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整編前後三

“這個問題可由我來回答,”龍謙看了方聲遠一眼,從其講述東北局勢演變可斷定,方氏在這個問題上對滿清朝廷抱有幻想,而自己知道,滿清絕不會主動介入東北戰局的,“朝廷絕不會介入,如果日俄戰起,倒是給了袁世凱繼續擴編北洋軍的理由。朝廷必定採取局部中立的辦法,坐視日俄兩軍在東北大地上廝殺。”

“那咱們就不應該去趟這趟渾水,”馮侖接着道,“就算咱蒙山軍全軍盡出,比起日本和俄國的兵力來,也是微不足道。我認爲不能去。”

“我不同意馮侖的意見,”王明遠站起身,“日本人和俄國人咱們都跟他們交過手了,沒啥了不起的。當初在西沽,咱們的裝備根本比不上現在,訓練水平也沒現在強。最根本的,是東北本就是咱們的土地,老百姓都是向着咱們國家的軍隊的,司令多次說,東北物產豐富遠勝咱山東,哪能一直讓洋鬼子佔着?朝廷無能,就看咱蒙山軍了。司令在隨營軍校多次講過,軍隊是幹啥的?就是保家衛國的!我認爲應當去!但馮侖說的有一點是對的,不能全軍去,去了,山東怎麼辦?魯南咱那些本錢咋辦?只能派一支小部隊去。”

馮侖沒有落座,立即反駁道,“西沽之戰俺就在場,第一個打突擊的就是俺的老三營!誰怕日本人和俄國人了?俺是覺得,朝廷既然裝孫子,咱蒙山軍就這點本錢,搞到現在不容易,不能替朝廷打光了。”說這話時,馮侖想起了陣亡的連長費寧。想起了西沽之戰慘重的傷亡,心裡禁不住一哆嗦。

這話倒是引起許多人的共鳴,自蒙山軍建軍,傷亡最重的就是西沽之戰,一戰折損了數百精兵,其中有多少是蒙山下來的老兄弟?魯山站起來道。“咱們在座的絕大多數參加過西沽與洋鬼子聯軍的廝殺,馮侖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現在是進入東北的最好時期,越亂,咱們的機會就越多。如果東北太平無事,咱們派上幾百人上千人進去。俄國老鬼子可不會輕易讓咱們站住腳。明遠說的是,要去。就派一支小部隊去,俺魯山情願請戰去東北一趟!據說膠東的百姓多有闖關東者,想必那裡的山東老鄉不少,咱們未必會賠本。”

魯山及王明遠這段時間沒少聽龍謙講東北的重要性,他和王明遠一樣,必須在這個場合支持龍謙的決定。

“魯山講的很好。”龍謙點點頭。望向坐在前排的周毅,“周標統是什麼意見?”

周毅輕咳一聲站起身,“初次聽講東北局勢。感到很複雜。我軍看起來壯大了,但要佔領山東全省,兵力就緊張的很了,考慮到朝廷的態度,我同意馮侖的意見。”

“好,討論就到這裡。我要求今天參加會議的人,就東北局勢及我軍對策寫一篇文章,明天直接交給我。強調一下,觀點必須是自己的,把理由講出來就好。好了,轉入下一個議題。”

寧時俊站起來,“會議第二項,由周毅標統,魯山標統及王明遠司令分別總結本次抗洪情況。先請周標統講。”

周毅到田鎮後已經與寧時俊向龍謙彙報了曹州抗洪的情況,龍謙也告知了他本次會議的議題,所以周毅有準備,將第二標及工兵營一部在曹州抗洪的總體情況簡明扼要地彙報了一遍,費事二十分鐘,特別表揚了程二虎二營的表現,如果不是二營舍命堵管涌,大堤難保。

魯山和王明遠用更短的時間各自彙報了自己部隊武定抗洪的過程,魯山重點彙報了第一標及工兵營主力在濟南府境內封堵決口的情況,表揚了工兵營的作用,那一仗犧牲了工兵營兩個士兵,他們的遺體在下游四十里的地方纔被打撈起來,隆重安葬于田鎮。

“最後一項,請龍統制官講關於整編事宜。”寧時俊繼續主持會議,用上了龍謙最新的職務稱呼。

“弟兄們,我在宣佈整編事宜之前,要簡單講幾句我軍主力抗洪的意義,”龍謙踱着步,“部隊出發前,我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爲我軍沒有義務管黃河的問題,但無論是第一標,第二標,預備役部隊和直屬各營,在進入河防前線後的表現基本都很好,表現在,一,將守衛河防當做了一場戰爭對待,發揮了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守住了大堤不決口,獲得了沿河百姓的稱讚。二標犧牲一人,工兵營犧牲兩人,負傷的不計其數,就武定府境內部隊而言,累病的,指甲脫落的至少有七十人!熊勳營長髮着高燒仍堅持守在大堤上,很感人。武定府各縣的百姓給部隊送來了大批的慰問品,要求參軍的青壯就更多了。而朝廷也肯定了我軍在抗擊洪水,保衛河防的成績,特傳旨表彰並獎賞白銀一萬兩。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蒙山軍的影響擴大到了曹州,武定以及更多的地方。老百姓是樸素的,最懂得誰對他們好。而我們自蒙山整軍,一條最大的規矩就是要愛護百姓。所以,總體上講,這次出兵抗洪是成功的,我是滿意的。司令部已經做出決定,要求參戰各部上報立功官兵的名錄,那一萬兩白銀,一分不剩地發下去,發給有功官兵以示獎賞。犧牲的三名士兵,列入我軍烈士名錄,視同作戰犧牲給予撫卹。這裡,我獨斷一下,獎勵工兵營官兵白銀一千兩,由樑華達營長全權分配。剛纔魯山標統已經表揚了工兵營,他們不僅表現出了英勇頑強的精神,而且展現了極高的技術水平,反映出他們平時軍事訓練的成果,爲此,司令部決定爲樑營長記大功一次,獎勵銀元200。”

寧時俊帶頭鼓掌,底下掌聲一片。滿臉通紅的樑華達站起來向龍謙敬禮,又向在座的將領們敬禮。

蒙山軍自建立立功條例後,很慎重其事。立功分大功,次等功及小功三等,迄今爲止,立大功的只有七人,包括追授西沽之戰英勇戰死的費寧連長,所以。樑華達深感激動。

“但是,部隊也出現了一些違反紀律的行爲。第二標所部尚未報告有關違紀情況,但第一標、預備役部隊及直屬分隊均出現了不好的苗頭,比如後勤處強買百姓蔬菜,第一標三營十連士兵毆打百姓,預備役三營強佔民房威脅居民。軍法處都根據條例做出了處理決定。我在這裡再聲明一次,不管什麼情況。都不能違反軍紀,不管是哪一級軍官,曾經立過什麼功勞,資歷有多老,都不能成爲可以不遵守軍紀的理由。司令部已經通報了對違反紀律的官兵處理的決定,宋晉國處長已經受了記過處分。一標三營十連連長,預備役三營九連連長已被撤職。杜三立及張玉林兩位營長都受到警告及扣罰軍餉的處分,如果抱着救世主的心態。認爲我們是幫助沿河百姓而來,就可以欺負百姓,那就大錯特錯了!蒙山軍的官兵,必須將百姓視爲父母,兒子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能討價還價?想不通這點,做不到這點,就不配做蒙山軍的軍官!”

杜三立和張玉林都耷拉着腦袋。跟立功一樣,受到處分也是很嚴厲的事情,至少在提拔上會受影響,尤其是在部隊大擴編的節骨眼上受到處分,心裡自然很沮喪,不由得在心裡將違反紀律的部下罵了無數遍。

“弟兄們,我們全軍主力出動抗洪,是在全國面前的一次展示,跟北洋軍同場競技,不僅要比軍事素質,更要比政治素質。朝廷是看在眼裡的,我們被擴編爲陸軍第五鎮,跟這次抗洪有着直接的關係。以後,我們第五鎮將要接管山東省的防務,還會遇到類似今年大洪水的情況,我們一樣會以山東子弟兵的面貌出現在最危險,最緊急的場所,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弟兄們,我們自蒙山整軍至今,不過四年時光,部隊從當初的三四百人擴張到了如今的規模,下一步,根據兵部的命令,部隊還要進行擴編。靠的是什麼?我認爲,最關鍵的有兩條,一是嚴格的軍紀,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第二就是正確的路線,不走彎路,錯路。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現在我們從區區一座蒙山寨走到了山東全省,很值得驕傲。當初我決定接受官府的招安,部隊確有不同的聲音,我理解。但是,事實證明我們走對了。沒有當初接受招安,沒有北上勤王,沒有我們在魯南的勵精圖治,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局面。如今我們攤子大了,家底厚了,是不是有了滿足和驕傲的思想?我看是有的。在座的各位,四年前或者還是普通的士兵,或者只是什長、小隊長,或者在武衛前軍、武衛右軍當差,或者還是鄭家莊一帶的農家子弟,四年時光,大家當上了營長,處長,副標統,標統,手下帶了幾百幾千的兵,而且有了不薄的身家,是不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是不是有了可以充分享受,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舒適生活?我看有些人是有的,而且還很嚴重。這個念頭不對頭,是短視,是近視眼,看不到蒙山軍輝煌的未來,看不到我們面前還有更大的困難,更多的險阻,遲早會栽跟頭!就像這次抗洪受處分被免職的軍官一樣,要倒黴!這些話既是對你們講的,也是對我自己講的。在我們全軍大擴編之前給大家潑一點涼水有好處。就軍事而言,我們不過是北洋六鎮之一,沒什麼了不起。就地盤而言,不過擁有了一個山東省,只是全國的幾十分之一。而且,北洋軍中,將我們視爲響馬的,視爲敵手的不在少數。就山東省而言,除掉魯南兩州,其餘各州有幾個將我們當做自己的子弟兵?這次我們聚會在田鎮,在座的許多軍官興高采烈,向我表示了異常歡喜的心情,我實際上是有所顧慮的。該不該高興?應該。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我們擴軍後的困難,經費方面的,武器方面的,官府方面的,百姓方面的,以及天下大勢對我們的不利。看不到這些,我們就可能走李闖王的老路,當初李闖王可比我們威風,連北京都佔了,手下近百萬人馬,失敗起來,就是一兩年的事!這個教訓,我們應當天天記在心裡,天天想上那麼幾遍。”

方聲遠深感欣慰。龍謙能在得勢的情況下保持頭腦的冷靜,殊爲難得。而蒙山軍嚴明的軍紀也完全出於他的意料。處分數名軍官所謂的“罪行”,在方聲遠看來根本就不值一提,似乎有些小題大做了。但他明白,對於一支圖謀遠大的軍隊,紀律是何等的重要!瞧下面軍官們的神態,也感到龍謙對於部隊超強的掌控能力。之前對於蒙山軍的瞭解不過是隔窗觀景,現在身處其中,深感自己選擇蒙山軍的這步棋走對了。想想海外那些自命不凡的革命黨,簡直是幼稚。

“好了,畢竟是個喜慶的日子。當初咱們艱苦奮戰,終於有了今天的局面。這個局面,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絕不是我龍謙個人的功勞。離開我們這個團體,任何人都將一事無成!下面,我宣佈一下部隊的整編方案。”

下面的軍官都緊張起來。

“根據兵部的批覆,第五鎮設第九,第十兩個協,每協編兩個步標,番號分別是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標。每協另轄警衛通訊、騎兵,炮兵,工兵及輜重各一營。司令部直轄警衛通訊一營,炮兵一標,騎兵一標,工兵一標及輜重一標……”

周毅,魯山,王明遠,寧時俊、司徒均等人是研究過兵部批覆的,龍謙剛纔宣佈的,已經超出了兵部的批覆,將直屬工兵和輜重都擴編爲標的規模了,而且,每個協都有了完整的特種兵編制。

“步標每標轄三個營,每營四個隊,爲應付朝廷的點驗,以後連就改稱隊了,大家注意將習慣改過來,不就是個稱呼而已嘛。每營四個隊,分別叫前後左右四隊,另配備火器一連,工兵一排及輜重一連,保證步標獨立承擔戰鬥任務的需要。”

龍謙停了停,讓大家消化下剛纔的內容。

“這樣,我軍的實際兵力要超過兵部的批覆了,當然我們沒必要老實過頭,反正這些年朝廷給的軍費遠遠不夠,缺額還要自己想辦法。現在,我給大家一個任務,就是推薦各級長官的人選……”

此話一出,下面立即交頭接耳亂成一片。他們最關心的是誰出任協統,標統等職務,誰知司令竟然要大家來推選……

“靜一靜!”寧時俊敲敲桌子,“聽司令講完。”

“弟兄們,朝廷信任我龍謙,命我上報所部官長的人選名單,實際上是將組建第五鎮的大權給我了。但我們蒙山軍有個傳統,那就是人事公開!我一直認爲,這是我們蒙山軍戰無不勝的法寶之一。我龍謙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但我還是願意知道下大家的選擇。各級長官是保證部隊執行任務的關鍵,必須將威望高,有能力的軍官放在應該的崗位,而不能全看我個人的感覺。弟兄們啊,咱們現在是一個完整的陸軍鎮了,放到日本,那就是一個完整的師團。要知道,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批也不過組建了六個師團而已。如果我們再次走上國戰的戰場,能獨立抗擊並戰勝日本的一個師團,是我的第一個目標。自從有了咱蒙山軍,決不能再上演庚子國難的悲劇了!所以,大家回去不要商量,獨立完成這個任務,將你心目中的協統,標統,副協統,副標統及各部參謀長的人選寫一張紙條,直接交給我。簽名可以,不簽名也可以。我就是要看看,大家究竟屬意於誰?等這件事完畢,我會宣佈任命結果。時間是後天。我的講話完了。”

寧時俊宣佈散會。

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11節 平叛一第2節 軍銜第2節 繼位爲誰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0節 戰後三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7節 大勢六第2節 坦克第35節 大勢四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5節 抗洪五第17節 股份第5節 探路者第29節 戰長沙二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7節 許思一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6節 沂州軍議第20節 中興實業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2節 懷來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9節 實力對比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4節 萊州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8節 王士珍二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9節 對策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9節 國慶日二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2節 條件第25節 計劃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5節 北京五第3節 立憲之爭第11節 故土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7節 龍楊會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34節 新廠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6節 整編第2節 軍銜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3節 動員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24節 貪腐案三第34節 整編一第35節 大勢四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6節 武昌第20節 範德平第5節 狄文父子第5節 事與願違第19節 視察第5節 探路者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1節 伍廷芳第23節 韶關會議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7節 天津一第8節 國慶日一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35節 大勢四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6節 許家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6節 破莊六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
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11節 平叛一第2節 軍銜第2節 繼位爲誰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0節 戰後三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7節 大勢六第2節 坦克第35節 大勢四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5節 抗洪五第17節 股份第5節 探路者第29節 戰長沙二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7節 許思一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6節 沂州軍議第20節 中興實業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2節 懷來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9節 實力對比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4節 萊州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18節 王士珍二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19節 對策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9節 國慶日二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2節 條件第25節 計劃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5節 北京五第3節 立憲之爭第11節 故土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7節 龍楊會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34節 新廠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6節 整編第2節 軍銜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3節 動員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24節 貪腐案三第34節 整編一第35節 大勢四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6節 武昌第20節 範德平第5節 狄文父子第5節 事與願違第19節 視察第5節 探路者第28節 戰長沙一第11節 伍廷芳第23節 韶關會議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7節 天津一第8節 國慶日一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35節 大勢四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6節 許家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6節 破莊六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