,都是他們從土裡刨出來的,他們早就對鄭梉的橫徵暴斂諸多不滿。

申藝和賀錦優中選優,從將近三萬名報名者中挑選了一千人。

這一千人馬上得到了五兩銀子,沒有絲毫不好意思或者罪惡感,反而將胸脯挺得高高的,驕傲無比,以此來顯示自己比別人強。

數萬石糧草,幾千兩銀子,迅速收取了十餘萬百姓的心,這筆生意做得太划算了。賀一龍以此享譽全軍,開始在荊州軍中脫穎而出,得到林純鴻及都督府的看重。

申藝和賀錦將千餘兵力補充至背嵬營中,將背嵬營擴充爲一千五百多人。

除了錢糧和軍械外,背嵬營也不缺軍官,一個營足足有二三十名優秀軍官,統帥這幫安南人一點都不費力。

比如賀一龍,他率領的兵丁由五十多名增加到一百五十多名。賀一龍統帥過數萬大軍,就算是百餘個猴子,恐怕也會被賀一龍訓練得令行禁止,更何況是漢化已經非常嚴重的祿平人?

短短數日之內,背嵬營士兵歸心,指揮通暢,徹底控制了祿平及亭立周邊地區。

背嵬營進入祿平及亭立,最先得知消息的,當然是諒山關對峙的鄭愷和蔡明山。

鄭愷只覺得天旋地轉,胸口煩悶,只想吐出點什麼東西才舒服。祿平、亭立作爲諒山關的大後方,存放的糧草、銀兩、軍械不計其數,光想想那些巨量的物質,鄭愷就覺得心裡絞痛。

鄭愷立即點兵兩千,前往救援祿平和亭立。

哪想到,兩千兵力還未出關,蔡明山就發動了進攻。

蔡明山的進攻非常猛烈,軍心不穩的安南人抵擋不住,居然讓驍衛軍登上了關牆!

鄭愷大驚,馬上令還未出關的兩千兵力增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纔將驍衛軍趕下關牆。

到了現在,鄭愷無論如何也不敢再派出援兵,只好一封封急腳遞發往交州城,讓鄭梉立即派兵奪回祿平和亭立。

鄭梉正被南定、太平混亂的清野氣得幾欲吐血,聽聞祿平、亭立被背嵬營趁虛攻佔後,差點就此背過氣去。

祿平、亭立有失,諒山不保;諒山不保,則整個安南岌岌可危!難道要將南定、太平的混亂擴散至全國?

當得知背嵬營僅僅只有五百餘人馬後,鄭梉好歹緩過來一口氣,仔細琢磨着手頭的兵力。現在救兵如救火,從交州調兵肯定來不及,想到錦普以西,還有陳中率領三千兵力駐防,鄭梉遂馬上命令陳中分兵一千五,火速收復祿平和亭立。

同時,鄭梉又令鄭愷謹守諒山關,不得擅自出戰。

然而,僅僅過了一日,鄭梉接報,申藝慷他人之慨,將兩縣儲存的糧食和銀兩發放一空,藉此收買人心,還在兩縣招募了千餘壯丁,鄭梉再也忍不住,一口鮮血噴出來,如同厲鬼一般嚎叫:“賊子敢爾!”

鄭梉如同瘋了一般,狂令陳中率所有兵力向西,五日內必須收復兩縣,否則提頭來見。

與此同時,鄭梉從交州調集三千兵力,火速向北,望着祿平前進。

一個簡單的穿插,將鄭梉的戰略部署全部打亂。背嵬營以一個營的兵力,其作用甚過一個軍,堪稱奇功一件,必然記錄在武備學堂的經典戰例中,供後人頂禮膜拜。

鄭梉調集大軍向祿平靠攏,錦普城內的艾能奇不會無動於衷。

前些日子,鄭梉在錦普西邊山地裡放置三千兵力,讓艾能奇不敢肆意出城搗亂。現在,三千兵力倉皇向西,艾能奇不趁機搞點事,這個營指揮使十有八九當到了頭。

艾能奇僅留五百兵力駐防錦普,親自率領千餘兵力出城,緊緊地咬住陳中的部隊,時不時來下狠的,讓陳中防不勝防。

陳中惱火萬分,卻又無可奈何,只好謹慎地保護自己的菊花,且戰且走。

陳中乃戰場宿將,心裡明白,現在祿平有兵據守,後有艾能奇追襲,能保全部隊,已屬不易,至於奪回祿平,幾乎就是神話。

當今之計,唯有等交州的三千增援兵力趕到,合兵一處,纔有可能奪回祿平。因此,雖然鄭梉的軍令不可違,但陳中有意識地放慢了速度,甚至還冷不防打個回馬槍,讓艾能奇損失一些人馬。

艾能奇心知遇到了對手,謹慎地與陳中周旋於崇山峻嶺中。

於是,雙方攻防不斷,一步一步地向祿平靠攏。

當艾能奇與陳中在山中糾纏時,紅河的另一個入海口處,足足有十八艘蜈蚣船一字擺開,虎視眈眈地盯着入海口。十八艘蜈蚣船之後,百餘艘內河運輸船忙碌不堪,正一條條靠近龐大的運輸船,從海船上接下龍虎軍團第二軍將士。

紅河在過了交州之後,便分爲兩股入海,分別稱爲太平江,禁門河。太平江在巴喇河口入海,水深,適合行走大船。禁門河在海安入海,水深不如太平江,可行走小船。

早在十日之前,狄威請求海軍都督府徵集珠江蜈蚣船和內河運輸船,並用海船拖拽至海安附近。現在正好抵達,準備深入安南內陸,實施水上機動作戰。

待到第二軍將士全部登上內河運輸船,狄威一聲令下,巨大的船隊以十八艘蜈蚣船爲首,浩浩蕩蕩地進入禁門河,殺向內陸。

與此同時,狄威令第三軍將士在海安登陸,將附近安南部隊絞殺一空,並逐步向內陸拓展。

暴風驟雨剛剛開始,以前玩的,都是前奏。

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633章 禁衛軍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31章 與虎謀皮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333章 投降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452章 投降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498章 賭性第673章 下南洋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63章 暴雨如注第9章 專事伐木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561章 戰馬(五)第51章 水上逞威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52章 軍痞勾結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602章 武衛軍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542章 變局第332章 拓航第574章 大洗禮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21章 洞庭湖匪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462章 冷遇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86章 圍剿曹操(一)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390章 初戰第88章 紛爭又起第574章 大洗禮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522章 困獸第552章 謀財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595章 串聯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3章 石子嶺上第494章 籌錢糧第58章 大廈將傾第47章 心向大海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386章 觀營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436章 惶恐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33章 窮途末路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411章 阻江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438章 登陸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64章 東林黨人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531章 屠殺第3章 石子嶺上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402章 大局
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633章 禁衛軍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31章 與虎謀皮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333章 投降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452章 投降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498章 賭性第673章 下南洋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63章 暴雨如注第9章 專事伐木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561章 戰馬(五)第51章 水上逞威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52章 軍痞勾結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602章 武衛軍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542章 變局第332章 拓航第574章 大洗禮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21章 洞庭湖匪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123章 海洋戰略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462章 冷遇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86章 圍剿曹操(一)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167章 生擒闖賊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390章 初戰第88章 紛爭又起第574章 大洗禮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522章 困獸第552章 謀財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595章 串聯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3章 石子嶺上第494章 籌錢糧第58章 大廈將傾第47章 心向大海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386章 觀營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436章 惶恐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33章 窮途末路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411章 阻江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76章 莫臥兒帝國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438章 登陸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64章 東林黨人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141章 海上狼煙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531章 屠殺第3章 石子嶺上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402章 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