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

“喔,三立也就罷了。吳念這小子升得到快!一下子就是旅長了。”在寧時俊宣佈山東縱隊的軍官配備時,坐在周毅身後的馮侖低聲道。

“閉嘴。”周毅轉頭喝道。

坐在第一排的周毅心情複雜。寧時俊宣佈調出第五鎮哪些部隊,巡防軍的編組方案都沒有聽得進去。因爲這個結果他已經知道了。

龍謙會留人加強山東部隊他已經想到了,之前他也被龍謙徵求過意見。但他沒好意思說出自己想留山東駐守,一來估計龍謙不會讓他取代寧時俊,二來估計龍謙不會讓他留下。所以表示完全同意龍謙的安排。

自彰德那個晚上被段芝貴拖着出去喝了次酒,鬼使神差地收下了段芝貴給的一萬兩銀子的銀票後,周毅有些後悔了。雖然段芝貴什麼要求都沒提,就是要交個朋友。但一萬兩銀子背後的含義,周毅心知肚明。一萬兩銀子打動了他,讓他順手便接下了銀票。現在想起來確實有些見小了。

一萬兩銀子能辦多少事?每次想起來,就有些心旌神搖的感覺。

他媽的,做了就做了!當初跟着叔父轉戰中原時,簡直天不怕地不怕,搞到現在,也算功成名就了,反而畏首畏尾,簡直是活回去了。就算江雲那個狗鼻子聞到氣味又當如何?段芝貴那裡可沒有自己的任何證據,到時候給他來個死不認賬,能奈我何?想到這裡,周毅放下心來,不再自己折騰自己了。

但他還是忍不住去看坐在角落裡的江雲。那小子總是喜歡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窺伺,天生就是做狗的料。周毅知道,蒙山軍內部兩個人不能輕易惹,一個是執掌軍法處的曹敏忠,那小子總是一副六親不認的姿態,總想聞到些氣味去邀功請賞。雖然這些年軍法處很是處理了一些軍官,槍斃的也有了,但卻不太可怕,因爲到了自己這一級,曹敏忠就有些無能爲力了。可怕的是不聲不哈的江雲,深得龍謙信任不說,這些年也不知佈置了多少暗樁暗哨,很多匪夷所思的消息,都是那個長了一張娃娃臉的青年探聽到的。就像這次朝廷派出第五鎮,兵部的電文還沒到,龍謙就知道了,簡直可怕之至。那時他也在彰德,自己與段芝貴出去喝酒,會不會被他看到?

起初的豪氣一閃即逝,換來的又是懊惱和悔恨了。周毅有時候挺佩服馮侖的,那小子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極少瞻前顧後,那種性格,自己便學不來。在蒙山寨時期與馮侖關係並不近,自己在三隊,馮侖和葉延冰在六隊蔡成禧的手下,僅是認識而已。倒是後來與馮侖成爲了直接的上下級,關係才密切起來。馮侖私下違反軍紀的次數多啦,但他渾然不當回事——大不了把我擼了,我就不信了,司令真的一點舊情不講。

想想也是。當初在蒙山寨,自己不過是一個步隊的隊官,手下管着百十號人,馮侖和葉延冰,以及王明遠、封國柱,都不過是管三十來號人的小隊長,現在都成了協統、標統級別高級軍官了。而蒙山寨突圍出去的二三百人,除了死了的,活下來的那個不是人五人六的?連當初被因強姦女人被龍謙狠揍的馬面,幾經浮沉,現在都是封國柱手下的營長了,手下帶着七八百號兄弟,趕上當初叔父的威風了。昨日見到馬面整隊訓話,看到自己,很規矩地跑過來敬禮,自己還還玩笑說,還記不記得當初被司令揍?馬面有些不好意思,說了一句,也許就是那頓臭揍把俺帶上正途吧。

正途……周毅咀嚼着着兩個字,在絕大多數軍官心中,跟着龍謙便是正途了。公允地講,蒙山寨的那點火種,正式在龍謙手裡保存下來,一步步發展到了現在。也是昨天,自己對龍謙說,離開蒙山六七年了,再沒有回去過。啥時候叫了咱們那幫老兄弟再回趟蒙山,看看當初的寨子還在不在?光明寺塌了沒有?龍謙說,現在不行,將來,將來咱們一定回去。還要在山上立一塊碑,紀念蒙山軍的誕生地,碑上要刻下咱們一道起兵的所有老兄弟的名字,要後輩人永遠記住咱們……

在周毅胡思亂想的寧時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講完了,龍謙再次回到講臺前,“弟兄們,朝廷的欽差很快就來了。大家務必保持紀律,愛護我蒙山軍的形象。有關與朝廷交涉的事宜自有我來操辦,大家要做的就是切實掌握好部隊。這兩天我去了警衛營和十九標的一個營,瞭解了下底層官兵的心態,發現大家對於南下還是有顧慮的,有人問我,是不是兩個月就回來?這我哪裡知道?所以,一定要加強教育,特別是紀律方面的教育。拖槍逃跑的一律槍決,絕不容情。空手離隊的取笑消其家屬的一切優惠,先把醜話說在前頭。保證部隊令行禁止的關鍵是各級軍官帶頭嚴格執行命令,一級管一級,一級看一級。標統管好你的標,協統管好你的協,絕對不能出任何的亂子!我在這裡再強調一遍,紀律是保證我們發展壯大的關鍵!接下來的南下行軍更要保持紀律,特別是在出了山東省境之後,其他地區的百姓如何認知我們蒙山軍,就看我們執行紀律的程度了,要切實做到秋毫無犯,婦孺不驚。另外,就是充分做好長途行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不僅是後勤部門的事,各級軍事主官要親自過問,親自檢查。好了,散會吧。”

“太羅嗦了,總是強調紀律,紀律,煩不煩?又不是沒有長途拉練過?”馮侖摸出煙點上,低聲對周毅說。

“閉嘴吧。這次怎麼能和演習比?是要打仗的。”周毅不滿地瞪了馮侖一眼。

“球!幾個毛賊,派我手下一個營過去就全他媽解決了。唉,可惜了我的三營了……”馮侖看龍謙已經出了會議室,嗓門大起來。

二十標三營被整體抽出來留給了寧時俊的所謂山東縱隊。這倒不是單對馮侖的二十標,其餘三個主力步標每個標都留下了一個營。

“好了,趕緊去安排你的部隊。”周毅盯了馮侖一眼,走出了會議室。他倒不擔心馮侖,這小子治軍練兵是一把好手,不需要多擔心。他需要關照下十九標,葉延冰已經離任,杜三立接任標統,畢竟換了主官,又是在大軍開拔之前,周毅需要到十九標坐鎮,督促完成交接並檢查部隊的情況。

走出司令部大院,周毅迎面碰上了黃玉和張紅草,兩個也算蒙山軍元老的女兵一齊立定,給周毅敬禮。

“唔,你倆呢,留下還是跟主力走?”

“報告周協統,我倆跟醫院走,孫姐留下了。”張紅草報告道。

“紅草倒也罷了,黃玉你啊,老盛去了關外,你又南下,可是越分越遠了呀。”

“無所謂,我跟部隊走。”黃玉擡手撩了下額前的散發。

“好好,紅草你是副院長了,要多操些心。司令幾次強調水土不服的問題,想想還真是個事。千萬不要出現大批的拉肚子,那就麻煩啦。”

“齊處長已經做了安排,藥片今天就發至各連,放心吧周司令。”張紅草再次擡手敬禮,“老宋找我們,我們先進去了。你們的會開完了?”

“開完了,你們去吧。”周毅擡手回禮。

想想她們之前的身份,周毅覺得龍謙還是很念舊,很有人情味的。對蒙山寨的“老人”們很照顧,心裡的陰影又驅散了些,招收叫過跟在後面的通信兵,扳鞍上馬,朝十九標駐地而去。

徐世昌一行11月6日到了濟南。算算日子,他有四年沒有來過濟南了。從城外便看到了濟南天翻地覆的變化,城西出現了大片的工廠,林立的吐着黑煙的煙囪,平展的道路,在接近城郊的一段竟然鋪了洋灰!這樣的道路連京師都沒有啊。更有數不清的新式聯排的平房和夾雜期間的洋樓,栽種着的法國梧桐樹……這些地方原先都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嘛。

跟隨他的隨員們也驚歎不已,只是聽說濟南府變化大,想不到變化如此驚人。

“徐大人快看。山東武備學堂就在這裡呀。”跟在徐世昌後面的蔡鍔指着道路右邊的大片建築說。

“嗯?”綠樹掩映下的弧形校門上嵌着幾個白底黑字,山東武備學堂。大門很寬闊,當中一塊巨石將道路分成了兩股,巨石上刻着血紅的大字:我生國亡,我死國存!

這大概是校訓了。八個血紅的大字透出慷慨許國的絕決!

蔡鍔久久凝視那八個大字,一種從未有過的崇高從胸腹間升騰起來,慷慨赴國難是每一個真正的軍人最高的理想,最好的歸宿。蔡鍔想象着從這座校門裡走出來的畢業生們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

“大人,是不是抽個時間參觀下軍校?”蔡鍔提議道。

“先辦正事吧。辦完正事再說。”徐世昌也在凝視校訓。他的性格更趨文人,儘管他在軍旅中度過了十幾年漫長的時光,極少在部下面前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

“大人不必擔心,想那龍謙定然不會抗拒老佛爺的旨意……”說話的是兵部主事胡瀾,一個六品小官,生的獐頭鼠目,其妻與良弼一房小妾沾了親,由此得到鐵良的重用,這次被派了跟徐世昌來山東傳旨。

徐世昌哼了一聲,心想龍謙若是任人擺佈的玩偶,那般精明的楊士驤又怎麼會被架空?

幾個人繼續前行,再走兩裡來地,濟南城已經遙遙在望了。

徐世昌自進山東就在蒙山軍的監控之下,所以,在徐世昌抵達城門時,自山東巡撫楊士驤之下,軍政要員們悉數出城以迎接欽差。

例行的場面後,徐世昌卻無法傳旨,因爲聖旨是下給龍謙的。於是問楊士驤,“爲何沒有見龍提督啊?”正主兒卻沒到場,這事情就沒法子辦。山東軍方到場的是巡防軍副統制寧時俊和第九協協統王明遠。但他們均代表不了龍謙。

“不巧的很,龍軍門染恙,未能迎接欽差,還望徐大人見諒。”寧時俊不卑不亢地回道。

徐世昌尚未說話,胡瀾哼了一聲,“這倒是巧了!早不病晚不病,朝廷要他出兵,偏偏就病了。”

“這位大人何意?難道我家統制裝病不成?”王明遠大聲搶白道,“楊撫臺可以作證,自接到兵部的電文,我家統制立即着手安排第五鎮南下事宜,連日帶兵操勞不休,臨了卻被懷疑,是何道理?”

“王協統莫要誤會,”楊士驤看了眼身旁的白瑞峰,心想你這個女婿一向謙和穩重,今日卻在兵部堂官面前唱起了黑臉,“龍提督確實病了,昨日我還到他府上探視來着。各位,是不是先到巡撫衙門歇息?接風酒我可以給各位備下了。”

布政使白瑞峰瞪了王明遠一眼,也覺得他這樣發作不合適。

“好說,看來龍統制已經在做出發的準備了,這再好不過。軍情如火,前方可是對第五鎮翹首以盼那。蓮府,吃飯事小,我當先去看望龍退思,當初在魯南,我們也算有緣。”

“也好,吾便陪徐大人前去好了。”楊士驤本想自稱下官的,最後卻改了口。徐世昌是兵部侍郎,跟自己這個巡撫平級,

一行人隨即進城,朝着提督衙門而去。徐世昌環顧街景,直覺變化巨大,原來那個髒、亂、灰的濟南府不見了,鋪了洋灰的街道寬闊平整,乾淨的令人驚訝,隔一段路立了一個燈杆,燈杆是鐵製的,塗着上白下藍的油漆,街上還擺着漆成橘黃色的垃圾桶,簡直是不可思議。

“蓮府,變化好大呀。瞧着你是將街道徹底翻修了?全城都通電了?是不是還修了下水道?”

“是的。工程是去年春完工的,弄了整整一年。有了電燈、下水道,城裡可就乾淨啦。”

“啊呀不容易,了不得。這簡直比上海的租界還要漂亮了。”徐世昌是見過世面的,“我看比洋人搞的還漂亮,京師都讓你比下去啦。”

“大人過獎了。”楊士驤實話實說,“這些都是龍提督的勞績,就說這清理城中垃圾,用的就是他手下的兵卒,沒有花官府的一分錢。便是這路燈,華源公司就襄助了一萬五千兩銀子。”

“好,好。洋人總說我們髒亂難治,這濟南城足以說明,只要好好做,沒有難治的東西。”

說話間一衆人馬來到了山東提督府,大門口左右廊柱上掛着兩塊牌匾,左面是山東提督衙門,右面是大清陸軍第五鎮司令部。左右各兩個哨兵持槍肅立,給這座軍事衙門增添了幾分肅殺。

“蠻氣派嘛。”徐世昌在門前廣場下馬,眯着眼睛打量着院子正中的洋灰大樓,“看來,提督衙門就是第五鎮,第五鎮就提督山東軍事啊。蓮府,你還在原先的巡撫衙門辦公吧?這可把你比下去啦。”

“嘿嘿,第五鎮有華源中興兩座財神養着,區區一個鎮臺司令部算什麼?卜五兄沒見武備學堂呢,那才叫漂亮。”楊士驤嘿嘿笑着說。徐世昌話間的挑撥之意甚明,他豈聽不出來?說起來兩人都算袁世凱線上的大將,但近兩年楊士驤在屢受朝廷褒獎的同時,卻很讓袁世凱失望。

“來之前路過來着。蔡鍔還提出想進去看看呢。”徐世昌笑着說,“蓮府,想必你是這裡的常客,帶我等進去吧?”(。)

第39節 周馥一第6節 隨營軍校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8節 榮軍農場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黑溝臺一第12節 進京二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8節 末日五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5節 招商會一第9節 整編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7節 武昌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4節 于右任第26節 俘虜們三第21節 秋瑾二第10節 彼得堡六第7節 武昌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1節 進京一第3節 總統府第6節 家事國事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5節 俘虜們二第9節 天津三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7節 這一仗一第4節 去哪兒?第4節 各方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武昌二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14節 平叛四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40節 誓師出山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42節 轉機第39節 大勢八第9節 整編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4節 陳豪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節 國會三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節 龍口第4節 練兵之始第33節 採購第2節 陛辭第3節 黑溝臺一第6節 隨營軍校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5節 俘虜們二第7節 太原第17節 逆襲二第8節 膠縣之敗第28節 招商會四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28節 階級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6節 雜音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兗州行一第42節 轉機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節 總統府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0節 回國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5節 狄文父子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7節 平叛七第8節 湖北
第39節 周馥一第6節 隨營軍校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8節 榮軍農場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黑溝臺一第12節 進京二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18節 末日五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5節 招商會一第9節 整編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7節 武昌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4節 于右任第26節 俘虜們三第21節 秋瑾二第10節 彼得堡六第7節 武昌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1節 進京一第3節 總統府第6節 家事國事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5節 俘虜們二第9節 天津三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7節 這一仗一第4節 去哪兒?第4節 各方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武昌二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14節 平叛四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40節 誓師出山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42節 轉機第39節 大勢八第9節 整編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4節 陳豪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節 國會三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節 龍口第4節 練兵之始第33節 採購第2節 陛辭第3節 黑溝臺一第6節 隨營軍校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25節 俘虜們二第7節 太原第17節 逆襲二第8節 膠縣之敗第28節 招商會四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28節 階級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6節 雜音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兗州行一第42節 轉機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節 總統府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0節 回國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5節 狄文父子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7節 平叛七第8節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