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平叛之後

第五鎮仍停留在江西西部,佔據了袁州、臨江兩府,一部兵力(第二十標及騎兵標)以清剿漏網亂匪爲名前出廬陵(吉安首府)。廬陵知府不允許第五鎮兵馬進駐,引發了一場衝突,導致了廬陵巡防營四名士兵傷亡。馮侖指揮的部隊最終還是進佔了廬陵。

廬陵衝突的官司打到了江西巡撫吳重喜那裡被壓下了。第五鎮的理由很充分,臨江袁州就糧困難,而且第五鎮兵馬不習南方水土,生病日多,需要在更大範圍內休整。

第五鎮乾淨利落地平定了暴亂,解決了吳巡撫的大麻煩。死傷幾個巡防營不是什麼大問題。現在關鍵是要將這支客軍禮送出境,不然,僅是供養第五鎮近兩萬人的軍糧以及數千匹牲口,就給本省帶來了嚴重的壓力。

吳重喜與第五鎮的報捷文書幾乎同時送達了朝廷。這是慈禧最近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之前擔心暴動蔓延數省的局面沒有出現,龍謙不負期望,以雷霆萬鈞之勢壓了過去,以超出朝廷最好預期的速度平息了暴亂,讓慈禧很是開心。對軍機大臣們說,本宮說過龍謙必不負我!現在如何?責令軍機處會同已經成立的陸軍部提出對第五鎮及龍謙本人的獎賞意見。雖說是對付幾個泥腿子,但這也是野戰功勳不是?

鐵良已經進入軍機處,又是陸軍部尚書,這份差事自然是落在鐵良身上。但方案遲遲拿不出來,第五鎮的摺子直接遞到了御前。聲稱官兵不習水土,思歸心切,要求折返山東。

慈禧看過後,傳鐵良及奕劻進宮議事。

進入1907年,慈禧的身體狀況嚴重“滑坡”,精力不濟,記憶力嚴重衰減,很熟悉的朝臣,名字愣是記不起來,經常要靠別人提醒。之前這種事是李蓮英的專差。現在李蓮英也不行了。三天兩頭告病,這件差事落在了裕庚兩個女兒德齡與容齡的頭上了。以前慈禧以看摺子做批示爲至樂,現在則視其爲畏途。一般的小事不願意管了,三天前京師下了一場暴雪。壓塌民房上百間。還死了人。順天府將報告打上來。慈禧爲此發怒,說這樣的小事也要我來管,要這幫臣工何用?若是在以前。慈禧定會親自處理。

奕劻與鐵良踩着積雪來到大內來到慈禧在宮內的住所養心殿東暖閣。慈禧自戊戌之變後多住頤和園,回皇宮是並不住人們都以爲的太后寢宮慈寧宮,而是住象徵皇權的養心殿。

“賜座,”慈禧精神不好,臉皮耷拉的更嚴重了,“今兒召你們來,是說龍謙第五鎮的事。可有個主意了?”慈禧的目光落在鐵良臉上。

“回老佛爺的話。奴才已經有了方案。關於獎賞,陸軍部的意見是以賞銀爲主,鑑於第五鎮將士用命,平亂有功。賞銀五萬兩,其中一萬兩是賞龍謙的。至於第五鎮所部,陸軍部以爲暫時仍留湘贛一帶爲宜。陸軍部接到江西、湖南兩省的報告不少,說雖然大股的匪寇已經殄滅,但仍有小股逃竄山中,遺禍鄉里。着令第五鎮分兵剿滅之。爲龍謙用兵方便,可授其臨、袁、萍、醴四州巡閱使……”

“剩下幾個毛賊,也要大兵清剿嗎?留他在江西,是不是別有用意?”慈禧發問。

“老佛爺聖明。最近陸軍部接到密報,孫文亂黨有在兩廣舉事的可能。軍機處已經下令嚴加防範。如果亂黨舉事,可令第五鎮自江西而南,一鼓盪平之。”鐵良看了眼垂首不發一言的奕劻,“奴才以爲,本次龍謙剿匪成效卓著,最好令其率部南下兩廣,永鎮天南。”

“慶王,你的看法呢?”

“奴才明白鐵良的用意是爲了朝廷。但恐怕第五鎮官兵思鄉心切,出亂子哪。龍謙給軍機處的奏報說因水土不服,兵卒患病日多,若是再將其調兩廣……”

“唔,那幾個匪首,確實被殺掉了?”慈禧將目光轉回了鐵良。之前,鐵良曾密報龍謙有縱敵之嫌疑,領導本次起義的龔春臺、劉道一、蔡紹南均落入龍謙之手,但龍謙未經審訊,很快就將其槍決了。而那個劉道一便是同盟會巨寇劉揆一胞弟,像這樣的人物,應當解押北京纔是。同時鐵良也說已經派人覈實此事,不要冤枉了功臣。

“地方上有報告,那幾個人確實被槍斃了。一同槍斃的還有另外十幾個匪首。他們的腦袋也曾懸首示衆過。其中一人確實很像劉匪道一……”

“用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龍謙這事辦的很好。那件事,不要再追查了。打賞的輕了,五萬兩?七扣八扣,攤到兵卒身上或許還不到一兩銀子呢,怎麼能體現朝廷的恩典?何況,只賞龍謙萬兩銀子也太丟朝廷的臉面了。嗯,他已經是提督,就加賞個一等子爵吧,賞銀翻倍。另外,拿出幾個輕車都尉、騎都尉來,賞給龍謙手下那些將領,以示朝廷之恩惠。對了,龍謙長子,封一個輕車都尉吧。”

清室的爵位分爲宗室爵位和功臣爵位兩種,對於異性功臣,清廷列出公、侯、伯、子、男及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及恩騎尉九種爵位。其中子爵爲正一品。對於現職提督,實際上並未升官,不過是多了個頭銜,每年可以多拿410兩銀子的俸祿而已。新軍設立以來,對於龍謙的第五鎮統制官的豐厚俸祿,四百兩的年俸簡直不值一提。也就是說起來好聽罷了。像第九等的恩騎尉,每年的俸祿不過45兩,怕是連買人心也做不到,還不如結結實實地打賞銀子呢。滿清入關,學了朱明前朝苛待官員的政策,俸祿定的極低,便是打賞軍功。也很是寒酸。不過近年來整編新軍,風氣爲之一變。軍餉定的極高,這回動用新軍平叛,打賞太薄,難免引起官兵們的反感。

“老佛爺聖明。”奕劻和鐵良齊聲回答。

奕劻的眉毛抖了抖,想開口說什麼,最終什麼也沒說。最近有御史攻擊他收受龍謙的鉅額賄賂,還說他在山東華源、中興秘密持股。告狀的摺子被慈禧留中了,但慈禧問過他在山東實業集團持股的事,奕劻當然賭咒發誓說他一分錢的股份也沒有。

這些年他收了龍謙的無數銀子。卻沒有一分的股份。所以。他辯解的倒是理直氣壯。但有人盯住了他和龍謙的關係,這讓他在這種時候不好給龍謙說話。鐵良調走第五鎮的目的在於染指山東,更主要的目的當然是那兩棵搖錢樹,今年以來。北洋已經從山東買了十幾萬銀子的軍火了。主要是彈藥。山東方面口氣很硬。堅持帶款提貨,絕不肯賒欠。所以,鐵良決不允許龍謙這頭小老虎回到老窩。看慈禧的神態。估計鐵良私下已經充分與老太太溝通了。什麼加賞子爵,都是對龍謙聊做補償罷了。

“那就這麼辦吧。對了,良弼回來了嗎?”慈禧問。

“正要回奏老佛爺,良弼已經回來了,就在前日。路上染了風寒,住在賢良寺裡養病。奴才已經見過他了。”鐵良回奏道。

“哦,讓他回家去吧。病好了,我要見一見他。”慈禧對手邊幾個用着得力的滿族武臣很滿意。

“奴才代良弼叩謝老佛爺聖恩。”

良弼是領着欽差的差事去了吉林點驗新成立的新軍第十八鎮的,已經走了快兩個月了。說起這個十八鎮,還真是有點意思。三年前日俄在滿洲大打出手,殺得昏天黑地,死傷了幾十萬人。而關東百姓的損失就更慘重了,無數的村鎮被毀於戰火,百姓流離失所的數以萬計。不過朝廷沒膽子向日俄兩個強盜索要賠償,活該那些身處戰火中的百姓倒黴。

這場苦了關外百姓的戰爭卻給滿清朝廷帶來了變數,那就是日本人將俄國人趕出了南滿,消除了俄國人鯨吞滿清“龍興之地”的危險。在美國簽訂的“朴茨茅斯”條約生效後,俄國人的勢力完全被逐出南滿。而源於1905年國內的劇烈動盪,俄國人已經顧不上遠東了。俄軍主力在1906年陸續撤出了吉林和黑龍江,讓朝廷大大鬆了一口氣。儘管南滿鐵路落在了日本人手裡,旅順口也換了新的主人,但朝廷還是認爲日俄爭戰對於滿清是好事。

另一個變局就是在關外出現了兩支漢人爲主的武裝。一支是南滿的張作霖部,一直受到日本人的扶持,已經有近萬人的規模了。不過,比起北滿的另一支兵馬,張作霖部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北滿這支兵的來歷甚爲驚奇,他們曾在俄軍的指揮下在奉天戰役中重創日軍,擊斃日軍騎兵之父秋山好古少將,迫使立見尚文中將剖腹自盡,風頭一時無兩,風傳日本人對其恨之入骨,曾派人刺殺該部首領陸大山,但未獲成功。日俄停戰後,陸大山部隨俄軍北撤北滿,被俄軍整編爲北滿步兵師。俄國人撤走後,該部主動歸降官府,奉命大力清剿吉林東部一帶曾襲擾俄軍交通線的“鬍子”,成效據說很明顯,當地的治安得到根本的好轉了。爲此,陸大山部受到朱家寶的青睞。

據吉林巡撫朱家寶的奏報,陸大山部實有兵力已經超過一萬五千人,全套的俄式槍炮,在吉林乃至黑龍江,幾乎沒有敵手了。吉林首任巡撫朱家寶早就建議朝廷籠絡於他,將其納入朝廷新軍的編制,等於憑空獲得了一支足以綏靖地方的武力。連帶着,可以北進保衛黑龍江。黑龍江現任巡撫叫程德全,是和唐紹儀、朱家寶一起上任的。這位程巡撫憑着在庚子年與俄國人捨命交涉的功績,獲得了慈禧的青睞,幾經週轉,迅速升遷至黑龍江巡撫。從朱家寶到程德全,對俄國人的敵視遠比深入南滿要地的日本人大。雖然陸大山是俄國人扶植起來的,但此人心懷忠義,很有家國概念,願意爲國戍邊,這就很好。否則,偌大的北疆。竟然沒有一支朝廷正規的武力,簡直是不可想象。

於是,朝廷派出了良弼爲欽差,親自去吉林視察點驗陸大山部,帶去了陸軍第十八鎮的正式番號。慈禧一直關注此事,現在良弼終於回來了,她當然要問了究竟。

之所以授予第十八鎮的番號,並不是朝廷已經有十七個陸軍鎮了。其實,朝廷已經成軍的陸軍鎮只有八個,分別爲第一~六。第八,及第九鎮。年初袁世凱提出了一個整編成立三十六個鎮臺的國防計劃。每省至少設一個鎮臺。這份計劃得到了當初的兵部的首肯。但編練新的陸軍鎮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僅是六鎮陸軍就讓戶部不堪重負了(第五鎮只按編制支付軍餉)。第八、第九兩鎮的軍費都是地方支付。但兵部對三十六鎮陸軍的建設方案始終放不下,認爲國土偌大,沒有三十六鎮陸軍不虞保衛。

兵部力主建新軍。戶部則堅決反對。關外雖說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是祖宗陵寢所在。但早已被消磨了銳氣的滿族貴族視關外爲畏途,連做官都不願去關外了。更不用說就地募兵練兵了。現在吉林冒出了一支現成的武裝,自然讓由兵部改制而來的陸軍部喜出望外。乾脆越過順序,給了個第十八鎮的番號,以示不忘三十六鎮大陸軍的宏偉規劃。

良弼染病住在賢良寺也是無奈,按照朝廷例制,欽差回京未得消差,不能回家。只能住在官辦的驛館。慈禧肯定要垂問詳細的,但現在她還是饒有興味地聽鐵良彙報了良弼北行的成果,“……鐵良一行嚴格點驗了該部,查明該部實有官兵15435人,擁有俄製及日製大炮六十餘門,機關槍四十餘挺……陸大山祖籍山東,其祖闖關東去了關外,他對朝廷的恩典感激涕零,叩頭宣誓定會效忠朝廷,效忠太后……授陸大山陸軍十八鎮統制,韓平(範德平)、齊虎子(程二虎)爲三十五、三十六兩協協統……該部編制完全同北洋新軍編制,唯有炮兵及騎兵犀利,他們從俄國人手裡買了大批頓河良馬,編了兩個騎兵標而有餘,陸大山請求在十八鎮下編一個騎兵協,良弼以不合軍制爲名拒絕了。目前十八鎮鎮臺設在吉林(今吉林市),其三十五協駐呼蘭、雙城堡(今哈爾濱)一帶,三十六協駐長春廳(今長春市)一帶,一面剿匪,一面練兵……”

慈禧對具體的軍務並不關係,她關心的是軍隊將領的忠誠,“依良弼所見,這個陸大山靠得住嗎?”

“太后所慮宏遠。奴才以爲,目前還不能派員接手該部,因爲陸大山所部將弁,與俄人關係密切,吉、黑兩省,尚有俄軍駐紮,人數在兩萬至三萬間,尚未全部撤回。良弼在奉天與唐紹儀密議,擬從唐紹儀處抽調得力人員,派至十八鎮充任教官參謀之職,以徐圖之。”

“所議很是。十八鎮軍費如何籌措?”

“良弼赴關外前,奴才曾與其商議,擬參照湖北、江蘇之成例。吉林一省有些困難,但程德全願意協餉三成。”

“唔,你擬個摺子給軍機處來看。”

“嗻。”

“奉天更爲重要。其地武備如何?”慈禧轉了話題。

“回太后的話。目前奉天巡防營總數已過萬,唯軍官缺乏,訓練也不如十八鎮部隊。唐紹儀曾數次奏報自北洋抽調官佐充實該部,另外,希望朝廷授予其正式的番號……”

“陸軍部怎麼想?”

鐵良不由得看了眼奕劻,“奴才以爲,近年來留學日本學習軍事的人不少,可擇其能者派至奉天協助練兵。唐紹儀政事嫺熟,但軍事不爲其所長,朝廷當選將前往,整合奉天各部爲一陸軍鎮……滿洲乃我朝龍興之地,即便駐紮兩鎮陸軍也是遠遠不夠的。”

“是啊。養兵卻要花錢。陸軍部有合適的人選嗎?”慈禧明白鐵良瞧向奕劻那一眼的深意,奕劻與袁世凱勾搭連環,慈禧亦有所聞。所以鐵良不提從北洋諸鎮選將,因爲唐紹儀就是袁世凱的人。鐵良目前仍然將交出三、六兩鎮的袁世凱視爲大敵。

“奴才以爲,良弼可。”

“唔,慶王之意呢?”慈禧將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軍機領班奕劻。

“奴才附議。”面對咄咄逼人的鐵良,奕劻選擇了退卻。

“嗯,此事便由軍機處拿一個章程罷。還有什麼事?”

“老佛爺,奴才聽說山東要造汽車了?”

“楊士驤已有奏報。有什麼不妥嗎?”

“據說有美國人蔘與其中,山東實業會不會被外資所吞噬?此其一。其二,汽車即便能造出來,賣給誰?油從哪裡來?奴才以爲需要慎重。另外,山東軍火製造已經超過了漢陽,北洋已準備向山東訂購彈藥了。原先從洋人手裡訂購,所費甚巨。如今我們自己可以造了,是不是朝廷定了規制?將民商所控制的軍械廠收回?”

這後一條纔是鐵良的重點。如今鐵良手裡掌握了三鎮陸軍,雖然第三、六兩鎮仍然掌握在袁系軍官手中,但最高指揮權已經易手了。考慮到軍械補充及新的部隊組建,鐵良自然將目光盯住了山東的軍火廠。而且,鐵良在主管陸軍部後,有關第五鎮的消息越來越多,得知第五鎮士兵每月實彈射擊訓練至少四次,每次至少二十粒,比北洋五鎮高了一倍不止,更覺不安。

“收回?那些廠子朝廷並未投資啊?”慈禧疑惑地問。

“山東實業主要是華源、中興兩大集團。其華源造槍炮,中興鍊鋼及造炸藥,都是朝廷強兵所必需。但華源實業是建立在濟南兵工廠的基礎上的,濟南兵工廠可是朝廷的資產。奴才以爲,軍火定當控制在朝廷手中方爲安妥。”

這是爲朝廷着想,慈禧很是欣慰。覺得鐵良、良弼這幫新銳比奕劻這些人更合用,“你想的很是。不過此事需要仔細,可召楊士驤來京計議,這些年他在山東干的不錯。”慈禧說了這麼一句。

“奴才遵旨。”

“龍謙那邊的封賞要快,明白嗎?以陸軍部的名義給第五鎮下一道命令,就說江西叛亂雖平,仍需鎮之以威。第五鎮暫時不回山東。”

“奴才謹遵聖諭。”

整個奏對,奕劻這個親王軍機領班幾乎成了擺設。

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9節 戰後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1節 出征一第15節 北京五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7節 蔣繼英第6節 戰與撤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0節 阻擊三第4節 抗洪四第8節 兗州行二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3章 唐紹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33節 出征三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5節 北京五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21節 司徒均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9節 別離第6節 武昌第14節 軍規三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7節 兗州行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23節 行刺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4節 軍方第6節 就職第4節 上海第8節 奉天第5節 狄文父子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5節 彼得堡一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36節 風起二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0節 寺內第6節 袁世凱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23節 春節前一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8節 彼得堡四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35節 大勢四第14節 末日一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3節 吳永第38節 山東提督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8節 戰長沙一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0節 沈旦堡二第7節 天津一第6節 許家第24節 風箏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節 齊河第5節 海空軍第34節 清廷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3節 機場宣言第7節 新軍第37節 大勢六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33節 洪粵誠二第30節 變化六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0節 升允第24節 寧時俊一第8節 彼得堡四第2節 要塞二第32節 沂州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0節 生意第5節 海空軍第6節 沂州軍議第11節 北京一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4節 鐵良發難
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9節 戰後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1節 出征一第15節 北京五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7節 蔣繼英第6節 戰與撤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0節 阻擊三第4節 抗洪四第8節 兗州行二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3章 唐紹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33節 出征三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5節 北京五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21節 司徒均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9節 別離第6節 武昌第14節 軍規三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7節 兗州行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23節 行刺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4節 軍方第6節 就職第4節 上海第8節 奉天第5節 狄文父子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5節 彼得堡一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36節 風起二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0節 寺內第6節 袁世凱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23節 春節前一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8節 彼得堡四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35節 大勢四第14節 末日一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3節 吳永第38節 山東提督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8節 戰長沙一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0節 沈旦堡二第7節 天津一第6節 許家第24節 風箏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節 齊河第5節 海空軍第34節 清廷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3節 機場宣言第7節 新軍第37節 大勢六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33節 洪粵誠二第30節 變化六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0節 升允第24節 寧時俊一第8節 彼得堡四第2節 要塞二第32節 沂州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0節 生意第5節 海空軍第6節 沂州軍議第11節 北京一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4節 鐵良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