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德州之戰七

8月15日凌晨二時,袁世凱在劉智廟召集了開戰以來的第二次高級軍議。投入進攻的三鎮統制官及協統們全部被袁世凱快馬召至了劉智廟指揮所。

袁世凱預感到問題嚴重了。馮國璋精心策劃的進攻雖然取得了戰果,一連打垮了對手的兩道防線,但最終受阻於最後一道陣地,馮國璋不顧袁世凱連夜繼續進攻的嚴令,以傷亡過重、部隊疲倦不堪爲由收兵了。

第四鎮比起其他兩鎮算是戰果輝煌,俘虜山東軍約一千一百餘人,繳獲大量的武器彈藥。但是功虧一簣,馮國璋第四鎮被葉延冰調上的預備隊擋住,失去了決勝的機會。這個結果令袁世凱深爲不滿,他根本不聽馮國璋關於部隊傷亡數字的報告,連聲說功虧一簣!功虧一簣!

的確,8月14日第四鎮對十八旅的進攻確實給第六師造成了嚴重危機。後來無數戰史學家就此提出無數的假設,假如馮氏連夜繼續進攻會是什麼結果?能不能突破山東軍的最後防線?突破了又會是什麼局面?北洋會在德州全殲第六師嗎?鑑於北洋三鎮在五日血戰中的傷亡,他們有多少力量突向濟南?要知道寧時俊手裡還有一個第七師呢。

不過這些都沒有意義了。作爲戰史研究是可以的,假設則沒有意義。因爲第六師的防線並未崩潰,雖然十八旅慘敗,但第六師戰力猶存。

全日血戰,初步統計北洋損失在四千人以上。這個數字包含了第二、第三鎮的損失。這個結果,令袁世凱心痛萬分且惱怒萬分。

更令袁世凱惱怒的是,趕至劉智廟的馮、曹、李三統制都對今日的戰鬥心有餘悸,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驚慌和迷茫。

“大家說說吧,怎麼辦?”袁世凱等大家夥兒落座。開口道,“端方已經到了北京,來電詢問何時結束山東戰事。”

“大帥,該是第一鎮出動了。”還是馮國璋。“昨日最後階段的戰鬥。證明葉延冰已經使用上了生力軍。這支部隊應當就是吳念第七師!武定空了!”

袁世凱眼泡腫着,跟葉延冰一樣。睡眠嚴重不足的袁世凱臉色蠟黃,“唔?”他似乎沒有聽懂馮國璋的意思。

“華甫說的是。該蔭昌出動了。我們這是爲他們拼命!”李純大聲道。

“還有張勳!”這次是曹錕,“爲什麼不趕緊從南面打過去?大帥應下死命令給張勳,讓他快一些。別想着保存自己的那點兵。”

“堂堂北洋,臉都被你們丟盡了!”袁世凱吼了一嗓子,衆人都不吭氣了。

袁世凱心裡也疼的要命,開戰五日,累計傷亡早就超萬了,這可都是他的本錢!誰能想到小小一個山東,竟然如此的難打。如此的拼命!

“大帥息怒。爲今之計,也只有讓蔭昌建功了。”王士珍沉吟道,“第六師的血也要流乾了,華甫既然斷定葉延冰手裡有了生力軍。當是吳念部無疑。張勳指望不上,山東軍狡詐,在魯南留下了大軍,張勳也就是起到了一點牽制作用而已。”王士珍停頓了一小會兒,“大帥,咱們手裡的三鎮部隊要謹慎使用了,這點比不上龍謙啦。即便打光第六師,他的主力未損。但這三個鎮傷筋動骨,以後就不好辦了。”

李純立即接話,“損失過大,下面叫苦連天。我已經將大帥給的賞金全部發下去了,不管用的。”

王士珍的話打動了袁世凱。的確,決不能讓手裡的三鎮失血過多!這是他的根本!開戰以來,銀子如流水般的花出去,彈藥也吃緊了,尤其是炮彈。雖然日本人和英國人許諾了貸款,但需要的物資運上來需要時間,這些年北洋庫存的彈藥,特別是大口徑炮彈在德州耗費的太多了,這個看不到盡頭的血戰如果打光了庫存,還怎麼對付龍謙的主力?還有銀子!從部隊集結開動,到戰時激勵,袁世凱已經將從戶部提出來的三百萬銀元花的差不多了!李純和曹錕不約而同地提出組織敢死隊衝陣,但昨日的結果卻一塌糊塗,除了將十六旅逼退至第三道防線,一無所獲。十六旅的退卻不同於十八旅的潰散,是有組織的撤退,說明曹錕這個老對手仍有餘力抵抗曹錕,但曹錕已經不想打了,這點,袁世凱完全看的清楚。

一閃念間,袁世凱想起了龍謙給他的電報。但現在沒用了,仗打成這樣,再談和平就是屈膝投降了,龍謙根本不會有什麼好臉子給自己。

真後悔當初沒有下死力掐死龍謙啊。後悔的事情多了,機會一次次地給自己,但從來沒有將龍謙當回事。精力都放在中樞的爭鬥上了,坐視龍謙坐大,“勘電”一出,朝廷已是風雨飄搖了……第八鎮已調長沙,張彪又會是什麼結果?

屋子裡靜謐無聲。除了大家呼呼的喘氣聲。

“好吧,給蔭昌發電,讓他加快速度,從武定攻擊濟陽,然後渡河朝濟南突擊。”袁世凱看了眼陳宧,“二庵,將給蔭昌的電報抄報陸軍部。”

陳宧答應一聲出去了。

馮國璋鬆了口氣。袁世凱是擔心指揮不動蔭昌,讓端方給蔭昌推一把啊。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彰德初見葉延冰的情景,對那個面容俊秀如美女般的青年將領記憶猶新。那時葉延冰不過是周毅手下一個標統,在蒙山軍中不算一流的人物。但其地位超然,因爲是龍謙的連襟,自然受人尊敬幾分。如今卻是統帥三萬人馬的師長了,龍謙將山東的大半兵力交給此人統帶,足見信任。而葉延冰也不負重託,硬是頂住了老袁手裡三個鎮的猛攻……

馮國璋進而想到周毅。蒙山軍廣西兵變的消息北洋高層都知道了,周毅生死不明,或許已經被龍謙秘密處死了。曾幻想廣西兵變,周毅、馮侖被殺會動搖山東軍心,看來希望落空了……

“我們這邊怎麼辦?”袁世凱沉聲問,打斷了馮國璋的沉思。

“打還是要打的。不過要悠着點勁了。”馮國璋低聲道。

8月15日,南方軍前進指揮所正式進駐衡陽。

封國柱師前鋒旅已經抵達長沙城下回龍塘,第二梯隊師部帶第二旅在龍謙嚴令下經強行軍已至株洲,解除了龍謙對一旅孤軍深入的擔憂。根據敵情通報。長沙城已經戒嚴。但並無第八鎮南下長沙的消息,如果第八鎮不上來。長沙已是南方軍囊中之物。

從廣西前來的第二師前鋒旅韓子英第四旅已過祁陽,距衡陽不過一日多的路程,兵力是足夠的。龍謙已經不再催促第一師的最後一個旅——置於東線醴陵方向第三旅的進兵速度了。因第一師自郴州進軍衡陽時曾受到當地巡防營或者民團的騷擾,龍謙深憂湖南民風強悍。對蒙山軍似有仇視抵抗之情勢,龍謙一面讓政治部加強宣傳,一面令第二旅後衛團放慢腳步,保護大批的輜重不得有任何失誤。等韓子英第四旅趕上來,龍謙計劃將其暫時歸第一師統領,以充實一線攻擊的兵力。

根據各部的報告,南方軍發起北伐以來。戰鬥損失極爲輕微,除了第一旅在衡陽算是打了一個硬仗,折損(含傷員)了三百餘人,其餘各部戰鬥減員可以忽略不計。

王明遠第三師組建整編順利。第七旅已經在韶關完成集結,來電錶示可以隨時奉命北上。考慮到廣東局勢及部隊訓練諸多問題,龍謙回電王明遠,令其將七旅集結韶關一帶整訓待命。正在組建的第八旅駐守廣州一帶,確保後方的安全並積極籌措糧秣彈藥轉運前線。

第二師師部及第五旅尚在桂林一帶,在擊潰了陸榮廷部的抵抗後,藍心治指揮第五旅及師部直屬隊分路進兵,消滅或瓦解廣西清軍,最主要的敵手已不是陸榮廷,而是龍濟光兄弟了。

現在儘可能將後路打理的穩當一些,龍謙指示藍心治不要急於北上,儘可能將廣西打平,這一樣是戰功。

北伐戰事起,南方軍諸將已經露出了爭功的苗頭,像王明遠胸懷全局甘願鎮守後方的將領尤其寶貴了。

南方戰局按照龍謙的設想順利進行着。關外傳來的消息令龍謙振奮,尤其是奉天事變張作霖起義更讓龍謙歡喜,二十鎮解決了,魯山部將直撲山海關,北方戰局已是有勝無敗。蒙山軍總部獲悉奉天事變後,立即給了張作霖一個第二十一師的番號並通電全國,龍謙並不指望這個空架子的第二十一師,但有了這支部隊,魯山部即可全力投入對直隸的攻擊了,那將極大地緩解寧時俊的壓力。所以,奉天事變的消息傳來,龍謙破例痛飲了一頓,對司徒均等總部軍官說,這下子我就放心嘍。

龍謙還是不放心,不是擔心即將與第八鎮的碰撞,而是關注着山東。自8月10日德州戰役打響,龍謙每日數電詢問戰況,心裡焦慮異常。特別是在第一鎮的行動被確認以及張勳十三混成協開始攻擊沂州後,龍謙更是將心提到了嗓子眼。

山東軍肩上揹着北洋四個鎮另加一個混成協!幾乎挑起了這一場戰爭一大半的重擔!

但他們手裡只有兩個師共十五個步兵團的實力!

“時俊和延冰打的非常好!司令,他們立大功了!”一樣高度關注山東戰局的總參謀長司徒均每日對着地圖及山東來電分析研究着德州之戰的局勢,計算着雙方的實力損耗,“司令,葉延冰將袁世凱主力拖住了,數日血戰,除了付出八千以上的傷亡外,袁世凱幾乎一無所得!這個鐵絲網真是好好東西,沒想到這個玩意如此管用。”

德州戰役第二天才派上用場的鐵絲網擋住了第二鎮,令急於報仇的李純血染運河,屍橫遍野。分析十七旅及第六師戰報,勉強渡過運河的第二鎮差不多失去攻擊力了。

“嘿嘿,”龍謙笑笑。他當然知道鐵絲網的威力,就是這麼個不起眼的玩意兒,可是令數年後的歐洲列強頭痛萬分。

數年後歐洲會發生大戰嗎?龍謙嚴重懷疑起來,因爲一切都變了。

“寧司令說德國人對第六師極爲欽佩,看來德國人重視我軍在德州頑強防禦的經驗了。”8月13日。山東來電,青島德軍要求派出一個觀摩團去德州觀戰,龍謙立即覆電同意。戰事爆發,唯一表示支持龍謙奪取全國政權的就是德國人。當然。不是政府正式的聲明,而是下面的轉達。目前。南方軍的彈藥很大比例來自禮和洋行,而且採取了賒賬的形式,這很不容易。

“嘿嘿,”龍謙再次笑笑。“現在就看吳唸了。如果吳念擊敗第一鎮,這場戰爭我們贏定了!”

山東軍上報的誘敵深入打殲滅戰的方案得到了龍謙的批准。軍事素養極高的司徒均當然清楚這是正確的應對,但在德州打成膠着的狀態下,如果吳念兜不住第一鎮,局勢將崩盤!另外,讓第一鎮深入魯北,是不是會給德州戰局帶來變數。司徒均也說不準。但是龍謙表現出大軍統帥的鎮定和決斷,僅僅半小時即覆電同意了山東軍的戰役設想。

“此戰結束,山東軍當是我軍第一主力了!難怪封國柱急着奪取長沙。”司徒均笑道。

“拿下長沙必將再次震動全國。也是對山東的現實支援啊,所以我們還是要加快速度。”龍謙關注着全國局勢。自“勘電”發出,除了山東與吉林,至今尚無一個省表示反清站到蒙山軍的陣營來,這個結果,令龍謙有些鬱悶,他說不清問題出在哪裡,難道滿清仍有如此的凝聚力?

8月15日,德州戰役進入第六天,除了炮兵有零星的對轟外,步兵間的對決暫時停止了。擊破第六師兩道阻擊線的三鎮北洋軍仍然無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德州城已在望,但就是攻不破第六師層層疊疊的戰壕線。中路突擊的曹錕五天內付出了近六千傷亡的第三鎮實際上已經流乾了血,曹錕實在是打不動了。曹錕南翼的李純第二鎮仍受阻於第二道阻擊線,在14日取得大勝的第四鎮似乎失去了攻擊的勁頭,兩個鎮各自付出了四千餘傷亡,卻無法突破對手最後的防禦。

五天血戰,袁世凱寄予厚望的三個主力鎮被葉延冰第六師打殘了!

袁世凱只有寄希望於從陽信突入山東武定府的第一鎮了。14日的戰鬥,山東軍東部戰線依仗一支緊急調入的預備隊的增援和決死的反擊擋住了馮國璋,這支證實爲生力軍的部隊是14日戰鬥的關鍵因素。袁世凱在心痛唾手可得勝利轉瞬失去的同時,也慶幸敵手終於將最後一個師調入了德州這個絞肉機了。

這樣,武定一線將敞開口子。

現在就看第一鎮了!這個不被北洋重視的部隊現在由蔭昌親自統帶,成爲了決定山東之戰的關鍵力量了。之所以最後請出蔭昌,是因爲第一鎮部隊集中了幾乎全部的滿兵,正該由滿人統領。

袁世凱之所以在衡水臨時改變了計劃,將預定用於德州的總預備隊改在了另一個方向,既是王士珍的建議,也是蔭昌的主張。王士珍認爲德州彈丸之地根本不需要四個鎮的兵力投入,而蔭昌則從戰略上考慮,一旦德州吸引了山東軍的全部主力,其他的地方防禦自然空虛了。這時候投入第一鎮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至少能動搖守軍的意志。袁世凱知道蔭昌急於建功,所以他改變了原有的計劃,朝德州集結的第一鎮改變了行軍方向,改向了滄州。這個情報沒有被段永清獲得——他到關外了。但卻被山東軍注意到了——德州一線只暴露了北洋三個鎮的番號,第四個在哪裡?謹慎的寧時俊將不完整的第七師捏在了手裡,沒有允許第七師投向德州。這當然是建立在第六師頂住了北洋狂攻的前提下。

直到江雲從另外的渠道獲得了第一鎮準確的攻擊計劃,寧時俊反而鬆了口氣。好吧,老子手裡還有完整的四個團(三個步團,一個騎兵團),那咱們就玩吧。

8月15日晚,第一鎮佔領陽信這個要點。袁世凱急電,令其南渡南均盤河進攻惠民,然後搶渡沙河向濟陽突擊。如果在17日前攻佔濟陽,必將震動濟南,蝟集德州的山東軍主力就該思考如何突圍了。

第2節 袁克定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5節 方時俊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4節 各方第4節 春節三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4節 陸軍整編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9節 戰後二第17節 股份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節 分歧第24節 俘虜們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1節 伍廷芳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3節 干涉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1節 北京十一第3節 國會三第24節 縱論二第4節 上海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節 繼位爲誰第29節 戰長沙二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1節 故土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34節 大勢三第39節 第十鎮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節 國會三第25節 新生活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2節 授勳第23節 行刺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8節 階級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2節 繼位爲誰第38節 大勢七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5節 黃興入粵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34節 新廠第13節 阻擊六第34節 新廠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37節 起步第26節 變化二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8節 交底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15節 北京五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6節 袁世凱第6節 抗洪六第29節 戰長沙二第3節 重逢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16節 北京會議第9節 沈旦堡一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6節 風波一第20節 北京十第42節 轉機第27節 軍械組第11節 楊士驤一
第2節 袁克定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5節 方時俊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4節 各方第4節 春節三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4節 陸軍整編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9節 戰後二第17節 股份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節 分歧第24節 俘虜們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1節 伍廷芳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3節 干涉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21節 北京十一第3節 國會三第24節 縱論二第4節 上海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節 繼位爲誰第29節 戰長沙二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1節 故土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34節 大勢三第39節 第十鎮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節 國會三第25節 新生活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2節 授勳第23節 行刺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8節 階級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2節 繼位爲誰第38節 大勢七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5節 黃興入粵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34節 新廠第13節 阻擊六第34節 新廠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37節 起步第26節 變化二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8節 交底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15節 北京五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6節 袁世凱第6節 抗洪六第29節 戰長沙二第3節 重逢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16節 北京會議第9節 沈旦堡一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6節 風波一第20節 北京十第42節 轉機第27節 軍械組第11節 楊士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