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

弗拉索瓦上校一直跟隨遠征軍第2集團軍司令部行動,並將他所瞭解的戰況即使發回了法國。{弗拉索瓦發現,自2月11日起,中國遠征軍第2集團軍司令部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首先確定北線德軍第11集團軍的進攻停止了,那邊有英軍的一個聯絡組,消息是英國人轉來的。這有點反常。在文尼察方向陷入困境的德軍第9集團軍需要北線德軍的策應,德軍不應該停止進攻……其次,圍攻文尼察的華軍炮兵和空軍的行動減弱了,弗拉索瓦手下的一個少尉報告,他發現第16軍的炮兵部隊在轉移陣地,幾十門被卡車拖曳的大炮向東轉移了。而法軍聯絡組去前線瞭解戰況的行動被華軍婉拒,理由是爲了保證安全。而最新的進展一直沒有,薛曉纔將軍面對弗拉索瓦的詢問,強調了巷戰的困難,德國人抵抗很頑強,王司令正在組織各部長官研究對策。

最近幾天網站備案,";首頁";可能會斷續打不開的情形,內也可以正常打開,請大家收藏一個頁面,以便訪問閱讀內容.

弗拉索瓦上校希望看到中國人在文尼察痛殲德軍,理由很簡單,華軍拖住德軍主力是他願意看到的,而華軍殲滅德軍更是令他欣喜,他可不願意看到東線德軍調往西線,加入到對自己祖國的決戰中。可是,11號以來點點滴滴的現象似乎有些不對勁……

次日凌晨,弗拉索瓦接到下屬的報告,說德軍在昨夜突破了華軍在文尼察以南的包圍圈,正在南渡布格河。他急忙去找跟他熟悉的薛曉纔將軍瞭解情況,被警衛所擋駕。說戰事緊急,薛參謀長已經被派去第9軍方向。

“德軍成功突圍看來是真的了……可惡的中國人,第9軍不是他們的王牌嗎?”索拉索瓦一眼看見從外面回來的範德平中將,急忙迎了上去。

“尊敬的範將軍,聽說戰局出現了對我們不利的情況?”弗拉索瓦上校特別強調了“我們”。

臉色陰沉的範德平站下,“德國人出乎意料地突破了布格河,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文尼察很快就回到我們手中了,上校先生,請回去靜候佳音吧。”

“巴黎很關心文尼察的戰局……請允許我到貴軍的南部戰線去了解情況……”

“程建國將軍指揮的空軍正在猛烈襲擊突圍的德軍。我軍正在調整部署。爲了你的安全,還是留在這裡吧。”

“千萬不能讓德國佬溜走……”

“上校,我們有着共同的利益,難道不是嗎?”範德平嘴角掛着譏諷的笑容。“在這樣的鬼天氣裡。我們的士兵每時每刻都在流血犧牲。這一切都拜俄國人所賜。有一個重要的消息要告訴你,德國人調來了大量的援軍,沿着捷爾諾博爾突向了文尼察!對不起。我有緊急公務要處理,失陪了。”

範德平丟下了弗拉索瓦。他確實有重要的軍務要處理。俄羅斯愛國者聯盟終於答應了中國的要求,前提是吳念指揮的第3集團軍要加入到喀山——莫斯科方向作戰。王明遠緊急召回了在21軍視察的範德平,他將再次前往聯盟東方軍坐鎮。國內的指示很明確,遠征軍要將撲滅布黨武裝作爲重中之重,但僅限於交通、後勤方面的支援,一般情況下不應介入與布黨武裝的正面衝突。

王明遠決定先派範德平前往吳念集團軍坐鎮,待文尼察戰局告一段落後,他將親自負責第3集團軍的行動。

“這樣會誤大事的!”範德平對北京最新密電深表不滿,“高爾察克部隊的情況我是瞭解的,說的嚴重些,他們是烏合之衆,除了其中兩三個師之外。如果吳唸的集團軍不直接介入對紅軍的行動,很難確保拿下莫斯科。”

2月23日,布黨中央正式建立了他們的軍隊,定名爲工農紅軍。這個消息早已覈實了。

“拿下莫斯科幹什麼?嗯?”王明遠反問道,“我認爲總參的指示是正確的,高爾察克或者科爾尼洛夫執掌政權就會對我們友好?別天真了!烏里揚諾夫還明確表示要歸還我們100萬平方公里呢,包括總統念念不忘的海參崴!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千萬不要相信外國人!你趕緊去吳念那裡,正在西進的第3集團軍可以按計劃轉向北,但以佔領喀山爲限。而且,要儘量使用愛國者聯盟的武裝。”

領受任務的範德平匆匆離開了文尼察,對於文尼察戰役他已經不關心了。

柏林在佈列斯特條約生效後,急於結束東線戰事,將東線主力秘密西調創造條件,所以柏林很痛快地批准了胡蒂爾的建議。協定自2月10日20時正式生效。雙方的動作很快,北線的戰事率先停止了,石大壽接到王明遠電令後撤圍捷爾諾博爾,開始率西線的兩個軍沿鐵路線秘密東返,德軍第24軍未離開原地一步。而在文尼察主戰場,中德兩軍互派了無線電聯絡組後,兩軍的行動便容易協調了。胡蒂爾指揮第9集團軍主力從2月10日晚開始按照華軍制定的路線開始撤離文尼察,華軍第27師部隊撤離了防線,並將南布格河上的兩座橋樑完整地移交給德軍的前鋒部隊。而與第9軍主力在科林斯克鎮附近展開激烈攻防的胡蒂爾部德軍也向東南撤退了,兩軍在2月11日凌晨脫離了接觸。

胡蒂爾——王明遠協定是歐戰俄國戰線一件很特別的協定,雙方對此都諱莫如深。中國方面不願引起外交方面的糾紛,而德軍則要騙過英法美聯軍,儘量讓協約國西線主力誤認爲德軍仍在烏克蘭與華軍纏鬥。所以雙方對協定均嚴格保守了秘密。直到次年的巴黎和會之後,有關文尼察戰役的種種傳說纔開始流傳,中國斷然否認了法英兩國的指責,這已經是後話了。

2月12日。文尼察被第1集團軍收復。兩軍間斷地發生了一些戰鬥,不過已無關宏旨了。

2月15日,胡蒂爾主力已全部渡過南布格河,東返的第15軍主力已與第9軍會師,第7軍也與德軍脫離了接觸。陳豪中校帶着的聯絡組完成了使命順利返回了部隊,他給王明遠帶來了胡蒂爾將軍贈送的個人禮物,一支德國制式手槍。

王明遠上將認爲文尼察戰事已經結束了,於是離開殘破的文尼察回到基輔,將第2集團軍交還給石大壽上將,他盤點了文尼察之戰。此戰遠征軍在三地戰場投入了9個軍。總計傷亡23000餘人,其中陣亡和重傷12000餘。遠征軍在文尼察繳獲了一批德軍遺棄的軍資,其中最值錢的是幾十門需要修理的大炮及大約4萬發炮彈,其中75mm口徑榴炮之彈藥與中國遠征軍完全一致。國防軍裝備的該口徑榴炮之原型炮本就來自德國。說不清是胡蒂爾故意的表示還是不得已爲之。他們南撤脫離包圍實際上離開了交通線。重裝備的運輸確實存在極大困難。季節方面。嚴寒正在退卻,春天正在返臨烏克蘭,接下來就是令所有軍事指揮官頭疼的泥濘季節了。被迫離開交通線的德軍很難攜帶更多的累贅。

作戰處估計德軍的損失在20000左右,這個估計被王明遠所認可。戰損比的分析已經沒有了意義,王明遠認爲自己贏了,他成功地將部隊從波蘭帶回了烏克蘭,下一步可以在沒有沒有敵軍壓迫下從容渡過第聶伯河並視情況繼續將主力東撤。現在他還不能放棄基輔,因爲外交上要求遠征軍繼續留在烏克蘭,與並不存在的德軍(他認爲德軍一定會不遺餘力地西調了)對峙。他成功地牽制了德軍兩個集團軍一個月之久,直接援助了西線主戰場,而且,粉碎了德軍迅速佔領烏克蘭全境的企圖。更重要的是,遠征軍第1和第2兩個集團軍的實力得以保存,現在他手裡的這9個軍及兩個獨立重炮師是國防軍精華所在,共和國今後一定還有更多的外戰需要使用他們,經過歐戰錘鍊的軍官和士官是無比寶貴的精華,他們不應該在與德國人毫無意義的戰鬥中損耗掉。

王明遠策劃的文尼察戰役並未得到龍謙的批准,這一段時間裡,他跟北京的聯繫很少。是應該向北京做一個全面的報告了,回到基輔總部之後,王明遠親自起草了給龍謙的電報,在電報的第一部分,他詳細彙報了文尼察戰役的起因、過程、結果和意義,並且對遠征軍下一步行動做了預判,王明遠認爲,當德軍展開西線攻勢後,協約國可能會要求我們西進重返波蘭並進一步向德國本土發展攻勢,而自己絕不贊成這樣的行動,如何解決外交上的難題,還請總統早作打算。

在電報的第二部分,王明遠對文尼察戰役自己所作出的決定做了詳細的說明,並且願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

第三部分則分析了俄國的局勢和愛國者聯盟的軍事實力,認爲俄國大規模內戰已不可避免,愛國者聯盟能否取得最後的勝利很難說,他無法判斷。但他明確表示,將遠征軍投入俄國內戰的泥潭是不明智的,在俄國的南方,工業基礎特別是軍火工業根本不足以支持愛國者聯盟的消耗,更不要說是遠征軍了。他認爲最好的結果是造成俄國的分裂,成立兩個實力相當長期對峙的政權纔是最理想的,那樣,愛國者聯盟不得不在外交上結好中國,中國北部邊境的國防壓力就此完全解除,可以騰出手考慮日本問題以及向西的擴張了。

在這份長達15000字的報告中,王明遠還對遠征軍第1、第2兩個集團軍各部的戰鬥力、主要將領的軍事和政治素質做了點評,建議撤回23個軍,在俄國的戰爭已經基本結束了,不需要保留如此龐大的部隊了。王明遠在報告的這一部分提出了對部分將領提出了晉銜晉級的建議,特別表揚了空軍部隊,認爲空軍的表現超出了預期,它們完全可以與德國空軍正面對抗並戰而勝之,建議龍謙進一步加大對空軍的投入。

兩天後,龍謙回電王明遠,對其文尼察之戰的選擇表示讚賞,完全同意王明遠對俄國局勢的分析,但目前遠征軍不應放棄基輔,目的是爲了應付協約國。至於俄國內戰,應貫徹適度介入的原則,保證愛國者聯盟不被迅速打垮,並有意識地培訓聯盟軍隊,使其對布黨武裝有對抗之實力。

跟王明遠長篇報告不同的是,龍謙的回電很簡短,不足1000字。在電報的最後,“再次祝賀你領導的遠征軍取得偉大勝利。正在致力於建設國家的全國人民爲之歡欣鼓舞。俄國事務完全交給你負責,爲國保重身體,再接再厲,以期獲得俄國戰略的全勝。”

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7節 彼得堡三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21節 秋瑾二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21節 外交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6節 變化二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23節 縱論一第15節 七月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35節 沂州三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6節 王明遠第10節 唐紹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4節 上海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4節 構想第20節 中興實業第3節 周毅一第3節 重逢第4節 陳超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42節 轉機第12節 平叛二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17節 刺殺第7節 兗州行一第25節 計劃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9節 彼得堡五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35節 風起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9節 戰後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4節 楊士驤四第2節 要塞二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12節 預備役第10節 寺內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7節 蔣繼英第20節 秋瑾一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8節 拖刀計第7節 要價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8節 階級第12節 預備役第6節 袁世凱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30節 戰長沙三第5節 狄文父子第18節 榮軍農場第6節 就職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節 齊河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6節 北京六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6節 讓步第3節 初戰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1節 情報處二
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7節 彼得堡三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21節 秋瑾二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21節 外交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6節 變化二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23節 縱論一第15節 七月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35節 沂州三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6節 王明遠第10節 唐紹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4節 上海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4節 構想第20節 中興實業第3節 周毅一第3節 重逢第4節 陳超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42節 轉機第12節 平叛二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17節 刺殺第7節 兗州行一第25節 計劃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9節 彼得堡五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35節 風起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9節 戰後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4節 楊士驤四第2節 要塞二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12節 預備役第10節 寺內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7節 蔣繼英第20節 秋瑾一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8節 拖刀計第7節 要價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8節 階級第12節 預備役第6節 袁世凱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30節 戰長沙三第5節 狄文父子第18節 榮軍農場第6節 就職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節 齊河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6節 北京六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36節 鑾駕回京第6節 讓步第3節 初戰二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1節 情報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