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口諭

隆平侯張拱薇倒不是第一次與李蒙申交鋒,當初在長江上時就被蜈蚣船阻隔數日,方纔進入安慶城。

這次,雙方換了位置,輪到張拱薇來阻止李蒙申通過。雖然張拱薇令麾下鼓足了勇氣,做足了派頭,但令他極度抓狂的是,不僅沒有攔住李蒙申,反而還損失了數十隻小船、凍死了幾個兵丁。

張拱薇怒不可遏,卻又找不到發泄的渠道,每日大罵林純鴻、李蒙申,直把兩人的祖宗十八代翻了個遍。有了怒火,總要發泄,否則會傷肝,張拱薇倒是深諳此道,每日不停地找尋屬下的過錯,給予重罰。這下子,人人自危,尤其是身邊的親衛,動輒得咎,苦不堪言。

最終,還是親兵隊長了解張拱薇,花費極大力氣,在德州城尋了一個國色天香的女子,獻給張拱薇。張拱薇一見此女子,立即被吸引,每日在女子肚皮上做功夫,總算把前幾日的鬱氣拋到了九霄雲外。

衆皆大喜,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如此平靜了數日。這日,張拱薇正摟着女子喝酒,忽然收到了荊州軍的戰情通報。

張拱薇大奇,荊州軍向來自傲,從不將戰情通報給友軍,今日卻是發了什麼神經,巴巴地送來一份通報?

雖然感到奇怪,但張拱薇卻沒有給荊州軍面子的道理,左手依然在女子身上探尋,右手卻不耐煩地揮了揮,道:“一邊去,侯爺我沒空!”

女子被張拱薇摸得嗯哼了數聲,讓張拱薇心裡麻癢,正待上下其手,眼角的餘光卻發現通報之人並未走。

張拱薇大怒,喝道:“汝敢不聽令?”

通報人嚇得趕緊跪倒,戰戰兢兢地答道:“事關德州之安危,還請侯爺一觀!”

德州之安危,及侯爺張拱薇之安危,張拱薇渾身來了個激靈,將女子推在一邊,從爬至他腳下的通報人手中接過了函件。

一觀之下,張拱薇的臉色立即變得陰沉,咬牙切齒地罵道:“狗日的,想玩老子!”

罵着,張拱薇呢將函件撕得粉碎,對準通報人大喝道:“還不快滾!”

通報人屁滾尿流地爬了出去。

荊州軍在戰情通報中詳細敘述了荊州軍的打算,即以驃騎軍、霹靂軍團守住運河一線,隔絕韃子兩部,田楚雲率龍武軍、雄威軍團、神機軍團守住鹽山,斷絕嶽託的歸路,將嶽託徹底圍殲。

張拱薇雖驕橫跋扈,倒也不笨,早就看出了荊州軍的打算,張拱薇一百個不相信僅憑運河就能擋住韃子,存了一份看好戲的心思,所以,在阻止田楚雲北上時,他只准備找回場子,狠狠地羞辱荊州軍一番後再放行。

這份戰報真正讓張拱薇惱火的是,荊州軍說,現在局勢有變,濟南危在旦夕,荊州軍忠心爲國,不能坐視不理,準備派遣驃騎軍和霹靂軍團馳援濟南,將運河防線交給張拱薇。

末了,還加了一句:“運河之防務,事涉圍殲嶽託之成敗,請侯爺慎之、慎之!”文字之露骨,就差直接說出,如果讓韃子越過運河逃跑,都是你張拱薇的責任!

張拱薇指天畫地痛罵林純鴻陰險,罵着罵着,突然罵出了一句:“老子有什麼責任,真要有責任,全在顏繼祖的身上!”

這句罵出後,張拱薇突然愣了愣,方纔想起,無論是荊州軍,還是自己,與或是劉澤清,名譽上都應歸顏繼祖節制!

張拱薇忽然大喜,馬上令人將刀筆吏喚來,首先給荊州軍發了一份函,大意就是,朝廷自有法度,大軍行止,皆由巡撫大人定奪,還請荊州軍稍安勿躁,聽從巡撫大人命令。

然後,張拱薇又行文給顏繼祖,申明大義,說一些濟南危急,還請大人早日定策,本候將聽令奮力作戰之類無營養之話。

發出兩篇行文之後,張拱薇心裡頗感暢快,上次讓顏繼祖腳底抹油,跑到了臨清,這次總算報了一箭之仇,將燙手山芋扔到了顏繼祖手中。

張拱薇所不知道的是,這份戰情通報還發給了劉澤清一份,劉澤清的對策與他如出一轍,皆把皮球扔給了顏繼祖。

無論是張拱薇,還是劉澤清,對顏繼祖的膽氣一點都不敢恭維,他們相信,顏繼祖必然想盡一切辦法阻止驃騎軍、霹靂軍團離開運河一線。

然而,令張拱薇、劉澤清大吃一驚的是,他們的行文剛發出,結果就接到了顏繼祖的命令:令二人立即至臨清,商議援救濟南一事。

顏繼祖的命令,二人自然不放在眼裡,有心不去,只是現在還需要顏繼祖當擋箭牌,二人扭扭捏捏地上了路,率領親衛,望臨清而行。

劉澤清和張拱薇原以爲,顏繼祖會借這次機會拿捏作態,狠狠地羞辱他們一番,以報二人不聽指揮之怨。不過,令兩人大吃一驚的是,顏繼祖似乎一點追究的意思都沒有,反而苦口婆心地勸解他們。

顏繼祖道:“荊州軍說是五萬,事實上,兵力總計十萬餘,三個步兵軍團,就差不多六萬,加上兩個騎兵軍,總計三萬,還有萬餘水師齊聚運河!”

顏繼祖不厭其煩地計算荊州軍的兵力,讓張拱薇和劉澤清疑惑不已。

張拱薇是個急性子,乾脆說道:“都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顏大人有什麼話就請直說,本候是個粗人,聽不懂這些拐彎抹角的話。”

劉澤清乃弓手出身,早年混跡於市井之間,與黑道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張拱薇聽不明白顏繼祖何意,他倒明白了十之八九:林純鴻擁兵十萬,朱由檢拿他沒辦法,無論是濟南失守,還是運河失守,皆怪不到他頭上,至於我們幾人,就做好當犧牲品的準備吧。

果然,顏繼祖說道:“濟南失守,本撫自然罪責難逃,如果牽連兩位將軍,就不妙了。”

顏繼祖接着說道:“若林純鴻援救濟南,十有八九會與嶽託大戰,多爾袞屯兵於運河以西,接報後,極有可能渡過運河,與嶽託一道圍殲林純鴻。到時候,我們到底是阻止多爾袞過河,還是以圖長遠?”

所謂的以圖長遠,只是說起來好聽而已,實質上就是避戰,放任多爾袞襲擊林純鴻腹背。

張拱薇想了想,道:“運河,最寬處不過三四十丈,要阻止韃子越過運河,談何容易?若是不阻止,林純鴻在多爾袞和嶽託的夾擊下,即使不死,也得脫層皮,那時,濟南必然陷落。”

劉澤清帶着一絲不確定,遲疑道:“莫非巡撫大人的意思是三路援救濟南,讓林純鴻繼續守着運河?”

三人正商議着,忽然接到報告:太監陳奎抵達臨清。

三人大驚失色,濟南危在旦夕,陳奎跑到臨清來找顏繼祖,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話。

果然,當陳奎被顏繼祖迎入軍帳後,見張拱薇和劉澤清也在,喜道:“原來隆平侯和劉總兵也在,這下倒省得咱家多跑路了。”

顏繼祖訕笑道:“正商議如何援救濟南呢。”

陳奎也不去理會顏繼祖,忽地臉色一沉,尖着嗓子,鄭重地說道:“皇上口諭!”

三人一聽,趕緊拜伏於地,側耳傾聽。且聽陳奎說道:“援救濟南不力者棄市!”

顏繼祖三人面無人色,心裡大聲叫苦,朱由檢此舉,無疑徹底斷了他們的退路,除了與韃子戰陣交鋒外,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

陳奎看着三人的慫樣,只覺得厭惡萬分,淡淡地說道:“皇上等着三位的好消息,還請三位建功立業,爲皇上解憂。”

“是……是……那是當然……”

陳奎一刻也不想久呆,說了聲“咱家另有事,就不打擾三位了”,便告辭而去,將臉色蒼白的顏繼祖、張拱薇和劉澤清扔在了一邊。

陳奎說另有事,並非虛言。當他離開顏繼祖軍營後,徑直來到了二十里之外的荊州軍大營。林純鴻早已知曉陳奎被任命爲荊州軍監軍,前期自信滿滿地逼顏繼祖三人援救濟南,主要原因也在此。

現在,他聽聞陳奎到了後,大喜,立即召見陳奎。

周望、陸世明與陳奎早已熟識,未將陳奎當做一般太監看,也一道前至軍帳中,與陳奎敘舊。周望見到陳奎,打趣道:“公公久居宮中,今日可算找到了機會出來一趟。照我看來,不如向皇上請率一軍,與韃子臨陣決機,豈不是好過悶在宮裡?”

陳奎苦笑道:“漂浮之浮萍,也就這命。”

林純鴻心下惻然,安慰道:“荊州軍往後,估計是大戰不斷,公公既然來了,短時間內,皇上也不會急着召回宮中。”

陳奎這麼多年了,早已習慣了世人對他敬而遠之,現在林純鴻、周望關心之意甚濃,他心裡不無所感。囁嚅了半天,方纔想起一事,道:“出宮前,皇上曾問,以田楚雲率大軍阻隔在鹽山,端得是好計,只是荊州軍如何阻止嶽託渡河向西與多爾袞匯合?”

說到軍情,林純鴻信心滿滿地說道:“公公見過三層甲板戰艦,知道其厲害,如果有一艘戰艦位於運河中,方圓五里之內,韃子不敢越雷池半步。現在運河中雖沒有巨型海舟,卻有靈活的蜈蚣船,火力雖遠不及海舟,船體也遠不及海舟堅固,但勝在數量多。”

陳奎大悟,帶着一絲徵求意見的味道,說道:“皇上非常關心此事,咱家將密奏皇上。”

林純鴻見陳奎坦蕩至斯,大笑道:“公公請便,韃子即使知道此事,也來不及了!”

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05章 龍武軍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305章 漢魂第79章 誓師出征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27章 當陽慘禍第612章 羊吃人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98章 利益交換第55章 紅顏“禍水”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7章 玉汝於成第525章 德州第12章 土人陰影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558章 戰馬(二)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403章 鎖江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65章 錢鈔之議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89章 大才在野第14章 口不擇言第5章 愁於生計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8章 先利其器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448章 等待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61章 戰馬(五)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444章 回師第31章 與虎謀皮第553章 紛爭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87章 交易第320章 消耗戰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70章 後院起火第609章 中計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469章 整備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24章 猶豫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95章 攻打官莊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667章 小成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361章 出擊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76章 先期偵察第471章 擄掠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42章 變局第320章 消耗戰第508章 壓力(一)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609章 中計第673章 下南洋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359章 軍議
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05章 龍武軍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305章 漢魂第79章 誓師出征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27章 當陽慘禍第612章 羊吃人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98章 利益交換第55章 紅顏“禍水”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7章 玉汝於成第525章 德州第12章 土人陰影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558章 戰馬(二)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227章 安南鄭梉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403章 鎖江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65章 錢鈔之議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89章 大才在野第14章 口不擇言第5章 愁於生計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8章 先利其器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448章 等待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561章 戰馬(五)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444章 回師第31章 與虎謀皮第553章 紛爭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87章 交易第320章 消耗戰第121章 觀口守營(五)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70章 後院起火第609章 中計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469章 整備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24章 猶豫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95章 攻打官莊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667章 小成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361章 出擊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76章 先期偵察第471章 擄掠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27章 當陽慘禍第542章 變局第320章 消耗戰第508章 壓力(一)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609章 中計第673章 下南洋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359章 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