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破莊四

多變的鄭經再次改變了計劃。

下了增援白魏的決心並完成了戰前動員後,鄭經帶着鄭忠和田書榜回到自己的屋子。

覺是睡不成了,鄭經不停地在屋子裡踱着步,田、鄭二人不敢吭氣,望着在地上不停地轉着圈子的莊主。

“兵貴神速!既然決定救援,就要快!立即集合隊伍,殺過去!殺賊子們一個措手不及!”在堂屋地上足足轉了二十圈,鄭經再次做出了決斷。

田書榜和鄭忠面面相覷。這也變的忒快了吧?

“他媽的,快去!”鄭經一跺腳,朝二人吼道。

半個時辰後,已經解散的莊丁隊再次集合起來,田書榜打頭,鄭忠押後,四百人出了鄭家莊,直撲白魏而去。

田書榜出身關外鬍子,老家卻是山東人。祖父那一輩闖關東從海上漂到營口登陸,最終在吉林東部安了家。由於滿清建政後一直採取禁止關內漢人出關謀生的政策,而滿人則不斷入關,導致了關外,特別是吉林和黑龍江兩省地廣人稀及土匪橫行。從遼西往瀋陽走,一路上多是以窩棚命名的村莊,魏家窩棚,厲家窩棚,其根由往往是某個山東老客闖關東的痕跡,村莊便由第一個安家的人的姓爲名了。田書榜祖父沒有在奉天安家,而是一路向東進入了更爲荒涼的吉林安了家。開荒種地當了農民。到其父這一代,田家已是小有名氣的地主,還開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油坊,大豆榨油給田家帶來了滾滾財源。田書榜二十歲時,村子被鬍子洗劫,父親被綁了票,傾家蕩產湊了錢贖回人,回家不到一個月就病死了。父親的死和家道敗落導致了他人生的轉變,本性喜歡冒險不願意按部就班過日子的他心一橫便投了鬍子,幾年後成爲了二掌櫃,帶着隊伍血洗了綁架其父的鬍子,結果是在關東道上壞了名聲,幾股大綹子揚言要他的腦袋,田書榜乾脆跑回了關內,幾經周折,田書榜流落至魯南,憑着一身武藝和一手精湛的槍法當上了鄭經莊丁隊的總教頭和副隊長,還在鄭家莊娶了老婆安了家。

講這些就是告訴讀者,田書榜與鄭忠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經歷很複雜,這個人是見過血,殺過人的。

田書榜帶着2隊打頭,沿大路直奔白魏。前面已經講過,2隊的成員都是外來戶,有些僱傭軍的意思,這些流浪漢蒙鄭家莊收留,充當了護莊鄉兵,表現出比本莊人更悍勇的氣質,他們或許是出於同爲外來戶的心理,更願意接受田教頭的指揮。這次出援白魏,田書榜自然將2隊充當前鋒。

田書榜沒有騎馬,儘管鄭經爲他配了戰馬。田書榜堅信響馬既然敢打白魏的主意,就一定會在大道上設下伏兵以對付鄭家莊方向的援兵。那樣騎馬的危險就太大了。

田書榜認定進犯白魏的賊人來自抱犢崮而不是什麼蒙山寨。三年前抱犢崮在鄭家莊吃了鉅虧,依照土匪的性格,不找回場子是不可能的,難爲他們忍了三年。攻擊白魏是典型的聲東擊西計謀,賊子們已經知道了鄭家莊兵強馬壯,也吃了三莊聯盟的虧,這次出山報仇,自然會妥加籌劃,名爲攻擊白魏,實際圖謀鄭家莊,在田書榜看來就是最好的一策了。

這本是極簡單的問題,偏偏鄭經看不出來。救援白魏是應該的,田書榜甚至主動提醒鄭經,要考慮此事的後果。但田書榜不贊成連夜赴援,因爲太危險了。

他知道,自己訓練的莊丁守莊有餘,野戰不足,何況是夜晚野戰?

但鄭經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所以田書榜率隊沿大路走了七八里路,命令2隊拐上了南邊一條小道。他則等着押後的鄭忠上來,講了這樣做的理由。建議大隊棄大路走小路,打賊人一個冷不防。

這就是本地人的優勢了,雖然丘陵縱橫,山道崎嶇,但大路熟悉,絕非外來的賊子們可比。

路程已跑了一半,寂靜的夜晚已經可以聽見白魏方向的槍聲,鄭忠有些着急,對田書榜走小路赴白魏的建議不以爲然,同時對田書榜先斬後奏有些不滿,因爲2隊已經上了小路了,“老田,救人如救火,咱們四百人順大道一直衝過去,多少賊子能擋得住?何苦分兵?”

“四個隊擠在一起,根本展不開兵力,賊子若是善戰,有百十條洋槍擺在兩邊,我們就要吃大虧。我看還是大隊走小道,留一個隊沿大路穩穩地趟過去,如果遇敵,就地佔據地形抵抗,可以萬無一失。”

鄭忠卻不同意,“既然2隊已經上了小路,那你就帶他們走小路吧。我率三個隊沿大路增援,這條可以通行大車的大路即使在晚上,有一個半時辰足以跑到鄭家莊了,即使有賊人攔截,憑着三百條洋槍,足以應付。”說完,喝令停下來的隊伍繼續前進。

田書榜心知鄭忠在與自己爭功。鄭經在軍事上倚重自己超過了鄭忠,早已引起這廝的不滿了,這次出莊邀戰賊人,鄭忠肯定存了立頭功的打算,因爲鄭忠是隊長,而1、3、4隊都是鄭家莊的子弟,自己無法與他抗衡,心想讓他吃點苦頭也好,於是倆人就此分兵,鄭忠帶主力走大路,田書榜帶了百餘人走小路。

田書榜一路走在隊伍前面,走的很快,不時催促嘍嘍們跟上。這條路他很熟悉,即使在夜裡,哪塊是溝,哪裡是坡都一清二楚。他們是沿着一道溝走的,這道溝就是鄭家莊與陳家崖分界的那條溝的延長線——上古時期洪水氾濫給大地留下的印痕。大致的方向是往東南,溝在他們的北面,田書榜的隊伍在與鄭忠分兵的岔路口拐上小路不遠就越過深溝走到了另一面,現在的狀況是鄭家莊出來的鄉兵分成了兩支,隔着一道深溝向白魏前進。當然,鄭忠的速度要比田書榜快,因爲他的隊伍走的是大路。

田書榜取小道增援出於一種防範心理,是建立在遠來的響馬不熟悉地形的前提下。他沒有想到的是,龍謙與江雲在這一帶轉了好幾天,這條道龍謙和江雲是親自勘探過的。現在,魯山的五連就埋伏在小道南側的山坡上,藉着明亮的下弦月,魯山清楚地看到了鄉兵拉的很長的隊伍。

Wωω •тTk Λn •¢ 〇 五連的任務是兜底。他要等援軍全部通過那個與大路相連的岔路口後佔領那個岔路,堵死援軍返回鄭家莊的必經之路,關上閘門,達成龍謙全殲鄭家莊援兵的目的。

當初在蒙山研究制定攻取三莊的方案時,龍謙反覆給連長們講了預定戰場的地形。龍謙判斷援軍應當是三百人,也就是鄭家莊莊丁的三個隊,他雖然沒有見過鄭經,但是從鄭經的經歷和年齡判斷鄭經會留下二百人守莊。而蒙山軍投入戰鬥的是四個連,聽起來不少,大人數卻不足二百五十人,但如果在選定戰場作戰,地形會增加蒙山軍的兵力,加上對自己一手訓練的精兵的信賴,龍謙決心一戰殲滅鄭家莊主力。爲順利打開鄭家莊奠定基礎。

龍謙的計劃是用葉延冰的一連擔任正面阻擊,陣地是精心選擇的,龍謙親自佈置了葉延冰的阻擊陣地,利用大道的一個大彎,將一連埋伏在大道西北的山坡上,這片山坡有樹林可做掩護,許公持的神槍隊的大部分人都配屬給了一連,龍謙相信憑着葉延冰和許公持,足以將鄭家莊的援兵攔阻於陣地前沿,而王明遠的二連從白魏撤下來後,將沿着另一條路,即現在田書榜帶鄉兵增援白魏的小路,繞到被阻於大路上的鄉兵大隊的側後發起攻擊。王明遠與魯山構成對鄉兵包圍圈的南、西兩面。龍謙手裡還掌握着一個封國柱的四連,這個連隊的位置在葉延冰西面二里,四連將悄悄放過鄉兵大隊,等一連的阻擊打響,從北面的山坡上猛擊過來,構成包圍圈的北面。

龍謙計算了鄉兵行進的方式和速度,根據那條大路的寬度,龍謙認爲鄉兵會排成兩路縱隊前進,三百人會拉出一個一里至一里半的縱隊﹍﹍龍謙的計劃就是採取攔頭,斷尾,腰斬中間的辦法將鄉兵包圍殲滅於大道上。對於具體的戰術,龍謙也做了具體的規定,那就是在排槍射擊三至五輪後,立即發起白刃衝鋒,用近戰解決對手。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爲蒙山軍的彈藥已經很少了。

龍謙判斷,當鄉兵們遭受了排槍帶來的重大傷亡並發現自己處於四面包圍時,戰鬥意志會迅速瓦解,整個伏擊戰會在半個時辰內結束。由於鄉兵主力的被殲和大量俘虜的出現。接下來準備用俘虜瓦解鄭家莊守衛們的意志,達到不用攻城便拿下鄭家莊的目的。

當然,龍謙最後強調,各連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最符合戰場形勢的決定,絕不能死守命令不知變通。但就是這條叮囑,讓蒙山軍出山第一戰跟預定的作戰計劃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情況似乎已經失控了。先是對白魏鎮的佯攻變成了真正的進攻,不僅二連沒有按計劃進入伏擊陣地,連四連也被拖進了白魏。這樣做時必須的,如果不能迅速解決白魏,將出現最糟糕的情況,十有八九,蒙山軍將設法突圍了。一但出現那種情況,這支經過充分訓練整編已經脫胎換骨的響馬隊伍很可能將一蹶不振。所以,龍謙一聽到二連和三連對白魏發起了真正的攻擊,焦急萬分,立即帶四連跑步投入了戰場。

好在沒有出現最糟糕的雖然拿下了白魏,但壓在龍謙心頭的大石並未搬開,他最擔心的是鄭家莊的援兵聞知白魏失陷後縮回莊子,缺少重火力的蒙山軍根本無力打開深溝高壘的鄭家莊,實際情況是蒙山軍的子彈已經很少了,這是龍謙不得不設計野外伏擊的無奈。

龍謙對於王明遠和馮侖擅自改變計劃時不滿的,但此刻不是責備批評的時候,而且好在白魏被打開了,彈藥糧秣會得到補充。可是,進擊鄭家莊等三莊的關鍵是鄭家莊,拿不下鄭家莊,白魏也守不住,搞不好蒙山軍還得回蒙山,耗光了彈藥無法補充且又驚動了官府,該怎麼應對?

所以,龍謙聽到西面伏擊陣地傳來槍聲,心頭又抽緊了,他必須將不斷變化的事態控制在最希望的狀態下。

;

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節 春節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8節 階級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7節 山東政務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6節 武昌一第31節 展望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2節 回國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15節 張作相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7節 政府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8節 末日五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4節 起因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8節 交底第6節 就職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33節 大勢二第11節 阻擊四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7節 平叛七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34節 新廠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39節 周馥一第12節 楊士驤二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節 重逢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35節 風起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6節 武昌第23節 縱論一第11節 平叛一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2節 美國特使第11節 封國柱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5節 俘虜們二第9節 這一仗三第38節 山東提督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6節 武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5節 要塞五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外交第14節 新局面二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0節 北京十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1節 阻擊四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20節 北京十第25節 計劃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5節 海空軍第11節 戰後四第3節 重逢第9節 戰後二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5節 外蒙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15節 突圍二第36節 大勢五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4節 陸軍整編
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節 春節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8節 階級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7節 山東政務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6節 武昌一第31節 展望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2節 回國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15節 張作相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7節 政府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8節 末日五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4節 起因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8節 交底第6節 就職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33節 大勢二第11節 阻擊四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7節 平叛七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34節 新廠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39節 周馥一第12節 楊士驤二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節 重逢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35節 風起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6節 武昌第23節 縱論一第11節 平叛一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2節 美國特使第11節 封國柱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25節 俘虜們二第9節 這一仗三第38節 山東提督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6節 武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5節 要塞五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5節 外交第14節 新局面二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0節 北京十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1節 阻擊四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20節 北京十第25節 計劃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5節 海空軍第11節 戰後四第3節 重逢第9節 戰後二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5節 外蒙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15節 突圍二第36節 大勢五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4節 陸軍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