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匪如毛

除了像李彥直這樣的私人賑濟之外,大明各地的官府也多開備荒倉庫在奏請朝廷之後也大多啓動。

中國曆代政府,素重恤政,宋有常平倉,主要功用是調節、平抑谷價,救荒是兼有功能,明朝則設有預備倉,以救荒濟災爲首要功能。按洪武年間規制,治下的每個州縣都應該設立東南西北四個預備倉,以備災年之用。可惜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預備倉制度設立沒多久,在洪武年間就開始出現廢弛的情況,貪官污吏上下其手,除了直接貪污倉中的糧食之外,甚至還藉着預備倉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加上大明皇朝無論對中央還是對地方都不主張在財政上開源,但又無法節流,國用日多,財源日少,許多地方政府都面臨破產的危機,其預備倉也就隨着財政的萎縮而漸漸成了擺設。北京聖旨擲下,要各地開倉濟民,但各州縣官吏打開倉庫卻拿不出多少糧食來,因此聖旨下是下了,農民的肚子依舊捱餓。

這不是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並不是每一個飢餓的農夫都知道澎湖,也並不是每一個走投無路的流民能渡過海峽。李彥直的行動,畢竟是民間的行動。中國政府對民間有組織的行動歷來不放心,哪怕這些民間組織是在搞慈善,它也要防東防西,所以李彥直雖然花了偌大的力量去救災,但仍然得偷偷摸摸的,託各種名義來進行。

至於澎湖大員那邊接濟饑民的行動更是不敢公開——甚至不敢主動。在政府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堂而皇之地將船隻開到泉州福州沿岸去接引百姓,這不是要跟朱家搶小弟麼?這種事李彥直還是不敢做的。所以陳羽霆也只是被動地在澎湖等着,若有人來投就救護上岸而已。而那些沒得到救濟又不甘心餓死的人,開始流竄上山,結隊下海,李剛發現,蒼峽巡檢司附近的山林里居然又開始有蠢蠢欲動山賊出現,而閩東沿海的一些州縣海盜也加倍地活躍起來!

新的海盜團伙顯然比那些賊中老手更加粗魯,更加肆無忌憚!那些已經在閩海混了若干年的老賊,乾的雖是刀口上的勾當,但耳聰目明消息靈通,閩海沿岸哪些人可以搶,哪些人不可以搶心裡都跟明鏡似的。哪些可以長搶——收保護費,哪些應該短搶——直接動手,也都有講究。搶劫的時候,什麼時候該殺人,什麼時候不該殺人,殺人該怎麼殺,也都有道上的規矩在——這就叫盜亦有道!

可那些因爲肚子餓臨時組織起來的海盜可不管這些!他們也就是餓,所以要搶;他們是恨啊,恨盤剝他們的貪官污吏,恨那些作威作福的富翁,所以要報復!再跟着,一殺起了性子,刀子剎不住,昔日和自己同一階級的良民也照殺不誤了!

泉州,惠安。

林文貞的一座別院就是這樣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他那有幾個月身孕的小老婆也被凌辱至死!聽到這個消息時,林文貞正翹着二郎腿在晉江看災民領粥呢。

這兩年他跟李彥直結交,着實撈到了不少好處,要不然怎麼會有錢跑到惠安去建別院藏嬌?這次李彥直和林希元號召大夥兒出錢賑災,林文貞既卻不過李彥直的臉面,又不能不遵乃父的嚴令,就掏出幾百兩銀子,買了糧食在晉江開粥廠。看着樓下的災民在自己的施捨下保住了性命,不免洋洋得意,就問身邊的幫閒:“我這場功德不小吧?”

幾個幫閒紛紛讚揚,都道林公子活人無數,這場功德將來定要標榜於縣誌、府志,永垂不朽、千古頌揚。馬屁越拍越響,林文貞熏熏然地受着,直到惠安那邊的消息傳來,這個得意未休的林公子,臉色忽然變得像死屍!

衆幫閒也都說不出話來了!人死了,而且還是最慘的死法:慘遭強暴,一屍兩命!聽說宅子也燒了,這時候能說的話,大概就只有“節哀”二字了。

林文貞忽然大叫一聲,帶上人馬衝往惠安去,一個幫閒大吃一驚,攔住了他道:“公子,不能去!前往不能去啊!”林文貞怒道:“爲什麼不能去?”

那幫閒道:“最近除了災民多之外,海盜也多!興化府那邊已經有好些村子都破了!那幫海盜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對士子尤其無情!聽說只要是縣丞以上的官,連同家屬,遇到了那些人都要被捉去點天燈的!”

林文貞問:“什麼是點天燈?”

“公子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啊。”另外一個幫閒道:“點天燈有兩種點法,一種是用麻布包裹,放進油缸裡浸泡,入夜後,把人頭下腳上拴在旗杆或者樹上,從腳上點燃——這叫倒點天燈,又叫安祿山天燈。要是手頭沒油,而被點的人又胖的話,就抽出肚子腸子裡的油來點燈芯,這叫董卓天燈。”

林文貞聽得魂飛魄散!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心想以自己這發福的身材,被抓住了多半得去點董卓天燈!他陡聞失妾喪子的消息時是悲痛交加,這時卻全是害怕了!趕緊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哭,指着惠安的方向怒罵,但他終究不敢去尋那夥海盜報仇,擔心遇到那夥海盜把自己也給劫了!只是要這麼算了,卻又不甘。又想:“這批海寇如此猖狂,今天可以在惠安肆虐,明日說不定就到泉州來了!”因此大是害怕!

和幾個幫閒一商量,其中一個道:“要對付這批海盜,有治本、治標兩條方子。”

林文貞便先問:“治本怎麼說?”

大凡能來幫閒的,通常都有半桶水的見識,這才晃盪得響:“治本嘛,就是聯名八閩鄉紳,奏請朝廷,調來大軍把這批海盜給滅了,那便一了百了!”

林文貞道:“那要等到幾時!怕到時候海盜都殺上門了!”又問:“那治標呢?”

“治標就容易了。只要找到一個人就行了。如今福建省黑白兩道,沒人敢不賣他的面子!”

“誰?”

“還有誰?本科解元,李孝廉啊!”

林文貞聽到李彥直的名字,眼睛一亮,馬上就去找他。可惜他遲來了一步,因爲這件事情而找李彥直的,他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面子最大的一個!最近福建許多士紳的莊園都遭了災,大家都紛紛來祈求李彥直庇護、報仇,甚至連都指揮使司,據說也有人來找他。

這時李彥直人在大員,詹臻巧加應付,一會推說李孝廉在泉州名山靜修,一會推說三公子在漳州名寺讀書,若是中央派來的御史在查探,或許這樣也瞞得過去,但衆士紳都是地頭蛇,神通廣大,竟能在數日之間就打聽到詹臻所說的名山名寺去,跟着直指詹臻在撒謊,詹臻避無可避,一邊阻攔,一邊修書催李彥直速回。

李彥直聽說福建海盜禍患加劇,跟着又收到消息說衆士紳來找他,陳羽霆道:“這些人來找三公子,所謂何事?”

“那還用問?”李彥直道:“當然是找我去給他們護法,剿殺海盜啦。”

陳羽霆驚道:“剿殺海盜?這次海盜大起和災難一起發生,內裡不可能沒有聯繫,只怕那些海盜裡面,有很多是走投無路的災民!並非一開始就難以教化的賊寇啊!”

“那又怎麼樣?”李彥直說道:“他們是走投無路也吧,是主動入海也罷,總之是做了海盜,侵害了沿海士紳良民的利益。衆士紳若要求我去剿滅海盜,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陳羽霆道:“這事起因是天地不仁!若是以大殺戮作結,只怕會有損陰德,而且完全按照衆鄉紳的提議,做起鷹犬來,海上男兒會怎麼看待我們?只怕會陷我們於兩難啊!”

李彥直點了點頭,道:“我也知道不妥,所以一直躲着他們,可只是這些士紳的要求倒也罷了,我現在最怕的,是都指揮使司那邊也來要求我去剿滅海盜,那時候我就爲難了。”

可真是怕什麼,來什麼!過得兩天,月港那邊就傳來消息,說孫泰和也在找李彥直!李彥直嘆息道:“躲不過去了!這場災劫來得太不是時候,若能遲來個十年,我也不至於如此爲難!”

陳羽霆問李彥直準備怎麼辦,李彥直道:“都指揮使司那邊若是對我開了口,我就無法推託了。消滅海盜一事勢在必行,只是看如何‘消滅’罷了。這次災難,聽說江浙那邊更加嚴重,則東南一體,勢必全部被捲進來。這事和二哥那件私事不同,只怕紫禁城九重之內也會被驚動!”

吳平一驚,道:“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李彥直沉吟半晌,我們這個朝廷,對蔣逸凡道:“你馬上趕往福州,和風啓碰一下頭,讓他把福建這邊的事情交付給楊珖接管,風啓準備準備,提前往北京去。除了丁未科會試的事情要準備一下之外,風啓還要負責打探一下朝堂諸公的反應!所以會試的事,你就要幫風啓多擔待一些了。”

蔣逸凡問:“三公子你不去福州麼?”

“去。”李彥直道:“不過我要先去一趟泉州,探探林希元他們的口風。”又對陳羽霆道:“你則留在澎湖,儘量設法多屯些糧食,回頭我有大用!”

陳羽霆道:“大明這邊如今是敲不出糧食來了,我半個月前已經派沈門前往暹羅、占城,派詹毅前往呂宋、麻逸,派楊舟前往爪哇、三佛齊,讓他們儘量購糧,希望那邊能有消息回來。”

“不能空等了。”李彥直道:“如今已連續兩年有災,災民的數量,是會累積的。如今旱災到了如此規模,積到明年,除非是遇到大豐收,否則怕仍有後續的惡果等着我們吃。若是明年的收成再不好,那我們的日子就會更難過!南海那邊,要再派人追上去,告訴他們,就算購不到糧食,也儘量收集各國消息,真到沒辦法時,就只能動用非常手段了。”

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八十九章 酒樓中第三十六章 氣煞泉州諸大儒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二十一章 無敵手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五十一章 廟堂變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十七章 黃雀誰家第二十四章 暗室鉅富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十一章 填港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十三章 預言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一零二章 打回援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十九章 下戰書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一章 讀書難第四章 議徵倭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五章 雙雄會第十八章 押糧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六章 視察第三十七章 有將如龍第九章 裂南北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九章 帝術第九十八章 英雄見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四十八章 福佬門庭不容番鬼猖狂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十七章 擊掌盟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四十一章 以小克大熟欺生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八章 藝高膽大解元何懼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五章 十字令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二十三章 詭轉第二十七章 雙頭龍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三十章 誡爾切記讀書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二十三章 大蝗軍第十五章 能奈何?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三十章 陸海策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二十一章 老草根變新頭頭第二十三章 佈道之阻第八十章 移帥旗第十四章 水價第八十二章 再談判第三十九章 一念之差第十九章 下戰書第十四章 險中險三公子力阻夜襲第十九章 賄禍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十七章 連環
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八十九章 酒樓中第三十六章 氣煞泉州諸大儒第二十七章 奸紳雙頭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二十一章 無敵手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五十一章 廟堂變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十七章 黃雀誰家第二十四章 暗室鉅富第九十九章 迂迴取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十一章 填港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六十四章 平南略第十三章 預言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一零二章 打回援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十九章 下戰書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一章 讀書難第四章 議徵倭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五章 雙雄會第十八章 押糧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六章 視察第三十七章 有將如龍第九章 裂南北第五十九章 斬首腦第九章 帝術第九十八章 英雄見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二十章 逃東瀛第三章 科場無論師徒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四十八章 福佬門庭不容番鬼猖狂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六十一章 七裡灣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十七章 擊掌盟第七十八章 攔路石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四十一章 以小克大熟欺生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八章 藝高膽大解元何懼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第五十一章 信用不對牲口講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五章 十字令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二十三章 詭轉第二十七章 雙頭龍第三十六章 尾聲 巨宦之途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四十二章 上謀攻心第三十章 誡爾切記讀書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二十三章 大蝗軍第十五章 能奈何?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二十章 揚帆西嶼第二十九章 叩闕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七十六章 人與土第三十章 陸海策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二十一章 老草根變新頭頭第二十三章 佈道之阻第八十章 移帥旗第十四章 水價第八十二章 再談判第三十九章 一念之差第十九章 下戰書第十四章 險中險三公子力阻夜襲第十九章 賄禍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十七章 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