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

結束基本的隊列訓練和障礙練習後,龍謙的訓練終於進入實彈射擊階段。之前龍謙在東寨旁讓俘虜們修建了一個射擊場,那是一塊呈南北向的緩坡,北高南低,在最高處修築一道厚達二尺多的土壩夯實,並讓軍器組製作了木質的靶子,上面貼了畫了人的半胸像的拼起來的白紙。

八隊的隊員還好,來自三隊及六隊的兵對於畫了圓圈圈的胸靶感到好奇,馬上便明白了這個靶子的妙處,在實彈射擊時留下的彈痕會更準確地檢驗射手的成績。

這大概也是龍隊長神妙槍法的來源吧。

全隊有至少百十人——基本是八隊的老兵,憋着勁要從龍謙手裡學槍法。原來基本沒有這種機會,因爲孫德旺不搞實彈訓練,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槍彈兩缺。

現在情況變了,毛陽鎮一戰繳獲的子彈使龍謙有可能展開實彈訓練了。龍謙慷慨地拿出人均三十發的“大劑量”來訓練士兵們,他先在自己的隊伍裡挑出十幾名相對優秀的槍手,這些人大部分是來自推薦,士兵們最清楚誰的槍打得準。龍謙將這十幾個人組織起來編成一個教練組,計劃用他們來幫助自己完成訓練。

和龍謙預想的一樣,這十幾個人裡,連長和排長不到一半,大部分是班長和士兵,他們對自己的技藝頗有些挾技不傳,對於龍謙要求他們教授其餘士兵普遍有牴觸情緒,龍謙沒有生氣,而是組織這批人進行了一次比賽,臥姿和立姿各射擊五發,這個倒不難,但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射擊。龍謙給的時間很短,五發子彈完成射擊的時間不超過十秒,這個時間是估出來的,可憐整個山寨只有一塊洋表。

比賽的結果龍謙出槍最快,但總成績卻得了第二。

其實山寨不乏神槍手,比如三隊的許公持,臥姿和立姿射擊靜止目標基本是百發百中,比龍謙的成績還好。但在龍謙發明的運動靶上便栽了跟頭,龍謙讓人舉着靶子彎着腰在土壩後面無規則地跑動,這下子便難住了許公持,儘管他是獵人出身,但還是在這項難度增大的比賽中輸給了龍謙。龍謙五發子彈全部命中靶心,但許公持有一發射偏了。這下子許公持服氣了,儘管總成績比龍謙高了一發,但許公持承認自己射擊水平不如司令。

打仗時怕是找不到靜止不動供你射擊的目標,這個大家都清楚,所以射擊運動靶標的意義更大。

“我不管你們的射擊技術是怎麼練出的,但我注意到,你們每個人都存在着技術上的缺陷。”在這個射擊教練組每個人上場時,龍謙細緻觀察了他們的出槍動作,“所以,不要像工匠一樣,將自己的那點小技術看成是自己吃飯的本錢。我們現在是軍人,不是單人獨馬,將來也不會單打獨鬥。射擊是單兵項目,但同樣存在着配合問題。挾技自珍的思想真的要不得。”龍謙耐心地講了集體的道理,挾技自珍是導致各項絕技失傳的主要原因。

龍謙將自己的射擊技術傾囊相授,“射擊的要領並不複雜,一是要對自己的槍械極爲熟悉,懂得瞄準的要領。三點一線的原理其實很簡單;二是學會呼吸,學會鎮定,特別是開槍一瞬間的穩定;第三就是要出槍快,這有助於你在戰鬥中活下來,因爲打死敵人是你活下來的最安全保證……”他先精心培訓那十幾個槍法出衆的“精英”,然後讓他們在充當教官,以培訓全軍。

標尺距離一類的東西需要慢慢講,各種不同規格的步槍,包括口徑也需要慢慢理解,但身體,射手的射擊習慣卻需要一開始便正確地養成,“一句話,你們要練到把槍當做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就像你的手臂,手隨心動,眼睛看向哪裡,手臂就指向哪裡,而不是刻意去瞄準。”

這番話卻只有許公持、程二虎等少數神槍手理解,“至於準確射擊運動目標,一是要習慣計算提前量;第二就是學會預判。什麼是預判?就是估計出你要射擊的目標下一步會採取什麼動作﹍﹍”龍謙儘可能地用通俗的語言傳授一些心得類的東西給這個“教導隊”,“那種藏私的心理是最要不得的,咱蒙山軍是個整體,你要在這支部隊中存活下來,最好的辦法是讓你的戰友更具威力,如果你的戰友水平差,你的命就不保險了,有句話你們琢磨下,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讓大家鬨堂大笑。

龍謙也不希望他的士兵個個都成爲指哪打哪的神槍手,但由於彈藥獲得的長期性困難,必須大幅度提高士兵的射擊水平。

這也是龍謙不惜拿出庫存一半的彈藥用來實彈訓練的緣故。這項決定,遭到蒙山軍大管家宋晉國以及一大半軍官的反對,但龍謙堅持這樣辦了。他堅信,不經過實彈射擊的士兵,光是拿着槍在那裡練瞄準,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射擊的穩定性,沒有別的辦法,苦練自己的臂力就是。你們可以在槍口處吊上一塊石頭來練習,也可以練習單手持槍,兩個人一組,計算各自堅持的時間﹍﹍射擊除掉一些悟性,更主要的就是大劑量的訓練。這方面東洋兵做的就很好,他們的射擊水平整體上很高。你們評估一下,一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對上平均十發中一的步兵班,誰的勝面更大?”龍謙做了個示範,他單手握持一支槍口懸掛了十斤重的石頭的步槍,堅持了足足一頓飯的時間,“有了臂力,你就有了精準射擊的前提。”

這個大家沒有爭議,當夥伴連續遭受傷亡時,軍心極可能崩潰,蒙山軍的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會。所以,對於龍謙拿出的旨在提高射擊技術的一些方法,大家都認真學習。

龍謙爲了提高士兵在實彈射擊下的適應下,在射擊訓練的第二階段,要求一半人匍匐到土堆後面,實地承受子彈迎面射來噗噗打入身前土堆的感覺。這項有些危險的訓練將小部分士兵嚇得面無人色,但經歷過了,士兵在進入實戰時的適應性會成倍增加。

在夏天的氣息降臨蒙山時,龍謙的大練兵進入了最後階段,即連、排與班的進攻與防禦。這個階段,理論性的教導陡然增多了。參謀組是必須參加的,很多有針對性的訓練都需要參謀組作出訓練的方案,全程跟進。

訓練結束,龍謙會集中全軍進行點評,指出過程中的缺點和失誤。

“戰爭的方式千變萬化,核心的永遠不變的是用最小的代價殲滅最多的敵人。具體的方式不外於進攻與防禦兩大類,防禦是爲了進攻,單純的以防禦爲最終目的的作戰方式不會勝利,就如兩個月前面對曹錕對蒙山的進攻一樣。當防禦一旦失敗,面臨的就是撤退,撤退一旦組織不當就會變爲逃亡,結果就是失敗。”龍謙在班長以上軍官的訓練課上講道,“所以,進攻是取勝戰爭的唯一手段,防禦的目的是爲了進攻而爭取時間,調動敵人,集結部隊而採取的不得已的辦法。但是也不能忽略防禦的重要,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如果當時孫大當家和諸位頭領偵知官軍的兵力和進攻路線,以一部,比如三個步隊防禦山寨,藉助地形節節抗擊,而主力及早出山,抄官軍的後路,就像我們打毛陽鎮一樣,在他的老窩大鬧天宮,截斷他的糧道,曹錕必然回師救援,那麼我們既守住了山寨,又尋到戰機,掌握了主動,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在座的除周毅帶回山寨的那幫人外,全部參加了八隊後期暢快淋漓的戰鬥歷程,龍謙講述那段歷史,大家便有了更深的體會。

“但是,再好的設想也要有精兵強將來實施完成,比如主力潛行山外,沒有極強的紀律和行軍速度你就做不到。走上三裡地就累得氣喘吁吁,背上一點乾糧就拿不動武器,那樣的仗就沒法子打。”

大家臉上現出會心的微笑。

“進攻和防禦都是一門科學,兵學就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科學就是正確的手藝,大家在上山之前多是農家子弟,侍弄過莊稼,也有些是手藝人,比如咱們的武烈大哥,就對打鐵有心得。大家都知道,經常有這樣的事,同是種地人,土地也差不多,收成卻差得很多。爲什麼?因爲種地人不同,勤勉的程度不同,手藝也不同,於是造成了不同的結果。同樣一支槍,在許公持手裡百發百中,在古小林手裡十槍打不中一槍,爲什麼?因爲他沒有掌握射擊的要領。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射擊時一門學問,只要掌握要領,勤加練習,就能變成神槍手。那麼,帶兵打仗呢?是不是一門學問呢?我的回答是,它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今天我要教給你們的就是步兵班的進攻。”

做了長篇的開場白後,龍謙開始進入正題,“步兵是現代陸軍最主要的兵種,也是最後的制勝軍種。至少在現在,離開步兵什麼仗也打不成。步兵中最小的編制是班,各國陸軍對步兵班的編制不盡相同,主要是因爲配備武器造成的差異造成的,現在西洋的那幾個軍事強國已經開始裝備機關槍,引起了步兵班編制上的變化。我們則是一色的步槍,編制爲十二個人,還做不到人手一支。”

“什麼是機關槍?”有人發問。

“是一種可以連續發射子彈的武器,不需要拉栓上彈,可以做到每分鐘四百到六百發的速度。你們已經曉得,一個時辰是一百二十分鐘,抽一袋煙差不多要三四分鐘,一分鐘射出四百顆甚至上千顆子彈是什麼概念?簡直就是潑水嘛。如果當初張家寨官軍配備一挺機關槍,以我們現在的進攻方法,毫無疑義就是送死!”

“我的媽呀。”下面開始有了騷動,設想面對那種大殺器,就讓人不寒而慄。

“開花炮大量配備陸軍也改變了作戰的方式,大家都領教過了西洋造大炮的威力了。以後還會有更可怕的武器出現,除非我們放下武器回家務農或者幹別的,否則就必須勇敢地面對這些武器和戰術上的進步。不適應不學習就是等死。這就是我一直要求你們加強訓練,加強學習的原因。”

“現在我講步兵班的編組。步兵班還可以再分細一些,我設想的是將一個班分成四個組,每個組三個人,班長和副班長,哦,我們下一步要設立副班長,選那些戰鬥技能高,有威信的士兵擔任。班長和副班長是當然的兩個小組長,另外還要確定兩個組長,在進攻的時候以小組展開行動,肉搏的時候以小組集體對付敵人。撤退或者阻擊時小組也是基本的單元。這樣的話,班長的命令只要下達給組長即可,結果就加強了全班的控制。分組不是一個簡單的控制目的,而是實現一個步兵班在戰鬥中的有效分工,每個組在進攻中將承擔不同的使命。一般有火力支援組,爆破組等,火力組就是以步槍、機關槍等武器對敵人進行火力壓制,掩護戰友衝鋒。目前情況下要選擇槍法準的士兵擔任火力組成員,準確擊斃敵人的指揮官、機槍手等威脅大的目標,動搖敵人的防禦決心和力量﹍﹍爆破組嘛,大家都領教了手擲炸彈的威力了,其實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大威力的爆竹嘛,爆竹是咱們的老祖宗發明的,裡面裝的是黑火藥。再往前說,火藥也是咱老祖宗的發明,洋鬼子學了去加以改進,研製成了威力遠遠超過黑火藥的和靈巧的發火裝置,炸藥,發火裝置和包裝物合起來就成了炸彈和炮彈。包裝物就是彈殼,它用爆炸產生的大量碎片殺傷敵手。爆破組的任務就是在火力組的掩護下對敵人的陣地進行一系列的爆破,以打開進攻的通道﹍﹍”

“隊長,我們沒有機關槍呀。而且,咱更沒有大炮﹍﹍”

“以後會有的。我們以前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槍彈,這些東西是從哪兒來的大家最清楚。我們不僅要從敵人手裡搶,而且要學會自己造。造出來的機關槍或者其他武器要比洋鬼子的更好用,你們信不信?”

聽課的骨幹們都笑起來。龍謙不斷給大家創造奇蹟,帶來驚喜,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相信龍謙說的會實現。這是一個愚昧的時代,但也是一個純真的時代,容易製造偶像的時代。

“現在我講進攻時步兵班的基本要領。”龍謙拿出他的繪製的圖掛到木板上,“請大家隨時發問。第一,不同地形地展開方式﹍﹍”

龍謙的講課一直用已有的戰例來幫助說明自己的理論,班長們聽的津津有味。講課結束,龍謙則選一個班到咄咄寨的訓練場實地練習,以嫺熟的戰鬥動作現場單兵示範,然後現場指出在班進攻戰鬥中應注意的事項。

第9節 兗州行三第3節 端方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0節 戰長沙三第4節 上海第7節 政府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4節 軍規三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1節 秋瑾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29節 變化五第26節 平定第2節 繼位爲誰第17節 末日四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8節 兗州行二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3節 喀山二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4節 起因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8節 南轅北轍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4節 無錫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5節 突圍二第6節 家事國事第40節 周馥二第28節 戰長沙一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3節 初戰二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5節 彼得堡一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6節 讓步第31節 出征一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1節 封國柱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6節 許家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6節 大勢五第25節 寧時俊二第3節 干涉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七節第6節 嶧縣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39節 周馥一第3節 無錫一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節 春節一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4節 破莊四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2節 這一仗六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十七 北京七第5節 江雲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節 陳超第20節 秋瑾一第29節 變化五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6節 許家第15節 演習第21節 秋瑾二第4節 各方第3節 抗洪三第6節 就職
第9節 兗州行三第3節 端方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0節 戰長沙三第4節 上海第7節 政府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4節 軍規三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1節 秋瑾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29節 變化五第26節 平定第2節 繼位爲誰第17節 末日四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8節 兗州行二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3節 喀山二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4節 起因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8節 南轅北轍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4節 無錫二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5節 突圍二第6節 家事國事第40節 周馥二第28節 戰長沙一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3節 初戰二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5節 彼得堡一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6節 讓步第31節 出征一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1節 封國柱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6節 許家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6節 大勢五第25節 寧時俊二第3節 干涉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七節第6節 嶧縣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39節 周馥一第3節 無錫一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節 春節一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4節 破莊四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2節 這一仗六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十七 北京七第5節 江雲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節 陳超第20節 秋瑾一第29節 變化五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6節 許家第15節 演習第21節 秋瑾二第4節 各方第3節 抗洪三第6節 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