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突圍一

龍謙終於及時攔住了狂性大發的隊伍,自己帶程二虎的什斷後,將隊伍安全撤回至天門,官軍遺失的武器彈藥大部收集了回來。清點了傷亡,出擊的部隊付出了近二十人的傷亡,其中多半是傷者。魯山的一小隊傷亡較重,死了七個,重傷五個。但官軍遺棄在天門至樓子一帶的屍體至少超過了五十具。無論如何這是一次漂亮的戰術反擊,超出了龍謙的預想。

龍謙檢查了左臂,並未受傷,血都是沾了敵人的。凝神細聽,咄咄寨方向的槍聲已經止歇了,心裡還是擔心另一個戰場,但沒必要跟眼前剛打贏這仗的人說。

對冷靜下來的部下鼓動道,“弟兄們,打得好!估計今晚官軍不敢再進攻了,他們吃了大虧,要去舔傷口了。二虎帶你的人留下監視官軍,繳獲的彈藥給你們多留一些,注意他們的冷炮,但不要出擊。明白嗎?”看到程二虎使勁點頭,“那好,其餘人都跟我回咄咄寨。二虎,等會接到我的命令,立即帶人撤回咄咄寨,這兒沒用了。”

龍謙站起身,大概起身急了,覺得有些頭暈。剛纔的一戰付出了全部的體力,現在真切地感到發虛。混亂的肉搏戰是最兇殘的,就算你是武功高手也防得住不知從哪裡刺來的刺刀。幸虧官軍支持不住後退了,否則等他們的後續部隊增援上來,潰散的就是自己。

但是,龍謙知道,此戰活下來的兵士們戰鬥力當提升數個檔次。士兵們在殘酷的肉搏戰中見了血,對於死亡的認識就不同常人了。

“隊長,你沒事吧?”江雲看龍謙的身體有些搖晃。

“沒事,”龍謙推開江雲,拿過江雲手裡的步槍當柺杖拄着,“二虎,最多半個時辰,我就會派江雲來,萬一官軍摸上來,你怎麼辦?”龍謙覺得官軍不會摸營,但誰知道呢?

“你要將隊伍埋伏在這裡,那邊你帶一個人蹲着就是。馬上就黑了,如果他們上來,你不要開槍,退回到這道山坡後,他們向光明寺,不要管,悄悄地摸回咄咄寨,如果他們往這邊來,你就得打了。”

“懂了,隊長,你,你放,放心。我不會放,放他們過去的!”

程二虎是龍謙放心的人,拍拍二虎的肩膀,龍謙帶人消失在暮色裡。

走到半路,遇到王明遠、宋晉國和封國柱派過來彙報戰況的人,結果讓龍謙放了心。由於及時發現迂迴過來正在攀越峭壁的官軍,一陣排槍打死了兩個,其餘的便退下去了。封國柱的小隊在咄咄寨西面仔細搜索過,只有一處可以爬上來,其餘都是難以攀越的絕壁,一直守到官軍完全退下去看不見了爲止,現在還有一個什的兄弟留在那裡監視着。

“好,做的好。明遠,晉國,你們準備的怎麼樣了?”

王明遠和宋晉國齊聲回答,已經準備妥當,飯菜也燒好了,只等隊長的命令了。

“傷號呢?”龍謙最不放心的就是傷號,對於撤退的路線,他心裡已有了計較。

“一共二十七人,哦,不包括剛纔負傷的兄弟,”王明遠低聲道,“菜窖倒是收拾出來可以隱藏,不注意真看不出來,就是傷號們有些害怕。”

“嗯,我去跟他們說說。走,趕緊讓弟兄們吃飯吧。下面還要趕夜路呢。”

回到咄咄寨,接過江雲遞過的粗瓷黑碗喝了一碗涼開水,龍謙讓宋晉國帶他去了傷兵們的集中地。

重傷不能行走的不止是八隊的,還有上午激戰負傷的六隊的。除掉傷兵,那幾個被八隊保下來的技女也在。夜色已經籠罩山頭,幾支火把點着了,傷兵們都躺坐一堆,罵罵咧咧的,八隊的人看見龍謙過來都止住了罵聲,但六隊的不管那一套,還在那裡叫罵着。

王明遠一定告訴了他們龍謙的決定。他們大概認爲留下就是送死。

“弟兄們,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但是沒有辦法。因爲我無法帶着你們趕山路,夜路。”龍謙對傷號們拱手,他開口後人們安靜了下來,“我們走上這條道的時候就面臨着流血,死亡。戰場上刀槍無眼,也怨不着誰。比起已經死在官軍屠刀下的兄弟,你們是幸運的,因爲還有活下來的希望。比起後面還要死去的人,你們也是幸運的,至少被弟兄們做了儘可能周到的安排,給你們藏身的地方,給你們留下足夠的食品,還有照顧你們人。而即將跟我突圍去追趕大隊的兄弟們,一但負了重傷,要麼被官軍俘虜,要麼就是死。從這點講,你們真的比他們更幸運。弟兄們,我向你們承諾,一定儘快回來,只要我還活着。我龍謙對天發誓,如果拋棄你們,包括那七個可憐的女人,就讓官軍的槍子炮子打碎我的腦袋,讓我的屍體餵了野狗!”

在這個普遍迷信,相信冥冥中自有神靈的時代,這是很重的毒誓了,看着情緒逐漸穩定下來的傷兵們,龍謙繼續講,“官軍明早就會到這裡了,我們撤退後會放火燒掉房子,造成全部撤走的假象。你們放心躲進菜窖裡,少則三五日,多則七八日,我龍謙一定回山!”說到這裡,龍謙心念一動,“晉國,你帶五個兄弟留下照顧他們,可以嗎?”龍謙轉身盯住宋晉國。

在八隊裡,因爲是老鄉,大家都知道宋晉國是龍謙的心腹,替龍謙管理着八隊的財產,也是龍謙個人的財產。因此,宋晉國雖是什長,在八隊的地位不次於三個小隊長。現在要宋晉國留下,那足以證明龍謙的誠意。

“好吧,既然隊長有令,我留下便是。”宋晉國慨然道。

“好樣的,好兄弟。”龍謙回身抱了下老宋,“你照顧他們進菜窖吧,馬上就要下雪了。”

“幹嘛留下老宋送死?”王明遠低聲道。

“怎麼是送死?你知道我們離開就能活?”龍謙嘆了口氣,“老宋體質弱,跟着我們不一定是好事啊。亂世豈有人生路,真他媽的!”龍謙憤憤地罵了一句,大步走開了。

“龍隊長請留步,”一個高亢的女聲傳來。龍謙停下了腳步,轉過身。

暗影裡走來一個女人,中等身材,盤着長髮,火把下看不清其面容,聽聲音不是很年輕了。

“俺叫孫娟。”女人又往前走了一步,撲通給龍謙跪下了,“龍隊長的救命之恩俺一輩子都記得,但是,請龍隊長髮發慈悲,救人救到底,帶俺們走吧。”

“孫姑娘請起,”龍謙伸出手,又收回來,“非是我不帶你們,第一,傷號需要你們的幫助,第二,我們行軍打仗,一路艱辛。想來你的姊妹們多有裹過腳的,實在是不方便。孫姑娘,剛纔我對傷號們說的話你都聽見了,只要我龍謙活着回山,你們就是我的姐妹,請回去吧,替我照顧好傷號,不要害怕,我料定官軍不會仔細搜山的。等官軍一走,你們就可以出來啦。但光明寺那邊不要輕易過去。總之,一切聽老宋的。”龍謙轉身而去,不再理會孫娟在背後的哭喊。

回到八隊的營房,兵士們都吃過了飯,江雲已經給龍謙準備了飯菜,龍謙瞟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陶盆,是白菜燉肉和大餅子,山上曾養了豬,孫德旺讓農孟夫勞軍全宰了,八隊分到兩頭,這兩天倒是頓頓有肉。

龍謙卻沒有多少食慾,喝了一碗涼水,讓江雲將幾個小隊長和什長都喊來,連同他正在安排傷號的後勤總管宋晉國。

“程二虎呢?”江雲問。程二虎現在還在天門監視着敵軍。

“不要叫他了。”

等幾個小隊長進來,龍謙已經狼吞虎嚥地消滅了那盆燉菜和三個大餅子,“大家說說看,我們往哪兒撤?”

寧時俊看了龍謙一眼,心道他倒是文縐縐的,說逃不就完了,還用個“撤”字,這幫大字不識一籮筐的粗漢曉得什麼撤呀。

“能怎麼辦?跟大隊去蒙陰唄,道熟,也好走。”六隊的小隊長馮侖道。

“不能去蒙陰。”王明遠慢吞吞地說,“我覺得去費縣那邊妥當。”

“爲什麼?”龍謙感興趣地問了一句。這種會議是八隊特有的,龍謙努力讓他的骨幹們開動腦筋去思考而不是簡單的服從。他的獨特做法曾被批評過,軍中大事,將領要有決斷,不容底下人任意置喙。

封建軍隊搞的就是封建統治者的愚民那一套,但龍謙認爲,理解的執行比起被動的執行,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官軍天一亮就會攻上來,他們一定會按嚮導所指,順着大道追下去。”王明遠說。

“那又怎麼樣?一晚上咱們最少走出二十里,早將他們甩掉了。”封國柱支持馮侖的看法。

“時俊的意見呢?”龍謙轉頭看着八隊的秀才。

“我覺得明遠說的是,南邊要安全一些。”

“魯山?”龍謙再次點名。

“隊長一定有計較,我們聽隊長的。”魯山憨憨地說。

“一定要想問題,尤其是事關生死大事。老宋呢?”

“南面的路可不好走。何況還帶着東西。”宋晉國搓着手。

“除掉乾糧和槍彈,其餘都不帶。”龍謙站起來,“我們不往東,也不往南,而是往西!”他不管大家的一臉驚訝,“是的,官軍從西面來,我們就朝西面去。你們記住,越危險的地方實際上越安全。這叫出其不意。”

“西路怎麼走?那裡都是絕壁呀。”寧時俊吃驚道。

“上來或許難,但下去總是容易些。時俊,你記住,世上絕沒有兩全其美的事,如果想安全突圍。就需要冒點風險,以後你會記住,像這樣的風險根本算不得什麼。”

宋晉國恍然,幾天前龍謙便讓他秘密收集繩索,並且親自檢查了繩索的質地,並且提出了他的特殊要求,原來龍謙早已想好了突圍的路線。

“那條路是有人走過的,雖然摔死過獵戶,但並不是絕路……”宋晉國說了聲,但龍謙已經決定他留下了,他又不能違反龍謙的命令,心下有些黯然。

“我們向西,不和大隊會合了?”魯山問。

“我懷疑東路有官軍的伏兵。如果曹錕連這個也想不到,他就白在武備學堂唸書了。過了這一關,我們再說會合吧。”龍謙輕聲道,“不要對下面說,如果有人問,就說背後跟着官軍,跑不安穩的。”

“總將我們當替死鬼,跟他們會合有什麼好處?以隊長的大才,咱們會過得比他們更好。我贊同隊長的。”寧時俊看着有些驚愕的魯山。意識到龍謙準備脫離孫德旺和劉豫才了,心裡感到很興奮。

“就這樣,時間緊。你們分頭準備,多搞幾個火把,魯山你帶人去將東寨燒掉,從樓子方向是看不到的,不用擔心官軍發現。剛纔的軍議內容嚴格保密,不準對下面透露!待會兒以明遠的小隊打頭,國柱的小隊斷後,魯山和六隊的人走中間,各人掌握好自己的兵,不準喧譁,注意逃兵,敢溜號的一律格殺!不要手軟。”

王明遠等人自然堅決照辦,馮侖和葉延冰都表示堅決聽龍謙的號令。龍謙讓他們做好準備,半個時辰後開拔。

第2節 南滿支隊2第5節 外交第12節 蔡元培第8節 這一仗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3節 要塞三第7節 要價第4節 破莊四第4節 練兵之始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6節 整編第2節 軍銜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8節 天津二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8節 國慶日一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8節 北洋第26節 平定第26節 平定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6節 雜音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26節 平定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4節 北京四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1節 平叛一第10節 寺內第21節 秋瑾二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2節 喀山一第2節 北京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7節 王士珍一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4節 寧時俊一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4節 整編一第5節 事與願違第19節 犧牲三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4節 要塞四第26節 變化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8節 許思二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9節 彼得堡五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6節 武昌一第12節 條件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1節 封國柱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9節 王士珍三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3節 初戰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17節 龍楊會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37節 起步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節 國會二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5節 要塞五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5節 探路者第3節 龍口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3節 重逢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28節 變化四第24節 縱論二第10節 這一仗四第7節 武昌二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4節 晉源票號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2節 楊士驤二
第2節 南滿支隊2第5節 外交第12節 蔡元培第8節 這一仗二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3節 要塞三第7節 要價第4節 破莊四第4節 練兵之始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6節 整編第2節 軍銜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8節 天津二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8節 國慶日一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8節 北洋第26節 平定第26節 平定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6節 雜音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26節 平定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4節 北京四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1節 平叛一第10節 寺內第21節 秋瑾二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2節 喀山一第2節 北京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7節 王士珍一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4節 寧時俊一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4節 整編一第5節 事與願違第19節 犧牲三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4節 要塞四第26節 變化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8節 許思二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9節 彼得堡五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6節 武昌一第12節 條件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1節 封國柱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9節 王士珍三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3節 初戰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17節 龍楊會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37節 起步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節 國會二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5節 要塞五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5節 探路者第3節 龍口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3節 重逢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28節 變化四第24節 縱論二第10節 這一仗四第7節 武昌二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4節 晉源票號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2節 楊士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