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時前進得太快,致使荒野在他們身後又重新出現。森林剛剛屈服在他們的刃下,然而在他們離開以後,就又立刻茂密地生長出來。在你經過西部的一些新州時,經常遇見一些被遺棄在樹林裡的住房,或者是深處的一些破壁殘垣,讓你對拓荒者的行動有些無法理解,他們同時證明了人的能力和人的無常性。在這些被遺棄的田野上,在這些不久之前產生的廢墟上,原先的森林又快速長出新枝,野獸又一次建立它們的王國。如此,大自然又微笑着用綠蔭和鮮花把人的足跡覆蓋了,並將軋出不久的車轍很快抹去。
我記得,在我穿過往昔滿布森林的紐約州的一個林區,來到一個四周都是原始森林的湖泊的岸邊時:一座小島立在水中央,上面的樹木用它繁茂的枝葉將小島包起來,令小島的周邊都被綠蔭覆蓋着。湖濱沒有人住過的痕跡。只見天邊有一縷炊煙從樹梢上筆直升起向雲端衝去,它好像是從天而降,而不是從地上升起的。
沙灘上,一隻印第安人的獨木舟系在那裡,我決定駕着它到這個引起我注意的小島上去看一看。不一會兒,我便登上了小島。全島是一片使人心曠神怡的幽靜,而新大陸的這種幽靜,幾乎讓文明人對野人生活感到羨慕。青蔥的草木用它的繁茂證明了這裡土壤的肥沃。這裡也像在北美荒原上一般,到處是一片寂靜,唯有野鴿的咕咕聲和啄木鳥的啄木聲,才偶爾把這種沉寂打破。因爲大自然在這裡還保留着它原來的面貌,所以我決沒有想到這樣的地方曾有人居住過。然而,當走到小島的中心時,我馬上確信眼前的一切是人的活動遺蹟。
我仔細地看了看周邊的景物,立刻不再對曾有一個歐洲人來到這裡棲身的說法予以懷疑。然而,他勞動過的現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初他匆匆忙忙砍倒而用以搭架小屋的圓木,又重新抽枝生葉;小屋的籬笆,已經變成了一圈生長茂盛的樹牆;他的小屋則變成了一個樹叢。幾塊被火燒黑了的石頭還可以在這榛莽荒穢的灌木叢中見到,石頭旁邊還有一小堆灰燼。毋庸置疑,當時的爐竈便設在這裡。已經坍塌的煙筒,把它的碎塊覆蓋在爐竈的上面。我站了一會兒,便對大自然的強大本領默默地讚歎並深感人力的渺小。當我最後要離開這個迷人的場所時,我又再三悲傷地嘆息:爲什麼這麼快便成了廢墟!
在歐洲,我們常把人心的激盪、人們對財富的貪求和對自由的過分愛好看做一大社會危險。但是,恰是這一切對美國的共和制度的長治久安提供了保證。如果沒有此種好動的激情,人口便彙集中在某些地點,而且不久也會像我們在歐洲時一樣,感受到難於滿足的匱乏。新大陸是幸運的,因爲那裡的人的惡習,幾乎跟人的德行一樣對社會有利!
這對怎樣對東西兩個半球的人的行動予以評價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所說的唯利是圖,美國人往往把它稱做值得敬佩的勤勉,但我們所稱道的清心寡慾,卻往往被他們看做膽小怕事。
在法國,國家安寧幸福的最大保證是趣味單純、習慣樸素、家庭情感、安土重遷。然而在美國,好像再沒有什麼東西比這些美德更對社會有害了。加拿大的法國人依舊保持自己古老的傳統習俗,然而在自己居住的地區,他們已經感到難以生活下去了。在加拿大剛剛形成的這個小小人民集團,不久就將爲他們的古老民族的沉痼作出犧牲。在加拿大,爲了喚醒人民不要滿足於他們還覺得不錯的小康現狀,最有知識、最有愛國心和最有人道精神的人正在作着非凡的努力。他們對致富的好處予以盛讚,假如他們到了法國,會爲一些平庸之輩變成暴發戶而喝彩。他們用來刺激人們大腦發熱的精力比讓人們頭腦冷靜下來所作的努力還大。在他們眼裡,不在故土安貧樂賤,而到外面去致富享樂;不固守田園,而砸碎鍋碗瓢盆到外地去大幹一場;不惜放棄生者和死者,而外出去追求幸福,都是最值得讚揚的。
現在,美國給人們提供了廣袤無際的土地,只要你勤勞,你就可以任意開墾。
在美國,因爲所有的知識既可能爲有知識的人帶來好處,又可能對沒有知識的人有用,所以知識大有用武之地。這裡對新的需求的出現不會感到害怕,因爲幾乎所有的需求都很容易獲得滿足。激情的變化太快也不足爲懼,幾乎所有的激情都可以找到有益的和便於發泄的場所。由於他們從來也沒想過讓人濫用自由,因此這裡也不會讓感覺太過自由。
現在的美國共和社會,就像一個爲開發新大陸的土地和經營興隆的商業而共同組建起來的大批發公司。
最能振奮美國人的激情不是政治激情,而是商業激情。或者不如說,他們將商人的習慣帶到了政界中。他們偏愛秩序井然,沒有秩序,事業便不能發達。他們遵守信譽,將信譽視爲營業興隆的基礎。他們甘願憑常識去慢慢開創事業,也不願靠天賦冒危險去發大財。按常規辦事的思想可以使他們的頭腦保持警惕,不作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打算。他們對實踐的重視要甚於理論。
所以,到了美國便必須瞭解使物質福利影響政治行動,甚至影響合理的輿論的是什麼力量。對外國人而言,主要應當考察這方面的實況。從歐洲遷來的移民,大多數是因爲在故鄉貧困、嚮往自由並希望改變困境纔來到新大陸的。我在美國有時碰到一些由於政治見解而被迫遷來的歐洲人。他們的言談令我十分吃驚,而其中有一個人最令我驚奇。一次我路過賓夕法尼亞的一個最偏僻地區,因夜色已深而去找住處時,我敲開了一個富裕的種植園主家的大門。主人是一個法裔美國人。我被他請到壁爐旁邊坐下,就像離開故國兩千裡之遙而在他鄉的森林裡相遇的親人一般,我們倆開始無拘無束地交談起來。我終於知道,我的主人在青史上留有名字,他40年前是一位偉大的平等派活動家和激進的鼓動家。
所以,聽到他能像一位經濟學家一般談論土地所有權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幾乎要喊他爲大地主了。他談及了財富在人們之間建立的必不可少的等級,談及了對已定的法律的服從,談及了共和制度對善良民情的影響,談及了宗教觀點對秩序和自由的支持作用。甚至他更進一步,不經意間引用耶穌基督的權威來支持他的政治見解。
我一邊傾聽,一邊感嘆人類理智的脆弱。怎麼能從學說的變化無常和經驗的教訓不同當中去對它的真假予以斷定呢?他的一段自白,把我的一切疑問都驅散了:我原本很窮,但現在變得富有了;只要富裕生活在對我的行動施加影響,我的判斷豈能不任憑我自由!實際上,我的觀點是伴隨着我的財富多寡而改變的,而在對我有利的一切事件中,我才真正發現了我之前所沒有注意的決定性論據。富裕生活給美國人造成的影響比在其他國家更廣泛。美國人一直認爲,秩序和社會繁榮是攜手並肩向前的。在他們眼裡,秩序與社會繁榮的分離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他們決不會像歐洲人那樣,將在小學學到的東西都棄之不用。
法制對美國維護民主共和制度的影響對民主共和制度予以維護的三大原因——聯邦的形式——鄉鎮的制度——司法權本書的主要目的,原本是讓讀者瞭解美國的法制。如果說這個目的已經實現,那麼讀者就已經能自行判斷哪些法律對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有幫助,哪些法律對民主共和制度有損害。如果說在本書的以上各章我沒有實現這個目的,那麼,在本章我就更不能實現這個目的了。
我並不打算折回已經走過的路,而僅用幾段文字就總結我已經說過的一切。
看來,有三件事情比其他事情對在新大陸上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更有幫助。
第一是美國人採用的聯邦形式,它促使美國把一個大共和國的強大性跟一個小共和國的安全性相結合在一起。
第二是鄉鎮制度,它既對多數的予以限制,又讓人民養成愛好自由的思想並掌握行使自由的藝術。
第三是司法權的結構。我已經指出法院是怎樣對民主的偏差予以糾正的,以及怎樣約束和引導多數的運動但又從來不對這種運動予以禁止的。
民情對美國維護民主共和制度的影響在前面我已經說過,我認爲民情是美國民主共和制度得以持續的重大原因之一。
在這裡我使用的民情(moeurs)一詞,含意跟拉丁文字 mores 相同。它不但指通常所說的心理習慣方面的東西,而且涵蓋了人們擁有的各種見解和社會上流行的各種觀點,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所遵循的全部思想。
所以,這個詞被我理解爲一個民族的整個道德和精神面貌。在這裡,我只想考察其中有助於維護政治制度的幾項,而不是具體描述美國的民情。
作爲一種政治設施的宗教是怎樣有力地幫助了美國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北美是由信奉民主和共和的基督教徒開發的——天主教徒的到達——天主教徒今天形成了一個最民主、最共和的階級的原因在每一種宗教旁邊,都有一種由於意見一致而跟它結合的政治見解。
假如人類的理性可以爲所欲爲,那麼它將用統一的辦法對政治社會和天國進行統治;甚至我敢說,它將想辦法讓人世和天堂和諧一致。
一些先是反對教皇的權威而後又不承認宗教的至高無上的人開發了英屬美洲的大部分地區。所以,他們將一種除了稱之爲民主的、共和的基督教以外,再沒辦法用其他詞彙來稱呼的基督教,帶進了新大陸。這一點,當然對在政治活動中確立共和和民主制度有很大的幫助。在此,一開始政治和宗教便協調一致,而且之後從沒有中斷過這種關係。
愛爾蘭的天主教徒大約在50年前開始擁向美國。美國的天主教隨着他們的到來增加了許多教徒。如今在美國,信奉羅馬教會真理的基督教徒,已有100多萬人。
這些天主教徒忠誠地履行着他們的宗教儀式,熱烈而又虔誠地信奉他們的教義。
然而在美國,他們卻形成了一個最共和和最民主的階級。乍一看,這種情況令人吃驚;然而經過思考,其內在原因也是很容易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