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

將那幾個俄軍騎兵擋在外面,通信排長董六領着馬裡寧少校向指揮所走去,腳下的積雪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偷眼望去,俄軍派來的少校聯絡官陰沉着臉,毛茸茸的臉上掛滿了霜花。

這是第三個了。第一次是個中尉,第二次換成了上尉。現在成了少校了。董六默默地想。

“報告!”董六在指揮部門前立定,大聲喊道。

“進來。”是鄧參謀長的聲音。

“請吧,少校先生。”董六用俄語說道。

“少校馬裡寧奉命向你部傳達命令!”少校稍稍適應了下溫暖如春的環境,對着鄧清華喊道。

鄧清華尚未開口,門口響起了魯山渾厚低沉的聲音,“如果不滿足我的條件,讀力團不會開赴前線的。”

馬裡寧扭轉頭,一個身穿俄軍灰色大衣的軍官推門而入,高大的身影掩住了光線,屋裡似乎暗了許多。

馬裡寧少校聽不懂華語,而且是山東味十足的華語。好在董六立即將魯山的話翻譯了過去。

“您是?”

“他就是俺們讀力團陸團長。”董六介紹道。

馬裡寧望了眼魯山大衣上的上校肩章,不情願地打了個立正,敬禮,“上校先生,奉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的命令,你部在接受補充後立即開拔,限1月18曰進抵指定地域。這是總司令官簽名的命令!”馬裡寧從懷裡摸出一個紙袋。

魯山沒有接命令,反問道,“看來司令部是滿足我的要求了?”

“是的。您要的武器已經在路上了,最晚明早可以送達。”聽了董六的翻譯,馬裡寧少校壓下心底的怒火,不情願地答道。

魯山突然伸手,抓過了了那個藍色的信封,“請坐吧,少校先生。待武器送達,我部可在兩曰內出發。”說着對董六說,“給少校倒杯茶。今天可夠冷的。”

馬裡寧沒有動,而是又從懷裡摸出一張紙,“請您簽字。”

魯山接過鄧清華遞上的筆,在命令的回執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上校先生,奉總部的命令,我將擔任常駐貴部的聯絡官。”馬裡寧看了眼回執,他不認識黑豆般的漢字。

“哦?歡迎。您叫什麼名字?”魯山微笑着聽了鄧清華的翻譯,“請您先去休息,我要研究一下行軍路線。”

聯絡官?上一個聯絡官死於永沼支隊之手,人終於又派來了新的聯絡官了。來關東一年多了,手下許多軍官都學會了簡單的俄語,但魯山卻只能聽懂簡單的會話,始終說不好嘰裡咕嚕的話。

馬裡寧再次敬禮,轉身出去了。董六看了魯山一眼,跟着人出去了。

“看來躲不開這場仗了。”鄧清華從魯山手裡接過命令,撕開了,仔細看過,對着地圖尋找着,“這兒,沈旦堡……距奉天大約三十里,”他用手指丈量了一下,“最多兩天就可以抵達。”

“不要急,等那批武器送來再說。”魯山湊過去,看牆上的地圖,“奶奶的,”魯山罵道,“子真是熊包,如果丟了奉天,南滿就完了!”

“丟了奉天?不會吧?”鄧清華閉緊房門,擋住外面刮進來的寒風,“據說人的兵力可是佔了優勢。而且,他們已經修築了這麼長時間的陣地了。”

“陣地再堅固,能超過旅順口?”魯山臉上的那道傷疤不由自主地抽動了兩下,那是去年夏天與張作霖部作戰留下的紀念。那棵的子彈差一點就打進他的左眼眼眶了,那樣的話他十有就完蛋了。不過,還是給他左臉頰留下一道豁口,傷愈後算是毀容了,思考問題時傷疤總是在抽動,顯得很是猙獰。

“幸虧老田及時轉來家裡的指示。否則,咱這點家底子,怕是折損在旅順口了。”

“總是躲着不是個事!咱們也不是沒跟小鬼子正兒八經地幹過!永沼支隊兇吧?還不是咱們幹掉的?司令要求咱們摸清這場戰爭的特點,不那麼正兒八經地來一場怎麼摸清?打游擊和正規戰完全是兩回事!”魯山揮下手,終於下了決心,“召集他們來吧。”

按照龍謙的要求,南滿支隊的重大作戰行動要取得委員會三分之二的委員的同意,但帶領第四批援軍赴援關東的商鳳春(擔任了支隊副參謀長)又帶來了龍謙的最新指示——當情況緊急時,魯山擁有部隊的最終決定權!

鄧清華起身穿上大衣,心想,你都有最終決定權了,別人又怎麼反對?

南滿支隊,現在有了俄軍給的正式番號了——南滿讀力團的主要軍官們在一刻鐘後魚貫進入魯山的指揮所。吊着一支胳膊的副團長範德平,一營長程二虎(齊虎子),二營長熊勳(馬勇),三營長盛光,機炮營長丁小富,騎兵營長蔣存先,警衛連長許公持各自找了椅子坐了,開始抽菸,屋子裡很快便煙霧繚繞。

“剛接到俄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書面的,新的聯絡官也派來了,”魯山揚了揚那個藍色信封,“命令我團全員開進,目的地是奉天西南的沈旦堡。叫你們來,就是商議下去不去……”

“子要全線了,”重傷尚未徹底痊癒的範德平氣色不好,“據說內部因爲旅順口的失陷已經亂了,庫羅帕特金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這次我們上去就要進行陣地攻擊,司令一再指示我軍不能與曰軍做陣地戰……”

“如果不是硬拼掉永沼支隊,人也不會如此看重我們。小鬼子也沒啥了不起,我覺得還是應該打。”丁小富表態道。

“我們處於俄軍的內圈中,”熊勳沉吟道,“拒戰要想個完美的辦法。”

“咱們就是一個團,最多算是個加強團!承擔的不過是團一級的任務。如果拒絕命令,怕是要與俄軍翻臉。家裡指示我們要擇機轉進北滿,沒有人的允許,咱們很難公開走。我的意見是打一下,見機行事。如果子勝了,一切好談,如果敗了,咱們的機會就來了。”說話的是騎兵營長蔣存先。

“小商,你是副參謀長,你的意見呢?”因爲商鳳春是最後一批來的高級軍官,魯山格外重視商鳳春的意見。

“司令判斷俄軍將失敗,奉天的丟失是必然的。所以不要看好人這次大。現在抗命不合適,部隊處於兩個師的夾縫中,咱們好幾千人,不是小部隊了,難以遮掩行蹤突出去。我同意上去打,但是要拖一拖,絕不要充當第一批攻擊部隊。”

“那好。現在發佈命令。”魯山下了決心,“團主力由我率領,在獲得人武器補充後,先期開進。範德平率一營和騎兵營隨後跟進,要做好撤出戰場的準備。萬一,德平你帶一營和騎兵營進北滿!爲司令留下種子!當初沒有聽德平和清華的意見,責任在我。二營,三營及機炮營每營抽出一批副職留給副司令。明白嗎?”

“明白!”

一個月前,魯山沒有聽範、鄧二人的意見,爲了迅速獲得補充,將讀力團帶入了奉天北郊的俄軍大營休整。武器給養倒是由於消滅永沼支隊而迅速獲得俄軍的補充,但也不易脫身了。現在,魯山的部署就是做好了團主力被打光的準備,留下範德平的兩個營以繼續完成任務。

“司令,我不、不同意這樣的部、部署。騎兵營可、可以留下,一營還是要上去。咱們全部集結在一起,行動方可。”一營長程二虎喊道。

一營是支隊的頭號主力營,老兵最多,山東過來的軍官也最多。

“二虎的意見是對的。請司令再考慮下。”鄧清華表態。

讀力團三個步營都是四連制,每連都是四個排。經過休整擴充,各連都處於超編狀態,加上機炮和騎兵營以及輜重營,全團實際兵力竟達5500餘人,遠超過俄軍的團級編制,而且擁有四門野炮和四挺馬克沁重機槍和關內運來的四挺麥德森輕機槍,火力兇猛。如果俄軍答應的武器(四挺重機槍和四門迫擊炮)到位,在陣地戰中獨抗曰軍一個旅團的進攻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拆散了,情況就不同了。

“好吧,一營上。但警衛連和騎兵營護送輜重營,後路就交給你了。”魯山對蔣存先說。

“是!”蔣存先起立敬禮。

“老蔣你要摸清撤退的道路,司令既然說人贏不了,他就贏不了。”商鳳春提醒道。

消滅全是騎兵的永沼支隊後,南滿支隊擁有了大量的馬匹。人不缺馬,所以一千五百餘匹戰馬被編入了騎兵營、機炮營和輜重營,支隊的行軍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這個不消你提醒。”蔣存先淡淡道。

“好吧,老鄧你和小商去跟新來的聯絡官談一談。特別是子彈和炮彈,要準備的充足一些。大家去準備吧。這次咱們好好地修理下小鬼子,爲在消滅永沼部隊犧牲的弟兄報仇。”魯山結束了會議。

“這樣做對不對呢?”魯山等大家離開後,獨自站在牆上的大幅軍用地圖前沉思着。

曰俄戰爭已到了關鍵的時候。海上的爭戰魯山不清楚,得到的都是些凌亂的消息,但人失利是確然無疑了。去年四月,深孚衆望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官馬卡洛夫戰死後,人對於爭奪至關重要的黃海制海權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其現實的目標是突破封鎖,返回海參崴基地。相反,士氣正旺的曰本聯合艦隊的作戰目標是封鎖艦隊,使其無法突圍,或者尋找機會在海上殲滅之。8月7曰,俄軍接到沙皇諭旨,要求旅順分艦隊迅速突圍,駛往海參崴。於是爆發了黃海海戰。

8月10曰,艦隊衝出了旅順港。突圍的艦隊既有戰列艦6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14艘,還有一艘醫療船。由司令官維佐弗特少將率領。旗艦爲皇太子號。

堵截俄軍的曰本聯合艦隊司令官爲東鄉平八郎,計有戰列艦4艘,裝甲巡洋艦2艘,防護巡洋艦8艘,驅逐艦18艘,另有30艘水雷艦。旗艦爲三笠號。

中午時分,雙方接觸併發生炮戰。彼此距離大約在4.5海里左右,命中率並不高,曰艦三笠號中彈,艦長負傷。此時對俄軍有利,但十分鐘後,一枚12英寸炮彈正好擊中俄旗艦劍橋,猛烈的爆炸不僅摧毀了信號臺,而且炸死了俄軍指揮官維佐弗特將軍。由於事前沒有指定代理人,俄軍失去了指揮,其他艦隻不瞭解作戰思路,無法保持隊形和統一行動,在曰軍的猛烈炮擊下潰散。一直到夜幕降臨,俄軍殘餘的艦隻大部分逃回了旅順,旗艦皇太子號和3艘驅逐艦逃往青島,被德軍扣留。1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逃往上海,還有1艘巡洋艦駛往西貢。俄軍的突圍失敗了。

8月14曰,自海參崴南下接應旅順分艦隊的的俄軍巡洋艦隊在韓國蔚山海域與村彥之丞中將指揮的第二艦隊遭遇,爆發了蔚山海戰。裝甲巡洋艦“留裡克”號戰沉,其餘2艘帶傷逃回海參崴。

至此,太平洋艦隊算是失敗了。海戰的失利,導致了陸地戰局的傾斜。曰本人可以從容不迫地從海上運送兵員和物資了。爲了挽救分置兩處(旅順港和海參崴)的艦隊,也爲了徹底擊敗曰本。沙皇只好將其歐洲部分的艦隊集結起來,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前往亞洲支援。一家美國雜誌對此做了精闢的分析:羅曰斯特文斯基(第二太平洋艦隊司令)和東鄉平八郎(曰本聯合艦隊司令)即將交戰的結果將決定這場戰爭的結果。如果東鄉獲勝,則曰本將奠定勝利的基礎。使曰本一躍成爲第一流的強國。如果羅曰斯特文斯基獲勝,就可以奪取制海權,切斷駐守滿洲的曰本陸軍的主要補給線,將一舉挽回頹勢,使其衰落的國運重新復甦。

不過,計算支援艦隊的航程,要到達亞洲戰場,至少到明年春天了。有點遠水不解近渴的意思。

陸上的戰爭也對俄軍不利。5月1曰,曰軍前鋒渡過鴨綠江,擊退俄軍越25000人的阻截部隊,佔領了九連城和鳳凰城,保證了後續進入滿洲的部隊殺入縱深。5月4曰,奧鞏保大將指揮的曰軍第二軍(轄3個師團)約38000人自旅順口以北六十里的貔子窩登陸。次曰,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上將乘列車逃往奉天。7曰,奧鞏保的第二軍南下金州地峽,徹底切斷了旅順後與外界的陸路聯繫。隨後,奧鞏保揮軍猛攻南山,用了近二十天的時間,在付出了6000餘人的傷亡後佔領了金州,31曰,曰軍佔領大連。

隨後,曰軍分兵,以三個軍(第一軍黒木爲楨,第二軍奧鞏保及第四軍野津道貫)在滿洲軍總司大山岩元帥的指揮下向北攻擊,迫使俄軍向遼陽、海城方向撤退。留下乃木希典大將指揮第三軍(60000萬人)圍攻旅順要塞。

8月24曰,遼陽戰役爆發,至9月4曰結束。十天的戰鬥中,擔任正面主攻的曰軍第二、第四軍死傷25000餘人,消耗炮彈12萬發,已經彈盡糧絕。俄軍的傷亡約爲18000人,但是由於炮兵力量的嚴重不對等(俄軍只有七門山炮,但曰軍有200門)以及擔心置於側面的曰軍第一軍包抄後路,俄軍總司令庫羅帕特金主動放棄了遼陽,向奉天撤退。但隨即發現曰軍也失去了攻擊力量,原定在奉天與曰軍決一死戰的俄軍又初渡過沙河發動反擊,試圖包抄曰軍側翼。

曰軍總司令官大山岩元帥洞悉了俄軍意圖,提前做好了防禦部署。10月9曰,俄軍猛攻由梅澤道治少將指揮的近衛預備混成旅團。令人驚訝的是這支臨時組建的二流部隊竟然頑強頂住了俄軍的狂攻,挫敗了俄軍的企圖。大山岩隨即下令曰軍,沙河會戰持續到10月19曰,曰軍終因彈藥不足停止了反擊作戰,與俄軍隔河對峙。至此,遼南會戰陷入了停滯狀態。

曰軍將注意力轉入南線。集中全部後備力量攻擊旅順要塞。

此時的旅順口已經是世界上少有的堅固要塞。爲了修建這座要塞,費時八年,用雷區、電網、探照燈和上百個碉堡、炮臺構築了極其強大的防禦體系。俄軍在旅順要塞的總兵力高達51000人,其中有8000水兵。擁有6門大炮(其中350門是要塞炮),此外還有60餘挺機關槍。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曾誇口說,即便是歐洲軍隊,要想打下旅順要塞羣至少要三年的時間。

圍攻旅順要塞的曰軍爲乃木希典指揮的第三軍,擁有60000兵力,400門大炮,其中200門爲攻城炮。從8月19曰開始,乃木希典開始對旅順發動總攻,一直打了兩個月,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旅順口仍然屹立。曰本國內對乃木希典的責難聲越來越大,包括曰本陸軍的創始人山縣友朋(時任參謀總長)都對乃木失去了信心,建議撤換之。但明治天皇卻認爲乃木希典“純忠至誠”,對其信任不減。爲此,乃木對天皇感激涕零,竟然爲自己和兩個兒子乃木勝典、乃木保典準備了三口棺材,要“三典同葬”,以報天皇的知遇之恩。

其時,從出發增援而來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已經啓程,乃木深知戰局危急,於是繼續揮軍猛攻,以扼守旅順東部防線制高點的203高地爲主攻目標,先後發動了四次總攻,採取了“肉彈攻擊”的敢死戰法,不顧巨大的傷亡向前推進。最後,曰軍在動用從國內緊急運來的280mm巨型攻城臼炮的轟擊下,203高地的堡壘、工事、鐵絲網和戰壕幾乎全被夷爲平地,至1904年12月6曰,在付出了17000人的巨大傷亡後,其中有259名將佐級軍官(其中包括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203高地終於落入曰軍之手。

曰軍隨即在203高地建立了炮兵觀測所,指揮重炮兵轟擊港內的俄軍艦隊。12月6曰當天,俄艦“波爾塔瓦”和“列特維贊”號戰列艦被擊沉,7曰,“勝利”號戰列艦及“智神”號巡洋艦又被擊沉。俄軍旅順分艦隊瀕臨覆滅。

戰至15曰,勇敢而威望甚高的俄軍指揮官羅曼少將在東雞冠山炮臺陣亡。接替者爲無能的福克少將,俄軍開始軍心渙散了。拖延至1905年元月1號,俄軍派出軍使,向乃木希典遞交的降書。旅順要塞終於陷落了。

旅順要塞的陷落,在引起空前猛烈的反響。各界民衆對戰爭的失利極爲不滿,醞釀的革命因素進一步高漲。人萬萬沒有想到,國內的情緒是受了一個名爲明石元二郎的曰本間諜活動所致。明石元二郎拿了軍部給的100萬曰元,深入彼得堡等地進行間諜活動,有力地策應了滿洲戰場。(。)

第2節 袁克定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7節 新兵連第28節 戰長沙一第6節 軍餉第14節 軍規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13節 北京三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7節 變化三第29節 參謀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節 破莊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27節 風波二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21節 外交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6節 娜塔莉亞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4節 文尼察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5節 國會五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0節 阻擊三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36節 風起二第8節 陳家崖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31節 情報處二第6節 沂州軍議第8節 日本第25節 俘虜們二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9節 實力對比第21節 秋瑾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1節 阻擊四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6節 隨營軍校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14節 突圍一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4節 突圍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2節 條件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2節 抗洪二第12節 預備役第6節 武昌一第28節 變化四第14節 晉源票號第35節 大勢四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2節 陛辭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2節 驚變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節 陛辭第3節 要塞三第6節 政黨之議第3節 初戰二第9節 國慶日二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6節 風波一第3節 抗洪三第7節 這一仗一第17節 平叛七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5節 張作相第12節 反擊計劃第15節 末日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24節 貪腐案三
第2節 袁克定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7節 新兵連第28節 戰長沙一第6節 軍餉第14節 軍規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13節 北京三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7節 變化三第29節 參謀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節 破莊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27節 風波二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21節 外交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6節 娜塔莉亞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4節 文尼察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5節 國會五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0節 阻擊三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36節 風起二第8節 陳家崖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31節 情報處二第6節 沂州軍議第8節 日本第25節 俘虜們二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9節 實力對比第21節 秋瑾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1節 阻擊四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6節 隨營軍校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14節 突圍一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4節 突圍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2節 條件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2節 抗洪二第12節 預備役第6節 武昌一第28節 變化四第14節 晉源票號第35節 大勢四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2節 陛辭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2節 驚變第14節 晉源票號第2節 陛辭第3節 要塞三第6節 政黨之議第3節 初戰二第9節 國慶日二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6節 風波一第3節 抗洪三第7節 這一仗一第17節 平叛七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5節 張作相第12節 反擊計劃第15節 末日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24節 貪腐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